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

王勝是昨天在濟南府正式上任,吩囑濟南府的所有大小官員,吏役人等在籍人員,明天一早全部都到府衙大堂聚集,自己有話要說。

清廷的官吏分爲在籍和不在籍兩類,在籍即是指朝廷正式承認的官吏,有固定的薪俸,即使是沒有品級的不入流吏員,也可以按期領到一份薪俸;而不在籍則是指不被朝廷承認,但在地方官府工作的吏員,他們的薪俸不由朝廷支付,在理論上說,應是從地方財政中支付,或是地方官員自己撈腰包支付。但一般來說,不在藉的吏員佔到絕大多數,濟南府的正式官員吏役大約只有100佘人,而不在籍的吏員則多達千餘人。當然今天到場的,都是在籍的人員。

不過儘管清廷的官俸要比明朝高一些,由其是在雍正時期,施行了養廉銀製度,使官員的俸祿大幅增漲,以濟南知府爲例,每年的正式官俸是80兩銀子、祿米80斛(80石),而養廉銀財則在3000-4000兩銀子左右,因此一年最多收入可達到4000兩銀子以上。

在這個時代,年收入4000兩銀子當然不算小,但這筆收入中還包括有知府的辦公費用,出巡視察的差旅費用,僱請師爺、文書、帳房、僕役、轎伕、待女以及官場必要的來往應酬費用,因此實際算下來也就是免強夠用。更不要說還要應付官場的潛規則,如毎年的冰碳兩敬,對上司的供敬,如果想要升職,還要進京打點,那可就是遠遠不夠的。

知府如此,底下的官員自然更是好不到那裡去,不入流的吏員的年俸只有33兩白銀,31.5斛祿米,沒有養廉銀,按一般家庭到是不算少,但不入流吏員好歹也是朝廷的正式官職,這麼一點收入當然是不夠用的。

而且到了清廷中後期,官俸基本上不可能準時全額發放,再加上大量不在籍的吏員,這羊毛自然只能出在羊身上,只能從老百姓身上搜刮索要,因此中國古代,由其是在明清兩代的官府極爲腐敗,除了官員們貪婪之外,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

不過新任的知府大老爺從屏風背後轉出來的時候,卻把衆人嚇了一大跳,原來這位知府居然並沒有穿正式的官服,官帽,還是海外華人的那種簡單到極點,也寒酸到了極點的衣服,因爲王勝等人來到濟南己有3個多月,而且其他人員陸續到達,現在已有穿越者60餘人,歸化本土民200餘人,因此衆人對海外華人式的衣服風格並不陌生。

按照清廷的官制,對官員的品級服裝是有十分嚴格的規定,在正式場合,別說不穿官服,就連服裝不整齊都是犯了大不敬的罪行,如果被那個御使知道了,參上一本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有不少心裡有數的官員都在想着,這海外華人也未免太大膽了吧,雖然他們實質上己是割據一方,連朝廷都要禮讓他們三分,但這樣的做法分明是連朝廷都不放在眼裡啊。

王勝當然滿不在乎,因爲華東政府並不打算利用清廷的官職體系來管理山東,而是要另起爐竈,今天座堂,只不過是走一個過場,當然也就懶得裝像玩cos,另外也是要向濟南的官員示意,清廷的那一套己經不管用了,穿越者根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藐視清廷的制度因此王勝就這麼徑直的端坐到公案後面的椅子上,而兩隊人民軍的戰士從屏封后面出來,分立在王勝的兩則。

衆人見了這個情景,一時也都有些發矇,不知道這個時候該不該參拜知府老爺。不過王勝根本不給衆人思考的時間,道:“陸通判,人都到齊了沒有。”

www●тTk дn●℃O

通判一職始於宋朝,最初是監視府州一級的地方官員,而在清代,通判的功能己爲輔助知府政務,分掌糧、鹽、都捕等事務,不定員,品級爲正六品。

陸通判名叫陸祥明,光緒18年舉人出身,是濟南府的四名通判中資歷最老的人,在這個位置上幹了有10年的時間,也算是官場的一根老油條了。

聽了王勝的話,陸祥明遲疑了一下,才道:“回大人的話,本府官員吏員共計有107人,實到92人,另有15人因家中有......”

他的話還沒有話完,王勝己打斷道:“今天沒有來的人,全部從府衙除名。”

陸祥明聽了,也不禁打了一個突,道:“大人,這......”

今天沒有來的15個人中,只有3個是有品級的官員,其他12個都是不入流的吏員,但卻全部都是掌握着濟南府基層的實權,他們今天不到堂,到也不是有意要給王勝一個下馬威。

雖然吏員在地方的基層權力極大,連地方官員要想管好地方,也都不得不倚仗他們,但一般來說吏員也都不會隨意得罪官員,畢竟官員是由朝廷正式任命的,代表着正統,真要是把地方官員惹急了,給吏員安個罪名,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由其是新上任的地方官員,吏員一般都會主動放底姿態示好,以和地方官員建議良好的關糸。除非是地方官員是個二愣子,不吃這一套,不過府州一級的官員都是幹過幾任知縣,應該是懂這一套潛規則的,因此彼此一般都是心照不宣。

而今天沒有到底的官吏,實際是在針對穿越者的土地改革制度。王勝初到濟南時,曾和濟南的地方鄉紳進行過交涉,明確表示過一但穿越者正式接管濟南,是肯定會在濟南施行土地改革,這個結果自然引起了濟南的地方勢力強烈不滿,這幾個月以來,穿越者在濟南活動,瞭解情況,而濟南的地方勢力、豪強仕紳們也在加緊協商怎樣對付海外華人。

吏員雖然是受朝廷正式任命,但地方勢力的成份更大一些,而且掌握着基層實際權力的吏員也都擁有大量的土地,因此穿越者的土地改革也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於是濟南府的主要吏員決定,海外華人正式在濟南上任的時候,釆用拒不合作的態度,讓海外華人在濟南什麼事都幹不成,也讓海外華人知道濟南的地方勢力也不是好惹的,如果沒有掌控着基層的吏員支持,他們就別想在濟南穩定的施政,而想要得到吏員的支持,就必須取消在濟南推行土地改革。

陸祥明也參加過幾次這樣的協商,不過做爲濟南通判,陸祥明的見識眼光當然要比這些不入流的吏員高明得多,海外華人可不是一般的官員可比,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但從他心裡來說,又希望這些吏員的行爲能夠有效,因爲陸祥明擔任濟南通判多年,也在濟南購置了600多畝土地,因此如果海外華人在濟南施行土改,那麼陸祥明也是受害者。

於是陸祥明以自己是朝廷命官爲由,並沒有參與吏員們的不合作行動,但也表示自己幫他們試探海外華人的態度,並且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爲吏員們向海外華人傳話,或是討價還價。

不過陸祥明也沒有想到,海外華人遠比自己想像的強硬,而且新任的知府看起來雖然年輕,但做事到是乾脆利落,一下子竟把沒來的官吏全部除名,這也等於是直接就佔到了吏員們的對立面。海外華人到底是真的不懂事,還是要和濟南府的吏員們碰一碰。

但陸祥明也十分清楚,這些人掌握着濟南府的基層實權,可以說沒有這些人的配合,任合人當濟南知府都玩不轉,但現在雙方己經沒有了迴旋的餘地,只能來一次硬對硬的碰撞,而這也決不是陸祥明願意看到的結果,要知道這些吏員雖然是地頭蛇,但海外華人這條強龍可也不是吃素,因此這一次地頭蛇能不能扛得住強龍,陸祥明心裡可是一點底都沒有。

王勝看了他一眼,道:“陸通判,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陸祥明道:“回稟大人,這些人今日未來,確實是因爲家中有事,並非有意怠慢大人,何況他們都在濟南執事多年,勤於公事,因此還請大人能夠網開一面。”

王勝道:“家裡有事?我在昨天就己經發出了通知,如果家裡有事?爲什麼昨天不立刻回稟,偏偏今天一早才說?他們在濟南執事多年,勤於公事,我看這不是你真正想說的吧,你想說的事情是這些人實際掌握着本府的錢糧稅賦、差執役使、刑罰典案、牢獄治安等事務,我把他們都除名了,這個位置恐怕就坐不穩了,是不是?”

陸祥明也嚇了一跳,臉上也不禁紅一陣白一陣,王勝所說的確實是他真想表達的意思,不過這層意思大家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那能這麼向大白話一樣當衆說出來。不過陸祥明也是官場的老油條,自然明白王勝既然把話說出來了,就表示海外華人並不是不懂規據,而是真的要和這些吏員們鬥一鬥,於是趕忙道:“回大人,下官絕不是這個意思啊。”

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二十章 投降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
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五八六章 隔空交手(二)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四七零章 迎擊俄軍(七)第二十章 投降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一四四章 徳國之行(一)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六二五章 登陸日本(七)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