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東安世子的野心

柳至抽抽嘴角,鎮南王世子相中自己是今天的軟柿子。但有他這樣一攪和,可以看到皇帝面上已沒有多少生氣。

元皓出去以後,柳至袁訓殷勤的給皇帝佈菜,氣氛又緩和些。

但皇帝還是不肯就這樣放過他們,餘怒,讓他用來逼問愛重的這兩個臣子兼親戚:“對你不薄,你是尚書。對你也是一樣,你也是尚書。自己說吧,以後怎麼樣能對你們放心?再來上一齣子,前罪並罰。”

“是,”袁訓和柳至搶着要回話。話撞到一起以後,又互相瞪起眼睛都不服輸。

看到眼睛裡,不由得皇帝諷刺:“認罪的時候你推他,他推你。這到了搶功的時候了不成?表白是搶功嗎,橫豎都要說,又爭什麼。”

袁訓還是嘴快搶在前面:“我先說。”柳至聳聳肩膀對他譏誚地看了看,像是在說這會兒挺快。這種毫不掩飾的針對又讓皇帝想罵他們,但同時也想到針對他們而上的密章。

雪片似的,由京官到外官,都對兩大外戚結親有憂慮。袁家是太后外戚,下一步又將是皇后外戚。而柳家是如今的皇后外戚,接下來又將是太后外戚。他們縱橫的王朝將是三代,他們偏偏成就親事。

對以後朝堂國政將讓獨佔,官員們紛紛表示寢食難安。

想升官的擔心以後落到袁柳兩家之下,想當官的擔心敵不過袁柳兩家。攬差使的害怕世事不公平,還有人表示做生意的也要準備看袁柳的臉色。

皇帝不怎麼信謠言,就在於這兩個人是他一手栽培,他會防備他們,卻也有自己的信任。

就比如這會兒,請罪你推我讓,表白你爭我搶。沒有忘記表忠心在第一位上面,而不是拿他們的友情當第一。這多少讓皇帝覺得驕傲,覺得直到今天還算沒有看錯他們。

他雖然還隱隱動怒,但眸光不知不覺的泛起柔和。而袁訓和柳至雖沒有在意這柔和,說出來的話也沒有辜負這位自少年就賞識他們的伯樂。

袁訓誠懇地道:“臣,請調廣東總兵嚴治廣入兵部,任職侍郎。”皇帝對他似笑非笑:“你的消息倒靈通,這嚴治廣是彈劾你最多的人。”

袁訓微笑:“他是水兵中的老將軍,不服我年青也是有的。歷年兵部關注北方比較多,嚴將軍對上任老牛尚書就不服,認爲兵部荒廢水軍,纔有沿海海盜時時橫行。他對延寧郡王麾下的江家也有不滿,認爲朝中早就應該清除江家。有資歷,但牢騷也多,調他當我的左右手,也可以監管我。”

皇帝哼上一聲,看向柳至:“你呢,也跟他一樣準備好一個對頭到京裡?”

柳至躊躇一下:“倒不算是我的對頭,昔年老丞相犯下的糊塗事兒一件,刑部原有一位能吏叫遊沿。請調他到刑部爲侍郎,和魯大人一起監管我。”

皇帝皺起眉頭,老丞相當年犯下的糊塗事兒不是一件兩件,這遊沿辦案不比冷捕頭差,只因爲查到柳丞相身上,讓他擠走。席連諱爲此跟柳丞相大鬧一場,和柳丞相又添新仇。

死的人不再說他,皇帝只看眼前的這兩個。能分別提出嚴治廣和遊沿兩個人,可見袁訓柳至知道收斂。讓皇帝的窩火又下去一些,專心品嚐眼前的美食。

菜是元皓來吃過再推薦到皇帝面前,品味上不會出錯。又有皇帝今天出了氣,袁訓柳至恢復在他心裡的地位,他心情鬆快,這頓飯吃的就更開心。

袁訓柳至兩個詩詞歌賦都來得,一直是陪伴皇帝的好人選。接下來君臣談談說說,就美食做了幾首詩,準備明天給阮英明看。又把元皓等人也叫過來坐在一桌,聽他們鬥嘴大樂一通。

元皓出來以前,有母親回回交待不能帶皇帝嬉戲到深夜,不到二更把皇帝送走,袁訓帶着孩子們回家,柳至獨自離去。元皓回府見母親,喜滋滋兒報功:“皇舅舅不生壞蛋舅舅的氣了,母親可以不再擔心。”

…。

第二天梁山王的請功奏章到,太后見到執瑜執璞立下功勞心花怒放,雖然太后還在盤算讓孫子們早早回來,但不妨礙她逼着皇帝給心愛孫子賞賜。

太后樂顛顛兒:“得給個將軍吧?四品將軍怎麼樣?”

皇帝嚇一跳:“母后,太高了,軍心難服。”

太后氣的一扭臉兒:“我沒讓你給三品的官職,就把你嚇成這個模樣。”不肯聽皇帝解釋,太后自顧自說着:“蘇赫是誰?我在深宮裡都聽說他,也沒有忘記他。他厲害的能打到京裡又從京裡逃走。卻讓瑜哥璞哥殺了。梁山王就殺不了他,不給個大將軍稱號能行嗎?”

皇帝陪笑:“母后的好珍玩多賞給他們也就是了。”

“我的是我的,你賞的是你的。”太后愈發的怒目。

太上皇見皇帝勸不上來,暗暗的使個眼色,打個哈哈:“是啊,想當年忠毅侯也不是他的對手。”

皇帝眼前一亮:“母后,就按忠毅侯當年入軍中的官職給他們可好?瑜哥璞哥是兒子,越過父親可不好。您只顧着疼孫子,侄子要不答應。”

太后的不悅就這樣轉到侄子身上,她拉着太上皇起身:“走,跟我去袁家,我今天還得罵他一頓才行!看看把我孫子教的成了小膽兒鬼,打人一巴掌就嚇得跑出京,害我幾個月裡見不着,我還是不能輕饒了他。”

太上皇笑道:“你孫子不是小膽兒鬼,你孫子是狡猾小鬼。”

“那更要去罵忠毅侯,狡猾到我面前,我咽不下這口氣。”太后說着,和太上皇去了,跟去的宮人抱着兩個大匣子,皇帝知道不是珍玩就是金銀。

太上皇的東西多給瑞慶和元皓,近年因爲元皓上進而對袁訓的賞賜才比以前多。太后的東西專由女兒一家和侄子一家分。皇帝笑着搖一搖頭回御書房。

梁山王的請功奏章再看一遍,皇帝也覺得揚眉吐氣,自語道:“初生牛犢不怕虎,居然能殺了蘇赫,這兩個小子了不得。”命擬旨,按袁訓當年的官職,給執瑜執璞正五品的將軍。

對梁山王及其子蕭戰加福俱有賞賜,對忠毅侯也有賞賜,對隨奏章報上來的小將們,有的給正式官職,像鍾南就撿了一個六品的校尉,正式成了軍中有名號的人。

……

蘇赫的名頭太大,往袁家和梁山王府道喜的人絡繹不絕。連夫人在角門外下車的時候,尚夫人的車恰好也到。兩家喜盈盈的,就在門外相互的恭賀。

連夫人滿面春風的恭維:“執璞是個好樣的,要是沒有執璞,執瑜一個人哪能殺得了蘇赫。”

尚夫人春風滿面的奉承:“執瑜是哥哥,一定是他帶着弟弟,執璞纔能有這個功勞。”

跟的人笑起來:“夫人們,咱們是來對親家老爺道喜的,您二位倒自己先賀上了。”

把連夫人提醒的啞然而笑,尚夫人無話可說的笑,手把着手兒一起進來。

客廳上已有別的女眷在,而稱心和如意各捧出一盆花兒請大家欣賞。

一式一樣的白玉盆,稱心手中的是碧玉似肥厚莖葉,火紅的巴掌大花朵,散發着異香。如意手中的是短莖細細尖尖莖葉,黃豔豔的小花朵成串子,香的沁人心脾。

見到母親過來,稱心和如意送到面前請她們細細觀賞。稱心嫣然如花:“母親,這是執瑜立功的地方得到,特意送給我。”扁一扁嘴兒:“我就不送給母親了,我只得這一盆兒。等執瑜下回再送給我,我送給父母親賞玩。”

如意笑靨似花,也對尚夫人道:“母親,這是執璞特意送我,我也不能送給母親。”

和稱心異口同聲地道:“這是他們賠不是的花兒呢。總算知道不辭而別辦錯了,讓我們不要生氣。”

女眷們油然的豔羨中,連夫人尚夫人笑得合不攏嘴:“殺了名將,還想得到給你們尋花兒?執瑜(執璞)心裡有你們。讓我好好看看,喲,這花可從沒有見過,開得可真稀罕中看,不知叫個什麼好名字?”

稱心如意齊聲道:“不但會殺名將,會挖好花兒,還會打獵給自己吃得飽飽的,愈發的能幹呢。”

這話聽上去,有折損小將軍們“殺名將”的名頭兒,敢情去軍中就惦記吃去的。但連尚夫人和女兒是一樣的心思,出遠門兒在外,能把自己吃得飽飽,對她們來說,比殺名將還要好。

連尚夫人不住的點頭笑,稱心如意再回:“說是好漂亮的山谷裡挖來,奇花異卉的不知道名兒,我們正想着取一個,恰好母親來了,請母親起一個吧。”

連夫人就想了一個出來,她太開心女婿得功勞,想來想去的全是有口彩而且一直喻意下去的話,指着大紅花道:“有這花的地方,就有功勞,更證實這花本就不是凡品,就叫它常勝。”

稱心如意鼻子更翹了翹,拍手說好,圍觀的女眷們也有酸人家好女婿的,但也覺得這名字貼切對景。

尚夫人對一串子黃花笑:“常勝過了,理當報喜,這一盆花是跟着奏章回來的,就叫報吉吧。”

稱心如意謝過母親,讓丫頭把這名字去書房裡回給公公,又送進去給曾祖母、祖母和香姐兒聽。

“對二姑娘說,她的花兒名字不要起重,常勝報吉我們已經佔住。”

又打發一個人去太子府裡回寶珠和加壽。

寶珠陪着加壽沒有回來,連尚夫人在客廳上坐下來,陪着女兒們和客人說話。

女眷們說話,不是在稱心如意有好親事,就是在太子妃母女生孩子上面。

有一位夫人過於眼熱稱心如意沒成親就當家,笑道:“這世子和二公子大捷,侯夫人也還在太子府上,可見稱心姑娘如意姑娘早就是婆婆眼中挑大樑的人。”

另一位夫人聞言,笑道:“太子妃是要緊的,頭一胎呢。”

夫人們就又談論起太子妃運道從來高,紅鸞星動過就喜信兒動,連夫人卻哎喲一聲,微微變了臉色。

稱心不知怎麼了,忙問道:“母親中了暑嗎?”

連夫人當衆抱怨起自己來:“稱心你看我糊塗吧,大紅的花兒,應該叫紅鸞纔是,我怎麼把壽姐兒和你婆婆忘記。”和尚夫人關係密切,連夫人對着她嘆氣:“你也沒有想起來。”尚夫人就也怪起自己。

一干子夫人就是不吃醋的人,也有了醋意。心想連家也好,尚家也罷,佔住好親事還不知足,當着人還要顯擺,你讓別人臉上還下得來嗎?

大家都有些生氣,覺得這話犯衆怒不奇怪,眼睜睜看着連夫人尚夫人“哀怨”地得瑟,沒有一個人勸她們。

如意想到一句話,讓母親和連夫人不要懊惱:“執瑜執璞知道二妹愛花兒,給她最多。元皓有兩株,加喜也是兩株。太后的花兒也許還沒有起名字,等我打發人去告訴了,有沒有起名字的,就用紅鸞這名字。如果用了,還是母親和連伯母想到的呢。”

連夫人和尚夫人有了喜色,催着稱心如意這就打發人去問香姐兒。沒一會兒,香姐兒打發人回來:“這名字好,但恐怕大姐得的花兒沒有取名,先把這名字送給她,她不要,我這裡還有花兒,再取不遲。”

加壽收到的花也是一株紅紅火火的,她也還沒有想到取名字。收到信後就給自己的花取名叫紅鸞,給太子的那盆取名叫喜信。合起來好姻緣也比喻上,好孩子也沒有落下。

送信的人回來帶回話,稱尚二夫人雙手合十,比別人一口氣鬆的長而又久。

香姐兒知道後,給別的花兒另取名字。袁訓在書房裡也收到話,從沒有想到過花還能起個名字叫喜信,他也有一幫子道喜的人在面前,大家取笑。

阮小二調侃:“以後袁兄家的花索性把好詞全佔住也罷,”

手又指書房這地面,小二嘻嘻:“這裡也可以換些說法,古詩上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以後這裡叫三更燈火。”

袁訓斜眼他。

小二裝看不見,又手指筆架上的幾管筆:“古詩上說莫訝書紳苦,功成在一毫。筆是毛做的,這筆架上可以題字,毫毛之山。”

袁訓拿個手舉在桌子上一寸之處,隨時拍案而起,佯裝生氣:“我看你再敢編排下去,你嘴裡沒有好話。”

小二往門的方向退開幾步,佔住安全地方準備開溜:“以後袁兄半夜攻讀取筆習字,就叫三更燈火取毫毛。”

四皇叔拍着扇子大笑:“哈哈哈,我聽明白了,三更燈火取毫毛,這哪裡是侯爺,分明猴半夜身上癢,搔癢癢呢。”

書房裡鬨堂大笑,袁訓恨的牙癢癢,不好捶打四皇叔,對着小二撲過去。小二往門外就跑,邊跑邊貧:“袁兄有好兒子,晚上喜歡的身上發癢是一定的事情。”

衆人大笑:“這個笑話打趣的好。此人就在眼前。”

而袁訓嚷着:“看我真打你了。”更要揪住小二。眼看小二離門就只有一步,一股大力從外面進來,“砰!”,小二滑倒在地,摔了一跤。

小二叫苦不迭:“你們幾個進來也不先說一聲嗎?”和他相撞上的是元皓等幾個胖孩子,小二出去,他們進來,小二沒有想到,不敵孩子們,吃了一個摔跤的虧。

袁訓從後面趕上來,小二滑到他腳下讓擋住,纔沒有接着摔出去。小二坐在地上和袁訓瞪眼:“袁兄,我上門是客人,”袁訓揮拳頭在他頭上,還沒有回話,元皓等不及,驚天動地地叫了起來:“壞蛋舅舅,先幫我們論輸贏。”

“怎麼了?”袁訓就先看向他們。

元皓氣呼呼:“我說表哥是我家的表哥。”

韓正經板着臉:“正經說是正經家的表哥。”

好孩子跟上:“是好孩子家的表哥纔對。”

“大花家的大花家的。”褚大花嚷嚷。

“我先說的我先說的……”孩子們在袁訓面前也吵了起來,邊吵邊跳腳:“舅舅是元皓的舅舅,表哥是元皓的表哥。”

袁訓搖頭嘆氣:“我看我這門上還是題字,亂嘈嘈。”說着,對小二瞪去一眼:“你是頭一個。”

……

東安世子最近日子不好過,說水深火熱不爲過。他每天一睜開眼,見到帳簾子動,就擔心是梁山王派人來拿他。在營裡遇到梁山王父子和殺蘇赫的那批人,面色又總會一白。

把他嚇成這模樣的原因沒有別的,東安世子雖不知道還有沒有別人要給梁山小王爺一點兒顏色看看,但他知道自己寫過一封信出去。就在小王爺剛到軍中頭一回出遊的那天晚上,東安世子看出來他是個怕老婆的命——當時還可憐他小小的年紀養成這壞病根兒——回帳篷裡一想,這個好呀,他要給媳婦吃新鮮東西,帶着她玩耍,就會時常的出營。

東安世子毫不猶豫地給安王殿下寫了一封信。

他和安王的往來不只一條途徑,自從他的親兵再也沒回來以後,面對營裡的人,東安世子說打發他回家去了。他尋找第二條途徑給安王寫信,把信寫到大同城裡,有一個是安王曾交待給他的聯絡人。

他在信中寫道:“……氣死人,他竟然是跑來玩的,見天兒出營去,要是遇到什麼人給他一陣廝殺,丟盔卸甲回營來纔好……”

寫這信的時候,東安世子和梁山王一樣,不知道蕭戰打的是梁山王的王旗。蕭戰頭一回遇敵三千,東安世子還看笑話,背地笑半天,說着玩心重,你不遇敵誰遇敵。

這一回上,世子沒有往自己寫信上面想。全營的人都認爲邊城近幾年安寧,但與時不時的遇到小股敵兵,遇到強盜不相干。小王爺太得瑟,他遇到包括陳留郡王都沒認爲奇怪。

只在遇到蘇赫以後,梁山王疑心大作,陳留郡王疑心重重,東安世子眼前飛過他寫出的信件,電光火石般在他腦海裡久久徘徊而不去。

按時間上算,東安世子認爲自己寫信招來蘇赫的可能性最大。要麼,有人和他同時間寫了一封信。因爲他的信是寫給安王的。

而他的父帥東安郡王和隱姓埋名出京的真福王素有往來,但福王造反的時候,東安郡王拒絕叛國對他也有影響。

東安郡王在京裡待審的時候,世子隨行侍候他,也是父子們靜心說話的一段時光。

東安郡王當時還沒把葛通放心上,以爲受點兒羞辱也就活着離京。他曾傲然對兒子道:“殺霍君弈固然不對,但至始至終不改忠心。”皇帝認爲他的忠心不足以平臨陣殺大將的憤怒,是東安郡王沒有想到。

做爲一位在邊城長大的世子,東安世子就是沒有父親的話,也知道叛國的境遇。

他一面猜測勾結敵兵的人是誰?一面猜測安王有可能叛國嗎?每一回猜到最後,痛苦的一幕浮現心頭。世子還是認爲與自己有關。

按時間上算……他到最後呻吟着這一句直到自己癱軟。按時間上算,給蘇赫送信的人一路快馬熟門熟路的找到他,跟一直是蘇赫家鄰居似的,而蘇赫熟門熟路的來到這裡。

蘇赫受罰以前常年在這附近征戰,他熟門熟路來到這裡不奇怪。去的人就奇怪了。他要是不奸細,憑什麼過幾國關卡?憑什麼徑直到蘇赫面前……這個人到底是誰!

東安世子每天把自己折磨到疲憊不堪,如果是白天,他還可以出帳篷走走。梁山王十里連營裡有小溪流有小樹林。當時留下來是想到夏天提供些蔭涼,也是將軍們散步的特權。後來一部分成了加福的專供地方。但還是有數處可以讓世子到樹下水邊坐坐,對着水發一回呆。

他跟個犯相思的傻子似的癡癡對着流水,甚至會有期盼流水給他一個答案的心情。因爲,他惹不起梁山王。他自小而成的意識裡,也容不下叛國的人。

靖和世子找過來,在他身後還是奇怪。上前拍一巴掌:“哎,我說你中暑還沒有好?怎麼成天昏昏沉沉?你沒弄點兒藥吃吃,要不,晚上我陪你河水裡多洗幾回。小王爺雖霸佔的地方不少,但咱們還是能找到下河的地方。”

東安世子讓驟然打醒,本就心驚膽戰的他哇呀一聲大叫而起,反把靖和世子又嚇了一跳。靖和世子後退幾步也是個防備的姿勢本能出來,更要追問:“你到底怎麼了?”

兩個人有同病相憐的地方,靖和世子想到傷心事情,低低的勸解:“別惱,小王爺是王爺的兒子,有仗打他只會便宜自己兒子。沒仗打,我猜到了,他也會尋一仗打打。”

靖和世子在這裡一頓,這一句是張豪告訴他的。張將軍還是經驗豐富,也想得周到。而靖和世子身邊的人,十年磨乾淨對梁山王的耐心,就生氣去了,在張豪以前,沒有人提醒世子不要惱怒只留神小王爺就行。

以王爺的性子,只怕還要給小王爺尋幾仗打打。

靖和世子從自己的話裡發現比東安世子境遇稍好些,他的傷心沒有了,同情話也到此結束。同情話也好,傷心事也好,多提沒有用,不如……。

靖和世子拖着東安世子就走:“聖旨到了,走,咱們聽聖旨去。”

“啊!”

東安世子大叫一聲,把靖和世子狠命推開。在靖和世子不解和不滿的眼光裡,東安世子大喘幾口氣,一波驚恐潮水般又從心底涌出。

聖旨?是他走丟的親兵讓抓住了?是……恐懼之下,什麼心思都能出來,東安世子自己嚇自己,又嚇一回臉色白。

靖和世子忍無可忍:“我讓你弄幾貼藥吃吃,你這是白熱着了!看你汗出的,你還裝沒事人!”重新拖起他手臂往脅下一夾:“走走,我陪你看醫生。”

他在前面,東安世子在後。走出十幾步,身後傳來弱弱的聲音:“聖旨裡說什麼?”

“你我聽了不會喜歡的,”靖和世子涼涼:“京裡的賞賜下來了。”他撇嘴:“到的還真快,這天氣跑快馬,兵部尚書是有多着急表彰他兒子,不怕跑死馬,也不怕人中暑。”

“別的呢?”東安世子再問。

靖和世子搖頭:“沒了,我看到他們拿賞賜好開心,陳留郡王最氣人,把聖旨要到手又要念。凡是沒聽過的後面到了,又念一回,所以叫你一起去聽。咱們沒沾光賞賜,沾光喜慶也罷。”

東安世子面上回來幾分血色,又問一回:“真的沒有別的話了?”

“你想有什麼?再加上你我一筆,你我和兵部尚書沒親戚,咦,其實說起來,他是太后的親戚,咱們往遠裡扯,再扯遠些,是不是也有些親戚在內?”靖和世子異想天開。

東安世子精神全滿,把自己手臂抽出來。既然不用擔心聖旨,他放心的冷笑:“你我還是靠邊兒站吧,就是梁山王府,和皇上是真的沾親,人家有過繼是不是?那又怎麼樣?如今也稀鬆。陳留郡王有太后,不把他放在眼裡。好歹這軍中也有一件咱們開心的事情看看。”

精神足不一樣,湊上來興致高漲:“哎,你全聽完了?陳留世子的賞賜高,還是王世子的賞賜高,要我看啊,哈哈,侯世子的賞賜最高。”

這一回的賞賜裡有三位世子,王世子蕭戰,郡王世子蕭衍志,侯世子袁執瑜。

東安世子放聲大笑,剛纔不敢去,現在催着靖和世子走:“咱們快趕上去看個熱鬧。小王爺興許又要鬧騰。”

靖和世子沒懷疑他一會兒病歪歪,一會兒氣色好。他能理解東安世子看笑話就有精神頭兒。嘟囔道:“你怎麼知道陳留世子和侯世子的賞賜不比小王爺低到哪裡?”

“那還用問嗎,那還用問嗎?哈哈,人家有太后。哈哈,宮裡有人。太后吹個枕頭風……”

東安世子過於肆意的話,讓靖和世子一把握住,下半截就沒有出來。靖和世子瞪眼睛:“小聲!這話也能在王爺中軍說嗎。小王爺和福姑娘聽到能答應?”

東安世子嘿嘿着,太開心一會兒能看到世子們爲賞賜紛爭,也沒什麼後怕。答應着不再說,與靖和世子匆匆而去。

……

梁山王的大帳裡,蕭戰正在咆哮:“東西給我看看,我看一眼怎麼了?”

蕭衍志、蕭衍忠、蕭衍勇回他:“看你自己的!”

蕭戰又轉向胖舅哥,臉兒黑沉:“你們的也給我看看,加福要是喜歡,就留下來!我走的時候咱們說好的,家產全是我的,”

鍾南在這一句後面打斷,揶揄他:“又不是加福的了?戰哥你徹底暴露真面目。”

“一邊兒去,有你什麼事兒!能耐不大,跟着混的能耐大。來到沒半年就混個小軍官噹噹,一邊兒知足咧嘴笑去,別在我面前晃盪。”蕭戰鄙夷。

鍾南聳聳肩頭並不生氣,他是很知足。他在齊王府上不過這樣的官職,到了這裡打聽過,軍功豐厚不假,但凡事憑軍功說話。沒仗打,就沒官升。鍾南本以爲這太平年月,今年有仗也輪不到他。沒想到沾光他得了校尉。在蕭戰的罵聲裡,鍾南心想我有什麼不知足的,不用你說,我也知足。

戰哥氣沖沖的時候,鍾南不敢多惹。低下頭來數他到手的銀子。手指頭點上去,就不由自主笑嘻嘻。暗想等書慧下回來探視,交給她帶上。

蕭戰繼續吼舅哥:“把你們的東西拿出來給加福挑,家產全是我的,我不要的,再給你們。”

陳留郡王啼笑皆非,對龍氏兄弟道:“王爺好家風,幸虧王爺沒有兄弟,老王爺那一枝也沒有叔伯給他,不然可怎麼是好?”

梁山王大嘴笑到耳朵根上,手悠然拍在大腿上爲兒子打着拍子,跟助陣的戰鼓似的。

加福充耳不聞,跟以前一樣。橫豎戰哥吵完,該對哥哥依然不變。

執瑜執璞不跟蕭戰吵,他們只把到手的東西在面前擺開。盤腿坐着,東西擺在帳篷地上。

五品將軍的官印一件:“這是皇上賞的。”

大紅袍子一件,執瑜執璞滿意:“這是進貢來的,披上肌膚生涼。”

上好的薰香一盒,執瑜執璞滿意:“太后說帳篷裡只怕氣味不好,這個點少少的,就跟在家裡荷花水閣上住着一樣。”

還有……

蕭戰不容他們說出來,大手一揮狠狠瞅着舅哥的薰香:“這是上好的,這是最貴的,這是…。”

“你也有,加福也有,我們就得點兒東西,你嘰歪個沒完。”

蕭戰對一個匣子沉下臉:“這個我沒有,加福也沒有,要是我沒有猜錯,這是岳父的兵書吧!我還沒看過的那本!拿來給我先看。”

執瑜執璞各有一個,同時抱到懷裡緊緊的:“不給,這是太后從宮裡找出來的,不是爹爹的。”扮個大鬼臉兒:“家裡的庫房你都有冊子,爹爹的書房對你哪有秘密可言。”

梁山王大嘴兒更咧:“我的兒子就是不錯。”

東安世子靖和世子進來的時候,蕭戰又跳到蕭衍志兄弟面前。二世子以爲看了一齣子笑話,而東安世子大大的放下心。滿帳篷裡吹噓爭執自己殺了多少人馬,都以爲自己功勞最大。蕭戰和親戚們吵完,又和霍德寶吵上一出,認爲他不應該有賞賜,他就是個混功。

對此話,鍾南捂起耳朵。霍德寶不服,又是一頓大鬧。

寶倌的賞賜僅次於執瑜執璞,皇帝在聖旨裡對葛通有嘉獎,流露出跟過他的人就是不同的自得。不但葛通聽得明白,寶倌都明白了。既然今天底氣足,不借這個機會和蕭戰鬧上一場,寶倌不能甘心。

當天東安世子是數月裡頭一回安心的回帳篷,他一安心就要生事情。看出來不管蘇赫的到來跟他有沒有關係,像是大家眼紅賞賜去了沒有人在乎,東安世子有從容的鐘點兒弄明白與他有沒有原因。

他提筆,又是一封信寫給安王,還是將由聯絡人轉交。

“蘇赫下葬那天,只有王爵及世子前往,別的人一概不能得知地點。要有人尋找屍首,我卻知道。”

讓心腹的親兵進帳篷:“還是送給上一回那個人,陳三。”

以世子來看,如果安王在邊城的聯絡人是奸細的話,他不會不在乎蘇赫的屍首。本朝以及前朝都重視這件。

……

“範先生,那就是陳三。”

耳邊傳來話語,範先生微微頷首。

說話的人是個酒保,手裡也託着酒水。爲範先生和從人放下一份,他又去送別的主顧。

這裡,是一處混亂的酒館,位於大同和衛所之間的一個集鎮上,卻不是袁家小鎮。在這裡可以買得到你想知道的消息,也可以賣出去消息。

範先生追隨世子出京以後,他沒有着急的直奔軍中。而是先往他早年知道的這些地方混跡一回。

本來是好些年不往這種地方,尋一尋老朋友還有多少,卻無意中聽到,有人花大價錢買蘇赫安葬的地點。一聽,這個人不是奸細,也與奸細有往來。

重視蘇赫屍身的人,只能是他的親族,他的國家。或者是他以前的部將。

不會有仇人花大價錢買回去鞭屍。仇人聽到蘇赫歸天高興還來不及。

誰會爲蘇赫花這份兒錢,範先生在回營以前必弄清楚。

他的馬車晃盪到這裡,就聽到蘇赫戰死的消息。範先生爲二位公子喜歡的快要流淚,想到先老國公後繼有人——他和順伯持同樣的想法,都認爲袁訓纔有先國公之風,龍氏兄弟退後——高興之餘,憑藉多年的閱歷直覺蘇赫死了,邊城有些地方不會太平。

果然,他稍用心思,這個消息就到耳朵裡。而範先生多年謀士出身,也能想到按小王爺到軍中的日子來算,蘇赫來得足夠快。軍中出了通風報信的奸細。

範先生坐的位置在陳三側臉方向,他看到一個麪皮臘黃,很難看出是中原人還是異邦人。中原人風吹日曬久了,肌膚也能成這種色澤。

這個人年紀三十出頭,範先生隱居在國公府的時候,他還是少年。範先生放心的對從人道:“請他過來。”

陳三過來以前,機警地先把範先生從頭看到腳,又看過周遭,纔過來見禮:“先生一看就是外地人,從哪裡來?”

範先生暗暗好笑,他在京里居住幾年,養得麪皮恢復雪白,這陳三就看走了眼。他要是知道這裡一草一木一塊石頭自己也比他熟悉,不知他會不會中箭的兔子似的溜走。

回道:“明人不說暗話,聽說你手裡生意大,有樁大買賣尋你。”

“多少?”

範先生伸一根手指:“一萬,一萬黃金。”

陳三眸子裡有細小的火苗出來:“要什麼?”

“蘇赫你知道嗎?”範先生不動聲色。

陳三面色一怔,手悄悄的往腰間短刀上放去,冷淡地道:“他死了。不管你買什麼,你這買賣我做不了。”

“不能,還來找你嗎?”範先生袖子裡取出一張銀票推過去:“這是說話的錢。”上面的數額讓陳三打算起來的身子重新坐好。

收下銀票,陳三皺眉:“你要死人我可沒有辦法,梁山王安葬的他,沒有人知道他葬在哪裡。”

範先生微微一笑:“打聽啊,梁山王不會自己挖坑埋他,總得有掘土的人,扶棺的人。”

陳三默然半晌:“要加錢,這事情風險太大。還有,我只提供地點,不負責挖墳。這是晦氣事。”

“成。”

“兩萬黃金。”

“日期?”

“一個月。”陳三犯難的神色出來:“一個月還不知道能不能拿到,這事情風險太大了。”

他屢屢的說風險,範先生記在心裡。他要是真的膽子不大,只是個經濟中介人,貪錢的那種。而貪錢的人都好對付。範先生一亮巴掌:“三萬,十天!”

“二十天!你不能逼我,我要是自己知道地方,我今天就帶你去。這事我得打聽,得人家方便還得肯說。”

“十五天!你是有名氣的我才找你。半個月,我多一天也不等。”範先生目光炯炯。

陳三盯着他:“要的這麼急?你不會是奸細吧?”

範先生高深莫測地一笑:“你猜?”

“要是奸細,”陳三笑出一嘴的牙:“你還得加我錢。”

“你給我錢,我就告訴你。”

陳三把剛纔收的銀票還給他,範先生收好,小聲道:“我家主人要蘇赫將軍一塊心頭肉,再不快點兒,這天氣他要爛了吃不得了。”

話到陳三耳朵裡,他的面色露出古怪,隨後拔腿跑了出去,外面有人大罵:“長眼嗎?別處吐去。醉鬼!”

範先生忍俊不禁。

陳三再回來的時候,吐的面白如紙。奄奄一息的模樣還要問到明白:“呃,有什麼用?”

“我家主人是南邊兒水軍上的將軍,聽說蘇赫天生威猛,讓人算過,要借他的威風,就得心頭肉。”範先生說得煞有介事。隨後趁機道:“最好,你當天收到消息,當天就告訴我。我們趕緊用鹽醃上,我們還得送回南方去。日子緊巴。”

陳三答應,和範先生約好十五天以後見面,兩個人分開。

範先生回到下處,也在這集鎮上。進房以後,從人笑道:“幸好您把銀票又要了回來,不然咱們出京就帶這些錢,老國公給的不少,可您要見這個人,寫成一張大票,他要真的拿走,咱們在這裡可住不起了。”

範先生翻弄着包袱:“放心吧,我不會讓他拿走的。”取一件衣裳出來換上,又在臉上塗塗畫畫,轉過身來,變成一個暗肌膚的中年人。

照過,自己覺得滿意:“怎麼樣?包管陳三認不出是我。”

從人也說好,但還有一個擔心:“你的腿跟蹤他行嗎?”

“用這幾天沒問題。”範先生把銀票給了從人,要走他身上的散碎解兩:“我可能幾天纔回來,你自己小心,陳三說不定要打探,別讓他把你收拾了。”

從人一昂頭:“您教我的話我記得,他要拿下我,我就說您帶着我們的人全在附近,我不會說錯,一準兒把他嚇走。”

……

陳三從酒館出來,在不多的街道上繞了幾圈,閃身走進一處院落。到房裡,有幾個大漢直起身子迎接:“找到將軍的屍首在哪裡嗎?”

陳三陰沉着臉:“還沒有。但我今天收到一封信,這個人說他知道將軍安葬在哪裡。早知道他有這信來,我不應該放消息出去。”

“那回他信,問明地點。”

“不用,”陳三笑得森森:“咱們就是知道地點,只怕也在梁山王管轄的地方里面,是件難事兒。我正爲這個犯愁,今天遇到一個願意挖墳的人。”

大漢們問道:“誰?是仇人還是朋友。”

“貪婪的人。他想得到將軍當年威風和力氣。想出來一個下流的法子。”陳三冷笑。

南邊兒的將軍?等他聽到消息再往這裡來,他趕得及嗎?只能是附近甚至是梁山王軍中的將軍打這種噁心法子。

他坐下來:“正好,他挖,我們搶。”取紙筆:“我這就回信問明地點。將軍不幸歸天,他的屍首一定要送回去。”

……

東安世子拿着信心頭怦怦亂跳,這個叫陳三的人不是奸細,也讓奸細收買。

這信回來的太快了。他根本來不及回京問過安王,就給自己回信。而安王也不可能來到邊城。

看他信上急的,約在明天見面,東安世子根據親兵送信出去的天數,推算出他離自己約五天的距離。

他就在這附近哪一個城鎮裡。

東安世子心頭燃起一把火,安王不是受到矇蔽,就是用人不慎。既然如此就不要怪自己不講交情。小王爺能有功勞,自己也能拿下奸細混點兒功勞。

回信是不用,對方說的已有地點。東安世子霍然起身,出帳篷點一隊人馬。怕梁山王知道,不敢帶太多的人。命他們化整爲零,裝着出營打獵小股小股的出去。

今天晚上回不來,梁山王一定追問。但等到自己帶着奸細回來,誰還怕他的生氣臉兒。

東安世子在營外回身營盤,籲一口長氣,老子得功勞去了!

…。

範先生回到下處,把從人叫起:“我走了幾天,你就天天睡着?”

從人揉着眼睛:“哪有功夫睡,天天有人想着法子盤查我。昨兒晚上還有一個…。”打一個哈欠罵罵咧咧:“他們還挺精細。”

“你還趕得動車嗎?咱們得追上去才行。”

從人一躍而起:“成成,他們去見人了?”

“足有一百人,以我看,是見面去了。咱們趕上去拿他個現形。”範先生把從人的包袱給他:“你去軍中請二位公子過來,小心點兒,別讓小王爺知道跟來搶功。我燒煙火給你們指路。”

------題外話------

再次謝謝芊芊如意親愛的,仔今天補上一筆,不過給自己留的有餘地哈哈。沒寫明哪一代。

彌補不能匆匆,所以見諒來遲。

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399章 ,調和第103章 ,驚聞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816章 ,往北往北第608章 ,元皓髮飈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38章 ,消息確定第72章 ,遠客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517章 ,齊王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424章 ,老國公很難爲情第823章 ,占城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742章 ,大打出手第452章 ,太上皇發威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637章 ,好表哥蕭戰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753章 ,進家第494章 ,加壽撮合帝與後第258章 ,寶珠買草場第188章 ,夫妻相見恩愛濃第206章 ,御史偷窺第51章 ,左右都是死第424章 ,老國公很難爲情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55章 ,求救第202章 ,聰明人第143章 ,恩愛夫妻成雙對第1章 ,安府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第662章 ,老公事第517章 ,齊王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675章 ,二殿下省悟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476章 ,水大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第217章 ,驚馬第4 百七十八章,想害人害到自己沒兒子第779章 ,過年錢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303章 ,扼死狀元當狀元第387章 ,加壽勝出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206章 ,御史偷窺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354章 ,血洗污名聲第221章 ,欽差在此第273章 ,把加壽疼愛到底第300章 ,池魚第606章 ,天豹歸來第75章 ,家世(二)第439章 ,臣有私心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608章 ,元皓髮飈第445章 ,兄弟情第603章 ,回鄉祭祖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283章 ,寶珠也出手第532章 ,龍氏威武,小王爺難纏第139章 ,攀比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136章 ,故人全來第153章 ,我是來吃年酒的第144章 ,籌劃第772章 ,戰哥醉酒第307章 ,原來狀元是狀元第580章 ,黃姑娘求情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833章 ,加福產子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417章 ,叫好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560章 ,陳留郡王大擺木桶陣第444章 ,特大黑鍋柳至背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328章 ,得意而回與失意人第16章 ,相比第537章 ,支持孩子們第289章 ,救助第3章 ,安大姑娘第803章 ,寶倌擔起大責任第288章 ,袁將軍官復原職第65章 ,雞蛋和石頭第644章 ,太子在此第823章 ,占城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292章 ,留子去父母第729章 ,酬遺願的滿足
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372章 ,一視同仁第399章 ,調和第103章 ,驚聞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816章 ,往北往北第608章 ,元皓髮飈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38章 ,消息確定第72章 ,遠客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517章 ,齊王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424章 ,老國公很難爲情第823章 ,占城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742章 ,大打出手第452章 ,太上皇發威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637章 ,好表哥蕭戰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753章 ,進家第494章 ,加壽撮合帝與後第258章 ,寶珠買草場第188章 ,夫妻相見恩愛濃第206章 ,御史偷窺第51章 ,左右都是死第424章 ,老國公很難爲情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55章 ,求救第202章 ,聰明人第143章 ,恩愛夫妻成雙對第1章 ,安府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第662章 ,老公事第517章 ,齊王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675章 ,二殿下省悟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476章 ,水大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第217章 ,驚馬第4 百七十八章,想害人害到自己沒兒子第779章 ,過年錢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303章 ,扼死狀元當狀元第387章 ,加壽勝出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206章 ,御史偷窺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354章 ,血洗污名聲第221章 ,欽差在此第273章 ,把加壽疼愛到底第300章 ,池魚第606章 ,天豹歸來第75章 ,家世(二)第439章 ,臣有私心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608章 ,元皓髮飈第445章 ,兄弟情第603章 ,回鄉祭祖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283章 ,寶珠也出手第532章 ,龍氏威武,小王爺難纏第139章 ,攀比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136章 ,故人全來第153章 ,我是來吃年酒的第144章 ,籌劃第772章 ,戰哥醉酒第307章 ,原來狀元是狀元第580章 ,黃姑娘求情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833章 ,加福產子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417章 ,叫好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560章 ,陳留郡王大擺木桶陣第444章 ,特大黑鍋柳至背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328章 ,得意而回與失意人第16章 ,相比第537章 ,支持孩子們第289章 ,救助第3章 ,安大姑娘第803章 ,寶倌擔起大責任第288章 ,袁將軍官復原職第65章 ,雞蛋和石頭第644章 ,太子在此第823章 ,占城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292章 ,留子去父母第729章 ,酬遺願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