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

醇親王載灃是一個養尊處優的人,想法有點單純,看起來有點憨厚,其實內心深處是一個非常頑固的滿人永統論分子,滿腦子的滿人優勢論和皇族血統永垂不朽、萬年不變的破思想。

他之所以會成爲後來的攝政王,因子而貴是最主要的原因,此外就是滿人之中真的已無多少人才可言,他都算是比較有人格魅力的那一類,他有恢復偉大滿族帝國之“抱負”,卻無實際的能力,此前甚至談不上有什麼政治閱歷和從政經驗,這就決定了載灃容易犯錯,而且是容易犯下對一個王朝而言最爲致命的錯誤。

載灃執意要代表朝廷檢閱新軍,大有以此來證明東北新軍的主子還是滿朝皇室的想法,這樣的態度讓事先負責協調此事的張之洞和蔭昌都頗爲尷尬,因爲這兩人都已經同意了宋彪關於新政考察團不視察新軍的條件。

晚上和載灃不歡而散後,宋彪很是不滿的離開了總督府,回到自己家裡繼續在晚上辦公,處理東北新軍近期引入新裝備的一些事宜。

煤炭稅的突然增長讓宋彪手裡多了一筆不小的軍費,加上和德國簽署了《德國和中國東三省自由貿易協約》之後,同意德國政府的提議在兩國之間採取德國馬克爲貿易貨幣後,從德國多家銀行拆借了一筆約合700萬英鎊的軍事合作友好貸款,宋彪手裡的軍費在這段時間顯得特別闊綽。也就正式拉開了新軍從旅擴師的計劃。

因爲有新政考察團的打擾,宋彪暫停了明天上午的軍事例會。晚上就將馬爾託斯、蔣方震、陳其採、舒方德四人邀請到自己的客廳裡討論問題。

新軍擴師是真正的大事,這裡面不僅有六個步兵旅擴編爲步兵師的問題。也有成立第三個炮兵旅和軍部直屬旅團等問題,即便軍費闊綽了也需要慎重考慮。

接到了宋彪的命令後,蔣方震三人先行一步的匆匆抵達,坐在客廳裡等着馬爾託斯上校。

宋彪神情冷峻的坐在沙發裡,閉着眼睛思索問題,載灃的出爾反爾讓他很不高興。臉像是鐵板一般無情,這讓蔣方震三人也極爲敏感,可不用動腦筋都知道是新政考察團那邊的破事。

正在這會兒,張富田匆匆走進來和宋彪稟告道:“軍座。張之洞大人和蔭昌大人前來拜訪,說是來給您賠禮道歉。”

聽了這話,宋彪很不滿意的嘆息一聲,道:“他們又來亂搞什麼東西嘛。”

張富田謹慎的問道:“那讓他們回去嗎?”

舒方德也小心的問道:“軍座,是不是那位醇親王有什麼無禮之處?”

宋彪冷淡的撇了撇嘴,道:“他要代表清政府察視老子的部隊,真是腦袋被驢踢了,都說滿人是混蛋,我看他不僅是混蛋,還有點不識相。”

一聽這話。蔣方震三人也都感到詫異。

舒方德繼續道:“原先不是已經說過不用視察軍隊的嗎?怎麼到了咱們這裡又如此反覆了?”

宋彪在心裡琢磨着,覺得載灃是有意找不痛快,思量片刻才道:“我看這位醇親王是有意識的想要試探我對清政府到底有幾分忠誠,或者是他抱有一些幻想,覺得東北新軍是被我要挾的不順從朝廷,可能將士們還是很忠於朝廷的,只要他親自到場,說一些朝廷如何重視新軍,如何希望新軍效力於滿清朝廷之類的話。表現一下他的魅力,以及他作爲滿清鐵帽子王爺對東北新軍的禮遇,就能如滿人的英雄一般將新軍招攬到他的麾下。”

蔣方震三人忍不住的呵呵冷笑起來,素來不太喜歡在這種事情上明確表態的陳其採也有點無奈的感嘆道:“這位王爺是何苦呢?在他看來,大約所有的軍隊都和湘軍、淮軍差不多,和八旗營差不多,真將一位王爺當成天那般的捧着呢!”

宋彪則和陳其採說道:“不讓他視察新軍,關鍵就是不想繼續鬧出其他的事端,新軍內部如果說沒有極端的反滿成員,或者是革命志士,那恐怕是不可能的,萬一有人開冷槍怎麼辦?咱們前面剪掉辮子的將士太多,因爲軍隊和外面接觸少,有一個特殊的環境和氛圍,加上軍容的需要,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他們不會理解。我們可以準備一千多個假辮子,但去哪裡準備幾萬個假辮子?何況軍事裝備也是非常重要的軍事機密,咱們靠新軍立足東三省,對滿人和清朝廷還是能防就防。”

陳其採道:“軍座說的是啊,最怕就是有人開冷槍。前段時間的立藩事件就搞的很多將士嚴重不滿,和清朝廷隔閡太深,萬一有人腦袋發熱給這個王爺一槍,那真是麻煩呢!”

舒方德則很現實的和宋彪勸說道:“軍座,該不能退讓的事,咱們就不能退讓,可張之洞和蔭昌也算是來往較多的人,您應該見一見啊。”

宋彪微微頷首,道:“所以才說他們是亂搞嘛,這個時候跑過來有什麼意思,難道和我說載灃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讓我小心點嗎?真是夠煩的,算了,你們先回去吧,明天照常開軍事例會,我就不繼續接待這個狗屁的新政考察團了。”

大家笑了笑,這就都起身和宋彪告辭。

宋彪心情不悅,擺了擺手就讓他們先行離開,這才讓張富田將張之洞和蔭昌迎進來,自己則去書房等候。

等了片刻,張之洞和蔭昌就在警衛的陪同下進入宋彪的這間客廳,此時的張之洞、蔭昌都身穿着一品大員的官服,只是前者正一品,後者因爲加尚書銜而位於從一品。兩者差別依然很大,差就差在中堂的身份上。可若是論及實權,蔭昌反而比張之洞大了幾十倍也不止。

兩人進入書房的時候。宋彪正坐在書桌後面整理昨天翻看的一些書籍,見到他們,宋彪拱手作揖,請他們坐下來談。

張之洞在官場上的資歷深,身爲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自然是面子最大。他先拱手答禮道:“方纔真是讓宋中堂爲難了,我和蔭昌大人也是頗爲難辦,還請宋中堂見諒。”

頓了頓,他又笑道:“宋中堂。你我過去幾年間來往電報不下百封,也算是知己之交,如今才能得以一見,真是不易啊。”

說到這個事,宋彪也是頗有感嘆,就繼續請張之洞和蔭昌坐下來,安排勤務員爲兩位大人倒茶,他則也坐在書房的藤椅沙發裡和張之洞、蔭昌嘆道:“時間這種東西真是好快,一恍惚就是兩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想想。我也要感謝兩位大人當年的表薦之恩。”

張之洞擺了擺蒼老幹枯的手,道:“此已經是過去之事,不提也罷,往昔如梭,我一生蒼茫,回憶過去,怕是幾天幾夜都有談不完的舊事。至於眼前之事,我和蔭昌大人過來也是想以舊情勸說宋中堂一句,載灃這個人素來有點自視身高。目中無人,未入軍機處之前便從未將我放在眼中,所以,我個人倒是覺得太后此番安排載灃前來考察新政,與其說他是來考察新政,不如說是讓他來你這裡碰壁的,來這裡吃虧的,讓他回去之後懂得什麼叫臥薪嚐膽。”

“這樣啊……!”

宋彪半信半疑,仔細想一想也覺得確實有這個可能,畢竟慈禧還沒有到如此昏碌的地步,明知道山有虎,卻故意安排一個愣頭青過來挑釁。

稍加琢磨,他和張之洞、蔭昌兩人說道:“我不管太后和王爺是什麼樣的想法,對於醇親王視察新軍之事,我原則上都是不同意的。如果他一定要視察,那也可以,請他和朝廷先稟奏萬一發生任何不測,朝廷一概不得追究。兩位心裡很清楚,所謂立藩的這個狗屁事件中,純粹是清王朝和滿人故意陷害我,我也懶得和朝廷理論,你們愛怎麼想,那就怎麼想,愛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我唯一的對策就是三軍戒嚴,如果是朝廷自己鬧到必須出兵關東的地步,那我就只能嚴陣以待,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我麾下應該說沒有人不知道此事的原委,原本就在備戰之中,弟兄們對朝廷的挑撥離間,背信棄義頗是憤恨,我們抵守東北不易,朝廷還在後面處處坑害我等,滿漢之分在軍中已經是很嚴重。你們此時非要以朝廷的姿態視察新軍,更加觸犯衆怒,萬一有哪個將士暗中開冷槍,後果恐怕是會很嚴重的。東北新軍不比你們關內的那些狗屁軍人,我軍操練極嚴,神槍手衆多,別說是百步穿楊,六百步外能射殺目標的精準槍手也有幾千人之多,真的有人要乘着閱兵視察之時殺一個王爺警告朝廷,連追查兇手這種事都很困難。”

頓了頓,他又繼續補充道:“其實這些還是我勉強能夠控制的範圍內,新軍之中不乏特殊的極端革命分子,特別是從日本留學歸國的那些士官生,他們掩藏在軍中,我現在也無法確定是哪些人,他們自然是迫不及待地希望挑撥東北新軍和朝廷發生軍事衝突,兩軍交戰,他們漁利。如果他們以東北新軍的名義暗殺了醇親王,關東關內就只能一戰定乾坤了。朝廷想要穩定全國,穩定中央政權,我想要坐鎮關東,坐收鬥金,家財萬貫,養軍十萬震懾外國,不管是朝廷,還是我個人,我們都不希望事情會發展到這種不可收拾的程度。所以,我只能說視察新軍是可以的,朝廷必須保證萬一醇親王和兩位被暗殺,朝廷概不追究,我也不用陪同新政考察團視察三軍,以免誤傷我。”

“這……!!!”

張之洞啞然無語,他看蔭昌,蔭昌更加驚惶。

宋彪喝茶,等着張之洞和蔭昌做一個決定,等了片刻又很嚴肅的同張之洞、蔭昌補充道:“我們實際上都是老朋友啦,沒有什麼話可以不說的,一個軍隊十幾萬人。哪裡都能聽你指揮,80%是你的人。聽你的話,那就算是很不錯了。過去是過去。現在一開槍都是五六百米的距離照樣能殺人,我是真的不想冒這種風險,載灃一定想要冒險,那就讓他去,我是堅決不陪同。真的要出事了,革命黨的成員殺載灃。載灃的親兵殺我,我神經病才冒這種風險呢!”

張之洞這才答道:“宋中堂所言甚是,歸根結底還是立藩之事惹出來的禍端,如今關內各省百姓官吏對宋中堂都有誤解。以至於關內關外分裂嚴重,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此前所未能預料之事。”

蔭昌卻道:“既然如此,張中堂,宋中堂,我們還是如實稟奏朝廷,暫時嚴禁視察新軍,以免關東關內繼續分裂下去。立藩之事雖然是結束了,可關內對於宋中堂誤解頗多,而關東百姓正是在宋中堂的治理下富足安康。對宋中堂奉若父母,兩地由此而分裂,實乃朝廷之一大禍端啊。我等新政考察團此次前來,一是要考察和學習東三省新政優良之處,二也是要彌縫這樣的分裂。”

張之洞和蔭昌道:“總督大人所言甚是啊!”

說完這話,他又和宋彪問道:“不知道宋中堂意下如何?”

宋彪則道:“解鈴還需繫鈴人,朝廷有意化解才能化解,不是你我三人努力就能處理的,張大人。你我雖然是內閣大學士,在朝廷之中究竟有多少話語權,說話能有多少份量,你我心裡清楚。我這個人一貫是說實話的人,與其說是朝廷,不如說是滿人,更不如說是宗室滿人是否有意化解。他們不願意,咱們就只能乾着急,還會陷自己於不利的局面,比如說袁世凱,我個人覺得他離被害也不遠了,太后一旦駕鶴西去,袁大人就將難逃一死,縱然僥倖活命,那也是生不如死。不管是什麼樣能臣賢士,只要威脅到滿人的統治都難免一死,此非漢人太強,還是滿人日趨沒落,卻又不希望我們漢人比他們強,寧肯我們和他們一起沒落,任由外國欺凌。關於這一切的總總事情,我今天都不想多談,也不願意談。談新政,咱們可以談幾句,其他還是少說爲妙,你我各掃門前雪,我是以保命爲第一,既要做一個漢人能臣該做的事,也不想被滿人迫害致死。如果只是談新政,咱們倒是還能談上一些。”

聽了宋彪這番話,被收繳了一切實權的張之洞已是無力反駁,蔭昌則頗爲尷尬。

張之洞、袁世凱這樣的人被收繳一切大權,他這樣的人卻被任命爲直隸總督,本身不就正說明了宋彪的話嗎?

三人沉默了很長時間,張之洞纔開口打破這種尷尬,道:“要說起新政之事,我對宋中堂可以說是佩服之至,東三省不過兩三年的時間裡就能有如此之光景,實在是令國人驚訝不已,我以爲十年之後,中國能與外國一爭高低的地方唯有東三省而已。若說新政,宋中堂,你我之間討論的已經不下數十封書函電報,現在想來,我倒覺得咱們前番一直未能談及真正的重點,或者說我一直未能問及真正的要害,以宋中堂之見,我國若要奮發而上,與洋人一爭高低,當如何施政治國?”

宋彪微微頷首,他們過去談的東西雖然多,實際上都只是討論了一些表面的問題,未能涉及根本,當即也就和張之洞答道:“八個字,隆禮尊賢,重法愛民。所謂隆禮尊賢,首先是要打破儒家正統的思想,恢復春秋百家爭鳴之思想,使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重視國民之普及教育,宣揚民族之精神,重塑自秦漢以來就日漸因爲專制統治而日趨滑落的國民素質;重法愛民則是要以人人平等爲基礎,建立全面的新法律體系,打破滿漢之別,打破官商之別,打破士民之別,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律基礎,以藏富於民爲治國之根本,使百姓能平等致富,公平競爭,有能之才,有識之士皆能脫穎而出。”

張之洞聽了這番話,不由得一聲長嘆道:“東三省之治於關內,只能學得皮毛而不能得其精髓啊。我近日也在研讀《東北日報》的各日社論,篇篇堪稱經典,都是治世之佳文,《新論“隆禮尊賢”》於我更有如雷震醒一般,使我恍然頓悟,方知過去三十年錯在何處。”

宋彪安慰道:“張中堂言過其實了,朝廷在關內如何也不能放棄儒家正統的天命說,更不能放棄滿漢之爭,所以,關內註定就只能學得東三省新政的一些皮毛,學到一些皮毛也是好事,就怕連皮毛之事都辦歪了。比如說奉票之事,如今各省都在辦理本省票務,真正能辦好的恐怕沒有一省,都不過想借着此事濫發鈔票救濟一時,因爲誰也不能永遠當一省督撫,總還是要調來調去,誰還會考慮長遠呢?我不一樣,我在東三省怕是要坐鎮幾十年之久,我自然要考慮長遠。我個人以爲東三省新政和關內各省新政之差別就在這裡,我畢竟是要考慮長遠嘛,所以能以愛民爲根基施政,而各省督撫不過是想要一時政績罷了。”

張之洞不得不贊同道:“宋中堂一語中的啊。”

他們倆人一唱一和,其實說的都是滿人無能,卻偏偏要把持朝政這個要害問題,所以纔會禍國殃民,蔭昌在一旁就越發顯得尷尬。

張之洞此前不會和宋彪討論這種問題,那是因爲他高居湖廣總督的寶座上,手握實權,如今被滿清朝廷和滿人宗室高高掛起,革除了各項實權,這纔會心懷不滿,也能退後一萬步來重審中國各種問題的根本錯誤。

三人這天晚上談了很多,除了關內關外的新政問題之外,宋彪也和蔭昌談到了直隸地區的新政,談到直隸新政就肯定要談及棉花,因爲直隸纔是中國最大的棉花產區,直隸新棉種植推廣的不好,中國的紡織業就很難真正的發展起來。

直隸的工礦基礎也是很好的,煤鐵資源豐富,這也需要大規模的開發。

關於這兩件事,宋彪和蔭昌談論的非常多,也談到了北洋新軍的問題,兩人肯定不希望直接碰撞,中間都需要一個緩衝區,就決定將灤州新軍單獨空置出來不納入北洋新軍範圍,雙方都不去控制,避免北洋新軍和東北新軍在灤州一帶發生直接碰撞。

既然張之洞代表朝廷和太后來了,宋彪另外和張之洞也談及了外蒙的問題,希望朝廷給東北新軍在錫林郭勒大草原地區一定兼管權限,加上東三省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設置的呼倫貝爾軍牧局,對外蒙實施一定程度的監控,以避免俄國繼續滲透外蒙,而宋彪在控制了一定的實權後,也可以和俄國對此進行交涉。

三個人一直談到了深夜,還是很友好的結束了這一天的會談,至於載灃一定要乘機“察視檢閱”東北新軍,乘機展現個人魅力和清皇室統治權威的想法,宋彪也不再強行反對,只要清政府保證一點——如果載灃被刺殺,他絕對不承擔任何責任,而清政府也不得繼續追究,那就隨便載灃怎麼視察,反正他是絕對不會陪同的。()

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281章 萬達豐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91章 真金白銀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254章 MB第302章 父子第165章 和談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31章 心血來潮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49章 還治其身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215章 震旦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45章 軍事就是欺騙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112章 豆子的無敵時代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18章 婉婷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252章 201S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30章 青木宣純大佐(下)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83章 有炮無彈第40章 沈旦堡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40章 沈旦堡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10章 駁殼槍C96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72章 紅土崖(一)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137章 風格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40章 沈旦堡第198章 中法俄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181章 會黨163章 楊鐵生第209章 漢武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76章 盤古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64章 亂世出英雄第226章 百年基業
第286章 中德戰略互助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281章 萬達豐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109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三)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91章 真金白銀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254章 MB第302章 父子第165章 和談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292章 最富與最窮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294章 濟州海戰(二)第31章 心血來潮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49章 還治其身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9章 武裝七步論第215章 震旦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39章 滿洲步兵團(下)第330章 禮,國威也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45章 軍事就是欺騙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203章 這一年,一戰之前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112章 豆子的無敵時代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218章 婉婷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171章 恭賀革命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252章 201S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30章 青木宣純大佐(下)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83章 有炮無彈第40章 沈旦堡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40章 沈旦堡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76章 革命黨之內戰第10章 駁殼槍C96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329章 金融之戰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138章 一葉之舟第72章 紅土崖(一)第20章 四萬擔糧食第337章 最孬,沒有之一第137章 風格第62章 再相遇,青木宣純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134章 遠東財團(二)第56章 再交戰,“鋼軍”第五師團第40章 沈旦堡第198章 中法俄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181章 會黨163章 楊鐵生第209章 漢武第345章 卡薩布蘭卡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335章 戰爭繁榮第276章 盤古第320章 最忠心的人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64章 亂世出英雄第226章 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