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

其實北南兩支艦隊的巡洋艦、驅逐艦數量都差不多,真正的差距主要是在戰列艦方面,北艦隊有6艘戰列艦,包括兩艘華東政府自建的戰列艦,而其他4艘也是艦齡在5年以內的新艦;而南艦隊只分到了兩艘年齡超過15年的老式戰列艦。

之所以這樣將戰列艦進行極不平衡的分配,是因爲北艦隊有吸引遠征軍艦隊進入臺灣海峽的任務。海軍部認爲遠征軍跨越萬里重洋來到遠東,當然是利在速戰,儘管在納土納羣島海戰中顯示出人民軍海軍的強大戰力,但遠征軍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因此並不怕和人民軍海軍進行艦隊決戰,真正擔心的是人民軍海軍並不和遠征軍艦隊進行正面交戰,而是利用人民軍艦隊單艦戰鬥力強的優勢,分散兵力,採取突襲作戰方。如果發現人民軍海軍的主力,是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那麼負責誘敵的北艦隊自然就必須要擺出一付是主力艦隊的樣子。

另外,一但戰鬥開始,北艦隊肯定會面對遠征軍艦隊的主力,雖然有現代軍艦壓陣,但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大,何況在戰爭開始,未將遠征軍艦完全引入臺灣海峽,現代軍艦也不能輕易出手,還需要北艦隊多頂一陣;而相比之下,南艦隊的壓力就要小得多,雖然臺灣海峽的南口要比北口寬出近一倍,但中間有澎湖列島,而且面對的主要是遠征軍艦隊的巡洋艦、驅逐艦,因此將大量的新銳戰列艦分配給北艦隊,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而現代軍艦的分配,從表面上是北2南3,並不符合北強南弱的設定,但5艘現代軍艦中最強的昆明艦分到了北艦隊,可以說其他4艘軍艦加起來都不是昆明艦一艘的對手,因此實際還是北強南弱。

其實北艦隊只有一艘昆明艦就足夠了,但昆明艦隻能攜帶一駕直升機,納土納羣島海證明,一架直升機對海戰的控制力有限,何況一架直升機的滯空時間也有限,因此需要搭一艘襄陽艦,這樣有兩架可直升機以輪換出動,始終保持有一架直升機在空中監控,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有兩架直升機升空監控。而且爲了確保有足夠的空中監控力量,這次昆明艦攜帶兩架直升機,一架停在機庫裡,另一架則就露天停放在艦尾的直升機平臺。

而南艦隊的三艘現代軍艦,岳陽艦、三亞艦是同級艦,戰鬥力較強,再加上一艘懷化艦,也足夠完成封鎖臺灣海峽南口的任務。

最後尚晉峰道:“如果這次的戰鬥如我們的預料進行,那麼在這一戰結束之後,這一次遠東戰爭也就基本結束了,政府可以考慮如何結束戰鬥,並且在談判桌上爲我們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聽完了尚晉峰的講說之後,肖建軍道:“臺灣海峽雖然適合作戰場,但也不是我們的勢力範圍,中國大陸一側還可以讓人放心,估計不會和我們爲敵,但另一側的臺灣島現在日本的手裡,雖然現在日本沒有艦隊,但岸基火力仍可以協助遠征軍艦隊作戰,給我們造成一定的威脅,不知道海軍部考慮到這個因素沒有?”

尚晉峰道:“這個因素我們確實考慮過,但認爲臺灣島的岸基火力對遠征軍艦隊的幫助,以及對我們的威脅都是很有限的。首先是臺灣島的岸基火力並不強,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南北兩頭,相比之下中間短的岸基火力十分薄弱;其次是日本沒有和英法等國艦隊協同作戰的經驗,由其是岸基火力和艦隊的協同作戰,需要緊密的配合,否則不僅不能互相支援作戰,還容易造成誤傷,但顯然日本和英法等國艦隊沒有這個條件;還有就是這個時代的岸基火力打擊距離有限,一般在20公里以內,臺灣海峽本足夠的寬度,而且我們的主要打擊力量還是5艘現代軍艦,它們的作戰距離都在岸基火力之上。基於這些理由,我們認爲臺灣島的岸基火力對這場戰爭的影響有限,也沒有必要過份的重視。”

這時夏博海道:“從金蘭灣到日本,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走臺灣外海,而不會從臺灣海峽經過,因此這一戰的重點是將遠東艦隊引誘入臺灣海峽,我認同海軍部剛纔對遠征軍艦隊的判斷,他們肯定是希望速戰速決的,儘快和我們進行主力艦隊決戰。但這些情況都是我們的推測,到了實際的戰場,遠征軍艦隊未必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進入臺灣海峽,和我們進行主力艦隊決戰。一但出現這種情況,海軍部是否有相應的預案呢?”

尚晉峰點了點頭,道:“當然是有的,一但遠征軍艦隊沒有進入臺灣海,走臺灣外海,必將通過宮古海峽進入東海,再到日本,因此北艦隊提前趕到宮古海峽,攔截遠征軍艦隊,而南艦隊則尾隨遠征軍艦隊,在宮古海峽與北艦隊協同作戰,夾擊遠征軍艦隊,如果北艦隊未能極時趕到宮古海峽攔截,南艦隊將首先向遠征軍艦隊發動進攻,拖住遠征軍艦隊。不過這樣一來,要全殲遠征軍艦隊基本就不可能了,我們只能盡力而爲,儘可能多的殲滅遠征軍艦隊的軍艦,但這場戰爭並沒有結束,還要繼續打下去,而我們要根據戰果,再製定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夏博海聽了之後,也十分滿意,道:“好,就按海軍部的計劃進行,你們儘管放手去打,不用擔心,出現什麼結果都會由政府來負責。你們打算什麼時候出發。”

尚晉峰道:“明天從青島出發去上海,後天正式從上海出發。” 頓了一頓,道:“我會親自隨艦隊出戰督戰。”

夏博海道:“好。”轉頭對肖建軍道:“老肖,我是沒有時間去上海,你就跑一趟,不僅是代表軍委,也是代表政府給艦隊送行。”

肖建軍點了點頭,道:“好,千。”

於是就在第二天,肖建軍和尚晉峰兩人離開青島,趕到上海。這時北、南兩支艦隊的指揮官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一聲令下,就可以啓航出戰了。

北艦隊的指揮官是韓超,他原來是昆明艦的副艦長,現在擔任海軍部副部長兼艦隊總司令;而南艦隊的指揮官是王海龍。其實尚晉峰原本是想任命王海龍出任北艦隊的指揮官,因爲韓超雖然兼任着艦隊總司令的職位,但實際己經離開了作戰崗位,退據二線;而王海龍則是一直都在第一線指揮作戰,是目前海軍中實戰經驗最豐富的指揮官,尚晉峰己打算在遠東戰爭結束之後,任命王海龍爲艦隊總司令,而因此他來指揮做爲主力的北艦隊指揮官,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王海龍卻主動要求擔任南艦隊的指揮官,理由有兩個:一是自己原是岳陽艦的艦長,在岳陽艦上指揮作戰,更爲熟悉軍艦的性能武器,其實武器裝備也並非越先進越好,只有完全熟悉瞭解武器的性能,再能充份發揮武器的戰鬥力,雖然昆明艦的綜合性能妄遠勝過岳陽艦,但王海龍對昆明艦的性能並不熟悉,當然難以充份發揮昆明艦的優勢,那麼還不如在岳陽艦上指揮作戰。

二是王海龍認爲指揮南艦隊的挑戰性更大,因爲雖然北艦隊是迎戰遠征軍艦隊的主力,但由於有昆明艦、襄陽艦這兩艘現代軍艦壓陣,其實作戰的難度並不大,而南艦隊是面對遠征軍艦隊的巡洋艦、驅逐艦,戰鬥的壓力似乎要比北艦隊小,但臺灣海峽的南口比北口寬了近一倍,要堵住臺灣海峽的南口,不讓遠征軍艦隊的軍艦衝出臺灣海峽南口,逃離戰場,這個難度實際要比北艦隊大得多。另外一但遠征軍艦隊不進入臺灣海峽,南艦隊不僅要尾隨遠征軍艦隊,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要率先發動攻擊,拖住遠征軍艦隊,這些作戰任務都比北艦隊要難,而對指揮官的要求自然也要高得多了,王海龍是希望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

當然王海龍還有一個個人的小算盤,因爲這一次戰鬥,海軍部的最高官員尚晉峰是要親臨戰場督戰,北艦隊是主力,而且尚晉峰又是昆明艦的原艦長,因此尚晉峰肯定會搭乘昆明艦,隨北艦隊參戰,而如果自已擔任北艦隊的指揮官,就是在尚晉峰的眼皮底下指揮戰鬥,雖然尚晉峰不會干涉自己的指揮,但也難免會有些束手束腳;南艦隊的實力雖弱,但卻是由自己說了算,沒有人管着自己,可以無拘無束的指揮作戰。

尚晉峰當然不知道王海龍的這點小心思,但王海龍提出的前兩個理由都有相當充份的道理,因此也就尊重了王海龍的個人意見,讓王海龍擔任南艦隊的指揮官。

次日上午10點,人民軍海軍的艦隊分爲兩批,依次駛出上海港口,向南行航而去。決定遠東戰爭最關建的一戰,也終於拉開了維幕。

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第七章 移交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
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一五一章 新農村建設(二)第七章 移交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五五一章 土地改革(六)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一九章 穆棱河之戰(十五)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二十六章 錦州告急(五)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三五四章 徳國特使(二)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