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章 楊鐵生

163章 楊鐵生

回到瀋陽,宋彪並沒有去總督府工作,而是直接回家,在書房裡給秘書局打個電話,讓正在總督府辦公室等待的楊鐵生喊到他家裡談事。

在外面出差了一個月,回到家裡,剛滿六個月的女兒居然不要他抱,抱到懷裡就哭,讓宋彪小小有點尷尬。

有岳父母在家裡幫忙照料孩子,還有奶媽和傭人,舒萱也不是很忙。

宋彪和舒萱聊了幾句在阜州和興安盟視察的事,從阜州過來之時,他正好從阜州奶粉廠帶了幾聽羊奶粉,就讓舒萱先給女兒試着喝一些,據說草原上的孩子都是喝羊奶長大的,宋彪也是很感興趣,可惜之處就是這種奶粉的奶腥味比較重。

在這個時代生活着,宋彪倒是覺得生活的樂趣很多,至少不用擔心食品問題。

雖然是身價過億英鎊,宋彪住着的房子卻是公家提供的東三省總督官邸,兩層樓,八室四廳380個平方米的建築標準,有一個寬敞的大院子。

出門大體是乘坐火車和馬,汽車在這個時期還有點危險,宋彪很少親自乘坐。

家裡吃用都是軍部統一供應的煤炭、絲布、糧食、油、茶、肉,這也算是東北新軍內部的福利,孩子的奶粉是盛京奶粉公司統一供應,畢竟不是一家軍官和士官家裡有孩子,東塔園、和平橋一帶都是東北新軍的家屬區,軍隊家屬新生的子女很多,奶粉都是統一免費配發。按月領取。

這種感覺就像是70年代的軍隊系統,整個軍隊和家屬都生活在一種特殊照顧的大環境中,在東三省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一個特殊階層,出於這樣的效應,每年報考遠東陸士預科學校的學生數量都特別多,在招生比例上,通常都是六選一的情況。而從陸士預科畢業的學生也只有12的概率正式進入遠東陸士。

這正是宋彪想要的效果。

東北新軍的士兵待遇可能要差一些,但在軍隊內部,士兵、士官、尉官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鴻溝。只要是願意努力學習和訓練的健康青年,想在部隊當士官還是很容易的,從士官轉尉官就要看文化成績。一般年紀大和文化基礎差的基本轉不過來,但只要在部隊表現好,在遠東陸士速成班進修期間積極加入新華會、光復會、新政強國會這樣的組織,思想“端正”,都會被推薦到各地巡防軍繼續維持軍職,或者是退伍後轉入各鄉民兵所工作。

總體來說,在東北新軍當兵還是很有前途的,對那些沒有順利考取陸士預科、陸士的青年而言,直接去當兵,在部隊經過兩年鍛鍊也還是有機會通過陸士進修班轉爲尉官。當了尉官,或者是資深士官,基本待遇就會有比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在各種福利上。

宋彪在書房裡和舒萱聊的都是家長裡短的瑣碎事,比如蔣雁行妻子給他們女兒宋媛媛做了一套洋布裙子。大嫂那邊做了幾雙鞋子,舒家的大夫人下個月過生日,舒萱想送一對金鐲,還有岳父舒高立這段時間身體不太好,想從遠東印書局退休之類的。

兩人談了十多分鐘,楊鐵生就匆匆過來了。正好也給宋媛媛帶了一套絲緞料子的花裙子做禮物,同他寒暄兩句,舒萱這便收了禮物離開書房,讓楊鐵生和宋彪在這裡談公事。

正所謂家國天下,公事在宋彪這邊有時候也如私事一般。

爲什麼中國在清末之後會形成軍閥割據,正因爲自湘淮兩軍開始,軍隊在很長時期裡都會被視作私人武裝,這種思維的慣性延伸到東三省,使得人們習慣的認爲東北新軍和東三省巡防軍就是宋彪所持有的武裝力量。

在地方,如果有人從民兵隊轉入巡防軍,他就會習慣的說自己如今也去了總督大人麾下效力。

楊鐵生和其他的軍官肯定不一樣,他是四大金剛之一,也是唯一身在巡防軍,而且擔任東三省巡防軍軍令部的部長,在宋彪這裡就要自如一些。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離奇的命數,冥冥中就彷彿是有宿命之論,楊鐵生就是這樣的人,他總是很奇怪的會成爲給宋彪看家護院的那一位。

他和趙庭柱算是文化基礎比較好的,第一批從遠東陸士進修班畢業,此後短暫的赴俄國參謀學院進修半年,後來同吳元澤、孫樹林一起負責組建第六步兵旅,科爾尼洛夫上校擔任教導長,第六步兵旅改爲第六步兵師的同時設爲預備師,一部分主力部隊就分散到了三省的巡防總隊,楊鐵生也在此時轉入東三省巡防軍擔任奉天省巡防軍提督,東三省巡防軍設立軍令部後,他開始兼任軍令部部長一職。

東三省巡防軍的編制和職務設置上有着很特別的地方,各省都設有巡防總隊,編制爲師級,設有本省巡防提督和教導長,直轄三個本部支隊和各府、直隸州、軍墾系統的巡防支隊,各巡防支隊直轄三個本部大隊和各縣巡防大隊,各大隊編制爲營級。

東三省巡防軍的規模並不大,總編制爲7.5萬人,奉天省3.1萬,吉林省2.3萬,黑龍江省2.1萬,裝備以m1891式莫辛納甘步槍、m1897溫徹斯特霰彈槍、麥德森輕機槍和77mm迫擊炮爲主,只有各總隊本部支隊列裝一些從東北新軍退役的舊型號火炮,如日本31年式山炮、克虜伯m1873型7釐輕野炮、克虜伯七釐半重野炮、12釐意造青銅加農炮,有一些甚至是清政府甲午戰爭時期被繳獲的日軍物資。

表面來看,東三省巡防軍的實力很小,但各鄉鎮的民防所和民兵隊同樣歸屬東三省巡防軍管轄,民兵武裝配備率也從早期的10%逐漸增加到50%。這樣計算起來,東三省巡防軍實際總兵力就可能達到50萬的規模。

正是因此,宋彪纔會選擇讓楊鐵生來當東三省巡防軍軍令部的部長,在此之前,他考慮的另一個人選也是趙庭柱,除此二人,他並沒有第三個人選。

舒萱離開書房之後。宋彪讓楊鐵生拎一瓶熱水過來,兩人一起泡了壺茶,坐在窗戶邊的散熱片旁邊抽菸。將兩個大搪瓷杯子擱在散熱片上,免得茶水冷了。

兩個人喝茶抽菸,沉靜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說什麼話。多年的情義和上下級關係,他們之間有些話真是不用說的。

坐在這裡,宋彪心裡也有很多感慨,當初他其實更想讓趙庭柱到巡防軍,後來琢磨一番還是選擇了楊鐵生,因爲楊鐵生有兩個優點,一是踏實肯幹,二是任勞任怨,這些年也很上進,沒有給宋彪丟過臉面。

和蔣方震、陳其採相比。楊鐵生肯定不能算是有才華的人,在第一屆遠東陸士進修班中的成績也不算優秀,而這已經是他很努力的結果,至少比張亞虎、陳武墊底畢業之後再私下多讀一年好得多,所以說是沒給宋彪丟臉。

當然。這個時代的軍人還是很特別的,不識字也不代表就無法成爲一員虎將、良將。

真要上場打仗,楊鐵生真不是張亞虎、陳武這種人的對手,關鍵還是性格不一樣,那兩個天生都是不要命的個性。

沉默的將一根盛京牌的捲菸抽去了大半,楊鐵生才和宋彪問道:“總座。您找我來是不是要問巡防軍這邊的準備情況?”

宋彪點着頭,先和他問道:“曲同豐在奉天省巡防軍那邊給你當教導長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你感覺怎麼樣,比孫樹林怎麼樣?”

楊鐵生想了想,道:“各有千秋……曲同豐稍微精明一點吧,孫樹林懂得東西更多點。”

宋彪哦了一聲,孫樹林和楊鐵生是長期搭檔,一直表現不錯,後來考慮第一騎兵師那邊需要精通步兵和工兵專業的教導長,所以纔將孫樹林調了過去。

最初,宋彪考慮將劉賡雲抽出來去給楊鐵生當教導長,結果陳武和第三任教導長章亮元又鬧了矛盾,非要換教導長,宋彪只能將劉賡雲去救場,最後就將曲同豐調去給楊鐵生當教導長。

說到這個事情,宋彪就和楊鐵生續道:“章亮元這個人其實還不錯,他和陳武出了矛盾之後,我就正好派他去德國考察,前些天剛回來,總要安排一個合適的地方,我考慮將他派到軍令部負責巡防軍的炮兵訓練,同時兼任參謀處主任一職。”

楊鐵生點着頭同意,道:“那個人還行,陳武就是性格不太好而已。”

宋彪對這個事也不是很高興,知道陳武這兩年有點毛病,道:“這個事,我也和他說過了,劉賡雲就是他最後一任教導長,要是再出事,我就讓他送他去外國進修個四五年。”

楊鐵生道:“就怕他不當真。”

宋彪道:“那沒有辦法,我這話是真的。一年換一個教導長,這麼搞下去不是幫我,而是害我。”

楊鐵生道:“我和他談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拿第一任教導長卡列金上校和他們對比,總覺得這幫自以爲從日本陸士畢業就了不起的士官生都很自負,水平卻都不行。我最初和科爾尼洛夫上校合作,後來換了孫樹林,感覺確實差的挺多,關鍵是經驗差距太大,俄軍的顧問都是大小實戰打出來的,理論水平也不錯,孫樹林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理論水平一般,而且只有嘴上的功夫,很多事情都不懂。話說回來,大家畢竟都是這麼過來的。”

頓了頓,他又道:“還是得多打幾場仗,仗打得多了,再結合理論研究才能出水平。總座這幾年對那些在日本留學的士官生很是關照,給了不少機會,也一直要求他們通過演習增加經驗,平時多學習,積累理論水平,我私下感覺真正用功的人也不多。”

宋彪簡而言之的答道:“沒辦法,總體還是很缺人,在中國這個地方想要擴兵不難。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比如說蔣方震、陳其採這樣的,你讓他們當參謀官,那都是很不錯的,特別是他們兩個,這幾年的水平提高很快,有時候經常連我也得說是很不錯。話說回來。你真讓他們率領部隊打仗,那就指不定要出問題。至於其他的留日士官生,不到戰場上考驗一番。光是我們現在這種搞演習,私下調查評論,在研修班做一些討論學習……其實真的看不出實際水平。現在也就是先用着。後面終究還是要從遠東陸士的畢業生中逐漸從底層重新挑選。”

楊鐵生嘆道:“是啊,說到底還是總座難辦,軍隊不大不行,大了也不行。”

這些問題是宋彪過去五年中最頭疼的事情,可話說回來,他的情況畢竟是還不錯了,和北洋軍、其他各省新軍相比,他這邊已經算是精英薈萃,真的上了戰場,將領是一個方面。士兵和裝備同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哪怕將領水平低一點,士兵和裝備的水平好那也足夠強大。

此外,一個將領要想成爲優良的好將軍,他也必須是在戰場上才能得到昇華的機會,積累經驗。提高水平,收穫信心和威望。

東北新軍想要繼續向前提高,那就必須要打仗,而且要全面打大仗。

宋彪暫時先不談這個問題,和楊鐵生問道:“巡防軍這段時間還算穩定吧,你那邊都準備的怎麼樣了?”

楊鐵生答道:“我現在是將巡防軍當一線部隊在訓練。全部上四期訓練,各鄉鎮的民防所統一安排四到五名民防員,大規模編練民兵。我現在的一個感覺是四期訓練對民兵這邊有點不合適,所以,我想搞雙期訓練,第一期打基礎,第二期上強化,同步慢慢搞文政教育,文政教育和軍事訓練同步進行,原先的十四個訓練大課程縮減到八個訓練課,有時間就練,民兵嘛,有時間就練。將民兵當預備兵源是可以的,但也不可以,各地的新兵訓練基地還是要繼續投入經費。這些是我在下面的想法,參謀處這邊是怎麼考慮的,我就不知道了。”

宋彪道:“參謀一處和二處的意見比較矛盾,馬爾託斯那邊覺得有民兵當預備兵就行了,同時保留各地的新兵訓練基地開銷太大,蔣方震沒有什麼意見,陳其採和蔣政源他們不是很同意,陳其採的觀點是覺得民兵那邊不可靠,訓練效果沒有保障。”

楊鐵生想了想,道:“民兵這邊的訓練確實沒有保障,有的地方工作做的好,效果還行,有的地方工作不好,效果就不行。其他兩個省是什麼情況,我還不太清楚,奉天省這邊8個府加三個軍墾單位總計938個民防所,我過去一年跑了一百零三個,總體感覺就是差別很大,好的地方很好,差的地方很差,有一些地方的問題還很複雜。關鍵在於民兵是不是真心想當兵,他不想當兵那就沒有訓練水平可言。雖然當民兵有補助,可一年也不過十二個銀圓,擱在關內挺多,擱在東三省就不怎麼樣了。有些地方是硬拉民兵,這個訓練的效果就更差了。所以,我覺得各地的新兵訓練營還是要繼續搞,不僅要搞,還要加大力度搞,民兵是一個方面的補充,直接招募願意當兵,並且有一點文化基礎的青年才更好,他們有衝擊力,有想法,想上進,民兵就是一羣身強體壯的農民,不種地也想去做點其他差事賺錢,很多都是有拖家帶口的,誰願意去當兵?”

宋彪感嘆一聲,道:“也就是你願意這麼不停的到下面去看實際的情況,行,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還是要繼續搞好新兵訓練營,不能像俄國那樣臨到打仗的時候纔想起來拉人充數。”

楊鐵生道:“關鍵還是思想教育,咱們這邊搞光復革命都是偷偷摸摸的搞,名不正,言不順,在社會上也還不能形成大風氣。真正要想讓民兵武裝成爲國防的一個重要部分,那就一定要全國性的大氛圍,要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同時還不能愁生計問題,要是像關內那樣,一年辛苦下來連肚皮都填不飽,甚至連口糧都賺不到,那就沒有意思了。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生存第一,老婆孩子第二,同鄉同宗是第三,國家民族充其量就排第四。如果能解決大部分的生存問題,讓大家將國家民族排在第二,那咱們的工作就是成功的。”

宋彪呵呵笑出聲,讚揚道:“我以前總說張亞虎是再世呂蒙。士別三年,必須要刮目相看,現在想想。你纔是真正的再世呂蒙啊。”

楊鐵生也呵呵笑着,道:“總座說笑了,我充其量就是個再世黃蓋。功勞談不上了,就只能和別人拼苦勞了,否則對不起總座這些年的栽培和重用。”

宋彪微微頷首,心裡很感謝自己身邊的四大金剛。

在過去的五年中,舊部下們都沒有躺着、閒着,他們一直在這個大環境中努力的提高自己,陳武是鬧騰了一點,可楊鐵生說的很對,陳武鬧騰的主因還是和這些留日士官生不合。

其實,趙庭柱、張亞虎、陳武、楊鐵生和這些留日士官生都有不合。他們四個人是另外一派,蔣雁行、張孝淮、蔣方震、蔡鍔這些人雖然是留日士官生,但也不過多的和其他留日士官生來往,留日士官生在東北新軍的真正一大派是以舒方德、許葆英、蕭開桂等人爲首。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派別,這種事再所難免。

國軍難免。共軍內部也難免,適當的時候肯定要搞一批人,甚至是兩批都要搞,統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免不了的,只是現在還談不上。問題也沒有那麼嚴重。

有些事,宋彪和楊鐵生心裡是很清楚的,東北新軍現在的問題是上面的這一批都屬於只願意跟着宋彪乾的,中間這一批就不好說了,留日士官生和遠東進修生之間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東北新軍所有的留日士官生在遠東陸士都有專門的二次進修,但這些二次進修都比較短,而且多是小科目進修。

遠東進修生在派別上狹指是指趙庭柱、張亞虎、楊鐵生這些參加過遼陽會戰,在遠東陸士進修班的前兩屆接近兩百五十名的畢業生,基本都是東北和直隸地區的人,以瀋陽、遼陽、吉林、哈爾濱、渾江爲主,也就是最早大規模招兵的地方。

說陳其採這個人陰,他就陰在這一點上,他是留日陸士生最早的級長,卻完全不參加這兩派的爭鬥,和蔣方震、蔡鍔、蔣雁行等人保持中立態勢,蔣方震是兩邊都不得罪,他是兩邊都不來往。

陳其採心裡很清楚,從長遠來看,東北新軍內部的留日士官派是爭不過遠東陸士的,但遠東陸士偏於東北本地派,也未必就是長期的大趨勢,除非宋彪真的就待在東三省不出去了。

宋彪比誰都清楚這裡面的問題,可他並不急於去解決這些問題,至少在他打完內戰之前,這裡面的問題都不會太大,但等到內戰結束了,各路將領因功居傲,問題恐怕就會開始激化。

反正今年管不了這個問題。

宋彪和楊鐵生談了一段時間,正好舒萱那邊喊吃飯了,他就和楊鐵生下去吃飯,楊鐵生的夫人和宋彪的岳父母都在,大家就聚了一桌吃頓很豐盛的家宴。

吃了飯之後,楊鐵生並沒有急着離開,繼續和宋彪彙報巡防軍、民兵這邊的工作,楊鐵生去年初轉任奉天省巡防軍提督一職,去年底正式兼任東三省巡防軍軍令部部長,也就是從去年底開始,東三省巡防軍正式積極進入備戰狀態,各地巡防支隊都從半正規化走入正規化。

巡防軍就是武警部隊,宋彪的長遠打算也還是要正式改爲“中華帝國武裝警察部隊”,各省設總隊,各市設支隊,各縣設大隊。

按照這種規劃,東三省巡防軍不僅在正規化的步伐上要慢很多,裝備水平也是比較低的,一個大隊只有輕機槍,支隊纔有重機槍和迫擊炮,總隊本部纔有輕野炮和少量加農炮。

楊鐵生直接控制的奉天省巡防軍比較特別,黑龍江和吉林的巡防總隊的本部都只有三個直轄支隊,楊鐵生這邊是六個直轄支隊,相當於一個縮編版的步兵師,配備的火炮雖然都是舊型號淘汰炮,口徑都是真正的重炮,12釐、15釐的重野炮、加農炮,海州、錦州、丹東等主力支隊全部有輕重野炮配備,吉林省延邊軍墾局的配備也是超出常規,擁有多門12釐克虜伯野炮。

當初從遼陽會戰中繳獲的那些舊型輕重火炮基本都用在這裡,而東北新軍正好全面換裝統一的新炮。

楊鐵生的作用很簡單,配合張孝淮抵禦外國干涉的可能,特別是要防止日本和朝鮮乘機鬧事。

這天晚上,宋彪和楊鐵生在書房裡一直談到深夜,以東北新軍目前的實力而言,出兵23全殲北洋軍易如反掌,用剩下的13和東三省巡防軍震懾其他外國勢力的可能性也極高,如今唯一之問題就是何時動手。

只是考慮日本,大致還是要多留一手才穩妥。

163章 楊鐵生

第120章 塾師238章 帝國風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179章 屠滿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309章 在全州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352章 核武第254章 MB第211章 最忌諱的那場大屠殺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23章 彪爺的兵營第201章 王永江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209章 漢武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9章 青木宣純大佐(上)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8章 學霸之子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54章 戰爭財第245章 下南洋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第99章 舊部第325章 亞盟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276章 盤古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250章 大蕭條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78章 整編師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309章 在全州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143章 立藩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199章 蛇濟光,虎濟光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第239章 玉溪與霞飛第253章 蜀山劍俠傳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73章 紅土崖(二)第256章 1958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206章 震旦第49章 還治其身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64章 亂世出英雄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206章 震旦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95章 遼陽會戰(四)
第120章 塾師238章 帝國風第3章 制勝的科學第190章 將星閃耀之全殲第179章 屠滿第27章 南甸屯之戰(下)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44章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第297章 爲民族而戰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98章 東北軟黃金和遠東商行第309章 在全州第76章 俄國的再戰日軍之邀請第233章 華盛頓條約第352章 核武第254章 MB第211章 最忌諱的那場大屠殺第103章 手裡有兵,誰怕誰第259章 兩彈一星和中法同盟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第235章 伊勢事件第23章 彪爺的兵營第201章 王永江第61章 宋彪的造反夢第293章 濟州海戰(一)第219章 打白條的1170噸黃金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167章 天下亂了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第209章 漢武第314章 有愛有野心第334章 可怕的德國第29章 青木宣純大佐(上)第58章 蔣家窯戰役(二)第291章 開城戰役第8章 學霸之子第59章 聖喬治勳章第54章 戰爭財第245章 下南洋第231章 訪問美國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第99章 舊部第325章 亞盟第269章 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第328章 有錢纔是霸主第276章 盤古第265章 先下手爲強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250章 大蕭條第146章 奸佞小人第178章 整編師第68章 滿洲步兵師的財神爺第275章 徹底亂了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128章 昔日之王第158章 世交之家第317章 西南,阿薩姆第309章 在全州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143章 立藩第22章 千言萬語說不盡第70章 日本的領導亞洲夢第221章 致命一擊第226章 百年基業第199章 蛇濟光,虎濟光第169章 非戰而屈人之兵第110章 奉天巡撫蔭昌第239章 玉溪與霞飛第253章 蜀山劍俠傳第6章 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第73章 紅土崖(二)第256章 1958第207章 珍貴如兄弟般的友誼第206章 震旦第49章 還治其身第262章 赫爾曼.戈林第224章 1890萬平方公里第28章 彪爺好樣的!第237章 世界華商第289章 第三次中日戰爭第140章 日本就是個悲劇第258章 特斯拉爵士和核工程第64章 亂世出英雄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第85章 善意的安排第119章 去文工團吧,舒萱妹子第144章 撫順的刺痛第177章 統一,再統一,宋教仁第117章 總攬三省大權第106章 上上之功第166章 啼血之長沙起義第43章 兵者,詭道也第206章 震旦第230章 幸運與不幸第326章 致我們的祖國第257章 集 權的優勢第53章 撈足了就跑第131章 因爲獨裁,所以臭味相投第95章 遼陽會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