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把加壽疼愛到底

今天恢復上午更新了。

繼續求票票……

小袁知道加壽定親表兄太子家,會是神馬反應呢?

------題外話------

蕭觀捂着嘴就笑得渾身哆嗦,而沈渭聽完,傻住眼。我的兒媳婦……哎,不對啊,加壽的親事讓我先定的,我家先的。

大帳前面,袁訓跪聽聖旨,離的有距離的地方,別人也一樣聽得見。

原來這聖旨是當着人宣的。

蕭觀奇怪:“我就沒吃到沙子不是?姓沈的,你藉故想躲我是不是?”沈渭不理他,正要走開,卻聽到另一邊,大聲宣起聖旨來。

沈渭對地上就是一口:“我呸,”他滿面酸相:“嘴裡有沙子,這饅頭蒸的,怎麼還有沙子,我找他去。”

蕭觀還有怪沈渭的心思,全是你們天天說長得好看,越長越好看,才勾得我心動不是。

“哎呀,論年紀,我比你大啊。論官職,我比你高啊。論……你說這親事上,我應該比你先纔對。這樣,你把袁家好看的這個女兒讓給我,我呢給你點兒好處,你要糧草還是要兵馬…。”

沈渭心中警惕上來:“您說。”

“是啊,我屈得很。所以呢,就找你小沈將軍來商議。”蕭觀滿面壞笑。

沈渭撇嘴:“您可別屈着,您屈着我們多難過不是。”

“慢來,男人說話哪能反悔,我捏着鼻子答應吧。”

就要走,讓蕭觀攔住。

小沈將軍深深的,爲蕭觀打抱不平:“既然這樣,我對小袁說,這事兒就算了。”

蕭觀堆上笑容:“哈,這事兒是這樣的。那天啊,我一不小心,就和姓袁的定下兒女親事。”沈渭想什麼叫一不小心啊?小袁壓根兒是讓你強迫的。

“有話直說。”沈渭想我才吃完早飯,別全膈應出來。

自然的那大臉,生得像黑熊怪。

沈渭起一身雞皮疙瘩,這是小倌兒嗓音吧?再一想,這一位天天欺負小袁,給他起綽號,現在石頭砸在自己腳面上,他自己纔像小倌兒。

“嘿嘿,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不是。”

沈渭嚇得往後退幾步:“這是什麼語調?小王爺您沒生病吧?”

叫住沈渭,蕭觀嘿嘿,軟聲軟調:“小沈啊,”

王千金就去送飯碗筷子,蕭觀和白不是原地站着,見不一會兒,有人把袁訓找走。袁訓走在前面,沈渭走在最後面。兩個人談論加壽,都說得神采飛揚。蕭觀見到,就想敗敗沈渭興致。

王千金來了興致:“我去聽聽。”蕭觀拉住他:“上一回你偷聽我爹的聖旨,我爹真生氣了。別聽了,橫豎聽過,我爹會告訴我的。”

“八百里加急快馬,又有什麼事情到來?”白不是望着道。就見那個人跳下馬,大聲道:“給昭勇袁將軍的聖旨。”

他們呆的地方能看到營門,還差一口饅頭就吃完時,就見到一騎快馬過來。秋天裡西風寒涼,但人和馬都跑出滿身汗水。

另一個呢,叫不要臉。兒子還沒有,就兒媳婦兒媳婦的叫着,不要皮。

半路遇到白不是送早飯,三個人也找個背風地方吃着,蕭觀邊吃邊腹誹袁訓和沈渭。不要鼻子,見天兒誇自己女兒生得好,而且一誇起來就沒完沒了。

“我兒媳婦鼻子長得什麼樣,你再說說,”沈渭的聲音傳來,蕭觀心裡癢癢的,很想湊上去說幾句,但想到他們說的這個不是自己的兒媳婦,鼻子裡一哼,大步走開。

蕭觀骨嘟着嘴:“再好看,也只是一個小姑娘。”

王千金卻認真的想上一想,道:“也許生得好,小袁將軍生得就不錯,袁夫人我和小王爺鬧她的新房時見過,也是一個玉人兒,小袁將軍這件事情上,有的誇口。”

風順過來,這話傳到蕭觀耳朵裡,他鬆口氣,自語道:“原來不是商議揹着我溜走,”但聽到他們說得熱烈,蕭觀眼紅:“一個小姑娘,能生得有多好,”對身邊的王千金,讓他附合:“你說對吧,這是當爹的胡吹大氣。”

“小沈,我女兒哈,自己會吃飯,生得那叫中看,黑眼睛比我的好,比你的好。”

這是一個背風的草窩子,離開十幾步,風吹過來他們的說話聲。

蕭觀聽過就急了:“我的早飯送過去,”讓王千金帶路,白不是去取早飯,蕭觀往袁訓和沈渭呆的地方走去。

這就回話:“在呢,今天沒仗打,端着早飯和小沈將軍又躲一旁吃去了。”

王千金和白不是知道小王爺的擔心,他怕袁訓自己偷溜走去會蘇赫,兩個混混出身的人,每天晚上負責盯袁訓的梢,直到袁訓睡到帳篷裡不再出來。

大早上的起來,小王爺走出帳篷,乾的最近每天早上會做的事:“袁大將軍還在營地裡吧?”蕭觀最近對袁訓的稱呼,背後叫他袁大將軍,當面則不改,還是姓袁的稱之。生氣的時候,就叫小倌兒了。

……

給自己扣個冤枉帽子以後,丞相繼續熬精費神,去想法子和袁訓過不去。

想到半夜,見西風漸消,北風淡冷,柳丞相傷心上來。一生操勞,還不是爲了家裡,爲了女兒,爲了英敏小殿下。捱上一頓罵,丞相想我實在冤枉啊。

丞相大人回府後,讓兄弟們不要再安排送人進太子府,皇后娘娘纔給了兩個。隨後,他也沒心思解釋,獨自苦思尋找袁訓的錯處。

太子妃哭得跟淚人兒一樣,完全弄不懂這門親事怎麼讓人珍惜,怎麼叫疼自己和疼英敏?而柳丞相卻已經明白,中宮和太子都敲打得清清楚楚。不能因爲一點兒小事,就影響太子,影響中宮。

這還不算,中宮走以後,太子殿下起身,擰着眉頭,當着柳丞相的面,對太子妃淡淡:“母后是疼你,疼英敏,才定親事,你要珍惜啊。”

柳丞相纔在家裡打的主意,還沒有施行,就讓擊得粉碎不說,還落下個“外面的狐媚子”稱號。

“該打發的,全打發嫁人吧。”中宮說過,對太子吩咐下來:“你父皇最近總誇你,總說賞你沒有賞,我有兩個好人兒,你今天就領回府去吧。外面的狐媚子,不要也罷。”

她饒是回宮,也還沒有放過太子妃。走以前,問柳丞相:“你柳家還有幾位沒有出嫁的女兒?”柳丞相讓問得無話可回。

中宮娘娘且行且罵:“在我面前裝相,也不想想。現在加壽有不好,就是我不好。糊塗油蒙了心,天天裝孝敬,關鍵時候心裡有我嗎?”足的罵上一刻鐘,罵得太子妃先開始辯解,再就只有痛哭的份兒,而柳丞相不再說話,暗自心思,太子殿下不住叩頭,中宮娘娘才住了罵,冷笑拂袖,回宮去了。

柳丞相頓時打消想在中宮面前勸諫的心,知道自己剛纔想錯。現在想壞這門親事,只能從袁訓身上做文章,把他拉下馬才行。

這位娘娘並不是好說話的人,她是辦件事情,哪怕辦錯了,也就錯着來,不允許別人說她錯。

當時別人對中宮磨刀霍霍,就跟柳家現在傾家而出,要和加壽過不去一樣。爲的,就是那個一人之下的尊位。

徐徐的,緩緩的,她艱難地才登上後位,也是一路行來,鮮血滿地。

等到厄運過去,皇帝寵愛她時,意欲封后,就費了老勁。先不說她是聯宗那大員送進宮的,那家就是她的母族,是有罪的。只一干子有根基的嬪妃孃家,都想當皇后,而中宮當時又沒有母族庇護,皇帝雖疼愛她,面對老臣們卻不敢一意獨行。

眼前這位,由少年入宮,入宮沒有幾年,本應有寵,但她孃家聯宗的大員有了罪名——聯宗這事,好事兒能沾光,壞事兒也連累——她因而獲罪,雖沒有呆在冷宮,但讓人踩在腳下,是掙扎出來的。

“我在這宮裡走人心尖子步步見血,你們再在背後給我添事情,哼,我這一輩子白活了!”中宮肆無忌憚的罵着,柳丞相因不是笨蛋,只是利慾薰心,這就心中豁然明朗。

太子妃滿肚子苦水,您要是讓袁家給騙了,難道我們也和袁家綁上一輩子不成?

中宮冷哼:“不是外人兒,咱們就挑明瞭說。”她一字一句:“加壽有什麼不是,全是我相中的錯,諒你們又是丞相又年青比我腦子好使,你們不至於會想錯。”

柳丞相叩頭:“臣不敢。”

中宮冷笑:“聽上去你真孝敬,索性的,丞相也在這裡,按民間的說法,這是親家,是一家人,”

“母后息怒,這親事由母后慧眼相中,豈能有錯?糊塗人說糊塗話,母后現爲六宮之主,就該拿住一頓打死,還留這種人做什麼。”

隨着中宮的勃然大怒後,是太子溫潤的嗓音。

“這宮裡的人,都等着看我笑話呢。沒有幾天,謠言四起。說一個小小孩子,話都說不全,能有什麼福兆?說不知道我讓了誰的當,又說不知道我打的什麼主意。我都不理論,別人說的我不當回事。但可笑的是!我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也給我添這麻煩!”

中宮的話,把她東怪西怪的心思打斷。

她隨即怪上的,還是太子府上的梁氏孫氏一切氏。

太子不說話,起身跪下。碩長身影跪到前方,太子妃心頭寒冷,知道中宮今天是來真的。太子妃還在疑惑,就爲了袁加壽嗎?至於這麼着挑刺?

柳丞相震驚。

太子妃震驚。

柳丞相張張嘴,正想解開女兒困局。中宮站起身帶着不想聽,對太子殿下沉下臉:“可見你們平時說孝敬於我,全是假的!”

柳丞相心頭凜然。而太子妃已經不好回,要她此時回合適,她萬萬不能。要她此時明說不合適,中宮山雨欲來風滿樓,帶着撕破臉的隱隱,讓太子妃不習慣而且心生忌憚。

中宮笑了:“你沒見過,你覺得不合適是嗎?”

中宮巧妙的一頓,太子妃哭着接上話:“母后許給英敏親事,是英敏和兒臣的福氣。兒臣並沒有見過袁家小姑娘,本是想撐着來看的,但實在撐不了,也就沒有來。”

中宮這麼一停,柳家父女都矇住。接下來他們應該等着中宮繼續說纔對,但太子妃心裡着急。她的兒子定下不如意的親事,她心裡的委屈如滔滔洪水要炸堤。

在這裡,語氣悠久的拖着,緩緩的停了下來。

中宮叫他們父女來,就是要明示的。她冷冷道:“袁家的親事,是我相中的。這事兒,回過皇上,太子也應允。那天讓請你來看,你說心口疼。我說就不驚動你吧,找發人給你送藥,讓你好生靜養着。但是呢……。”

話重,語氣又重。更重要的,發落兒媳時,太子也在旁邊,讓太子看着好似太子妃多麼的不敬重中宮。太子妃撲通就跪下哭了:“請母后明示。”

她冷哼一聲:“你當不起?你拿我的話不當回事,沒看出你有當不起!”

但太子妃柳丞相都沒有想到,以前溫和示人的中宮娘娘,以前至少對太子妃她的親兒媳溫和示人的中宮,語氣這就更加凌厲。

後面,自然是想說加壽搬開,加壽太小,不會搬開,那就是跟加壽的人搬弄。這就成了加壽的一個罪名,隨後,有父親在旁邊幫着說話,徐徐展開這親事的不合適之處,提出這親事的不妥當。

太子妃本來想先緩和一下中宮明顯帶的怒氣,再解釋一下自己花房外面要見袁加壽,是路過,自然要見見不是,她不是自己未來的兒媳嗎?

勸諫這事,不是直接就脫口而出。

柳丞相離座,可憐他才坐下來,這就重新跪下,擺出誠懇面容。而太子妃離座欠身,是不敢擡起面容的模樣回話:“母后說話,兒臣當不起。”

理論的心,不見得就是怒言相向。這就和官員們勸諫皇帝一樣,“諫”,提建議的意思,勸諫,就是婉言的提出自己與上位者不相符的建議。

語聲不重,卻嚴厲,把柳丞相和太子妃驚得瑟縮一下。隨即,柳丞相和太子妃都迸出憤怒,都生出理論的心。

“太子妃,我爲英敏許的親事,你不滿意?”

柳丞相和太子妃父女進來,見到太子也在這裡,愣上一愣後,都有惴惴不安之感。柳丞相心中升起不妙預感,而太子妃預感到中宮今天應該是小題大做時,中宮賜坐,開口就不客氣,冷風冷雪撲面而來。

外面有人回話,說太子妃和柳丞相進見,中宮才收起笑容,擺出來冷淡面容,放下茶碗道:“宣。”

母子都知道對方說的是假話,相視一笑。

太子也裝腔作勢:“我給母后出個主意,只管把加壽送到父皇面前,讓父皇責備她就是。”

中宮裝模作樣發愁:“然後她要了點心吃過就去睡,諸事不管了,我得想着這事情怎麼對你父皇交待。”

“噗!”太子笑起來:“果然,伶俐活潑。”

“送到我這裡,說是給我薰衣裳。”

太子失笑:“呵呵,這確定調皮搗蛋。”

中宮抿着脣兒一笑:“跟着瑞慶,學出來上好的調皮搗蛋,纔剛把花房裡凡開的花,全拔了。”花房裡花不少,拔得瑞慶和加壽都滿頭大汗,回來嚷着累了。

“她啊,”中宮說起來,就笑容加深。把兒子打趣這就忘記,笑吟吟:“調皮搗蛋伶俐活潑。”太子裝作吃驚:“這是一個人嗎?”調皮搗蛋和伶俐活潑。

太子笑容滿面:“那看來加壽進宮也沒作用,母后原來不是爲她喜歡?”

中宮心裡受用,但佯裝嗔怪:“誰要你來打趣我,這話我不喜歡。”

她的嘴角邊兒上,可見細細的笑容。是什麼讓她正在暗自開心呢?側邊坐着的太子微笑:“母后如了心願,這幾天看起來竟然青春不少。”

富麗華煌的殿室,這是外宮中皇后常用來見外臣會命妃的地方。紅木鑲珠嵌寶的座椅上,中宮手捧着甜白瓷的茶碗,面容平靜的在出神。

……

這話太重,就是沒有這話,柳丞相和太子妃也不敢耽誤,父女緊急的說了幾句,一同進宮。

再問他,任保更沒好臉色:“咱家一個侍候的,怎麼知道娘娘傳丞相的用意?快點兒去吧,娘娘傳話,也是能晚去的,難道讓娘娘等您丞相大人?”

任保對他板着臉,不同他笑。淡淡地道:“中宮娘娘宣,太子妃殿下,丞相大人見駕。”說過,扭身就走,柳家的幾個老爺們跟上去打聽:“娘娘還說了什麼?”任保翻着白眼,總管太監的架子十足:“咱家沒聽到,”

六宮總管太監往這裡一站,就是柳丞相也要笑臉相迎。“呵呵,什麼風把任總管吹來,讓老夫好不喜歡。”

請進來一看,卻是中宮的大太監任保。任保是年後莫明的丟了總管太監一職,但前天又莫明的恢復總管太監一職。

“回老爺,宮裡來人傳太子妃殿下,也要見老爺。”

這就商議哪個房頭的女兒進太子府,亂哄哄中,外面又有人過來。

還有邀寵的辦法,柳丞相沉吟過後,對女兒道:“你的堂妹們都姿容不錯,”太子妃亂了分寸,也就答應下來:“全憑父親做主。”

這是針對加壽的。

“一個小孩子,在宮裡養着,會折福氣的。”

都認爲始作俑者是袁訓,這是針對他的辦法。

“軍中污點一向多,袁訓不會完全乾淨,花點功夫找他的錯並不難。”

太子妃的回來,在柳家衆怒上火上澆油。柳至無奈的聽着紛紛的議論。

他爹兜屁股給他一腳,心想與這個無關。爲的是袁家的女兒,擋了柳家女兒繼續飛黃騰達的道路。

柳至恍然大悟:“原來是爲那件舊事,殿下才不喜歡這件親事?”他打迭起精神,和太子妃解釋:“太子和袁訓都不是那種人。”

太子妃仰面怒目自己最疼愛的堂弟,哭着問到他面上:“怎麼幫?你說袁家有什麼,除去那謠言,還能有什麼!”

他道:“定小袁的女兒,也不是壞事情,也不見得不能幫上英敏殿下是不是?”對袁訓和太子關係並不知道的柳至,無意中一針見血,但聽的人,更面如土色。

也就是說,太子妃殿下本意想去羞辱別人,結果真人沒見到,讓兩個女官就給“羞辱”回來。柳至苦笑,這都什麼事兒。

“後來就回來了。”

只有柳至還清醒,問下去:“後來呢?”

房中抽氣聲這一回也無有,全是張着嘴瞪着眼,眼眶頂着,但眼珠子在太子妃和柳丞相身上亂轉,都有一個想法,這是失寵的兆頭?

她們怯怯:“女官們對殿下說,殿下不必罵我們,我們也是傳中宮娘娘的旨意。娘娘說加壽姑娘初進宮,一個年紀小,怕見生人。一個是指不定有人瞧着不順眼睛,娘娘說凡是要見加壽小姑娘的,都要先問過她。”

柳丞相可以仗着是丞相而覺得心生氣憤,太子妃也可以仗着生下皇子自覺受辱。丫頭們看得明白,是有些害怕。

太子妃在這裡放聲大哭,後面的話就由跟去的人補齊。

“我當時氣昏了頭,我想兩個女官也敢把我羞辱,我沒了臉面,活着還有什麼意思。我指着她們就罵,女官們對我說……”

他吃吃的:“這會是娘娘的意思嗎?”

柳丞相現在豈止是不肯聽別的話,他已經讓這羞辱驚得魂飛魄散,更是忘記這羞辱是太子妃自己尋上的。

柳至心想,都不肯聽我的,都不肯信這事情與小袁無關。

柳丞相在這裡倒吸涼氣,柳家的人在這裡倒吸涼氣,涼氣聲中,柳至苦笑。中宮娘娘已年過五十,還能冠寵後宮,自然不是一般的敏慧。

……

女官們毫不客氣把她擋回:“殿下要見加壽姑娘,請先問過皇后娘娘。”

嫌惡上面,太子妃怒氣也出來:“讓她出來見我!”

“我來見袁家的那個小孩子,”太子妃提起袁家,就難免想到袁訓曾有過的“謠言”,就又想到那年桃花下面,太子對才十一歲的袁訓,十一歲還算小孩子,太子當時是笑臉兒溫存輕哄柔和,讓太子妃幾時想到,幾時噁心。

中宮的女官們神情也是高傲的,恭敬行過禮,詢問道:“殿下到此有事情嗎?”

加壽今天玩的,是御花園的花房。太子妃殿下帶着人,高傲的走近花房,才說一句:“把人給我帶出來,”沒見到小姑娘出來,中宮的女官出來兩個,再後面,是四個教養嫲嬤。聽花房裡還嘰嘰噥噯的很開心,不受打擾的正在玩耍。

原來,太子妃殿下氣不過,在屋子裡裝病更難過,打聽到加壽小姑娘每天到御花園遊玩有一定的鐘點,太子妃就今天跑去,準備欺負人了。

“我我……如今是不管什麼人,都能來羞辱於我。”太子妃抽抽泣泣,有人騰出座位,跟回來的丫頭扶她坐下,太子妃殿下邊哭邊說,侍候的人補充,把話才說明白。

愛女痛不欲生,柳丞相大驚失色,上前詢問:“出了什麼事情?你慢慢的說來。”

綵衣翠袖中,太子妃渾身顫抖,眸光找到父親後,放聲大哭:“都不當我是回事,父親,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正在敲打柳至,外面慌慌張張進來幾個人。

柳丞相見兄弟子弟人人踊躍,雖然柳至不說話,也充分覺得家族的力量大。他在談論的中間,對柳至徐徐而視,對這個他最看重的侄子語重心長:“至兒,你是柳家的人,袁家沒有自己家人親。”

這就大家七嘴八舌討論,什麼揭穿袁家伎倆,什麼施加壓力,讓袁訓力辭親事。包括打加壽小姑娘主意,全有。

丞相氣的是袁家一定早做手腳。柳至擔心的是伯父一定會弄出事情,他怕影響整個柳家。

柳丞相是真氣憤,柳至是真擔心。

柳至捂着臉不說話,心想說老實話你們不肯聽,全迷在太子妃是柳家的人,下任皇后將是柳家的人。再和英敏小殿下定下親事,這樣下下任皇后也是柳家的人上面。

“混帳!”柳至的父親跳出來,劈面給了兒子一記巴掌,罵道:“養你這麼大,全然不中用!當初送你到太子府上,沒有家裡,太子能重用你!”

柳至大吃一驚,他聽完這話,不用掂量也駭然:“伯父行事要仔細!這親事是中宮娘娘親許,欽天監是娘娘所傳,皇上當時在場,太子當時在場,都沒有說不對。伯父你人不在場,卻能看出破綻,這這,您難道比皇上還要大了?”

“這裡面的門道不用你說!你沒看出來,伯父我的眼睛不瞎!”柳丞相冷笑:“欽天監我已經去問過,只怕還有他們弄鬼!遲早我會找出破綻,他袁訓再聰明再精明,哼哼,翻身落馬不會太遠!”

柳至知道面對滿堂長輩們的怒氣,笑是不對的。但他沒忍住,還是咧嘴一笑:“後來有親事,以我想完全天意,袁家小姑娘才一週出去,話都說不了長的,袁訓就是想翻花樣,他人不在京中,他又從哪裡下手呢?”

“伯父,當天到京,袁家並沒有打算進宮,我和蘇先去傳的太子殿下話,太子殿下當時在宮裡想到袁家進京,中宮娘娘聽到,就記起袁訓曾是公主師,隨口兒說袁訓生得好,不知道他女兒有沒有父親的模樣,這就讓傳見。”

厲眸黑沉:“讓袁訓自己上摺子請辭,他袁家是配不上這親事的,讓他知趣!”

柳丞相氣得鬍子飄飄:“至兒,你以前常誇袁訓聰明,是伯父當時走了眼,沒把他放心上,不想的,這就讓他叼上一口。你去給他去信,讓他少玩花招。少藉着他打贏一仗,就敢生波浪!”

柳丞相打斷他,也斥責他:“你當我老糊塗了!胡說,我早打聽過,袁家是當天到京,當天進宮。這裡面沒有點兒門道,是做不到的。”

柳至陪笑:“伯父,父親,叔伯父你們想想,袁訓現在戰功赫赫,以後前程不可限量。袁家的親事又不是袁家自己找來的,是中宮娘娘的旨意……”

“這是什麼話!”柳至的父親斥責。

柳至也納悶兒,他想想一會兒要慎重,一會兒又可笑。柳至沒頭沒腦的出來這樣一句:“但袁家的女兒,也沒錯啊。”

真是見柳家的鬼,不知道加壽怎麼傷害到他們家的。

柳至不明白說,但大家全明白。

袁家的女兒劫走親事,這傷害的是太子妃的一生榮華,傷害的是柳家。

爲柳家,不得不多看一步,太子新寵個丫頭,睡上一夜柳家也會思慮思慮。何況是早把英敏殿下看成柳家的人,現在讓袁家半道劫走呢?

柳家想長保住太子妃殿下的榮華,也就是保住柳家的榮耀。他們在英敏小殿下身上打主意,最後爲的全是柳家。

柳丞相頷首,覺得侄子就是聰明。太子妃現在雖貴爲太子妃,但歷朝歷代縱觀起來,由太子妃而笑到皇后,再由皇后笑到太后的人,一個不多,一個就是有,也都幾波幾折。

他清清嗓子,在家人期盼他拿出好主意的目光中,徐徐道:“伯父和長輩們擔心的,全是太子妃殿下的一生榮華。”

在家中年青子弟們中,柳至是目前公認最有出息的一個。他得太子賞識,爲太子辦許多隱密事情,而且和袁訓關係不錯。

目光全放到柳至身上,柳至擡眸看看,也沒有意外。

“唰!”

柳丞相對着在場的人關注一圈:“你們全是柳家的棟樑才,拿個主意吧。”

“七老爺家的兩個姑娘,全是打小兒就按送到小殿下身邊去教養的。嫡出的姑娘,我們自家人,全都見過,容貌端莊,性情也賢淑。怕她一個人支應不來,又把庶出的姑娘也時時教導,準備小殿下十二歲,就先送到身邊,也好幫太子妃。現在全泡湯,真真氣煞人也。”

柳丞相接上他沒說完的話,證實柳至想得沒錯。

柳至的臉沉下來,他完全意識到今天要說的不是小事情。因爲這位泣不成聲的長輩,他的膝下就有兩個姑娘,一個嫡一個庶,全長英敏小殿下兩歲。加壽的親事,動搖到他了。

在這裡,他真的哭出來了,他說不下去了。

柳至忍住笑,又眼角瞥見幾個年青兄弟也皆有笑,聽這位長輩沉痛出聲:“太子妃殿下兩胎小殿下皆沒養住,好容易的,虔誠發願,又有家中女眷一年到頭,不住佛前敬香,好容易的感動上天,英敏小殿下穩度天花厄,這就要開蒙,太子殿下是當他儲君來教導啊,這親事上,爲給太子妃臂膀,早就把家裡姑娘們用心教導,”

另一位柳家的長輩,他何止痛心,簡直痛心疾首。而且呢,捶胸頓足。他是坐着的,手捶着胸還好表現,這腳頓着地,總透着古怪。

柳至能位列太子黨中三近臣,不僅因爲他是太子妃族弟,還有他爲人能幹。見伯父、父親等長輩皆如臨大敵模樣,柳至心想讓我聽聽你們爲什麼這麼說,先弄明白原因。他就不說話,把臉重新一板,跟廟裡不笑的四天王似的,只把耳朵支起來。

柳至險些沒笑出來,忙用手掩時,讓他父親見到。他的父親狠狠瞪過來,沉聲也惱道:“我知道你和袁訓相處得好,但相處得好,與耽誤英敏小殿下是兩回事。”

“英敏小殿下的親事,竟然許給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實在讓我痛心。”柳丞相的痛心,一直蔓延到面上,眸子一緊,水光波出。

柳丞相面沉如水:“你們都是我柳家的大好兒郎,現在,一件大事情出來,你們可都聽說過?”有人沒想到,就問:“您請說,是哪件?”

片刻後,又過來幾個人,這就算人到齊。都不明就裡,都看向柳丞相。箇中有幾個猜出來的,又不敢先說,眸光也在柳丞相面上。

他的父親臉色難看:“閉嘴坐下。”柳至見到不對,但怎麼也想不到與小袁女兒有關,就找個位置坐下。

就是柳至自己,也是讓找回來的。

他是柳丞相的侄子,他的父親也在這裡,柳至先問自己的爹:“伯父今天給我們什麼好吃的,全都叫回來。”

柳至進門的時候,見到今天人齊全,嚇了一跳。

柳丞相已經悶氣好幾天。能當丞相,是謹慎人。在三天裡,柳丞相再三再四的打聽外孫英敏小殿下親事的詳細情節,覺得無一遺漏時,在今天把柳家所有能得用的人,全叫到家裡來。

……

隔開幾條街,柳丞相家裡,還在生氣。

這就放下來時,三太太又上門。三老爺總寄銀子回來,三太太常來奉承。三太太聽說安家老太太過來的行事和言語,添油加醋的誇上幾句,留在這裡用過飯,韓家今天算很盡興。

他的兒子韓世拓差使由袁家來,文章侯早就不生氣,不過有時候讓二老爺和四老爺說上幾句,心裡自己端着不放下。

他們鬱郁而回,而文章侯心情不錯的回去。進府門,母親老孫氏和妻子侯夫人爭着告訴他加壽的親事怎麼怎麼得中宮的意兒,又有老太太特意地來上香,文章侯大喜,對掌珠餘下的氣,也就消得差不多。

爲讓兄弟們死心,背後安生。文章侯把他們拉到這裡等着,親眼見到爲老太太趕車的是太監,二老爺和四老爺眼前一黑,都覺得真沒天理啊,世拓媳婦的孃家,那位老太太藉着許個親事,腰桿子一天比一天硬。

又有四老爺出城找年老長者,還打算借年節再教訓掌珠,雖然最後掌珠從來不聽,教訓的全是文章侯夫妻和老孫氏。

就文章侯知道的,二老爺在分出去後,挑唆幾家御史打算彈劾自己和韓世拓父子,是文章侯壓下來的。

自從兄弟們分出去後,文章侯夾在中間送銀子,還要受氣。他是適才回府,見到老太太宮車出來,文章侯轉頭就去找兄弟們來看,以震嚇他們不要再生出和掌珠作對的心。

四老爺也癟了氣球似的泄氣:“袁家又高了,這就更沒辦法治你兒媳婦。”

二老爺臉氣得更黑。

老太太上車離去,方明珠也就此告辭。街口拐角處,三個人站着。文章侯對兄弟二老爺和四老爺道:“看看,袁家的親事不虛假吧,這車是宮車。”

進宮出宮都非易事,方明珠也無話可說,只說不要把自己母女忘記,記得來找纔好。

方明珠依依惜別,問幾時能去和老太太請安,老太太含笑如實相告:“壽姐兒才進京,雖娘娘疼愛,但一時半會兒的離不開我,你進不了宮,三兩月裡我若還出來,就讓人叫你母女過來說話,若是鐘點兒緊湊,可就有日子我們見不成。”

老孫氏和侯夫人帶着掌珠送出大門,見跟老太太出來的人,果然是宮中的太監。車,也是寶馬香車,光華非凡。

侯夫人跟着吹捧幾句,安老太太也無異議,要水洗手,掌珠也陪着,方明珠倒不必去,前南安侯夫人也不認得她,上過香,老太太就敢再坐:“怕加壽找我,我抓緊回兄長府上看看,前幾天累親戚們等我,偏是出不來宮。我能再跑一家親戚,就再走一家。”

老孫氏發揮精明,把老太太和自己小姑子前南安侯夫人的一生矛盾,說成是誤會。這樣她明天對着親戚們吹噓老太太來上香,可以正大光明地把以前的名聲扳回:“她們不過是誤會。”

“是啊,以前雖誤會,也是一家人吶,回來了能不想着。”

不錯有了面子,孫氏老太太自作主張的,把老太太和前南安侯夫人的關係往近裡說。

安老太太和南安侯夫姑嫂一生不和,但她從京裡回來,還能想到來上炷香,文章侯府這就有了面子。

老太太孫氏和侯夫人聽過,喜歡得眼睛都沒了縫。逝者已去,生人要過。活着的人,臉面上光彩最重要。

前南安侯夫人,依她的遺言是葬在孃家,雖然南安侯府家廟上也有她一個靈位,但老太太往韓府裡上香,這並沒有錯。

去世的前南安侯夫人,從老太太這邊算,是掌珠的舅祖母。但掌珠已嫁韓世拓,從文章侯府韓家算過,是掌珠的姑祖母。

在這裡暖暖地笑着:“撇下我的壽姐兒,我出宮這半天,頭一件就是給她上香,才先往你這府裡來,再來看看親戚們,掌珠也要看,又沾上她姑祖母的光,我就先往這裡來。”

等她們說過,老太太把來意鄭重提出:“倒不是爲掌珠才特地過來,是我既然進京,我那嫂嫂的靈位前要上炷香。”

不然怎會誇得這麼情真意切?

做好老孫氏和侯夫人抱怨掌珠準備,卻聽到她們讚不絕口。老太太何等精明,粗略一想就清楚掌珠在這裡做歹人,對面這二位完全落下好人。

安老太太進門的時候留意,見文章侯府的另外三房,不是另外居住,而是他們原有院門堵上,蓋上高牆以隔開。

這就又把恭喜的話重新說起,又說到彼此家事,老孫氏和侯夫人恭維老太太有好孫女兒,又有好曾孫女兒,順便的,把掌珠着實的誇上幾句。

安老太太心想你的擔心,和我找到四枚白玉以前的擔心,如出一轍。她只謝過,並不放心上。老孫氏和侯夫人不過提醒,也不會在大喜興頭上一直敗興致。

加壽姑娘的親事再好,無父母祖父母等直系親屬在側周護,孫氏老太太才擔憂一聲兒。

祖父能說得動的話,孫子出面毫無作用。

別看是祖父的孫子,換個人聖眷上就是兩回事。

南安侯府照應的再好,也不是直系親屬。還有南安侯鍾恆沛過於年青,襲爵並不是在政事上有所建樹,同他的祖父聖眷不能相比。

文章侯府的老太太孫氏,出於關切,她是太關切了,又因爲以她所想,袁家親戚俱系外官,飛來橫福不見得是好事,定下小姑娘的親事雖好,但你們宮中無人照應,京裡除去南安侯府和幾家親戚也無人照應。

第6章 ,方明珠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622章 ,請不要再指責我姐姐第153章 ,我是來吃年酒的第229章 ,親情是要有的第535章 ,羣轟蕭戰第613章 ,出來玩,不忘記家裡人第797章 ,聖旨下第792章 ,紙上拳腳第805章 ,譁變中見好兒媳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415章 ,寶石衣裳好第778章 ,賜婚文家第94章 ,神采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138章 ,新人厲害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377章 ,天真無邪的小王爺蕭戰第842章 ,皇帝水軍湊熱鬧第360章 ,對不住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549章 ,兄弟第406章 ,仗勢欺世子第552章 ,發動第452章 ,太上皇發威第448章 ,信任不是說斷就斷第260章 ,寶珠大撒英雄貼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112章 ,東窗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627章 ,好孩子的去向。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453章 ,給加壽換師傅第704章 ,搭橋第841章 ,原來如此第46章 ,通風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277章 ,加壽發飈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759章 ,太子聲援第128章 ,夫唱婦隨第735章 ,小黑子第289章 ,救助第520章 ,約束論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828章 ,永國公世子第830章 ,國舅的兒子也敢來第454章 ,丟醜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3章 ,安大姑娘第639章 ,元皓都懂的道理第418章 ,峨冠的小二第163章 ,進宮第547章 ,太后孃家沒有好人第558章 ,這招數,有喜了第169章 ,爲了玉珠鬥詩文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350章 ,老侯一生的死對頭第298章 ,蕭儀之死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496章 ,修正第199章 ,第285章 ,讓袁訓坑的教坊司第311章 ,姐妹述齒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706章 ,正經是個香餑餑第335章 ,我的地盤不許撒野第646章 ,大功課第262章 ,大鬧醉白樓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468章 ,鍥而不捨的加壽姑娘第10章 ,寶珠姑娘的心事第196章 ,有心解嫌隙第91章 ,情戀不虧心第42章 ,眼熱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566章 ,黃躍的心思第397章 ,加壽痛責柳義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285章 ,讓袁訓坑的教坊司第525章 ,禮佛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282章 ,公平!第646章 ,大功課第601章 ,還我三十七件好東西第107章 ,鳳求凰第141章 ,分錢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112章 ,東窗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
第6章 ,方明珠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622章 ,請不要再指責我姐姐第153章 ,我是來吃年酒的第229章 ,親情是要有的第535章 ,羣轟蕭戰第613章 ,出來玩,不忘記家裡人第797章 ,聖旨下第792章 ,紙上拳腳第805章 ,譁變中見好兒媳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415章 ,寶石衣裳好第778章 ,賜婚文家第94章 ,神采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138章 ,新人厲害第250章 ,加壽討錢第355章 ,小稀奇寶貝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377章 ,天真無邪的小王爺蕭戰第842章 ,皇帝水軍湊熱鬧第360章 ,對不住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549章 ,兄弟第406章 ,仗勢欺世子第552章 ,發動第452章 ,太上皇發威第448章 ,信任不是說斷就斷第260章 ,寶珠大撒英雄貼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112章 ,東窗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721章 ,縣主喜歡的,本王亦喜歡第627章 ,好孩子的去向。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453章 ,給加壽換師傅第704章 ,搭橋第841章 ,原來如此第46章 ,通風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679章 ,尋訪故人的鎮南老王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277章 ,加壽發飈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759章 ,太子聲援第128章 ,夫唱婦隨第735章 ,小黑子第289章 ,救助第520章 ,約束論第324章 ,裝成女人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828章 ,永國公世子第830章 ,國舅的兒子也敢來第454章 ,丟醜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3章 ,安大姑娘第639章 ,元皓都懂的道理第418章 ,峨冠的小二第163章 ,進宮第547章 ,太后孃家沒有好人第558章 ,這招數,有喜了第169章 ,爲了玉珠鬥詩文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350章 ,老侯一生的死對頭第298章 ,蕭儀之死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496章 ,修正第199章 ,第285章 ,讓袁訓坑的教坊司第311章 ,姐妹述齒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706章 ,正經是個香餑餑第335章 ,我的地盤不許撒野第646章 ,大功課第262章 ,大鬧醉白樓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468章 ,鍥而不捨的加壽姑娘第10章 ,寶珠姑娘的心事第196章 ,有心解嫌隙第91章 ,情戀不虧心第42章 ,眼熱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566章 ,黃躍的心思第397章 ,加壽痛責柳義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285章 ,讓袁訓坑的教坊司第525章 ,禮佛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282章 ,公平!第646章 ,大功課第601章 ,還我三十七件好東西第107章 ,鳳求凰第141章 ,分錢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112章 ,東窗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