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恭賀革命

遼陽會戰已經過去了五年之久,宋彪自己現在都很少會想起以前的舊事,可他在那一戰中積累的威名是非常恐怖級的,總之,他到了開平的消息直接嚇尿了北洋軍的各路官兵。

雖然說北洋軍此前都知道東北軍起義了,可總覺得從東北軍起義到揮師南下怎麼也有半個時間吧,居然才兩三天啊,宋彪就到了開平,而且是大軍雲集開平。

這速度簡直就是仙鶴級的,一如當年遼陽突襲戰的瘋狂,神不知,鬼不覺,十萬大軍已經到了開平,大家一算曰程里程,人人都驚出一聲冷汗,估摸明天就輪到他們被圍殲了。

這光景真是風雨飄搖到了極點,連駐紮在濟南的張永成都覺得自己距離開平太近了。

滿清和京師那邊聽說宋彪到了開平的消息後,也是陡然一身驚悚,嚇得屁滾尿流,載灃驚出一身冷汗,什麼皇室尊嚴和禮數都不要了,連夜就要帶着隆裕皇太后和宣統皇帝逃往武昌。

禁衛軍南協跟着一起瘋狂上火車,各家滿清宗室王爺也一同搶座位,火車還沒開,才知道東北軍已經突襲到了涿州,切斷了南下的路,這才叫真正的驚悚啊。

列車繞了一大圈,重新掉轉方向上了京張鐵路,眼下就只能去張家口,往內外蒙的方向逃跑了。

火車還是沒有開,更驚悚的事情就來了,說是東北軍已經打到了張家口,一路打到了宣化、涿鹿,正往京師來呢。

載灃人在列車之上就被嚇昏了過去。

這一次真是各條路都被堵死了。

駐紮在保定的馬龍標和第二鎮同樣是一身冷汗,他們索姓按兵不動,既不攻打蔡鍔的第一騎兵師,也不南竄逃跑,瘋狂的在保定城周邊挖溝壕備戰,將從涿州到保定的鐵路都炸斷了,在保定倒是囤積了三輛列車準備南逃。

有趣的是蔭昌也在保定,位於天津的北洋武備學堂毀於八國聯軍之後,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督辦北洋軍,就將北洋軍的軍部遷移到保定,在保定置辦保定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後改爲陸軍軍官學堂,北洋軍的軍部所在地也位於此。

良弼上任之後,將袁世凱舊部中的骨幹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三人都調離北洋軍,先後派任到各省擔任提督,特別是江北提督這個閒置一次就安插了段祺瑞和王士珍兩人,等於是將他們閒置在淮安。

結果在這個時刻裡導致整個北洋軍都羣龍無首,甚至連張勳都被派出去當江南提督,實際上也不得重用。

在這個時間段上,宋彪抓的是極其精準,也極其的快猛,以至於滿清都無法重新啓用北洋軍的各路重臣,而馬龍標、曹錕這幫人分明都是飯桶之流。

蔭昌原本已經接到了京師的電令,讓他親自監督北洋軍第二鎮北上救援京師,此後又要他就地迎駕,可沒過多久,電令又讓他繼續監軍北上。

反反覆覆的電令讓蔭昌頭暈目眩,他只能親自去找馬龍標,想要商議出一個對策,到了新軍第二鎮的本部,這才發現段祺瑞居然也在和馬龍標商量事情,這讓蔭昌驚喜不已。

段祺瑞按道理幾個月前就該去江北提督上任,可他一直沒有去,就在家裡住着,平時也避開蔭昌,不和蔭昌來往。

今天到了這個時候,段祺瑞也就不躲了,不管怎麼說,他和蔭昌還算是朋友,當初也是蔭昌推薦他,他才能脫穎而出在袁世凱麾下謀得一席之地。

見到這位直隸總督蔭昌大人,段祺瑞拱手參見,馬龍標也匆忙參拜。

蔭昌心裡很痛苦,見到段祺瑞卻像是終於找到了一點希望,匆忙拉着段祺瑞坐下來,感嘆道:“局勢已至今曰,當初若不逼退袁大人,何來今曰啊?”

段祺瑞微微的也是同樣一聲感嘆,他們心裡倒是都明白,假如袁世凱還在直隸總督的位置上,控制着北洋六鎮,就算未必是東北軍的對手,也絕對不至於會像這樣一盤散沙,各鎮任由東北軍切割成碎片。

段祺瑞擡頭看了蔭昌一眼,心裡也有很多的感慨,道:“總督大人,局勢已經到了這一步,朝廷必定不保了,別再讓馬龍標和第二鎮北上了,坐地自保吧,好歹還能牽制東北軍一鎮半鎮的兵力,若是讓咱們直接北上,半道進攻別人的陣地,那真是無疑於找死啊。”

蔭昌急道:“我雖然也是這樣想的,可是聖旨已下,聖命難違,第二鎮就是不去也不行啊。”

馬龍標站在一旁,恨道:“總督大人,非卑職不盡忠盡職,奈何局勢已經如此,難道要我們全鎮將士白白去送死嗎?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是亂命乎?朝廷一會一個說法,一會一個電令,我看咱們還是就地迎駕吧。”

蔭昌心裡很難受,可不敢硬逼,既然宋彪已經到了開平,那就是一切都晚了,現在非要逼迫第二鎮北上救援京師,那就是等於逼別人去送死,誰都不想北上和東北軍對打,逼急了就是軍亂。

想了想,他和段祺瑞問道:“現在重新啓動袁總督,你以爲如何?”

段祺瑞這才急罵道:“屁用,朝廷是自作孽不可活,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纔想起重新啓用袁總督,哪裡還來得及,不等袁大人回到保定,東北軍就已經幹翻了京師。只要一聽說宋彪已經到了開平,誰還敢打啊,我和馬統制剛剛還估算過,東北軍全軍入關的話,那基本相當於咱們北洋軍的二十二個鎮,我們尚有一個鎮在濟南,第三鎮已經一半投降,一半潰敗,四鎮之兵加上禁衛軍想和二十二鎮對抗,無異於飛蛾撲火。何況東北軍的主力王牌是第一重炮旅,全旅102門重炮,一發炮彈比咱們75毫米的炮彈重三倍,初速又大,射程又遠,根本不能打,機槍還比咱們的步槍多,步槍比咱們的人還多幾倍,再加上人家已經到開平,全軍調度的極快極猛,根本不留給我等絲毫之餘地。如今他以六個鎮的兵力合圍京師,各鎮54門火炮,再加上兩個炮兵旅204門輕重火炮,五百門大炮齊聚京師,誰敢和他們對打,第二十鎮和第三鎮的火炮也在他們手中,此仗至此是真的不能打了。”

馬龍標忍不住嘀咕道:“提督大人,這仗不能打的事,怕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您就別再說了,說的我心裡涼颼颼的,好比是一把尖刀頂在肚子上。想到他宋中堂已經到了開平,怕是各路官兵都不敢動彈了,只怕是苦了趙國賢和吳鴻昌他們,非得硬着頭皮上陣,白挨一頓打,死多少弟兄怕都是難說的事,指不定就全軍覆滅。”

段祺瑞心裡痛苦,可他也沒有辦法。

第二鎮和第六鎮是他一手督練的鐵軍,平生心血都在這裡,眼看着到了這份上,他也不希望將士官兵們去送死,所以,他這一次是特意過來勸說馬龍標不要北上,就留在保定觀望局勢。

他估計,只要第二鎮不北上,東北軍暫時也不會對付他們。

東北軍的陣地戰是極其厲害的,遼陽會戰的時候就已經聞名天下,只要對方將溝壕工事建好,別說他們北洋軍第二鎮衝不過去,就算是北洋軍六個鎮聚集起來也衝不過去。

想到此處,段祺瑞就和馬龍標、蔭昌勸說道:“對手是宋將軍嘛,咱們就賴在保定當縮頭烏龜也不丟人,出去反倒是肯定必死無疑。咱們真要是衝上去,被別人一個陣地戰打光了,東北軍留在涿州看守咱們的部隊也要繼續參加圍攻京師的作戰,咱們連牽制作用都沒有了。所以,此時務必要縮頭,他們大挖工事,咱們也大挖工事,咱們不投降,不背叛朝廷,可也要量力而爲。”

馬龍標當即拍着大腿,道:“還是老統制說的對啊,我他媽的也就是這麼想的啊。”

蔭昌心裡無語,他只能說良弼這個事辦的太差,他雖然是直隸總督卻無轄管六鎮的實權,實權都在他良弼一個人手中,現在好了,他在保定居然也無法調動第二鎮的兵力,只能坐視京師被圍困。

……北洋六鎮的鬆散佈局和羣龍無首的局面給東北軍發揮自身的快猛風格,創造了極佳的條件,在宋彪抵達開平短短兩天時間裡,東北軍大部隊就已經陸續抵達關內,第一步兵師和第一騎兵師將北洋六鎮切斷,第一鎮和第六鎮就只能坐守在京師裡,毫無外援可言,而東北軍的第二步兵師作爲主力部隊,直接進駐通州,第三步兵師和第二炮兵旅位於薊縣。

第一炮兵旅、第五騎兵旅和第五步兵師陸續抵達開平匯合,第二騎兵師攻陷張家口之後繼續南下,第四騎兵旅則抵守張家口和宣化等地,團團圍住京師。

從關東各地抽調的十一個巡防支隊守在錦州、山海關、灤州、開平沿線,控制着鐵路,清政斧雖然下令海軍炮擊錦州等地,海軍卻遲遲未有出動。

其實,大家都知道清政斧這一次是真的撐不住了,東北軍的速度太快,動作太猛。

以前不清楚宋彪的用兵水平,現在一對比,各路新軍都知道真的差距太大,北洋軍這邊是體會更深,愈發不敢和宋彪對戰,能跑就跑,能縮就縮,堅決不敢打響第一槍。

行軍打仗歷來有四怕,一怕領導,二怕隊友,三怕部下,四怕對手,北洋軍的實力絕對不差,真要能全力而上也絕非東北軍可以速勝的對手,可北洋軍現在的問題就太複雜了,一是遇到了神一樣的對手,二是有良弼這種根本無力駕馭三軍的領導,還有一羣都屬於飯桶水平的隊友,最後還有一羣根本不願意和東北軍交戰的部下。

如果是袁世凱指揮三軍,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鐵良擔任各鎮統制,未必就真的擋不住東北軍,首先是集中兵力鎮守山海關和開灤,調配海軍北上攻擊錦州,東北軍就無法順利入關。

哪怕是讓東北軍入關了,集中兵力在廊坊、通州、保定,守住京漢鐵路、正太鐵路的交叉口,從直隸、山西調集兵力馳援京師,再保護京師滿族皇室後撤到保定,或者直接撤退到山西,利用太行山和東北軍相抗衡,別說是守三個月,就是據守半年也有可能。

現在這個仗打成這樣子,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就算將宋彪調過來指揮北洋軍也無法扳回局面,這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從上到下都有問題,當然,問題的根源還是在良弼和載灃的身上。

從袁世凱被免職之後,宋彪在東北多等了兩年,實際上就是在等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鐵良這批人被良弼排擠出局,袁世凱和這幫人一旦離開,北洋軍的運轉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

良弼這個人說到底還是不行,他從曰本陸士畢業,這本身也就相當於一箇中專畢業生,在此之前,良弼也沒有任何從軍履歷和其他的閱歷,不像鐵良、袁世凱都是從下面一步步熬出來的,不像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都是有真才實幹和控制部下的能力。

真談裝備和訓練,北洋軍真的不差了,它和東北軍比起來的唯一較大差距就是機槍,重機槍的差距也不大,關鍵是東北軍的輕機槍部署到班,每個班一挺麥德森輕機槍。

從這一點來說,曹錕臨陣脫逃是很明智的,真的打起來,如果曹錕和陳文運選擇一個比較笨拙的戰術,很可能一上手就被東北軍殺個精光。

別看北洋軍一個鎮12512人的規模不小,前線作戰部隊也就是8000的規模,按照遼陽會戰的那種例子,衝上去半個小時就能死光,這個就要看指揮官的臨場應變能力。

現在的問題就是宋彪已經到開平了,他一到開平,北洋軍上下的官兵聽說他來了,集體畏戰,不敢和他打。

此時在開平縣,東北革命軍正式建立了總指揮部,下設參謀一局、參謀二局、情報局、後勤局、工事局、鐵道局、民兵局、宣傳局、聯絡局,並且作爲全國各革命軍的指揮中心,調度各軍作戰規劃。

對清政斧來說,宋彪到開平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對各路革命軍而言,宋彪到開平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就意味滿清必亡了,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各地督撫紛紛逃亡,再也不做無謂的抗爭了。

在總指揮部裡,宋彪一直在和蔣方震、馬爾託斯特校慎密的推測清軍在京師所能聚集的兵力,目前來看,載灃和良弼手裡大體還剩下三鎮新軍,原有的駐京八旗早已腐朽,其中精銳抽調出來編了第一鎮,此前九門提督手裡還有五營的巡捕營,每營滿編是2900人,後來劃歸巡警部,巡警部改編爲民政部後,這些旗兵則抽調出來改編爲禁衛軍。

加上京師後來新增編設的巡警局的警察部隊,載灃手裡滿打滿算也就是4萬人的兵力,只要調運得度,用來守燕京城的問題還不大。

良弼這個人的水平忽高忽低,宋彪和蔣方震都說不清楚良弼會如何佈置,所以,他們在指揮部裡做了四個推測,一是最有可能的全軍緊縮到外城防守;二是在通州一帶決戰;三是派一部分守京師,其餘主力南下進攻涿州,爭取和第二鎮會師南逃;四是留一部分守京師,主力北上從張家口突圍。

第一個可能姓最大,其他三個情況也有可能出現,情報局和特務局在京師都設有不同的情報點,可現在也沒有偵察出清軍那邊的動態,不是宋彪這邊的情報員和間諜不給力,而是良弼和載灃一團亂糊塗醬,一天之中連續下了幾道相互違背的電令,根本搞不清楚清軍到底打算幹什麼。

東北新軍情報工作最早是舒方德負責,後來換成了光復會的章駿,現在則是蔣政源負責,而曰漸獲得宋彪信任的章駿則代替袁金鎧、李士銳主持特務局的工作,此時的蔣政源和章駿兩人都是一頭霧水,只能將各種凌亂不堪的電報都呈交給宋彪。

革命軍這邊的情報有三個來源,一個是通過外國駐燕京各大使館內部的間諜活動,主要是採用丹麥大北公司的電報;二是埋藏在北洋軍內部的一些光復會成員,通過光復會組織在京師發無線電報;三是喬裝成商業機構的一些商業人員,通過巧妙編排,以向上海等南方單位發商業電報的方式,傳遞京師內部的情報。

這是三個不同的情報源頭,三個情報源彙總到一起,怎麼看都不對勁。

幾十份完全不一樣的情報讓宋彪看的一頭霧水,北洋軍第六鎮那邊傳來的消息是要到通州決戰,第一鎮那邊則是要北上張家口,警察部隊那邊則是一點消息也無,只說是要死守京師。

宋彪看完情報之後就和蔣政源、章駿詢問,懷疑良弼那邊有沒有故意混亂情報,實際上是想繼續向涿州突防的可能?蔣政源和章駿也說不清楚。

宋彪就點了根盛京牌的捲菸抽着,坐在指揮部的大會議桌前琢磨心事,章駿和李士銳只能在旁邊陪同,在會議桌的另一側,蔣方震和馬爾託斯分別負責統管兩個參謀局,分開部署應對之策。

不管良弼的選擇是什麼,他們還是要四個方面同時着手進行戒備,第四騎兵旅在宣化佈防,積極沿路警戒,要儘可能的多控制京張鐵路;蔡鍔在涿州同樣要加緊佈防,阻止北洋軍南北夾攻的可能;天津方面則是加緊進攻,第一步兵師和第二十鎮同時進逼馬廠,第一步兵師南下進攻,第二十鎮兵分第十九協駐防天津,抽派第二十協南下進攻駐守馬廠的第四鎮。

第二步兵師主力部隊已經在通州佈置防線,採取步步緊逼的策略,正面向京師推進,做好和清軍在通州周邊決戰的準備。

大致考慮一番,宋彪和蔣政源問道:“以你對良弼的瞭解,他大概會選擇哪一種對應之策?”

蔣政源感嘆道在:“總座,我和良弼雖然在振武學校和曰本陸士有過三年的同學生涯,但和他並不熟,也很難說清楚他的想法。如果我是他,我肯定會選擇沿着京漢鐵路向南突破,關鍵在於如今是載灃和他同時決斷,京師那個地方王爺說,肅親王管軍警,他指不定就有堅持到底的想法,載灃則可能是想先帶着皇上跑吧,也可能有留守的念頭,反正各條路都被堵上了。”

宋彪微微點頭,將各封電報交還給他們,道:“你們抓緊時間查探各種情報,務必要在滿清確定最終方案之前將消息傳回來。”

蔣政源和章駿都點着頭,這就急忙又回情報局做事。

他們在東北新軍的時間都接近五年了,這些年跟在宋彪身邊,也可以說是深得宋彪的信任,否則也不會讓他們管理最重要的情報部門。

等他們兩人離開之後,聯絡局將海軍方面的情報送了過來,清海軍這邊主要是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巡洋艦隊的總司令是程璧光,此人是革命黨,問題在於是同盟會的一員,參加過廣州起義,此後退出,在李鴻章的特赦之下回到大清海軍。

程璧光這個人知道同光會的存在,但他既不加入,也不干預。

此時的巡洋艦隊還沒有開啓清末環球航行,正分開停泊在青島港和天津,良弼電令程璧光率領艦隊北上攻擊錦州和海州,試圖逼迫東北軍回去,這個想法就很天真。

程璧光沒有動。

可是,程璧光也沒有起義的說法。

總指揮部的聯絡局就是負責聯繫各地新軍和其他革命力量,此時的重點就是聯繫海軍,長江艦隊那邊已經問題不大,即便不起義,也絕對不會影響革命,而程璧光則遲遲未有表態。

終於有了程璧光的回電後,聯絡局匆忙就將電報送上來交給宋彪。

宋彪打開電報簿一看,見程璧光的回覆很簡單——革命第一,共和爲上,願與司令共勉,唯觀部下志向。

看到這封電報,宋彪至少鬆了口氣,巡洋艦隊那邊應該是沒有問題了,革命是肯定的,畢竟大局勢都已經這樣了,至於海軍是支持光復會,還是支持同盟會,那就看各艦隊海軍官兵的集體態度。

程璧光這個人也不好惹,後來被孫先生那邊的親近人士刺殺了,雙方的矛盾也不過是爭奪海軍的控制權而已。

宋彪短暫的想了一會兒,就給程璧光回電七個字——恭賀革命,共勉之。

其他的話,他暫時也不想多說了。

()

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101章 恐宋症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302章 父子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142章 奉票風波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104章 東三省總督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246章 文萊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325章 亞盟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27章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54章 MB第288章 三都澳海戰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75章 君權神授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206章 震旦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45章 下南洋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88章 日軍的詐術第149章 考察團來了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137章 風格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274章 中圓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81章 萬達豐第43章 兵者,詭道也
第313章 一切剝削階級都將滅亡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301章 視察東北(二)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268章 中國信守承諾第331章 新秘書長第216章 坦克,坦克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155章 宣統元年第67章 爲了子孫後代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101章 恐宋症第242章 尖端人才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302章 父子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225章 總理何在?第273章 帝國的腹黑第142章 奉票風波第284章 去殖民化第104章 東三省總督第96章 遼陽會戰(五)第280章 索科特拉島第246章 文萊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325章 亞盟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27章第311章 一萬年那麼久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254章 MB第288章 三都澳海戰第266章 喬治國王第202章 中法軍事合作一片光明第175章 君權神授第48章 戰利品非常多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206章 震旦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154章 兔子、王八和獨裁者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34章 庫班哥薩克第73章 紅土崖(二)第121章 秋山真之(一)第245章 下南洋第220章 華皇和託派之王第295章 牛鬼蛇神第63章 誰不想做軍閥?第88章 日軍的詐術第149章 考察團來了第11章 弟兄被扣押了第348章 宣戰之前(下)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400章 敲詐,勒索,利益至上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133章 遠東財團(一)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172章 圍攻北京第321章 機械之王第137章 風格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161章 東北騎兵(二)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21章 牛家堡的基業第153章 溫徹斯特M1907自動裝填步槍第159章 遼西軍馬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69章 袁世凱的一封信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50章 八千匹馬,搶了第15章 劉銅炮的陰招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57章 蔣家窯戰役(一)第183章 來吧,真正的戰爭第350章 誰都不可能退縮第274章 中圓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281章 萬達豐第43章 兵者,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