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豆子的無敵時代

趙宋之爭結束後,宋彪真正的成了東北王,這樣的地位讓他很快就招攬了幾位精通政務的本地幕僚,如袁金鎧、蘇會忱、錢瑛、王永江、王樹翰、譚濟伍、金鼎勳、何仲蓴、關海青等,這一時期都加入了袁金鎧替宋彪組織的總督衙門秘書局。?

袁金鎧的官癮也不小,宋彪原先只是想辦一個秘書處,可袁金鎧勸說了幾次,意思是處的級別太低,不太容易招攬人才。?

不管是局,還是處,對身爲東三省總督的宋彪而言都只是一個字眼上的差別,對別人意味就不一樣了,宋彪就聽取了袁金鎧的意見設立總督衙門秘書局,由袁金鎧擔任秘書局提調,下設文書、機要、監察、特務、外事五科。?

袁金鎧在這些天裡到處活動了,拉了許多在東三省小有名聲的人入職秘書局,這些人入職之前,宋彪都會單獨抽時間和他們詳細談一談,問清楚每個人擅長的事情和想法,其他人都還好說。尤其是號稱二王的王永江、王樹翰,確實是比較有頭腦的人,金鼎勳、何仲蓴、關海青三人就不簡單了。?

只是大致談了一次,宋彪就能察覺到這三人屬於革命意識很強烈的人,要說日本在關東滲透的有多厲害,從這三人身上就可見一斑,金鼎勳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法科。關海青和何仲蓴就讀於日本橫濱商業學校,這兩個人沒有畢業就跟着金鼎勳匆匆跑回國內組織抗俄軍。?

雖然是中專都未畢業,關海青和何仲蓴卻不算是青年學生。前者二十七歲,秀才出身,後者三十歲。竟然有舉人的功名,都出身於吉林府的地方鄉紳家庭。?

這三人都有反清反滿的革命意識,言行倒也不是很出格,宋彪就留他們在外事科辦事,繼續觀察。?

爲了便於日常處理公務,宋彪在總督衙門設立秘書局後,單獨在軍部的多棟新建機關樓中抽調出一棟作爲秘書局的辦公樓,除了總督衙門的秘書局,在軍部機關中也設有一個單獨的秘書處,由舒方德、蔣方震擔任秘書處主任副官。?

雖然不覺得袁金鎧在新政這方面能有多少真知灼見。宋彪還是讓袁金鎧在秘書局內重新整理一份《東三省新政書》,作爲新政綱要,這一份是拿出去給清政府和東三省各地官員看的。?

至於宋彪手裡的那一份《東三省新政五年規劃》,在沒有足夠充裕的資本和財政之前,宋彪暫時還不想拿出來。?

這段時間前來拜見宋彪的東三省地方官員非常多。除了三位巡撫,還有安東開埠局總辦張錫鑾、錦州知府張元奇、興京道尹王鏡寰、東三省鹽運使王鴻陸、金州知州馬廷亮、奉天旗務處總辦金樑等等,包括舊相識通化知縣秋銅孚,十幾天的時間裡,宋彪至少接見了四十餘位三省官員,可在他看來。真正有能力爲他執行《東三省新政五年規劃》的人寥寥無幾。?

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讓別人去負責,即便沒有辦好也無關係,唯獨東北大豆這件事確實是太重要,以至於宋彪必須親自去抓。?

這是秘書局的第一次正式會議,結束之後,宋彪讓王永江、金鼎勳兩個人留下來,又讓人去將剛從俄國過來的農業和植物學專家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先生請過來。?

等涅茲納莫夫中校推薦的這名俄國植物學家阿爾莫洛.努涅里科抵達奉天,宋彪才知道這位先生在俄國植物學界和農業學界還是頗具名氣的,水平也很高,宋彪當即請他擔任奉天農業研究所的總顧問,從俄國和哈爾濱地區的教會學校裡聘請了十幾名助手,配合裕豐行和遠東商行進行大豆良種的培育工作。?

在努涅里科博士抵達之前,宋彪讓王永江、金鼎勳先坐下來,攤開東三省的地圖和他們說道:“我剛纔已經說過要成立一個農墾科的事情,此事對東三省至爲關鍵,如果辦的好,可以讓東三省的每年出口總額激增到幾千萬英鎊,也就是幾億銀圓的規模。你們兩人都是我認爲比較合適的正副科長人選,問題是你們是否願意將這個擔子挑起來?”?

只聽了宋彪的話,王永江兩人都是大吃一驚,相視覷覷。?

等了片刻,王永江先開口道:“總督大人,屬下想要承擔此職,事關東三省百姓和朝廷,屬下不敢託大,但也有十足的把握能將此事辦好。”?

宋彪點着頭,道:“你打算怎麼辦?”?

王永江道:“大豆出口外國,首先考慮鐵路運輸,如今東三省的鐵路就是兩條,一條是俄國人修建的遠東鐵路,另一條是從哈爾濱到遼東半島的遠東支線鐵路。我們就應該沿着這兩條鐵路推廣種植大豆,凡沿線六十公里一路種植大豆,嚴令各地官員配合。”?

宋彪不急於回答,問金鼎勳道:“你以爲呢?”?

金鼎勳想了想,道:“官府管事多半剋扣衆多,不宜讓各地衙門涉入太多,應該在報紙上多加宣傳,通過各地鄉紳推廣種植,若是有利於百姓,自然種植者多。”?

宋彪微微哦了一聲,還是不急於表態。?

王永江冷不丁的反駁道:“大人,種地者多是文盲之輩。在報上再多宣揚也沒有多少作用,何況三省雖大,卻無一份報紙能有多少銷量。若是宣揚的太好,結果華而不實,反而要失信於民。屬下認爲,我們只要沿鐵路兩線推廣種植,但凡願意種大豆者。一律低價出售優良豆種,無錢購入豆種一概賒賬,再籤一合同明年固定按價收購。使得百姓放心即可。”?

宋彪這才答道:“你的這個法子比較實用,我原先打算讓你做這個農墾科的科長,就是覺得你這個人比較務實。金副科長。你和王科長相互配合,務必要將這個事情辦好。別的事情都算了,唯獨此事對我來說是至爲關鍵重要的,如果你們辦不好,以後也就別在我面前出現了,東三省也沒有你們的立足之地,如果想要在這個事情打你們私人的小算盤,我勸你們最好多長兩個腦袋。”?

王永江和金鼎勳大爲驚詫,匆忙起身參拜道:“請總督大人放心,屬下決計不敢。”?

宋彪冷笑一聲。他之所以要用王永江做科長,確實是因爲這個人非常精明,前面交談兩次的感覺都不錯,想法都是很務實的,而金鼎勳因爲言語間談了一些很不務實的話題。讓宋彪感覺並不好,但這個人對現代法律瞭解的頗爲精細,總還算是一個可造之才。?

他繼續吩咐兩人道:“你們要一同協作,少說廢話,多辦實事,將這件事徹底辦好了。我另外都會有合適的任用。此外,等東三省開墾督辦大臣到任後,在東三省推廣大豆種植的事情就會全權由他處置,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將規劃做好,將數字算細緻一些,到底要推廣多少畝的種植範圍,預計全年產量多高,收購價是多少,預計售價是多少,需要多少良種,分期幾年實現什麼樣的目標,以及沿線的大豆種植區的水利溝渠是否要投入勞力和財力,這些都要想清楚。越是這種利國利民之事,越要腳踏實地的將事情都辦的更爲細緻一些。”?

王永江當即答道:“請總督大人放心,屬下一定會竭盡所能,務必要將東三省的大豆之事辦的漂亮。”?

宋彪讚許道:“你有這個自信就好!”?

此時,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也正好到了秘書局,這位博士雖然年輕,但已經很早就開始謝頂,身材也不高,蓄着俄國人所特有的那種大鬍鬚,看起來有點邋遢。?

這個人在俄國農業學中擁有着還不錯的學術地位,師從於俄國聖彼得堡植物研究所的俄國植物學大師奈留伯.斯坦科維恩奇,在學生時代就曾發表過很多關於俄羅斯農業研究,以及西伯利亞寒帶植物的論文,即便俄國正面臨糟糕的情況,他也不愁找不到一分合適的農業和植物學研究工作,而他之所以選擇來東三省工作,很長大程度上都是出於對宋將軍的特殊好奇和敬仰,以及俄國陸軍部和涅茲納莫夫中校的積極建議。?

等這位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抵達會議室,宋彪也很熱情的將他介紹給王永江和金鼎勳兩人,並邀請努涅里科博士坐下來,準備細緻的詢問關於東三省大豆種植產業的一些問題。?

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一坐下來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一份檔案袋,和宋彪用俄語彙報道:“關於您希望奉天農業研究所研究美國豆種和東三省地方豆種對比度問題,雖然這還需要更多的種植試驗進行對比,但很有趣的是我們已經發現的一些現象。通過對比十個東三省不同地區和美國提供基礎數據,我們大致可以判斷,東三省本地豆種和美國豆種屬於同源特性,這是因爲美國黃豆最初也是從中國北方地區引種過去的,只是美國人在精心的挑選和培育中,不斷遴選出出油率較高的良種。真正最爲有趣的地方在於,從芝加哥地區引進的美國豆種在長春、遼陽、渾江等地的種植中,明顯具備更高的出油率和抗病能力。我的分析是這樣的,首先兩個豆種具備同源性,對於寒冷地區的適應能力是完全一致的,其次是東三省的土地和氣候環境更爲適合大豆的生產。在所有試驗種植美國大豆的地區,我們發現在長春和渾江一些新開墾地區的種植效果是非常驚人的,這得益於土地中富含磷、鉀和鈣。以及其他的一些必須元素,比如說最爲重要的日曬條件。總的來說,大豆在東三省確實是最好的種植物。”?

宋彪想了想,問道:“這是否意味着我們可以直接從美國大規模引入豆種?”?

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搖了搖頭,道:“雖然美國人在豆種的選擇中經過一定的挑選,但我認爲他們所做的工作還是比較基礎的部分。我近期走訪了一些本地的大豆種植戶,很遺憾的是東三省的大豆種植本身都屬於少量種植。並沒有意識到大豆的特殊經濟作物的價值,即便如此,根據我們從瀋陽周邊地區的農村抽調的一些豆種樣品來看。差距實際上並不大。如果本地的農戶能夠更好的重視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自己加強豆種的遴選工作,那就沒有必要從美國引入大豆。另外。我最近請聖彼得堡植物研究所的朋友查了一些報告,從目前來說,國際大豆的主要供應商還是過於分散,德國因爲本身具有極高的大豆需求量,本地種植大豆的規模在歐洲相對較大,美國、巴西、阿根廷,甚至是墨西哥都有對歐洲的大豆出口,總的規模來說還是較小。世界大豆的種植規模中,亞洲地區仍然是最高的,包括日本種植大豆的總量都要高於法國。”?

說着這番話。他就從檔案袋裡取出一份資料交給宋彪,補充道:“這就是我收到的一些資料,從美國的種植規模來看,他們的大豆種植面積並不大,絕大多數都是用於飼料。而沒有像歐洲那樣極其重視其出油率的問題。單純從出油率這個重要的指標而言,美國大豆和東三省的本地大豆之間沒有區別。”?

宋彪將這份資料拿起來翻看一遍,提供資料的源頭是聖彼得堡植物研究所和德國的一家經濟作物研究公司,記錄過去幾年間的國際大豆交易總額,以及世界範圍內的大豆種植面積。?

從這份數據來看,亞洲、歐洲、美洲都是大豆種植的大戶。亞洲大約佔據着國際大豆種植總量的一半,但除了日本、印度的大豆少量出口到歐洲之外,大部分的大豆都是用於本地消費,歐洲的大豆種植產業完全是在近二十年間隨着榨油工業和油脂工業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南歐地區的大豆種植規模非常龐大。?

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都有一定的大豆種植,總體還是作爲青貯飼料來使用,向歐洲的出口規模並不大。?

在全球的大豆進口市場中,德國幾乎佔據着一半,這也證明了德國油脂、油漆工業和其他食品原料工業的繁榮。?

等宋彪差不多看完了這份報告,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才小心翼翼地勸說道:“總督閣下,請容許我在這裡爲奉天農業研究所從您這裡爭取一些研究經費,在我們近期的觀察中,我可以確認東三省的地方豆種的種類,以及野生豆種和半野生豆種非常多,這爲我們進一步研究大豆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如果有充足的經費和時間,還有人員的話,我們完全有機會超過德國在大豆領域的研究工作,培育出更優良的雜交大豆,具備更高的出油率、更高的抗病和高產等優點。”?

宋彪微微頷首,問道:“我完全同意這個項目,您大約需要多少錢?”?

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謹慎的答道:“每年大約需要四十萬盧布,除了要在東三省各地選定一些優良的土地用於培育種苗和觀測外,我們也需要更多的人手進行試驗種植,以及從東三省,包括中國其他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抽選野生和半野生的豆種。雖然我們的目標是要培育更好的經濟豆種,可如果沒有龐大的基礎研究,我們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一種全面的豆科作物的研究,系統深入到各個方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能適當還需要繼續增加一些經費,我個人也希望從俄國邀請一些合適的助手。”?

宋彪權衡了片刻,還是很爽快的答應道:“完全沒有問題,在經費上肯定不是問題,我會一直支持你和奉天農業研究所。我只提一個建議,那就是奉天農業研究所必須要承擔一些學員培養的工作。你要招募一部分合適的中國學生,指導他們學習,成爲合適的助手,甚至是指派他們從事一些研究工作。作爲這家研究所的所長,你完全有權邀請你認爲合適的其他專家來這裡協同你工作。然而,不管您是要從事基礎研究,還是從事經濟作物的研究。我希望您都能儘快的爲東三省培育出合適的豆種,並且是不斷改善。”?

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很高興的答應下來,道:“這簡直是太好了。不會有任何問題的,總督閣下。”?

宋彪點着頭,隨即和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詢問道:“您作爲俄國的植物學和經濟作物學的專家。在您看來,以東北的氣候環境和特點,還合適種植其他的農作物……或者這麼問,您覺得東三省的農業要怎麼發展,注重於哪些新的方面?”?

“哦。”?

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驚歎一聲,和宋彪道:“這就是一個大的課題了,說的簡單點,我個人覺得東三省的氣候環境和德國比較接近,所以,我個人覺得東三省應該比較適合種大豆和甜菜這兩種經濟作物。從大的方向來說。我覺得東三省的農業在發展潛力上會是很驚人的,農業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課題,比如說它還包含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等,從這一點來說,東三省幾乎在整個農業的各個領域都可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畜牧業和林業上,東三省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包括我們說的大豆和甜菜,合理利用的話,這兩種經濟作物的附屬產物都適合用於加工飼料。”?

經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一說,宋彪纔想起來甜菜這個事情,就道:“對。甜菜這個事情也可以考慮一下。”?

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道:“我們可以從德國引入甜菜種,在東三省找一個地方進行試種,假如效果不錯的話,最好是要同時投資一部分榨糖廠,最好較爲分散一些,這樣有助降低甜菜的加工和運輸成本。從大的方向來說,東三省的農業發展肯定離不開經濟作物的商品化,以及鐵路的廣泛開通。”?

宋彪默默點頭,這纔將他和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商量的這一切都簡單的翻譯給王永江、金鼎勳兩人,又和這兩個人吩咐道:“我會給你們科裡安排一名俄語翻譯,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裡,你們都需要密切的配合奉天農業研究所的工作。”?

從宋彪和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這裡聽到了一系列的好消息,王永江和金鼎勳同樣很高興,連連點頭同意宋彪的安排。?

回到這個時代不種大豆的肯定有智商問題,在國際市場上,大豆的每年國際交易總額在250萬噸左右,總交易額接近一億英鎊,成交總額每一年都在以5%的速度遞增。東北大豆經過緩慢的發展,用了二十年才佔據整個國際大豆出口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這個二十年中,東三省大豆貿易的主導權一直是在俄國和日本手中,即便如此也足以保證整個東三省在經濟發展速度上超過全國其他地區,在張作霖主政東北時期,東北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上海和江浙地區。?

如果能將這個速度加快,在五年之內使得東北大豆佔據國際市場的一半份額,並且牢牢掌控着東北大豆的貿易主導權,甚至是直接壟斷整個貿易,這將帶來多少收益??

每年五千萬英鎊流入東三省,這將會帶來多少白銀??

賣石油都能讓蘇聯快速成爲世界主要工業國,石油在20世紀初期的國際工業中的運用範圍還真不如大豆廣泛,只要真正操作好,賣大豆就能讓東三省成爲亞洲最爲富裕的地區,而且沒有之一。?

宋彪此時就想將這件事儘可能的辦好,在和阿爾莫洛.努涅里科博士、王永江、金鼎勳又談了很長時間後,他就已經下定決心在東清鐵路和支線鐵路沿線大量設立大豆種植區,以減稅政策和其他多種手段強推大豆種植,通過各種途徑改良豆種,改良種植技術,改善大豆種植區的水利灌溉條件,竭盡一切可能提高東三省大豆的優良率,增加東三省大豆的出口規模。?

在這個沒有化肥、農藥和生物技術的大時代裡,東北大豆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豆,沒有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對手可言。?

關於甜菜種植,宋彪也專門交給金鼎勳,讓他負責配合奉天農業研究所進行有關的引入工作,如果效果好的話,要立刻着手製定一份龐大的計劃,在東三省建立一個完善的砂糖工業。

第83章 有炮無彈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37章 先殺日,再殺俄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238章 帝國風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181章 會黨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249章 陳光甫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194章 登基稱帝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245章 下南洋第181章 會黨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136章 秋瑾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193章 戰略第181章 會黨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137章 風格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09章 漢武第132章 旁觀者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276章 盤古第309章 在全州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201章 王永江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02章 父子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204章 北四省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53章 撈足了就跑
第83章 有炮無彈第26章 南甸屯之戰(上)第243章 豫園之春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37章 先殺日,再殺俄第247章 即將成爲名將的新一代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84章 多一技防身第210章 普天之下,都是中華兒女第124章 漢陽鐵廠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17章 前洞嶺伏擊戰(上)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51章 勇奪沈旦堡(一)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79章 欲強國先強己238章 帝國風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285章 再一次賭上國運吧,大日本帝國第105章 咱們用實力說話第270章 領導亞洲第197章 金州船廠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66章 再回牛家堡第181章 會黨第303章 上將蔡鍔第249章 陳光甫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194章 登基稱帝第126章 翻譯體和張作霖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170章 神一樣的隊友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245章 下南洋第181章 會黨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308章 金道嶺的反擊戰第217章 波蘭,大波蘭第185章 帝國總理的覺悟第279章 糊塗的勝利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136章 秋瑾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20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108章 奉天新軍示威事件(二)第339章 臺灣,臺灣第351章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第193章 戰略第181章 會黨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137章 風格第118章 舒萱小姐第148章 煤稅好多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46章 黑溝臺會戰(二)第290章 時代已經變了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251章 印尼風波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09章 漢武第132章 旁觀者第214章 對決奧匈第276章 盤古第309章 在全州第123章 招商引資第201章 王永江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02章 父子第47章 剋制日軍的大屠殺第212章 英國人是什麼好東西嗎?第322章 光復之殤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102章 四個現代化第139章 日本之尷尬第263章 失之東隅(262)第13章 巨有錢的大土匪劉銅炮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200章 不可阻止的中法同盟第342章 太優秀也是錯第306章 導彈反擊(一)第260章 邁向二戰的一年第204章 北四省第151章 慈禧死了,軍座新婚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7章 彪爺的家底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336章 扶不起的法國第195章 海防和疆防第80章 布魯西洛夫上校第327章 爾等臣民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74章 蔡鍔、蔣方震來投(上)第53章 撈足了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