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郡國囂張卒

摻雜着幾分沙啞的渾厚聲音,唱出的這首歌謠,比起張狂清朗的原唱,反而更加貼近這首歌謠內容的本質。不少的黃巾力士,唱着唱着,突然間就淚流滿面,卻猶自不覺。

——這世道,哪裡纔有我等升斗小民的活路啊!……

突然,一個尖銳的聲音,打破了黃巾軍力士們的歌吟。這個聲音裡,帶着極大的驚恐,高聲的叫道:

“敵襲!敵襲!是郡國兵!是郡國兵!……”

一個騎兵斥候,驚惶的從遠處飛馬回報。順着着位斥候的來向,黃巾軍一眼望去,只見一羣漢軍,在數百步之外,陣型嚴整的向着己方陣營逼近。

所謂一“步”,就是人的兩足,各跨一次,所走過的距離。漢時以六尺爲一步,大概就是後世的一米四。

若不是張狂在上一次遭遇戰之後,派出了幾組騎兵充當斥候,只怕一個不小心,會被敵人摸到身邊,才反應過來。

然而,即使提前得知了消息,缺乏整訓的黃巾軍隊伍,也還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小範圍的混亂。

直到這股來襲的漢軍,進逼到距離百步的地方,黃巾軍士卒纔在張狂、周倉、典韋等幾個骨幹頭領的斥責、喝罵、以及拳腳相加下,勉強整理出了一個面朝敵人的方形陣。

張狂擡眼望去,這股來襲的漢軍,人數不過一百五十以上,兩百以下,但是甲冑齊全,一應武器都具備。外加上嚴整的陣型,雖然人少,偏偏讓人覺得,他們纔是佔據了絕對優勢的一方!

所謂“郡國兵”,並非是什麼漢軍精銳。

大漢的疆域,被分爲十三個州。州之下,分爲若干個“郡”和“國”。“郡”是漢室朝廷直轄的地盤,“國”則在名義上,屬於漢室中那些親王們統治。

“郡”和“國”的地方鎮守部隊,合稱爲“郡國兵”。比之漢室直轄的“南軍”(又叫宿衛軍)和“北軍”,抑或是邊地的“邊軍”來,這些“郡國兵”,只能算大漢的二流部隊。

——但是,在嚴重缺乏訓練的黃巾軍眼中,即使是郡國兵,也屬於極其難以對付的強悍存在。若是沒有五倍的兵力優勢,普通的黃巾軍,就完全缺乏,去撩撥這些二流漢軍的勇氣。

“止!”

這支漢軍的屯長,拉長了聲線,發出停止前進的命令。整支漢軍令行禁止,“嘩啦”一聲,齊刷刷的停了下來。看到眼前這一幕,不少黃巾力士們,不由自主的嚥了一口唾沫。

眼前的這支漢軍,可是貨真價實的郡國兵啊!

黃巾力士們,紛紛開始回憶起,上一次遭遇到漢軍郡國兵時的慘痛結局。整整的一個“方”的黃巾軍啊,足足有六、七千人之多,拉出去也是浩浩蕩蕩的好大一片啊!對上了不過一千出頭的漢軍郡國兵,結果……

漢軍不過損傷一成,黃巾軍就全軍潰敗,連渠帥都受傷昏迷了。一直到一個多月之後的今天,還有幾個黃巾力士,沒能擺脫那場慘烈無比的噩夢,時常從睡夢中驚醒。

不過,還好,渠帥在這一戰之後,居然因禍得福,於夢中獲得了“南華老仙”的恩賜,具有了“點化”的能力。這個現象,纔算是重新讓整支黃巾隊伍,再一次凝聚到了一起。

但是,現在,眼前居然又一次出現了可怕的漢軍郡國兵。對不少經歷過上一場大敗的黃巾力士們來說,這樣的情景,讓他們的鬥志,一下子就跌落了一大截。

“瞄!”

漢軍屯長再次發令。

這些郡國兵,排出的是一個簡化版“鶴翼陣法”。第一排的二十餘人,都是使用三石以上強弩的熟練弩手。指揮官一聲令下,這些訓練有素的老兵們,立刻將上好了弦的弩機平胸端起,對準了前方的黃巾軍士卒。

“強弩!”

“啊!”

“盾牌!有沒有盾牌!”

在場的黃巾軍士卒,多半見識過,強弩這種軍國利器的可怕殺傷力。一見到前方弩兵的架勢,陣型立刻出現了動搖。對於缺少甲冑,盾牌不足的黃巾軍來說,那些分成三段,連綿發射的無盡弩陣,簡直就是令人心驚膽顫的奪命妖物!

“不許後退!盾牌!盾牌手列在第一排!”

新晉將領張狂,帶着這羣同樣是新晉戰士的太平道信徒們,努力的維持着己方的陣型。他雖然對兵書略知一二,卻還是第一次正式指揮這種正規的軍陣交鋒。

對張狂來說,他頭一次明白,在氣氛緊張的戰場上,組織和維持一個基本的陣型,居然會如此的困難!

——媽·的!是哪本小說裡說的,只要帶着手下訓練幾天,部下就變成了指揮自如的精銳之師的?!

“射!”

二十多張強弩一齊發射,雖然在聲勢上不算太大,取得的戰果卻相當不錯。黃巾軍中,當場有七、八人中箭倒地。按照這樣的命中率,只要來上四、五輪齊射,這些訓練度極差的黃巾軍戰士,就會全軍崩潰了。

當然,漢軍屯長對此,也只是想想罷了。對面的“蛾賊”,清一色都是青壯年男丁,顯然屬於黃巾軍中的精銳,與一般的拖兒帶女的大夥“蛾賊”,顯然不同。

對付那些老弱夾雜,攜帶婦孺的“蛾賊”,漢軍屯長自信可以以一敵十。但是眼前這些,能夠排出一個簡單陣型的精銳黃巾軍,漢軍屯長只有以一敵三,或者以一敵四的把握。

若不是被這支黃巾軍,所攜帶的數十輛大車吸引住,漢軍屯長是不會帶着這麼點部下,就來找對方的麻煩的。

——卻不知,這些大車裡,到底攜帶了多少錢的財貨?

漢帝已經下令,戰鬥中繳獲的戰利品,只要上繳四成給上級,其餘的六成,則由參加了戰鬥的部隊自行分派。這條命令,在大大的增強了各部漢軍的求戰意識的時候,也讓漢軍的戰鬥風險大爲增加。

就比如說,如果漢軍屯長爲了保險起見,聯絡周圍的兩個屯漢軍,一起來夾攻張狂所部,那這場戰鬥就沒有什麼懸念了。還好老天保佑,漢軍屯長爲了獨吞他眼中的這些財貨,寧願獨自出戰。

這樣一來,纔算是給張狂留下了一絲勝機。

“穩住!穩住!”

張狂極力壓制手下的慌亂,想要恢復陣型的完整。然而,他的努力註定是無用的。就聽得後陣中有人大吼一聲,一道人影衝出陣營,單人獨行,向着漢軍衝了上去!

“是哪個混蛋……”

張狂氣急敗壞,辨認着到底是哪個混賬東西,沒有得到命令,竟然就敢衝出去!他仔細一看,發現這個冒失的混蛋,身材異常高大,雖然只是一個背影,卻偏偏能讓人感覺到一種,一座大山在移動的感覺。

這樣的混賬東西,是,也只能是:

典韋!

“狗·娘·養·的漢軍!竟敢挑撥你典大爺!”

典韋本來,並沒有在這一戰出手的打算。一來,他其實算是半個俘虜,並非真正的黃巾軍;二來,典韋也對這些黃巾軍的戰鬥力,心存疑慮,準備趁着這場戰鬥,好好的看一看,漢軍與黃巾軍的戰鬥力對比。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一支弩箭,不偏不倚,恰好落在典韋身邊,正中典韋的一個同鄉,從眼眶中射進腦顱之內。眼看着剛纔還在交談的熟人,一聲不吭,就這樣一頭栽倒,即使以典韋的膽色,也是大大的嚇了一跳。

再聯想一下,如果這支從天而降的弩箭,向西方偏上一尺半,那麼,被這樣一擊必殺的人,可就是典韋典大爺了。

這樣一想,由不得典韋不怒發如狂!

當然,就算在這個時候,典韋仍然沒有完全喪失理智。他一把搶過一面,用門板改造成的大盾,大喝一聲:

“跟老子衝啊!宰了那幫狗·娘·養·的……”

在一個月以前的那場大敗之後,依然能夠跟隨在張狂左右的黃巾軍戰士,多是一些立場堅定,生性悍勇之輩。就算對漢軍的郡國兵心懷畏懼,也壓制不住他們體內的復仇渴望。

被猛男典韋這麼一嗓子招呼,再看到有人衝鋒在前的榜樣,許多黃巾力士們再也維持不住陣型,跟風似的,一窩蜂隨在典韋那高大的身形之後,吶喊着向前方的漢軍衝去!

“暴民!”

漢軍屯長不屑的從鼻孔裡,哼出這兩個字眼。

這樣的場景,他在近一個月以來,見識的多了。這些“蛾賊”們總是這樣,組織混亂,紀律不明。進攻、撤退,都是一窩蜂。如果沒有本方五到十倍的人員數量,根本就沒有一戰的實力。

——自古以來,在戰場上,遠程武器一向只是一種輔助武器。在戰鬥中,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要靠肉搏。這些“蛾賊”,還真的以爲,我漢軍的赫赫威名,是依靠弓箭射出來的嗎?

“裝!”

“瞄!”

“射!”

雖然面對着黃巾軍氣勢洶洶的進攻勢頭,第一排的弩手們,還是在屯長的指揮下,鎮定的裝填弩機,瞄準發射。百步的距離,在敵人發起衝鋒之後,只能夠發射一次。這是弩機的最大缺點:射擊的速度,有些慢騰騰的。

當典韋一人當先,帶着黃巾軍戰士們,衝到了距離漢軍三十步的地方時,又迎來了一波勁弩的箭雨洗禮。由於典韋衝在第一個,起碼有六、七張弩機對準了他。

ps:漢朝的一石,又可以稱爲一斛,約合二十二到二十五公斤的重量。

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45節 陷地終有計(一)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7節 大刀速斬“羊”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
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39節 勝負終落定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59節 勝負本鮮明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51節 匈奴傷心身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42節 何得識天機(二)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3節 點化當爲祿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45節 陷地終有計(一)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30節 強敵徐徐隨(下)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39節 武夫做干城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32節 入城暗橫劍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7節 大刀速斬“羊”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