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李郭功皆高

大雪來得快,去得也快。只下了一天,在地上留下了三寸厚的積雪以後,風雪便戛然而止。隨後,不甚溫暖的太陽,還是從帶着朦朧的天空升起。

地面的積雪雖然不算厚,但是迎面撲來的寒風,還有被人的腳掌和馬的鐵蹄踩過之後,所形成的遍地泥濘,依然讓這種天氣下的行軍,變成了一種受罪。

根據太史慈派回來的信使所說,張狂得知太史慈全軍在風雪中並未有什麼大的損失,目前已經重新踏上了追擊袁軍的道路。而且太史慈的信使還回報說到,袁軍受到這場雪的困擾,行軍速度下降了至少五成。

這個結果,顯然讓太史慈的追擊行動,變得越發有力起來。袁軍此次想要順利撤回斥丘大營,怕是沒有那麼容易。

緊接着,在確認了鉅鹿城的安全之後,各地前來報信的使者開始多了起來。

自袁紹病倒的那一天起,就陸續有冀州本地豪強見勢不妙,悄悄脫離袁軍大營。袁軍自顧不暇,當然沒心思管那些來湊趣的傢伙。如此一來,一系列對袁紹軍極爲不利的消息,便隨着散去的豪強們,無法阻擋的傳播開來。

結果,袁軍在鉅鹿城下撞得頭破血流的傳言,果真如同呼嘯的狂風那樣,迅速傳遍了大半個冀州。而幷州軍此戰獲勝,立刻將一干乘機出來興風作浪的豪強,震得頭昏眼花。人心惶惶之下,原本聚衆蜂起的冀州土豪,頃刻間便作鳥獸散。

短短几天裡,本來形勢很是不妙的幷州軍各處郡縣據點,又恢復了一片太平的表象。只是,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面對冀州豪強的集體暴動,幷州軍必然會有所報復。而以幷州軍過去在幷州的作爲,只怕未來數月裡,冀州將會出現“血流漂杵”的慘烈場景。

在這等動盪關鍵的時刻。那些沒有直接參與暴亂的豪強。紛紛選擇了卑辭厚禮,前去拜訪幷州軍的郡縣長吏。以求個心安。而但凡參與了支持袁紹的軍事活動的豪強,也各有打算。其中不少家族的行動,居然與郭嘉的預測一樣。即使是雪後的難行道路,依然擋不住豪強們的南下逃竄的腳步。

當然。郭嘉的預測也有不夠準確的地方。南下逃難的豪強大族,由於忽然到來的積雪阻礙,行動力受到極大的影響。如此一來,爲了及時從冀州逃脫,豪強大族們只能拋下大部分的遠支族人,以家族嫡系精英爲逃亡的骨幹。結果就導致了,郭嘉預計中以萬計算的逃亡者。立刻變成了以千爲計算單位。

至於那些殘留下來的豪強遠支族人,對幷州軍的抵抗能力大爲下降,威脅基本不復存在,而且罪責不重。幷州軍也就沒有必要太過於嚴厲的對付他們了。

當越來越多的郡縣恢復了與鉅鹿城的聯繫以後,張狂的心情也越來越輕鬆。以養傷爲藉口,他將民政交給了在圍城戰中立場表現堅定的杜楓處理,算是給他一個表現才能的機會,自己則呆在家裡遙控局勢。

而杜楓畢竟是獨自執掌過一縣之地的親民管,在政務上的經驗頗爲豐富,才能也足夠,只是短短几天,就將手上的事情理得頗有眉目。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杜楓此人便能有獨理一面的能力。

當然,張狂在城中,也不可能真的什麼都不管。至少,太史慈每天派回來的信使,他是必然要接見的。雖然不指望太史慈此去,會給袁紹帶來什麼巨大的損失,好歹也要咬下袁紹一塊肉來啊!

太史慈出擊之後的第五天。信使從前線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好的出乎張狂意料之外的大好消息。

袁紹軍遭遇大敗,狼狽逃竄。此役幷州軍斬首超過三千,俘虜不下一萬,盡得袁軍輜重甲仗!

聽到這個消息,張狂只是呆了一呆,立刻狂喜無比!

如果以上消息屬實的話,那袁紹此次出兵,只怕損失的兵力超過了袁紹總兵力的一半。手上少了一半精兵,袁紹從此以後,再無力量反攻幷州軍。能夠勉強維持如今的局面,都要算袁紹能幹了!

當然,這麼大的戰果,可不是太史慈區區千餘騎兵能夠做到的。此戰中,太史慈帶領的襲擾騎兵,不過是敲了敲邊鼓。真正帶來這麼大戰果的軍隊,其實便是那支張狂作爲防備萬一的後手,特地在鉅鹿之戰發生之前,從幷州抽調過來的援軍。

話說在前面已經提到過,自臧霸、于禁、樂進等人以下,但凡在幷州軍裡有些名聲的大將,都各自有着自己的任務。那麼,這支一出場便從袁紹身上,得到如此巨大戰果的幷州援軍,到底是誰的營頭呢?

答案是:

李傕、郭汜統帥的飛熊軍。

本來是董卓部下的李傕、郭汜二人,在反攻長安城,已經攻克城中大半地區的關鍵時刻,被來自涼州的韓遂、馬騰聯軍,來了個黃雀在後,導致大好局面瞬間被傾覆。

面對滾滾而來的涼州悍騎,毫無準備的董卓餘部一來久戰疲憊,二來缺少共同指揮,很快就被涼州先鋒軍馬騰逐個擊破。

發動反攻長安活動的董卓殘部,其主幹將領,正是號稱“龍虎豹熊”的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外加一個在軍中有些威望的謀士賈詡。被涼州叛軍擊敗之後,五人勉力收攏軍馬,得到了兩萬餘人。只是他們也知道既然韓遂和馬騰殺到了,則意味着司隸之地不可久留,只好商議要離開此地,前去投奔其他諸侯。

不過,五人對投奔何人,意見並不一致。

“龍虎豹熊”四將地位相當,誰也不能讓別人服從。其中郭汜與李傕向來交好,保持了一致的態度。而賈詡由於手中兵權有限,只能說服最信任自己的張濟一起行動。

由於個人迷信,李傕對能夠預測未來的張狂最爲尊重,拉着郭汜想要北上投奔幷州張狂。張濟和賈詡卻想要南下去找略有交情的荊州劉表,好脫離中原的諸侯混戰戰場。樊稠則在會議中默不作聲,顯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原本團結一致,共同反撲長安的董卓餘部,在經歷一場失敗以後,沒有了齊心協力的目標,立刻變得四分五裂。

在一場不算激烈的爭吵以後,五人眼見無法達成一致,也就不再勉強別人。李傕、郭汜首先率軍北上,張濟和賈詡也隨後動身南下。至於樊稠,他與韓遂有幾分交情。在原地駐紮了幾天,樊稠終於與韓遂派出來的使者談好了條件,舉兵投入韓遂帳下。

李傕和郭汜的北上來投,當然讓張狂頗爲高興。在幷州軍的發展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有一支大規模成建制的軍隊,前來投靠自己。

不過,當時的幷州上上下下,正在準備東出太行,奪取冀州的計劃。這使得張狂並沒有多少精力放在李傕郭汜身上。

在親自與兩人會面,向他們保證了飛熊軍所受的待遇和應盡的義務以後,張狂將李傕郭汜安頓在白波谷一帶暫時修養生息,恢復實力,再等待調配使用的命令。

此時的李傕和郭汜,原本就是別人的手下,沒有如歷史上那樣自立爲首領過。他們對聽從張狂的命令一事,並無多少抵制心理。相反,兩人敬畏張狂手中的實力,在幷州軍整肅飛熊軍時,還表現的頗爲配合。

而張狂當然也不會對這支新得到的精銳部隊太過於苛刻,以至於讓他們離心。雙方雖然在某些小事情上略有摩擦,但總體的融合情形還算是良好。

將李傕郭汜安置在白波谷以後,接下來,張狂忙於冀州攻略,把兩人手下的五千精兵,一不小心就拋到了腦後。直到冀州發現瘟疫的消息傳來,張狂未雨綢繆,想要調派部隊增援冀州,卻一時找不到能夠動用的部隊時,他纔在夫人趙雨的提醒下,記起了李傕、郭汜二人手中的精銳五千人。

接到張狂的命令時,李傕和郭汜已經在白波谷一帶休整了大半年,不但實力恢復到最佳狀態,還從幷州補充了不少優良戰馬,將全軍的戰鬥力提高了不少。

靜極思動的李傕和郭汜,正想向張狂和幷州軍諸將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好在幷州軍體系中佔據該有的地位。到張狂的命令以後,二人毫不遲疑,果斷全軍出動,火速殺向冀州,要在張狂面前好好表現一下。

而且,董卓與袁紹之間,本就是死對頭的關係。李傕和郭汜作爲董卓心腹大將,對袁紹的恨意,那可不是一點點。所以,有這層關係在,張狂調他們去打袁紹,兩人可是樂意之極。

就這樣,從得到命令在白波谷出發,李傕郭汜二人帶着飛熊軍五千精兵,只用了半個月時間,就進入了冀州。這種行軍速度,盡顯強兵本色。

此時,正值袁紹大舉圍攻鉅鹿,鉅鹿搖搖欲墜的時刻。

ps:

昨兒居然還沒注意到,居然有人給本書一下子投了三張差評評價票。這個……的確有些難以理解。以本書的撲街程度,居然還有這樣的待遇,真是讓筆者有啼笑皆非的感覺。

話說,評價票也是要花錢的吧?

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36節 俠士亦官迷(上)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16節 虎士癡未成(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4節 需勝方由己(下)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9節 驕兵終有悔
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28節 攻城休怨累(下)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36節 俠士亦官迷(上)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61節 征程鞍未解(上)第16節 虎士癡未成(下)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81節 智者細細思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4節 需勝方由己(下)第41節 冀土意未寧(上)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26節 猛虎初露頭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59節 驕兵終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