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英國實際上有兩件事是它絕對需要維持的核心利益,一是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二是印度的殖民統治,衆所周知,在二戰之後,英國就徹底喪失了這兩個核心利益,從此淪爲二流國家。
利用整個亞盟和帝國金融機構,以及帝國在長期國際貿易中積累的大量英鎊和英國國債,帝國輕而易舉的對英鎊發起了一次致命的重擊。
溫斯頓.丘吉爾首相在國會中發表演說,強烈譴責中國,聲稱“戰爭已經開始,他們已經對英國發起了攻擊,並且是如此不光彩的墮落的手段”,而顧維鈞同樣在國會問責中坦誠“這是一場不流血的戰爭,英國需要明白他們正在爲了一己之私對抗整個亞洲,以及世界上所有嚮往平等自由的人們,我們有必要給予英國一次警告,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和人民的自由比金錢和物質都更重要一千倍”。
兩位首相在各自的國家議會中相互責難對手,指責對手的不理智,丘吉爾首相避開亞盟的這個主體,總是在指責中國的蠻橫和貪婪,而顧維鈞首相則一再強調亞洲的集體意志,指責英國不能妄想永遠站在君主的位置上繼續奴役亞洲人民。
這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英鎊在一夜之間就喪失了其國際地位,而且永遠不可能恢復,它只是在這場中英金融戰爭中被打出了原形——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承諾和支持,英國政府早已不能維持英鎊的國際地位。
隨着國際市場英鎊的大幅拋售,超過英國所能接受的英鎊迴流到英國及英聯邦國家,一方面是國際市場的英鎊實質大幅貶值,一方面是國內市場的英鎊貨幣超發,英國及英聯邦國家將註定在短時間內面臨一場極其瘋狂的通貨膨脹,英國政府的財政體系也將徹底崩潰。
英國以爲它擁有世界上最強之一的海軍就可以維護它在世界的霸權,維護它的安全和穩定,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帝國四大政府信託公司在拋售英鎊的過程中損失很重,但隨之在白銀和黃金期貨上賺回了虧損。通過沽空英國國債及股票又套取了鉅額的利潤。
金融戰爭就是這樣,打擊對手最爲脆弱的一個金融環節,瓦解對手的整個金融體系,並且從中盈利,吸掉對手的血。
此時的英國政府甚至沒有精力參加第三輪的亞洲殖民地談判。到了6月底。英國國內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的蔓延導致英國數十家銀行破產,在倫敦,每公斤的小麥價格已經漲至幾個月前的十多倍。在商業領域,英國從海外進口糧食及其他資源的能力都被中斷。
丘吉爾內閣爲此付諸了一切努力,開始實行更爲嚴格的計劃分配方式控制物價,因爲擔心金融危機蔓延到美國,美國同意對英國提供援助和支持。但是美國願意的支持還遠遠不足以穩定英鎊的市值。
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中國則選擇袖手旁觀。
在英國國會的壓力下,丘吉爾內閣宣佈下臺,保守黨領袖張伯倫再一次授權組閣,7月7日,在亞盟所確定的制裁實施的開啓日期7月10日的前三天,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爵士親自抵達北京,同顧維鈞首相舉行會談,基本接受亞盟提出的三個條件,並且願意同中國就邊界問題進行新一輪的談判。
戰爭最終是避免了。但就帝國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所要承受的長期損失而言,那還不如直接開戰,在戰爭繁榮中狠狠的打一個痛快,然而這就是世界的現實。
戰爭永遠是最後一個選擇。
在中英基本就殖民地問題達成一致後,宋彪皇帝在中央宮接見英國首相張伯倫。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會見。但比之以往,這一次是恐怕是最爲生疏和尷尬的一次。
在一次慘烈的世界霸主和前霸主之間的較量之後,作爲勝利方,在內廷建議下。宋彪皇帝按照中央內閣的提議以一次隆重的禮節接見英國首相,彰顯國體之隆重。彰顯帝國國君之威嚴。
禮,國威也。
倫理也。
同樣的,張伯倫首相也被迫在他一生中第二次參加這樣隆重的中國式皇帝禮儀,在他的記憶中,那是異常隆重繁瑣和奢華,象徵着這個帝國的古老,他們甚至繼承了幾千年前的很多禮節和傳統,令外國的外交人員頭疼不已。
特別是在歐洲人看來,每一次覲見華皇都彷彿是拜見教皇一般。
在內廷總長陳嘉佑和帝國外相郭泰祺的陪同下,張伯倫首相上午在皇極殿覲見華皇,中午接受皇室的邀請參加御宴,在御宴結束後,他被提前邀請至國賓廳,在這裡等待換裝後的華皇接見。
爲了這樣國家禮儀,宋彪皇帝一天之中要換三次龍袍,上午是最爲隆重和正式的明黃色十二龍章帝禮服,午宴時換上硃紅底白團錦龍紋的帝常服,午宴後再接見張伯倫首相時又要換上專用於接見外國首相和特殊外賓的西式白底海藍龍紋皇帝禮服。
每一個細節都用於證明華皇在亞洲的特殊地位,這就是禮儀的倫理之根基。
宋彪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禮儀安排,等他進入國賓廳,張伯倫首相也按照帝國禮儀,協同外相哈利法克斯爵士、國防大臣特雷梅格勳爵,與陪同會晤的中方內閣首相顧維鈞、外務大臣郭泰祺、財政大臣陳瑾、內廷總長陳嘉佑一起向華皇行躬身禮儀。
宋彪很平靜的掃視一眼,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
在此時,英國內閣大臣和帝國內閣官員們才重新起身,等宋彪皇帝賜坐後,諸位纔在各位內廷內侍官的安排下就位。
此次的會晤座談安排中,席位佈置是以圓環形爲主體,皇帝坐在最中央的位置,左側爲上,禮遇貴賓,由英方代表團坐下,右側纔是帝國內閣和內廷陪同官員。在皇帝左側第一位就是英國首相張伯倫,右側第一位是帝國內閣首相顧維鈞,在皇帝和張伯倫兩個後側各安排一名翻譯官。
這是覲見皇帝的禮節待遇,如果只是兩位首相的會談,那就必須是兩位首相平等分居中間的左右位置。左側是外國首相。右側是主方本國首相。
除此之外,皇帝所坐的明黃色的檀木椅沙發同其他座位也有明顯的差別,只有皇帝纔會有這樣的座椅,而對於各國外交官員來說。這是在華工作必須要明白的第一要領。
在中國,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同皇帝的級別對等。
在外交工作中,外國官員來華訪問,無論是談論什麼事情都以覲見華皇爲最高的一級。其次纔是同帝國內閣首相會晤,而在禮儀上,通常只有外國首相纔有機會覲見華皇,覲見時間也有三類差別,能到皇極殿的就是最高一級,其次是在中央宮的範圍覲見華皇,最後是在中南海國賓館、中央國賓館之類的地方,比這三個級別更高的則是在皇極殿之外還被邀請參加御宴,而一般的情況下。在皇極殿覲見後,還是會被接回中央政府的國賓館參加國宴,而不是皇帝的御宴。
如果有安排繼續覲見皇帝會晤,那會在晚上,或者下午茶的時間重新安排在中央宮的國賓廳。或者是宣政園。
以外國首相所能享有的待遇而言,張伯倫首相今日所享有的正是帝國接待外賓的最高規格,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只有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1912年和現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7年分別享有過。
理論上來說。這是無上的榮耀,但對張伯倫首相而言。這恐怕是一個很辛酸的最高禮遇。
無論有辛酸,此時此刻,張伯倫首相也只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坐下來之後就非常謙卑的同宋彪皇帝致辭道:“今日,我及我的內閣同僚能得到華皇陛下的接見,這是我的特殊的高貴的榮譽,而我也無比的感激陛下的款待。中英兩國是世界上最爲重要和強大的兩個文明帝國,在如今的局勢中,我們能夠避免以戰爭這種愚昧的方式解決爭議,本身也足以說明我們是真正的文明國家。和平是我們最爲寶貴的財富,我們特別珍視和平,我相信,和平也是現代文明的象徵,而我們一起保護了世界的和平。”
說起來,宋彪皇帝實際上比張伯倫首相更不適應這種拘泥的外交禮儀,但這就是他的生活和他的職業生涯。
聽了張伯倫首相的致辭後,宋彪回答他道:“是的,我認同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在這裡要強調,中國是一個擁有尚武歷史的古國,但我們絕不希望用戰爭解決問題,在2500年前,中國戰國時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司馬穰苴,他在他的兵書《司馬法》中寫道,國雖大,好戰必亡,安,忘戰必危。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雖然強大,熱衷戰爭則一定會滅亡,國家安穩而忘記備戰,那也一定會危險,這句話對我們中國的政客和軍人來說,應該說是每個人都知道,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正是因此,我們一直追求和平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過去,我們同貴國就亞洲殖民地的問題曾經有過多次交涉,也有一系列的共識,但是歷史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可預估的,隨着亞盟的成立,以及亞盟內部各個成員國,特別是伊斯蘭文明的成員國對於英國在亞洲殖民地問題的強烈反對,爲了維護整個亞洲禮儀,爲了維護亞盟的團結,以及保持我國對亞盟所持有的領導作用,我們只能根據亞盟各成員國和理事會的一致要求,同英國再次對殖民地問題進行協商。實際上,我們回顧整個事情的源頭,如果貴國從一開始就真正的重視亞盟和亞洲國家的集體聲音,意識到這是亞洲各國的集體共識,而我國也必須要履行亞盟安全同盟的條約義務,我覺得此事很早就可以達成一致,而不需要拖延這麼久。”
宋彪要說的東西很多,他繼續說道:“當然,這些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而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有兩件,一是要繼續協商雙方協議的細節問題,確保這一協議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有效可靠的實施下去;二是想盡一切辦法恢復英國的金融秩序。穩定英鎊,穩定世界經濟,避免英國金融危機的擴大和向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蔓延。”
張伯倫首相急不可待的就是要等這一句話,雖然大家都知道英國這一輪的金融危機的背後就是中國下的狠手,一記金融重拳將英國打的直接摔進地獄。苦不堪言。可這個事情也不像軍事戰爭那樣查證有據,英國只能是吃了這個悶虧,現在也就只有中國還能幫助英國渡過難關。
張伯倫首相當即就答道:“陛下,我國現在必須要重新保證英鎊的流通性。維持其幣值的穩定,在我國暫時缺乏足夠的黃金儲備前,急需一筆足夠的外匯拆借保持國際兌換的穩定性,就目前的國際環境而言,能夠幫助我國保證貨幣穩定的國家只有中國。所以,我們希望儘快就此達成一致的協約。”
雖然這一槍是中國打的,但想要從中國借錢療傷止血,那也還是要繼續支付代價的,國與國借錢,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現在就算不找中國,找美國、法國,那也要被狠狠敲詐一筆。
業務性的問題。宋彪皇帝是不參與的,他只是承諾中國願意幫助英國渡過難關,至於英國要付出的利息和好處費是多少,那就另外再談了,這也是中英首相和財政大臣之間的事情。
宋彪皇帝現在同張伯倫首相坐下來面談。就是要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很多態度上的事情談清楚,將舊賬算一算,說清楚當時的情況和每個決策背後的原委,沒有隔夜仇。既然事情解決了,整個事件的原委也搞清楚。該讓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話說回來,英國現在還要繼續咬牙切齒的恨中國,那也只是自找麻煩,自尋欺辱而已。
今日的中國本身就不是一個級別,中國還領導着亞盟,有亞盟這個龐大的根基,雙方一交手,英國怎麼折騰都是嚴重吃虧。
時代不一樣了。
此刻的大英帝國和英國首相張伯倫的體會可能是最深的。
也許,今日的大英帝國還有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中國是世界霸主,比如已經下臺的溫斯頓.丘吉爾首相,但即便是溫斯頓.丘吉爾也必須承認英國肯定不是舊日的那個世界霸主。
這一次的會晤,宋彪皇帝和張伯倫首相談了很多。
這樣的會晤本來就應該是相互交代一些過去的底牌和原委,將事情談清楚,這樣纔能有利於雙方後續的往來,這時候,宋彪皇帝就可以告訴張伯倫首相,帝國之所以將問題拖到今日,一直沒有采取軍事行動,本質上還是考慮納粹德國和極右法西斯思想對歐洲及世界的威脅。
如果中英開戰,最大的受益方必將是納粹德國。
在中英相互交惡的這段時間,德國已經正式結束了蘇德戰爭,也同中國簽署了瓜分蘇聯佔領區的兩國秘密協議,而德國同意大利、波蘭的新同盟在這一時期同樣成型了。
蘇聯。
這個曾經輝煌的蘇維埃帝國終於成爲了歷史中的一頁舊日記載,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以伏爾加河爲界限,中德分別佔領了蘇聯遼闊國土的東西兩側,波蘭則佔領了白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烏克蘭的北部爭議地區。
德國正在以納粹德國的模式,在俄國建立新的俄羅斯第一共和國,努力將俄國和烏克蘭納入整個德國的體系中,將其變成德國的戰略後方。
現在的德國已經解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缺陷,那就是德國的戰略資源,德國將有無盡可供其揮霍的鐵、錳、鋁、鎳、銅、石油和糧食,擁有蘇聯留下的重工業基礎,只要將這些整合起來,新的納粹德國將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帝國的軍事強國。
假如中國不參戰,德國再吞併法國和西班牙,即便英美在第一時間聯合起來也不一定是德國的對手,至少不能擊敗德國,如果意大利不給德國添亂,波蘭還繼續像此前攻打蘇聯那麼勇猛,歐洲的完全納粹化將只是三四年的事情,根本沒有一個西方國家能同德國抗衡。
乘着這個機會,宋彪皇帝也試圖同英國緩和一部分矛盾。
中國現在就可以告訴英國,我們當初要打蘇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防止德國吞併整個蘇聯,那樣的話,一旦讓德國整合了整個蘇聯的國力,即使是中英美法四國聯合起來也未必有太多的把握擊敗法西斯陣營。
中國最擔心的其實就是德國,而同英國這半年間發生各種問題。實際上也不是中國願意這麼做。在亞洲同盟的條約內,在亞盟成員國的集體要求下,中國只能這麼做。
此外,到目前爲止。宋彪皇帝也懷疑一部分亞盟成員國可能私下得到了德國間諜和外交官員的鼓動,故意激化矛盾,借中國的力量擴大影響力和實際利益,而德國則希望中英開戰。
因爲德國已經提前結束了蘇德戰爭,宋彪皇帝就很清楚。一旦中國決定對英國採取軍事行動,德國很可能就會乘着這個絕佳的計劃統一歐洲大陸。
英國實際上也有這個擔心,所以在很多事情上,英國也是非常剋制的。
這種雙方的剋制,以及中國突然採取金融戰爭的策略,最終使得雙方保存了彼此的軍事實力,避免發生戰爭。
這天下午,中英雙方就藉着覲見華皇這樣的機會調和過去的矛盾,拉近彼此的關係。特別是英國來說,除了要和中國借錢應付國內金融危機,希望中國手下留情,在後續的談判中給予一定的迴旋餘地之外,英國也希望達成新的協議。藉助中國牽制德國,避免德國進一步吞併歐洲大陸。
這一次的會談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爲晚上還有中央內閣政府的國宴款待,而宋彪皇帝不可能再出席國宴作爲主賓繼續招待張伯倫首相——如果是這樣,張伯倫也真的就太有臉面了。前所未有的給他大破例了,所以會談到下午四點準時結束。
後續的各種問題就是首相和首相之間的事情。宋彪皇帝就不會再過問了。
在張伯倫首相一行返回中南海國賓館後,宋彪皇帝也鬆了口氣,下午再沒有其他的事情,他準備去御花園散步,剛換了一身帝常服就聽說中央軍情部有緊急電報呈遞。
緊急電報很多很常見,平均每週都有兩三次的緊急電報,但是緊急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中央軍情部的部長章駿上將親自遞過來,那就是真正最爲緊急的情況。
宋彪很驚訝,他這邊是剛處理了一件大事,怎麼又有新的特殊事件?
日本已經一切按照帝國的要求接受了最終的無條件投降,現在只是就最後的停戰條約進行咬牙切齒的談判,英國同樣是無聲的投降,這兩個都不可能再生事端啊?
宋彪皇帝也不瞎猜了,就近去了御書房接見軍情部的章駿上將。
等他到御書房裡坐下來,換了一杯綠茶,茶盞還沒有端起來,章駿就疾步匆匆的走進來,神情嚴肅的躬身敬禮,隨即將一份絕密電報呈遞給皇帝。
宋彪皇帝將這份電報抽出來一看,整個人也吃驚的厲害,原來是柏林方面的情報組織傳來正在進一步確認的新情報——駐德情報組的第一情報長,帝國駐德大使館技術交流部主管林怡垌判斷德國有可能在20天內發動對比利時和法國的閃電戰攻勢。
這是很驚人的一個判斷,因爲帝國一直在密切關注德軍的動向,目前,德軍主力基本還在東線戰場,並沒有大規模的調動。
林怡垌的判斷是他確信德國第六集團軍已經通過撤換番號的方式,秘密以第24集團軍的名義撤回德國本土,而第24集團軍在戰前一直部署在黑森州,假如第六裝甲集團軍以24集團軍的名義撤回黑森州,那依託當地的鐵路系統,3個小時就能跨入荷蘭和比利時,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舊路線。
宋彪皇帝很清楚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本質,所以,當他看到這份電報也基本確信德國要利用這一次的金融危機,閃電進攻法國,實現統一歐洲大陸的霸業。
人類歷史上最爲黑暗的一頁終於到來了。
此時此刻,宋彪無比慶幸帝國暫時避開了同英國的戰爭,雖然中英算是撕破了臉,可再撕破臉也不至於像蘇英那樣徹底對立,從目前的情況看,英國有求於帝國,終究還是能讓雙方聯合起來對付德國。
當然,英國真要靠邊站也無所謂,只要帝國陸軍能夠打下烏克蘭基輔,帝國的洲際導彈射程就能覆蓋整個德國。
假如此時中英正打的焦頭爛額,等中英戰爭結束,德國那邊恐怕已經整合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實力,而且英國很可能選擇同德國聯合,那才叫真正的麻煩事。
沉默了片刻之後,宋彪將這份電報放下來,問章駿道:“你認爲打法國的概率是多大?”
章駿的情報生涯幾乎等同帝國的情報史,他經歷了太多這樣的事情,對此自然也有別人所沒有的靈敏嗅覺,他只能是很遺憾的同皇帝回答道:“回稟陛下,我以爲恐怕是非常高的概率。”
“是啊,最讓咱們頭疼和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要發生了!”
宋彪皇帝很是一番感慨,起身在御書房裡踱步,默默的思考對策。
最好的選擇肯定是德國一出兵,帝國就出兵,搶在德國徹底消化整個蘇聯的戰爭資源和工業實力之前,將德國掐死,但這是不可能的事。
戰爭需要理由。
對今日的中國和絕大多數的中國國民而言,德國一直都是很不錯的戰略合作國,法國大致也是如此,不可能說因爲德國進攻法國,中國就必須立刻參戰,協助法國擊敗德國。
那不可能。
國民無法理解此事。
這不是一個皇帝說了算的事情,這和帝國堅決打日本,打蘇聯是不一樣,這兩場戰爭都有足夠的民族情緒在內,不需要動員,更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釋。
怎麼辦?
現在該怎麼辦?
宋彪皇帝仔細思考着各種可能的對策,沉默良久之後,他和章駿吩咐道:“召開國防委員例會,一起商量吧。”
章駿默默點頭,問道:“既然和英國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是否要將南亞聯軍撤銷,部隊重新調回北方?”
宋彪皇帝擺了擺手,道:“暫時先通知法方即可,其他的事情要一件件的逐步解決,等將英國的問題徹底談妥再說。如果過早將部隊調離,英國完全有可能利用這個機會要挾我們退讓。至於德國那邊問題,可以將第一集團軍抽調回新西伯利亞軍區待命。”
章駿部長再次點頭,這就轉身離開御書房,連夜召集其他國防委員出席例會。
在章駿離開之後,宋彪繼續留在書房裡沉默的思索着對策,他覺得自己本該早就想到德國不會滿足於現得利益,對法國復仇,徹底打破一戰的枷鎖和統一歐洲纔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對帝國來說,如果能從一開始就參加戰爭,特別是在法國被擊敗之前就能阻止德國的擴張,那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但帝國需要一個很好的理由說服國民同意戰爭。
帝國也需要說服亞盟的其他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