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

逃出了這樣一支土匪力量,羅嶽當然也不敢輕視,因爲這樣一股土匪勢力,仍然可以造成嚴重的破壞,於是羅嶽立刻組織兵力,在泰山裡進行搜查,但一連搜查了三天的時間,只找到了一處土匪的秘密據點,擊斃了其中20餘名土匪,俘虜了17名。

而根據俘虜土匪的招供,他們是在山寨被攻破的前一天,被林深望派遣,撤離山寨來到據點來隱藏,並且等待命令,而在以前他們也不知道在這裡還有這樣一個秘密據點。另外據他們所知,這樣的秘密據點還不止一個,因爲和他們一起撤離山寨的,還有林深望等首腦人員的家屬,但卻並沒有和他們一路。這也再一次證明,這股土匪的逃跑,完全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地的行動,因此必須將他們找出來消滅掉。

不過接下來的搜查,人民軍除了另外又抓獲了10餘名零散的土匪,以及之外幾個散落在泰山深外的小村落之外,就再沒有發現其他土匪的藏身據點了,畢竟泰山的範圍方圓數百里,而且山高林密,人民軍的人數不多,又不熟悉地形,因此搜找不到也在情理之間的。

羅嶽的部隊也不可能長期駐紮在泰山,另外泰山大寨的損毀也並不嚴重,大部份房屋都是完好的,而且在寨外還有數百畝己開墾土地,如果就這樣輕易的毀掉泰山大寨也未免有可惜了,因此羅嶽將些情況都寫在報告裡,由師部轉發給軍委,由軍委或者是行政院決定。

兩天以後,軍委回覆師部及羅嶽,泰山大寨可以保留,並且青島駐軍派駐一個營的兵力守衛,慢慢搜索泰山,以後再逐漸向這裡移民,而一團完成了交接之後,可以返回濟南駐守,另外要加強對各村莊的守備工作,以防止土匪的報復。

原來軍委接了羅嶽的報告以後,經過分柝認爲,雖然逃跑的土匪實力不弱,不能輕視,但也不必過於緊張,畢竟土匪失去了大寨,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根基,秘密據點雖然可以供土匪暫時落腳,但卻無法取代大寨的功能地位,因此失去大寨的土匪只能衰敗下去,當然這也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徹底切斷土匪的物資和人員來源。華東政府推行的土地改革,基本可以切斷土匪的人員來源,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有田種,誰還會去當土匪呢?

而土匪的物資來源主要是兩個,一靠搶掠、綁票等收入;二靠交易購買;因爲山寨要維持下去,糧食、鹽、布匹、藥物是必須品,但搶掠卻不一定就能確實搶到這些必須品,而綁票收取是白銀,因此就需要通過交易來換取山寨所需的必須品,而一般的土匪都會有幾條固定的交易渠道,如果將這兩個物資來源渠道都切斷,土匪也就徹底失去了物資來源,自然就會不戰自滅了。

接到了軍委的命令之後,羅嶽和前來接管泰山大寨的軍隊作了交結,然後帶着軍隊,並且押解着俘虜和大寨裡的居民,離開泰山大寨,返回濟南府。

而部隊在回程的沿途又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因爲泰山的土匪已存在了50餘年的時間,雖然方圓數十公里的百姓都深受其害,但也己經習以爲常了,甚致有不少老人都以爲這夥土匪將永遠存在下去,但卻沒有想到海外華說滅就滅了。老百姓們一邊驚異於海外華人的強大軍事力,而另一邊也都歡慶不巳,這股土匪被滅了,從此以後也就可以安心了。而且絕大多數人家都己經分到了田地,看來太平的日子確實是到來了。

雖然大部隊並沒有停留,但羅嶽仍然將姜海東的部隊留在北崖村裡,並帶上幫助過人民軍的孫賢祿一家人回到濟南府裡。

而部隊剛回到濟南府,羅嶽就接到了濟南市政府開會的通知。原來市政府也接到了行政院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和軍隊配合協調,防止土匪的報復。因此市長王勝才邀請濟南駐軍的高層人員一起參加討論,而羅嶽是這次剿匪行動的軍事負責人,自然要參加這次會議。

其實對於怎樣防範土匪的侵掠,羅嶽的心裡早己有了一個完整的計劃,當然這個計劃的完成,只靠軍隊是做不到的,必須要有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合作才行,而現在是地方政府主動提出來軍地合作,因此羅嶽也在會議上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

通過這幾場和土匪的戰鬥,羅嶽也總結出土匪的幾個特點,首先是土匪基本還是一支冷兵器的軍隊,而且軍事素質也不高,打仗沒有什麼戰術,攻堅能力也不強;不過由於長期都過着刀口舔血的生涯,其中也不乏亡命之徒,因此土匪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但也只善於打順風戰,而不善於打逆風戰。另外土匪的運動能力到是比較強,又熟悉地形,有較強的機動能力。

針對這些土匪的情況,羅嶽認爲每個村莊必須修建一定的防禦工事,並不一定要很堅固,夯土也行、木柵也行,土木混合結構也行,高度也不用太高,4-5米之間就可以了;另外各村都要修建一座烽火臺,做爲通迅報警所用,而且各村莊還要完善民兵的組織結構和訓練,並且做好村莊的守衛,由其是夜間的守衛工作,這樣可以確保在土匪進攻的時候,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堅守待援,那怕就是失守,也能對土匪造成較大的傷亡,而土匪是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其實有不少村莊都己經修建了寨牆、土圍一類的設施,而且在土地改革的同時,華東政府也在各村莊都組建了民兵組織,因此只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強完善行了。

其次就是要做好人民軍的佈防分點,儘可能將人民軍分散佈置,而且兵力不用太多,只要有一個排就夠了,確保接到報警信號以後,附近的人民軍駐軍在兩個小時內可以趕到救援。而且只要能夠擊敗土匪就可以了,但儘可能多抓幾個俘虜,從他們口中找到土匪的據點,再出動大部隊進行征剿。

也有人向羅嶽提出,有沒有必要給民兵提供槍支彈藥,但羅嶽認爲暫時還沒有這個必要,因爲民兵的素質,組織、思想都不夠,冒然給他們提供槍支彈藥並不見得有利,還容易造成武器流落,因此必須要對民兵進行一定時間的訓練,並從中選拔一批素質較好,思想可靠的人員,並且按照後備軍的模式來組建,才能給他們配備正規武器。

聽了羅嶽的計劃以後,王勝等人都認爲可行,因此決定釆納羅嶽的計劃。隨後雙方又討論了一些細節,以及雙方的分工合作等等事宜。而這一次抓獲的土匪俘虜,還有家屬人員全部都被遷到東營農場,以半監禁、半工作的模式在農場定居。

於是就在第二天,濟南市政府正式下令,在各村莊加強戒備工作。己經建有村牆、土圍的村莊進一步的加強加固,而沒有修建村牆、土圍的村莊則馬上開工修建,同時在每個村莊的中心位置都修建一座烽火臺。

現在正是秋收結束以後的農閒季節,平時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進城去打短工,賺取一些收入來貼補家裡的生活,但今年顯然是不能進城打短工。不過由於濟南地區剛剛進行了土地改革,農民不僅有了自己的土地,而且沒有地主的剝削,也沒有其他過多的厘金雜稅,因此家家戶戶的收入都多少有些提高,到是不用進城去打短工來補貼家用,而且修建村牆、土圍,也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安全,衆人自然都十分賣力氣,一個個都奮力苦幹,只想着早一天將村牆、土圍修好,這樣村子就安全多了。

而己經建有村牆、土圍的村子,村民們也不能閒着,都在接受人民軍的訓練,雖然不能給村民配備槍支彈藥,但長槍、大刀等冷兵器卻是要提供充足的。

雖然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但由於他長年參加勞動,而且土改之後,基本可以保證吃飽飯,儘管營養並不均衡,但比起以前來還是要好得多,因此基本的身體素質還過得去,另外農民還有吃苦耐勞、服從性強的優點,特別現在農民對華東政府、對人民軍都十分信服,而且這又是爲了自保,所以訓練起來也十分努力認真,由其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還沒有被生活磨滅激情,對未來還有幻想,特別是聽說訓練得好,還可以報名參加人民軍,成爲真正的軍人,自然是興趣濃厚,訓練的時候也是格外的努力。

其實村莊結寨自保,對抗土匪強盜,這在中國古代是常有的事情,村民們也都習以爲常,並沒有人責怪政府不得力,何況還是由政府出面組織,並提供武器,這就很不錯了,因此幾乎所有農民對政府都充滿了感激之情的。

結果在這個農閒的季節裡,濟南府的各鄉村裡卻都忙得火熱朝天,同時濟南政府也發出命令,嚴禁任何人和土匪交易,違者以通匪處置;同時也獎勵提供土匪的悄息、資料,以及羣防羣守,一但發現有可疑情況,立刻向各村的駐軍報告,並對提供悄息、報告情況的人給予獎勵。

而這樣經過了1個多月的準備以後,濟南府各村的村牆、土圍修建工作都基本完成,民兵也得到了一定的訓練,現在就只等土匪的行動了。

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七章 移交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
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二四一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四)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四十三章 導彈命中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七章 移交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四零三章 談判破裂(四)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五四四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上)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四五三章 外交斡旋(十)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一二九章 外調(三)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三十四章 年度總結(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一六八章 回訪日本(下)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