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漢武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各國幾乎都存在非常致命的問題。

大英帝國的問題是傲慢,如果不傲慢,他們根本不用牽涉到這場戰爭之中,甚至也不會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對於大英帝國從世界霸主之位上的損落,宋彪的回答也只有兩個字——活該。

正如丘吉爾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如此蠻橫的回答蔣中正提出關於歸還香港問題時的那番話——不經過戰爭,休想從大英帝國手中拿走任何東西。

好吧,既然是如此,那宋彪的答案就是中英之間肯定會有一場真正大戰等着大英帝國的貴族們。

現在想來,英國願意對華讓出上海租界和歸還海關權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讓步,至少在他們自己看來,中國人應該對大英帝國感恩戴德的一輩子,特別是在西藏問題上,不對大英帝國作出讓步的中國人就像是下水道的老鼠一樣骯髒可恥,簡直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愚昧種族,根本不配做爲人類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

……

德國的問題是補給。

同時面臨雙線作戰的德國並不擔心兵力的問題,只擔心補給的不足,特別是在中日辛亥戰爭之後,德軍對於輕重機槍的高度重視,以及過早的大規模使用衝鋒槍,早期會讓德軍佔據極大的優勢,後期隨着前期攻勢的順利導致戰線的拉長。補給問題會進一步的變得更爲艱難。

補給,這就是一戰德軍的阿喀琉斯之踵。

很多人認爲一戰德軍如何之利害。想不透德軍爲何失敗,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古代軍事就有過這樣重要的一句話——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現代軍事之中,補給跟不上,一切也都跟不上。

此時的德軍就是武器裝備的近乎二戰化,唯獨補給還停留在普法戰爭時期,不善變通的缺點也使得德軍不能像東北軍那樣大規模的突破傳統軍事編制和輜重運輸的限制。

不是說東北軍就強於此時的德軍。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否則宋彪早就派遣部隊直接參加歐洲戰爭了。

……

法國的問題是幻想主義,幻想依賴其他國家,不切實際。法國一貫是有創造力的國家,只是沒有德國人那種腳踏實地的邏輯性。

俄國的問題是素質低下,從上到下,從指揮官到士兵都缺乏足夠與德軍抗衡的素質,只能靠人數優勢取勝,而人數越多,軍費開支和物資補給的難度就越大,國內的戰爭壓力就越大。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宋彪對於世界的影響才逐漸的真正的展現出來,一邊是德軍憑藉戰術和裝備優勢。在馬恩河防線的突破戰中撕碎了英法聯軍的防線,但是英法聯軍在貢比涅和拉昂一帶繼續組織防線擋住了德軍;另一邊是宋彪曾經的舊部和上級在沙俄帝國得到了大量的重用,布魯西洛夫上將被委任爲前線最高指揮官,而他挑選的參謀長則是亞歷山德羅維奇.涅茲納莫夫中將。

德軍在西線連續大勝,但在東線,俄軍也速突破德軍和奧匈帝國聯軍的防線,逼迫德軍將預備軍力向東線轉移,延緩了德軍在西線的進一步攻勢。

隨着法國陸軍總參謀長霞飛所負責法國戰時委員會成立,法國工業、經濟……一切都在開始爲戰爭服務。中法此前在軍工貿易上的各種阻礙終於被瞬間突破,新華公司囤積的大量槍械彈藥和火炮都源源不斷的運往法國,帝國各大兵工廠和相關聯的企業都開始滿負荷的運轉。

遠東公司甚至向法國戰時委員會推銷了一種很特別的運輸工具——農用四輪車,就是在手扶拖拉機後面加一個貨廂,一個很簡單的設置,卻可以在戰爭時期提供很可靠的運輸車輛,並且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只需要簡單的培訓之後就能駕駛。

中國人天生就是很會做生意的。

江南公司積極的向英國推銷自己生產的仿恩菲爾德的江南步槍,雖然大英帝國極度不相信中國工業的水平,在傲慢的英國人看來,中國人依然是那個連火柴都要進口的愚昧落後無知的廢物國家,但是江南公司採取了很優惠的推銷政治,英國陸軍部只需要10%的訂金就可以購買七萬支江南步槍的存貨,當然也可以購買口徑的瀋陽步槍。

英國人將這七萬支江南步槍買回去之後,因爲槍機結構和李恩菲爾德步槍大致相同,命名爲mk.4,結果在部隊使用的效果實際上是很好的,雖然製造工藝相比英國貨粗糙很多,也稍微顯得笨拙一些,但是很耐用,而且安全可靠,即便是在最髒的環境裡也能隨時開槍還擊對手,幾乎沒有卡殼的問題。

於是,英國的市場也被打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雖然還有大量的國家沒有參戰,爲了避免戰火的波及,也都需要大量生產和購置武器,增加軍力預防萬一,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羅馬尼亞和暫時還未加入同盟國陣營的奧斯曼帝國都從中國購置了大量的軍火,甚至是同盟國陣營的意大利,中國也同樣通過其他途徑出口軍火。

到了1914年底,新華公司不僅將此前兩年囤積的大量軍火高價賣空,各家兵工廠還緊急生產了1?w98步槍、仿恩菲爾德步槍、莫辛納甘步槍,中德合作研製和仿克虜伯的75mm野炮、88mm野炮、105mm輕野炮生產了四千多門,生產無煙火藥650萬噸。硝基炸藥和黑炸藥784萬噸。

帝國經濟除了大豆、生絲、茶葉等特殊商品的出口外,整體經濟相對國外較爲封閉。遭受國際戰爭導致的貿易崩潰的影響在初期要小於美國這樣的世界貿易大國,反而因爲國際軍火工業的特殊需求。大量出口軍火換取了鉅額的利潤。

爲了賺錢,遠東武器總公司連105mm、120mm口徑的迫擊炮也出口,除了帝國暫時限制的新式半自動步槍外,其餘幾乎沒有任何出口限制,特別是在德國外貿停頓的狀態下,東三省的油脂工業一下子找到了很廣闊的市場。雖然產品質量遠不能和德國貨相提並論,但至少更爲廉價,並且是最好的替代品。

在戰時同盟政策的保護下,帝國的紡織業突破了英法對於本國殖民地的保護。大量向這些市場銷售商品,利用歐洲產品的空缺大幅度的佔領新市場。

在1914年下半年到1915年的上半年,中國、印度、日本的紡織業產能都有超過一倍的增幅,中國紡織業從680萬紗錠總量激增到了1400萬紗錠的規模。

等了很多年,終於讓中國也發了一次戰爭財。

在帝國經濟從1915年進入戰爭繁榮的階段,帝國也堅決的履行中法同盟協約,在法國亞洲艦隊的配合下進攻德國在東亞的殖民地,佔領了德屬新幾內亞和加羅林羣島,日本對德國宣戰之後則佔領了北馬裡亞納羣島。

爲了鞏固這樣的收穫,帝國在僅有的金州、江南、福州三大造船廠都同時建造四千噸級排水量的輕裝甲巡洋艦。只是在美國訂購部分蒸汽輪機,自造一部分三脹往復式蒸汽機。

1915年7月,在和法國就中越、中老邊境談判達成一致後,帝國遵守承諾,向非洲的德國殖民地派遣六個步兵師和中央遠征艦隊,同時向法國派遣二十萬陸軍遠征軍,正式參加歐戰。

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隨着交戰國裝配衝鋒槍的數量更多,在各個戰線的拉鋸戰也變得更爲激烈和瘋狂,彼此的戰術水平和理論都在速的提升。裝備更新也隨之加,法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後,正式確定型步槍彈爲制式步槍子彈,以此爲基礎吸收瀋陽步槍的部分設計改進貝蒂埃步槍,命名爲mle1907\15式步槍,由於本國步槍產量跟不上,還是大量從中國進口使用同種子彈的瀋陽步槍。

中國人是很會做生意的,爲了積極推銷武器,甚至在槍械銷售中制定了回購條款,只要法國願意,戰爭結束後還可以將一部分舊槍低價賣回中國。

雖然帝國不參加歐戰更符合國家的利益,爲了維持帝國的榮譽和遵守《中法軍事同盟協約》,至1915年9月,對外派遣兵力也達到了37萬人,在全國增加了兵役,各省都設立新兵訓練營,抽調新兵準備更大規模的向歐洲派遣陸軍。

帝國海軍也增編到22萬噸的排水量,派遣中央遠征艦隊在大西洋參與反潛和巡邏工作,配合英法海軍殲滅德國海軍,而日本也在幹着同樣的事情,但日本海軍的規模和實際戰力遠超過帝國海軍。

戰爭繁榮更大規模的還是中美兩國出現,175項國民工業計劃和東北工業基地的提升式發展正好遇上了好時機,在歐洲停滯和倒退的階段,帝國利用從歐洲戰爭中賺取的外匯大量從美國繼續購入機械設備,增加工業產能,大規模推行電力工程,繼續積極的在國內修建鐵路。

依靠這種戰爭繁榮,帝國在1914年和1915年都獲得經濟上超過13%的巨幅增長,加上白銀在戰時不可遏制的增值,帝國在1915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在數據上已經突破33億英鎊,帝國軍工業的固定資產總額從1914年7400萬英鎊激增到1.2億英鎊,隨着歐洲人口的大幅向外流動,帝國各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的外籍僑民數量都在增加,而帝國各內閣部門的外國專家局的聘用專家也在同步激增。

正是在吸收英法等國造船工業人才的基礎上,帝國在1915年開始具備了更大規模的造船能力。並且完成了船舶大功率往復式蒸汽機和中小功率蒸汽輪機的自造。

一戰,中華帝國已經註定成爲一個僅次於美國的最大受益國。

此時對中國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集中國內的兵力消滅盤踞在西北的馬家軍,以及穩定貨幣的問題。隨着白銀在國際市場的兌價持續高漲,即便帝國連續沽出白銀儲備也未能有效制止這一增幅。

從1915年下半年開始,帝國內部已經開始商議放棄銀本位的問題,但是帝國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流通國,即便在推行國家白銀儲備和貴金屬管控制度,國內民間白銀流通量依然佔據國際市場的40%。

一旦帝國宣佈退出銀本位而導致白銀價格暴跌。又有可能使得帝國在戰爭的受益全部消失,從國家到國民的總財富都出現大幅度的下滑。

在仔細的商議後,央行最終決定採取一種更爲穩健的金融政策,一邊繼續將白銀儲備在國際市場更換爲黃金的同時。在國內大量增發金圓券回收銀圓,減低國內的白銀流通總量,另一邊將繼續保留中央白銀儲備的穩定性,即便在採取金本位後,帝國仍然將保持鉅額的世界白銀儲備,以保證白銀價格的穩定。

在經過多次的內閣討論後,1915年10月10日,帝國中央國家銀行宣佈採取金本位,同時承諾繼續保持現有的中央白銀儲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銀本位國家。也是白銀價格持續高漲的兩大動力之一,隨着帝國放棄銀本位,國際銀價隨之在兩週內從24.3(每24.3克兌1克黃金)暴跌至27.5,跌回到一戰正式爆發前的水平。

帝國央行隨後購入部分白銀儲備,使得白銀價位在此後的幾個月中漸漸日趨穩定,多空的實力大致相當。

隨着帝國穩定的過渡到金本位,並且在中央儲備局保持着1350噸黃金和超過1.15億兩白銀,同時從亞洲最大的債務國轉變債權國,宋彪終於決定出兵清剿西北馬家軍。徹底消滅國內最後的地方勢力武裝。

宋彪之所以要在此時決定出兵,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四川鐵路也已經從成都修建到了天水,擁有兩條鐵路的補給線,使得中央軍部在剿滅馬家軍的過程中,將會擁有更大規模的補給能力。

……

1915年12月,俄軍在波蘭戰場遭遇德軍主力的全面進攻,全面潰敗,損失兵力超過150萬人,但是英法兩國從中美購置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僅從遠東武器總公司購入的波普寧輕機槍和勃朗寧輕機槍就多達33000支,步槍77萬支,乘機對德軍西線戰場發動反攻,迫使德軍重新調回主力進攻英法。

歐洲風雲變幻莫測,局勢難料。

此時此刻,宋彪卻在新上任的副總參謀長蔡鍔的陪同下悄無聲息的抵達西安,西北軍部的軍部所在地是在咸陽縣,並不是在西安城內,這樣的設置在每個軍部都是如此,也是爲了避免地方軍區干涉和影響本省政府。

在這樣的一年,咸陽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縣城,西北軍部就屈居於此,不過也有好處,因爲遠離西安那樣的城市而顯得格外僻靜,不用擔心軍事機密的外泄,也不用擔心軍演的擾民。

段祺瑞正是在這裡擔任了五年的西北軍區司令官,不過,預計也不會擔任更久。

咸陽雖然是一座小縣城,卻是王陵最多的地方,著名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就在這裡,到了咸陽後,宋彪就在段祺瑞和蔡鍔等人的陪同下去茂陵觀賞。

此時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都還保存完好,只是據說裡面都已經被盜了一空。

盜沒盜的,宋彪倒是不太在意。

這兩座墓上面都有堆起來的大土堆,茂陵這座更是接近五十米高,宋彪也並無顧忌,索性就和段祺瑞他們一起登上茂陵坡頂,俯覽周邊風景,遠眺西北和遠處的霍去病墓。

時值初冬,北風寒冷凌厲。

宋彪身穿着帝國大元帥的軍裝和呢裝大衣,肩膀上還戴着披風,手持軍刀遠眺西北。心中不免是感慨良多,蔡鍔和一等內侍官張富田、韓麟春都陪同在旁。段祺瑞稍稍靠左一些,相隔也不過三四步遠。

沉吟良久。宋彪的文采有限,實在無法用詩句吟出心中的感慨,就和蔡鍔他們自嘲道:“寡人啊,寡人啊,都是寡人,但願我這個寡人死後別像漢武帝那樣慘遭盜墓。”

聽了這話。大家都笑了幾聲,笑了一會兒又感覺不對,聽起來像是笑話,可能並不是。

見大家神色凝重。宋彪就和他們安撫道:“別當回事,我說笑的,以後在房山一帶找一個好地段建一個帝國公墓,咱們死後都賣那裡,如今這年月,誰會無聊的在身邊搞那麼多陪葬品?我連軍刀都留在博物館裡給後人參觀,穿一身軍裝丟棺材裡就行。”

段祺瑞聽了這話總覺得不太對勁,就道:“皇上,還是以國禮爲上,太薄葬也不好。雖然這事至少也是百年之後。”

宋彪擺了擺手道:“別扯了,還百年之後,咱們這幾個人能再活五十年,那就算是長壽了。帝國復興,民族復興,那邊再好不過,否則就像是李鴻章那樣長壽又如何,還不如早死十年算了,早死十年是民族之英雄。中國海防之功勳,晚死十年就是民族之敗類,中國海防之罪魁。至於薄葬、厚葬的問題,凡事都要與時俱進,搞什麼都沒有意義。我堅持火化,火化之後也別亂撒,我丟不起那個人,埋個盒子往墓裡一安就行,省得麻煩,免得以後帝國滅亡,再來一孫子刨我的老墳。”

蔡鍔只能勸說道:“皇上,您這真是想多了,您是中華復興之希望,民族之英雄大帝,縱然是一萬年後,子孫萬代也感恩戴德,豈敢造次?”

宋彪指了指腳下,問道:“這位爺算不算民族英雄,算不算真正的漢人大帝?漢人大帝之中,這位爺的功績是我拍馬也追不上的。你們呢,你們就算是再追,豈能追得過霍去病?當然,你們還是要爭取做帝國的霍去病大將軍,我也得爭取做第二位漢武帝,只有這樣,咱們纔有膽量響亮的說一聲,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漢武帝和霍去病喊的出來,那是他們有這個實力,咱們呢,咱們連門口的香港都收不回來,還雖遠必誅呢,說句難聽話,咱們這些人加起來都不如霍去病,更別說漢武帝了。至於文人說的那些禍國殃民,累及百姓,窮兵黷武……都他媽的是屁話,廢話,沒有當年漢武帝的功績,漢人早不知道被殺光幾回了,還用等到五胡亂華的時候?話說回來,當年我非要統一各地,不留任何地方勢力,原因何在,怕的不也是五胡亂華再來一次嗎?真要各地勢力一起亂糟糟的搶地盤,像三國兩晉那樣廝殺不斷,內亂不息,國家實力上不去,最後就只能是被日本、英國、俄國這樣的國家欺凌屠殺。英國人說強權即公理,這話說的好啊,咱們現在不服氣,沒有關係,只要咱們團結一致的繼續奮鬥下去,誰也不搞內亂和小動作,總有一天,咱們也敢和英國人說一聲,對不起您呢,這不強權就是公理嗎,爺就欺負您,您能怎麼着吧?”

聽着皇帝的這番話,諸位心中感慨良多,特別是段祺瑞,他不知道是不是他多心,還是確實如此,總覺得皇帝這番話就是說給他聽的,可他這些年也確實沒有小動作,甚至還勸樑士詒等人少折騰。

宋彪還真不是有意要指一指段祺瑞,他是真的有感而發,一聲長嘆,他就擺了擺手,道:“諸位,讓我們給漢武帝一些尊重,下去吧,正式的拜祭一番,再拜祭一下霍去病大將軍,以後將這裡好好保護起來,讓子孫後代也有機會來看看中華民族和我們漢族的兩位真正的英雄豪傑。”

蔡鍔等人一起默默的點頭,這就陪着宋彪走下了茂陵的土坡,在下面準備了一場簡單的拜祭儀式和香火,隨後又去霍去病墓前拜祭,祈求漢代的這位軍神保佑中央國防軍蕩平亂賊,匡佑中華。

拜祭茂陵之後,宋彪一行就重新返回西北軍部總所,在軍部的會議室裡將地圖、資料和情報都擺開來,一起商議西征戰役的戰略規劃。

在中國的近代史上。西北馬家軍是非常特殊的一支地方武裝,以宗教、地域、宗親爲紐帶。縱橫西北,佔據着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和新疆的大部分。即便是帝國如此鼎盛之時,龍濟光、陸榮廷那樣輕易就被剷平,馬家軍的地位也依然牢靠。

此時的馬家軍也還沒有後來的那種強悍程度,真要剿滅的難度並不大。

如果只談實力,宋彪一直都是隨時可以剿滅西北馬家軍,但在很長時期都面臨着特殊的國際環境。也希望盡集中時間穩定國內,治理各省,實施帝國的轉型戰略和工業計劃,同時也是考慮西北特殊的民族和宗教問題。所以纔沒有對付西北馬家軍,對甘寧青和新疆也任之自流,沒有強行實施政改。

爲了保留後續圍剿的正當性,宋彪甚至沒有委任馬家軍的這些實權地方軍閥爲正式的官員,只是象徵性的授予督軍一職,同時有意識的分裂馬家軍,委任了三位督軍和三位副督軍,讓他們各有部署編配,相互牽制。

但是,中央和馬家軍的分裂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隨着中央實權的擴大和軍經政的穩定,以及國家建設的需要,帝國鐵路在西進戰略不可阻擋,而馬家軍就是唯一的攔路虎,使得帝國鐵路在1914年之後就一直停留在天水、巴彥卓爾、靖邊三地,甚至有一批鐵路勘探隊的員工在榆中縣一帶被秘密殺害,其中包括了兩名美國地質學家。

帝國的新疆勘探隊也是幾次遭遇危險,被迫派了一個騎兵營隨隊護送,才使得勘探隊進入新疆調查地質情況。西亞、新疆和帝國中央的絲路貿易完全被馬家軍所控制。

此時的馬家軍已經是真正的民族罪人,不僅阻擋了帝國穩固新疆和向西亞擴張,也成了俄國反華勢力在西亞、新疆活動的主要保護者。

事情到了這一步,帝國就必須要徹底消滅馬家軍了,根本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

根據段祺瑞和中央軍事情報局的調查,馬家軍現階段確實就是三股大勢力,分別是青馬、寧馬和甘馬,青馬最爲彪悍,寧馬次之,甘馬更次之,而寧馬則最願意和中央接觸洽談,但是寧馬的條件也是帝國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進攻馬家軍的第一戰就肯定是在蘭州,首先殲滅三馬之中資歷最老的甘馬,也就是所謂的西軍。

宋彪的紙面計劃是速攻甘馬,平定蘭州之後實施據守,將青馬和寧馬分割開,繼續調集主力圍攻寧馬,最後南下消滅最兇悍的青馬。

消滅馬家軍的難度其實不是很大,宋彪和帝國內閣政府最大的擔心還是宗教、民族問題,馬家軍畢竟是騎兵,一旦圍剿不成功,讓他們一路西逃進入新疆,後續再追擊起來也更爲困難,那樣就可能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長久戰,甚至有可能將西北難以安撫的民族問題進一步激化。

到了西北軍部的這天晚上,宋彪就將具體的作戰規劃確定下來,討論了一些細節問題和幾位將官彼此都很擔心的一些問題後,宋彪繼續端坐在椅子上,雙手習慣性的拄着軍刀,這才和段祺瑞吩咐道:“我這一次過來會住上小半年,等清剿了他們再回去,馬家軍很兇悍,如果他們確定自己已無退路,指不定會傾巢而出的進攻軍部,你這邊要做好防備工作。”

段祺瑞大爲震驚,他原先聽說就是蔡鍔這個帝國騎兵領域的副總參謀長過來督陣,沒有想到皇帝會親自過來指揮,真是讓他猝不及防,他也全然沒有做好準備。

段祺瑞當即起身行禮,道:“皇上龍駕至此,臣下榮幸之至,只是西北軍部經費緊張,臣下也未曾得知皇上御駕親征的事,準備不周,還望皇上免臣下不敬之罪。”

宋彪擺了擺手,道:“我是前幾天才臨時決定過來的,你不用太在意,並不是有意對你保密,其他人也不清楚。我對生活這方面一貫要求不高,內廷總署那邊會有一些合適的安排,你更不用放在心上,你和蔡鍔住什麼房子,我就住什麼房子唄,更不用按照行宮的規格佈置,沒有必要,掃平這幫小軍閥,我後面要來西北的機會也就不多了。”

段祺瑞心中頗有些感嘆,再躬身道:“皇上聖明仁君,寬恤臣子,心懷百姓,臣下替天下百姓和中華國民謝過皇上。”

宋彪笑了一聲,和段祺瑞調侃道:“指揮諸軍作戰的事,還是你負責,我就給你當一次參謀長,你要是不放心我有好幾年不打仗了,那也可以稟報中央軍部,請中央再換一個參謀長。只不過,這最終還是得我批准啊,所以啊,你就老實點接受現實吧,就我這個參謀長了,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他是調侃的開着玩笑,段祺瑞卻是誠惶誠恐,要不是帝國君臣之間非重禮不得行跪,段祺瑞真的想給宋彪跪下了,心裡那是好一個害怕不已,可又感激。

皇帝能和他說兩句笑話,那就是真將他當嫡系臣子來看,至少也是大半個嫡系,和袁世凱、徐世昌等等已經是不同了,畢竟他還在軍隊,軍隊這邊都是皇帝直接的下屬,有這個機會融入帝黨一派。

想到這裡,段祺瑞是真的很高興。

人生這麼一輩子,能夠混到他這個份上,他自個覺得是真心不多了,皇帝還能將平定西北這種功勞留給他,讓他有機會在帝國史上青史留名,功比左宗棠,身爲軍人,他何等不明白這纔是真正的聖眷隆恩,不知道多少人一輩子就求這麼一個機會,卻也都求不得啊。

其實在座的都很清楚,平定西北真的不是什麼大問題,最麻煩的不是軍事,而是民族和宗教問題,出兵平定倒也只是半年內就能處理掉。

所以關於此次出軍的其他一些細節問題,宋彪也就不和段祺瑞、蔡鍔繼續討論下去,反正時間還很長,這就讓大家先退下去。

離家千里,宋彪心裡也是掛念妻兒。

時光飛逝,一晃已是十年光陰虛度,按照陰曆算,如今他也是三十而立之年,膝下有一女一兒,兒女雖然不多,倒都是健康成長,女兒六歲,兒子三歲。

只是皇后舒萱年紀漸長,他卻正值壯年,精力旺盛,雄心萬丈欲要中漢武之後的漢人第一帝。

讓其他人都先離開後,宋彪提起毛筆寫了一封家信給皇后,此番平定西北馬家軍不是大問題,他後面還想利用這段時間在西北多走多看,做好調研,一鼓作氣的制定解決西北問題的各種政策,還有發展西北經濟的一些新思路,這些都需要時間,所以纔要在西北長住。

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74章 中圓第246章 文萊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04章 東三省總督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184章 中日戰爭之總戰略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157章 東北海軍啓航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147章 滿人又慫了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282章 海軍,超越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252章 201S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149章 考察團來了第107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一)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302章 父子287章 首都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249章 陳光甫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127章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82章 海軍,超越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35章 投奔俄軍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236章 依法治國第250章 大蕭條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89章 奇襲遼陽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25章 又要殺人越貨了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第271章 日本皇族和元帥第25章 又要殺人越貨了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237章 世界華商130章 vanderbil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34章 201工程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104章 東三省總督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264章 偉大的元首,一個新事件第24章 花田少佐的禮物第192章 一五計劃
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91章 釣魚島屬於中國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316章 釜山之戰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74章 中圓第246章 文萊第228章 奉陪到底第104章 東三省總督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第213章 國家地位是打出來的!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184章 中日戰爭之總戰略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157章 東北海軍啓航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86章 華皇訓政第147章 滿人又慫了第189章 圖們江攻勢第282章 海軍,超越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62章 第四步兵師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252章 201S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149章 考察團來了第107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一)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302章 父子287章 首都第81章 新師團的豪華陣容(一)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249章 陳光甫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94章 遼陽會戰(三)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127章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55章 庫羅帕特金總司令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160章 東北騎兵(一)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82章 海軍,超越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35章 投奔俄軍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236章 依法治國第250章 大蕭條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41章 去吧,黑溝臺第38章 滿洲步兵團(上)第89章 奇襲遼陽第150章 死個王爺怎麼辦?第338章 猶太的利弊第25章 又要殺人越貨了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第145章 神奇的橡膠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261章 偉大的斯大林第271章 日本皇族和元帥第25章 又要殺人越貨了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237章 世界華商130章 vanderbil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192章 一五計劃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156章 宣統年會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87章 三道溝夜襲戰第78章 懦夫不配在戰場上出現第277章 中不偏,庸不易第234章 201工程第267章 日本需要的尊重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104章 東三省總督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264章 偉大的元首,一個新事件第24章 花田少佐的禮物第192章 一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