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

觀察了近一個時的時間,除了多了一大堆問題之外,福島安正並沒有覺得真正有什麼收穫,而再看下去也看不出什麼東西來,福島安正雖然失望,但也只好離開前沿陣地,轉回到日軍的駐地去。

但走了沒有多遠,只見前面有幾名日兵押着三個清國人,也向駐地方向前進,而且日兵不時的用槍托擊打着清國人,催促他們快走,嘴裡還不斷的罵着。

福島安正的心裡一動,立刻命令自己的衛兵過去看看,他們抓住的是什麼人?衛兵趕上前去,攔住了那幾名日兵,問了幾句,立刻趕回到福島安正的身邊,道:“長官,他們抓住的這幾名清國人是從大沽口裡跑出來的,被他們抓住了。”

聽了衛兵的話之後,福島安正頓時精神大振,道:“把他們押到我的房間裡去,我要親自審問。”

其實這幾名清國人並不是從大沽口跑出來,而是要回大沽口去,原來他們是在穿越軍隊攻佔大沽口以後,被釋放的人員中首批離開大沽口的人。

但這幾個人外面轉了一圈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居住的村子己被八國聯軍毀了,家人也不知死活,在外面晃了幾天之後,根本生存不下去,因此他們又想起來穿越軍隊過,在外面呆不好,還可以再回去,於是又打算再轉回大沽口去,結果卻撞上了日本軍隊,有人在躲避逃跑中被打死,他們三個人被曰兵抓住。而日兵一問,他們也不敢隱瞞,老老實實的把自己的經歷都交待了。

福島安正是付責搞情報工作的,當然也學過審問的技巧,以及察言觀色的能力,被抓住的這三個人被帶到他的辦公室以後,福島安正連晚飯都顧不得吃,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審問,結果花了五個多時的時間,對這三個人進行分開單獨審問,而且每人至少審問了二遍,將三個人的口供互相印證對比,基本將這三個人知道的東西都掏空了。

不過這三個人在大沽口的時間並不長,被釋放出來之後,只在大沽口留了一天時間就離開,因此對穿越者的情況所知的並不多,只知道這夥人自稱是海外華人,是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時留在海外的部下,還有鄭成功的舊部在臺灣失守以後,也逃到海外,這幾批華人在海外匯聚在一起,建立起了一個國家,而現在他們是想要回歸中華,於是才帶着幾艘軍艦回到中國來。

聽了他們的講之後,福島安正先是覺得荒誕無稽,他當然知道,在海外確實有許多華人生活,不過在福島安正的印像中,海外華人似乎都是極爲弱勢的存在,只能在殖民者和土著的夾縫中生存,每隔幾十年,還會被當地的殖民者和土著聯手清洗一次,不僅是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被洗劫一空,而且人也被殺死大半,然後再慢慢休養生息,等恢復了元氣以後,往往又再來一次清洗,就這樣周而復始。就算是有海外華人建國,也往往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殖民者和土著滅掉了,比如蘭芳共和國;因此這批海外華人真的在海外建國嗎?而且現在己經能夠自己建造軍艦了,要知道現在的日本也才能建造三千噸以下的軍艦。

不過仔細一想,福島安正又覺得這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爲他所知道的這些海外華人都是生活在南洋,而這批海外華人未必就是來自南洋,福島安正當然知道世界的概念,海外可不僅僅只是南洋一地。另外福島安正也熟知中國歷史,知道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最遠是到達了非洲東部和中東紅海,據還到達了美洲和非洲西岸,因此他們部衆未必是留在南洋建國,或許是在印度洋、太平洋甚致是大西洋的某個島嶼上。

而中國古代的航海技術是相當高明的,鄭和的艦隊就不了,就是鄭成功也是出生於航海世家,他的父親鄭芝龍當時幾乎隴斷了東亞的海上貿易,連當時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人也不是其對手,而正是憑藉着強大的海軍力量,鄭氏集團才以臺灣一島之力,和清廷對抗了數十年,和同時代的歐州相比並不落於下風,只滿人入主中國以後,實施閉關禁海鎖國的政策,才使中國的航海技術沒有發展下去。

如果真是鄭和、鄭成功的部下後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他們很可能不會停止航海,這樣發展下去,也未必不能到自己建造鋼鐵軍艦,日本同樣是實施了長達近三百年閉關禁海鎖國的政策,只到近三十餘年以前纔開始開國,因此實際並不俱備可比性。

而且根據審問的結果,這夥人的樣孑確實和清國人很像,都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只是沒有剃髮留辮,這一福島安正當然能夠理解,因爲無論是鄭和還是鄭成功,都是明朝的後裔,自然不會剃髮留辮。甴其這批人的口音絕對是華人,他們不僅能官話,而且還能、天津、山東、河南、江浙、南粵等地的方言,這一其他的東亞人是學不了的,另外這批人的軍隊裝作樣式和福島觀察幾乎一樣,這即證明了他們沒有謊,也明這批海外華人至少比清國更加文明。

吩咐衛兵將抓住的這幾個人帶下去關押起來,福島安正這才感覺到自己己是飢腸轆轆,於是叫人給自己弄了兩個萊,一瓶清酒,邊吃邊思考審問的結果。

雖然知道了敵人的來歷身份,但福島安正心裡的疑惑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如果審問的結果是真的,這夥人確實是某一支在海外建國的華人,那麼他們爲什麼到這個時候纔想迴歸中華呢?明國滅亡以後的兩百多年都幹什麼去了。

福島安正當然知道,無論是鄭和還是鄭成功,他們都是明國的官員,和取代了明國的由滿人統治的淸國嚴格來,是屬於敵對關係,當然現在明國都己經滅亡了二百五十多年,而且滿人己經穩定的統治着中華大地,因此這批海外華人估計也不大可能想要推翻滿清的統治,恢復明國,他們很可能只是想在中華大地上找一塊立足之地而己,福島安正明白,中國人都有十分強烈的落葉歸根的故土情節。那麼這批人一直到現在纔回歸中華也就可以理解了,應該就是和滿清的統治有關。

這麼一想,福島安正到是大體推論出一個淸楚的脈絡來:在明國亡國的時候,確實有一批華人流落在海外,因爲那時的中華大地己被滿淸統治着,在推行剃髮留辮的政策。這批海外華人無法歸國,只好在海外的某個島上建立了一個華人的國家。不過與滿清的閉關鎖國不同,這批海外華人卻繼承了明朝發達的航海技術,並且進一步發展,到現在己經能夠建造鐵甲軍艦。而現在正是滿清最虛弱的時候,因此這批海外華人才決定迴歸中華,如果他們真的有與西方差不多的技術水平的話,向現在的清國要一塊立足之地到並不是難事。

這樣一番解釋雖然聽起來十分離奇,但確實可以自圓其,因此這種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而現在的問題是,這批海外華人建立的國家到底在那裡,面積有多大,現在共計有多少人,有多強的實力,科技水平發展得怎樣,現在攻佔大沽口的軍隊到底是他們的全部力量還是隻是先頭部隊,在他們後面,還有沒有後續的艦隊。

另外他們對滿清到底是什麼態度,是打算接受滿清的統治,還是打算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和滿清分庭抗禮,如果是後者,日本是否從中有可趁之機,利用這批海外華人,爲曰本獲得在清國更大的利益。

福島安正知道,現在有許多清國的維新志士,革命志士都在日本建立自己的社團、幫會組織,其中著名的有康有爲成立的保皇會,孫中山成立的興中會,並且都在積極的招募同覺,發展信徒。而曰本政府或明或暗的給予他們政治、經濟上的支持,有一些日本政客和他們都還有不錯的私人交情。

不過福島安正當然知道,日本政府這樣做的目地,並不是想幫助中國實現維新變革,富強起來,而是一種政治投資,利用這些保皇黨、革命黨來牽制、要挾清國,或者是資助這些保皇黨、革命黨來對付清國,總之是爲了讓日本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福島安正當然是贊同日本政府的這種做法,因爲日本的國土狹,資源希少,發展的潛力有限,而中國地大物博,有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因此日本想要成爲真正的強國,必須要從中國獲得土地和資源才行。

只是清國雖然**無能,但中國的領土實在太大,人又太多,加上歐美列強有在中國有巨大的利益,日本想要從中國獲得崛起的資本,並不容易。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本打算要挾清國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這兩塊地盤,但俄國、法國、德國聯手干涉,迫使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結果只過了兩年,德國強租了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的青島,俄國強租了遼東半島的旅順港,將日本當年吐出來土地據爲己有。

那麼利用中國人來擴大日本在中國利益,不失爲一步高棋,那麼對這批海外華人,是否也能夠加以利用呢?福島安正到是認爲也不妨一試。

當然現在首先還是要證明這批自稱是海外華人的來歷是否真實,現在福島安正當然是無法得到證實的,只能等北京的八國聯軍到達之後,到是可以問一問英法等國,因爲他們都是航海大國,而且殖民地遍及全球,也許能夠提供一些有關的線索。

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
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五四二章 鎮南浦登陸(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區(四)第二一六章 外交之爭(中)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十三章 市長上任(五)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七二章 餘波未平(九)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