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彭城有曹氏

大漢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六月。

張狂走在隊伍的中間,看着大路上延綿數裡的隊伍,心中很有些得意洋洋。

在單父縣城中經歷了一番惡戰之後,天平軍快速的啓程,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順便遠離了前去圍攻“波才帥”的孫堅部。一路上,由於沒有什麼不開眼的豪強、漢軍前來打擾,行路還頗爲順利。前方地界,就是徐州的彭城國。

“報!”

一騎飛馬,從前方飛馳而來。那是負責探路的斥候隊。大路上的天平軍士卒紛紛暫時離開路基,躲避到兩旁,心中猜測着,是不是又有敵人出現了?

那斥候來到張狂面前,翻身下馬,行了個簡易軍禮,大聲稟報道:

“啓稟渠帥,前方二十里處,有漢軍攔路!”

張狂揚了揚眉毛,問道:

“多少人?大將是誰?”

“約有三、四千人,大將不明,只是看見將旗上寫着一個‘曹’字!”

張狂心中一個激靈。聽到這個“曹”字,他第一反應,就會想到被稱爲“三國第一人”的曹操、曹孟德。不過,張狂馬上反應過來,曹操現在,應該還在兗州一帶,與黃巾軍“卜己”部糾纏不清呢!

想到這樣一點,張狂的膽氣頓生。除了曹操那一窩的曹氏,三國裡其他姓曹的,可是沒有出什麼名將啊?既然是徐州,那麼,是不是應該遇到了那位,後世裡俗稱“草包”的曹豹呢?

“辛苦了,去休息吧!”

張狂溫言安撫了滿頭大汗的斥候,對身邊的親兵說道:

“傳令給於佰長【于禁】,讓他小心前進,遇敵即報!”

隨着傳令親兵的遠去,天平軍大隊又再次前進起來。只不過,這一次的前進,速度放慢,士卒的武器也不許離身,凡是被髮到了鎧甲的精銳戰士,也必須將鎧甲準備好,能夠在半刻鐘以內,快速的披甲應戰。

六月的日頭,驕陽似火,曬得人恨不得把身上這層皮,都扒下來涼快涼快。張狂擡頭看了看天空,心想:

——這樣的天氣,居然還有人想要打仗?

——別的不說,只要將盔甲披在身上一個時辰,十有**就會中暑。這個漢將,到底要不要考慮軍心啊?

在二十里之外,那隻漢軍的主帥,跪坐在一顆大樹下,享受着親隨婢女的人力風扇,端起一碗用井水浸涼的蓮子羹,喝了一口,問手下的軍候:

“怎麼樣,下邊還安靜嗎?”

幾個軍候聞言,左看看,右看看,最後還是由資歷最老的那位出頭,回答道:

“士卒們怨言很大,都說這樣的天氣太熱了,實在是沒法披甲。不瞞司馬大人,下官當年在南軍呆着的時候,每當遇到這樣的天氣,向來也是不會出戰的……”

漢軍司馬看起來大約三十上下,但是細皮嫩肉的,看起來比身邊兩名年輕的婢女還要白淨。他略顯焦躁的放下蓮子羹,捻着下頜的三縷清髯,說道:

“吾豈是要難爲爾等?可是,那隻‘天平軍’,正向徐州行進過來啊!”

“天平軍”的名頭,在經歷了單父城與“江東猛虎”孫堅的一番激戰之後,已經在周圍地區,傳開了威名。尤其是靠近吳郡,知道孫堅的勇武,是如何驚人的豪強們,對這隻能夠抵擋孫堅攻擊的黃巾軍,心中早就懷上了相當的戒備。

而且,這位大族出身的漢軍司馬,還從兗州的都尉鮑信的信箋中,瞭解到一些與天平軍作戰的細節。有了這樣的資料,漢軍司馬自然要提高十二分的警惕了。

漢軍司馬的話語,在下面幾個軍候之間,激起了一陣議論。一個年紀較輕一些的軍候,忍不住大聲叫道:

“司馬大人,吾等丹陽兵,什麼時候害怕過敵人?這些‘蛾賊’不來就罷了,若是敢來聒噪,吾等將其擊滅便是,何用多想?”

面對手下的無禮,漢軍司馬有些惱怒,不過還是馬上平復了一下心情。他心中鬱悶:

——自己乃是堂堂高門大族曹氏的嫡系子弟,已經舉了州中的“孝廉”,本來要上雒陽選官的國之俊傑!

——偏偏爲了一支黃巾軍,現在居然要在這簡陋的軍營中,好生安撫手下這幾個驕兵悍將!

——而且,若不是自己身邊,帶上了兩千部曲私兵,這些丹陽蠻子們,只怕還看不上區區一個“州師·軍司馬”的頭銜。

想到這裡,這位曹司馬不由得有些後悔,爲何要接受刺史的徵辟,接下這個“州司馬”的官位。他下定決心,等到這一戰打完了,就向刺史大人辭去軍司馬的職位,讓喜歡舞槍弄棒的二弟曹豹,來接替這個位置。

“各位不可輕敵。天平軍畢竟是在孫司馬手下,逃得過性命的,不是一般的無能蛾賊,決不可掉以輕心啊!”

曹豹的大哥,彭城曹氏一族的族長繼承人,徐州名士——曹宏,壓制下心中的不滿,苦口婆心的勸說手下的軍候們。由於曹宏對軍事瞭解不多,在指揮作戰時,通常採取極爲謹慎的做法。這種行爲,讓他手下的丹陽兵兵頭們,很是鄙視。

但是,鄙視歸鄙視,人家可是被舉過孝廉的名士,真要是想收拾在坐的哪一個,就連州刺史大人都不會撥了人家的面子。所以,就算心中不屑,幾個兵頭們嘴中還是諾諾連聲。

在發現前方有漢軍駐紮之後,張狂自然沒有興趣,主動迎上去,與他們好好交流一番的想法。他之所以帶着天平軍,一路向東走,就是爲了避開廝殺的正激烈的中原戰場。

雖然可能性不大,張狂還是選擇了繞道而行,從距離漢軍陣地十多裡的地方,轉向東北,以避過在兵力和裝備上都有優勢的漢軍。

爲了保證部隊的安全,張狂不但將何遷手下的斥候隊,全部放出去了,還派出統御力最強的于禁,在前方開路。

另外,大將典韋帶着他的重鎧隊,被派到輜重隊中,以保護好全軍的糧秣輜重。再加上性情沉穩的沈富,率領本部殿後,張狂自己覺得,這樣的佈置,簡直是萬無一失。

趕了半天路,那隻被張狂派出斥候隊,密切關注的漢軍,居然對天平軍的移動,毫無反應。這倒是讓張狂的心中,有些七上八下,摸不着頭腦。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隻數千人的強大漢軍,居然彷彿選擇性失明似的,任由敵人從眼皮子底下溜過。

——難道說,我的威名,已經達到了,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的地步了?

張狂不着邊際的想着,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如果說原來的“波才帥”威名是十的話,那現在的“卜己帥”威名就是七。至於人數不過二千五百左右的天平軍,威名還不知道有沒有三呢……

其實,在這一路上,張狂有不少次,可以迅速擴大隊伍的機會。畢竟,現在中原遍地戰火,流民四處可見。許多走投無路的貧民,爲了吃上飯,可是願意跟隨任何一支隊伍的。

但是,深知黃巾軍最後結局的張狂,根本沒有大肆擴張的打算。

先不說招進來的流民,多是些老弱病殘,將會大大拖慢天平軍的前進速度。光是增加人員的糧食問題,就足以讓人發狂。而且,人多了,軍隊的戰鬥力卻不會有太大的上升,反而讓更多的漢軍,注意起本來想要韜光養晦的天平軍來。

像現在這個規模,就挺好的。移動力高,戰鬥力強,偏偏規模不大,在到處都是幾萬、十幾萬規模的黃巾軍的情況下,自己這區區兩、三千人的小隊伍,就算被地方官報上去,都會嫌丟人。

由於天氣炎熱,天平軍現在行軍,都是黎明早早的起來,走上一段,等到了中午,就臨時安頓下來,一直到傍晚時分,暑熱散去,再趁着涼快,趕上一段路程。這樣做的一個結果,就是士卒比較容易勞累。因此,需要每走上三天,就停下來修整一天。

時間到了中午。天平軍各部,正準備停下來生火做飯,卻見天空烏雲密佈,轉眼變暗,不過片刻,豆大的雨點就“噼裡啪啦”的從天上砸下來了!

雖然知道這樣的時節,會出現這樣的暴雨,天平軍上上下下,依然被淋了個措手不及。張狂一邊暗中詛咒這個賊老天,一邊在親兵的簇擁下,向道旁的大樹跑去。

就在這時,驟變突生!

ps:舉孝廉

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舉孝廉”是一項相當操蛋的人才選拔制度。一個人,只要擁有博學多才、孝順父母、行爲清廉的名聲,就可以被選中去當官。不過,在漢武帝首先實行“舉孝廉”制度的時候,這可是一種相當不錯的人才選拔制度。

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最早的“舉孝廉”,是帶有連坐性質的。被舉薦者若是不合格,或者犯了罪,是要追究舉薦者的責任的。所以,早期有資格“舉孝廉”的高官,手上的孝廉名額,往往用不完。

不過,到了後期,因爲某些原因,舉薦者的連帶責任被取消了。於是,舉薦者推舉的孝廉,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樣一來,“舉孝廉”得官,立刻成爲一項收益巨大的活動。種種弄虛作假、道貌岸然之輩,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最後,類似“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之類的童謠,就開始廣爲流傳。而喪失了公正的舉孝廉,也終於被表面上看起來更加合理的“九品中正制”給取代了。

人物——曹宏。

出自:“(陶)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琊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此人與曹豹的關係,純屬杜撰。

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節 赫赫猛將威!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65節 假意屈流言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6節 河北鏖戰烈(二)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56節 一教留傳人
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19節 復仇起草莽(一)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1節 冥冥我是誰?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74節 易斷勢與局第12節 張合亦煩惱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61節 雒陽兵禍起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節 赫赫猛將威!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65節 假意屈流言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6節 河北鏖戰烈(二)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56節 一教留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