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

這個火車的車廂,跟後世的火車車廂,已經很相似了,這個相似,當然不是類似動車,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達到那種程度,相似的是綠皮車的那種。

整個車廂的結構是木質的,不是趙信不弄別的,如果付出一定的代價,鋁合金還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後世的主流車廂的材料。

鋁合金雖然說,在這個時代,丁海軍已經誕生了,可是隻能夠實驗室和小批量生產,連軍隊都很少用,多是一些積累和研究的。

純粹用鋼鐵構成的車身,安全性能,肯定是得到了保證了,可是重量上,就受不了了,一個龐大的車身,全部都是鋼鐵構成的,怕不是有幾十,甚至是上百噸,這樣的重量,會增加馬的負擔。

一些質地較好的木頭,他們的材質上面,或許不如鋼鐵這樣的金屬材料,可是這個時代的火車,速度也不快,最多25到30公里的速度,就算是出事,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反倒是減輕了很多的重量。

在歷史上,汽車最初的時候,整個車身,幾乎都是木質的,這也是當時的主流,趙信不過是複製了這個過程。

不過,整齊的車身,一部分使用的還是板材,只有一些關鍵性的結構,纔是用鋼鐵編制而成的,又塗成了綠色,顯得特別的厚重。

車身上面,不是密封的,雖然木頭的密封性不是很強,卻有些氣悶,用寬大玻璃窗,讓人可以坐在那裡,輕鬆的看到窗外的景色,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創舉,車上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外面的動作。

4節車廂,一共會用到40匹馬,他們被整齊的套在了前方,有專門的套具固定住它們,這些馬基本上是受過訓練的,基本上,是會聽從馬伕的指揮的,再加上特製的套具,足以保證安全。

皮鞭響起,在車頭,一共是有10個馬伕,控制着40匹馬,他們配合起來,相對比較嫺熟,很快的,馬就從靜止,開始移動了起來。

列車開始是靜止的,馬的力量,逐步的傳導到了車輪之上,從靜止到移動,差不多用去了一點點的時間,而一部分的官員開始懷疑,這麼多人,這麼沉重的車廂,這些馬能夠做到麼?

不過,很顯然,這種疑惑,是不存在的,因爲馬車動了,速度越來越快。

這些官員們,或許不懂得物理學的原理,可是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火車不斷的向前,而窗外的景色不斷的向後,向後的速度,基本上,跟向前的差不多的,或許無法跟快馬疾馳的速度相比,卻也比一般的馬車要快。

從靜止到加速,一共用去了600息左右的時間,也就是10分鐘,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馬拉的火車,它幾乎必然要受到,物理學原理的制約,在最初的時候,從靜止到高速,必然要經過一系列的過程,只有速度平穩了之後,這個力量消耗才小。

鐵路的優勢,就在於此,一方面,使用的是輪子,輪子比其他東西,在道路上面運轉,要省力,這是基本的原理,而鐵路跟鐵輪之間,全部都是同樣材質的,摩擦的也相當的光滑,這等於說把阻力降低到了最低,從這個意義上面說,這個馬拉起同樣的重量,使用的力量,要比在普通的路面上面,要小。

火車的速度,不停的增加,當差不多增加到了20公里左右的時速的時候,增加放緩了起來,而乘坐的火車,也相對平穩了起來,這是差不多高速了,未來可能增加到25到30的樣子,這需要時間。

在車廂之中,坐着的都是官員,任何一個官員都有長時間趕路的經歷,長途跋涉,幾乎成爲了家常便飯。

沒辦法,無論是進京趕考,還是上任,北宋使用的官職,一縣之中,縣令是流官。

流官,也就意味着,不在家鄉上任,甚至有些,還不攜帶家屬。

少則幾百裡,多則上千裡,長途跋涉已經是家常便飯,三年一遷的話,到四五十歲,或許已經遷了好多次。

這中間,越是升級快,越是高的官員,他們遷的次數越多,出遠門已經是家常便飯,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少部分還有十來次的經驗。

葉清臣的。在成爲三司使之前,他也歷任過地方官員,走過的地方很多

牛車馬車,甚至是騎馬騎驢,他都經歷過,但是這一次,有些奇怪,怎麼說呢的,平穩了,太平穩了,幾乎感覺不到顛簸,或許在少部分的時間,會有忽快忽慢的感覺,可是在加速之後,到了一個平穩之後,就沒有了,一直都非常平穩的,平穩的有些讓人吃驚。

如果說,不看窗外的景色,他甚至以爲,這個並不在動。

這就是火車的好處平穩,因爲速度的不是很高,不存在鐵軌碰撞的聲音,就連噪音都小一點。

早期的火車也都如此,最多也就是20-30公里每小時的的速度,就算是有風阻,又鞥狗高達哪裡去,基本上,不損什麼。

這樣的過程,持續了大概一個時辰,平穩的有些可怕,飛速後退的景色,又是在鄉村,沒有特別熟悉的地方,他們也判斷不出來到哪裡了。

只是默默計算,或者相熟的人員,相互之間,討論幾句,到哪裡了?

趙信是心裡有數的,葉清臣也是差不多,因爲之前瞭解過火車的實驗速度,差不多可以達到每個時辰百里以上,不過沒有手錶的情況下,他也不知道,到底時間過去多少。

手錶,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趙信卻猶豫,要不要推動,手錶是時鐘原理,在古代被稱爲天文,天文這玩意,在古代的意義不一樣,司天監那是對皇帝負責的,會根據天像判斷兇吉,貿然的介入肯定會出問題。

可是手錶,只是在丁海軍使用,甚至外流都受到限制,就跟趙信一樣,在丁海軍,隨身會攜帶,可是出了丁海軍,能夠不攜帶,也就不攜帶。

不過,在沒有手錶計時的時代,會誕生一些擁有特別天賦的,比如說,他們有一些獨到的,判斷時間的方法,這個方法不一定全部準確,可是卻也能夠大概的估算。

快,半個時辰了!一個精通此道的官員,肯定的說道。

“半個時辰能夠到哪裡?”一個年輕的六部官員,略顯輕佻的說道,看他的官服,應該是六品上,這個年紀到了這個地步,要麼是科舉高位,要麼是背景深厚。

在衆多宰輔都在的車廂之中,也敢於說話的,恐怕是後者居多。

“應該不遠吧?”之前判斷的官員,略微不確定的說道。

“老大人以爲,現在要到哪裡了?”趙信突然也有了興趣,輕聲的問道。

“這……”葉清臣略顯猶豫,如果按照半個時辰來計算的話,按照之前列車的實驗時候的速度的話,最少也就是50裡左右,可是這有可能麼?

實驗時候,那是完全沒有遮擋,而且是空車,坐了這麼多人,能夠一樣麼的?

趙信一看葉清臣的表情,就知道葉清臣心中的想法,重車跟輕車,那絕對是不一樣的,可是也要看是什麼重車和輕車。

火車在最後,投入使用的時候,進行了改變,車廂的重量減輕了不少,而且現在平均每一個車廂,不過是100多人,這個時代的北宋,還真的沒有多少的胖子,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最多就是五六十公斤,100多人,就是五六噸,這個比起空車要重,卻稱不上重車,而且調整之後的火車,會更加的順暢,速度明顯是快了一點。

“估計快到陳留了?”趙信平靜的說道。

葉清臣的表情,一臉的愕然,陳留並不算遠,可是也不近啊,這麼快就到了。

似乎是印證了趙信的說辭,車的速度在這個時間,開始降低了下來的。

不同於高速車的降低,是緩緩的,甚至需要拉剎車,這個車,只要馬的速度開始下降,車速就明顯的下降。

最開始,只有葉清臣和趙信注意到了,接下來,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車速在下降。

一些官員很奇怪,甚至脫口的說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是馬跑不動的話,葉清臣卻是滿心愕然,不是真的到了陳留鎮了吧。

在汴梁跟應天府之間,一共就是300裡的鐵路線,設立了六個車站,出了汴梁,第一個就是陳留,這個地方距離京畿不算遠,可也不近啊,就算是開封府的一些差役,想要到陳留鎮送點信,也需要快馬加鞭半個時辰纔到。

單獨一匹馬的快馬加鞭,跟坐在火車之中,這麼平穩的閒聊喝茶,也是半個時辰,就到了,這能一樣麼,舒適度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擇。

以往,官老爺出行,都是坐牛車,從汴梁到陳留,怕不是要走一天的時間。

列車的速度明顯的降低了下來,葉清臣看向窗外,因爲速度下降,窗外的風景開始逐步的清晰的,似乎還是農田,可是伴隨着速度的逐步減慢,一些房屋出現在他的面前,他愣住了,因爲眼前的景色讓他非常熟悉,這不是陳留鎮麼的?

揉揉眼睛,似乎眼前的一切,就如同虛幻一樣,可是這個作爲三司管理比較多的鎮,他最少來過十來次,對於這些房舍都非常清楚,甚至鎮子最高的那個建築物,陳留學廟,他還給提過字。

因爲列車速度的降低,很多官員也把視線投入到了外側,剛開始,沒有什麼關注,不就是破農田和村子麼,這些在京畿,又不是什麼難以見到的東西,甚至那些破屋子,也不算什麼,不就是一堆物資在一起麼?

可是看着看着,有些官員看着那些屋子很眼熟,畢竟車速越來越慢,可以比較清晰的看他們。

陳留距離的汴梁非常的近,這些京官之中,到過陳留的也不少,甚至一些,來過的次數還很多。

一個不小的熱鬧的鎮子,在京畿這邊,不算少見,可是陳留卻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因爲它有一個巨大的學廟。

當學廟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官員,失聲的叫出來:“這不是到陳留了吧!”

“陳留,不可能,不可能這麼快吧!”

陳留,算是京畿的一個鎮,因爲靠近東京的關係,也相當的繁華,只不過,這裡距離汴梁,超過了70裡,這個速度,也太快了點吧?

“那個是學廟,它很高,也很獨特,我可以確定,京畿別處沒有這樣的學廟!”一個熟悉陳留的官員,大聲的說道。

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確認,只要是到過陳留的,都知道這裡,這是一個很大的標誌性建築。

可是就是因爲確定,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這也太快了吧,70裡,這才半個時辰,這個速度可是快馬加鞭的速度,可是他們一點都沒有感覺到顛簸,就如同在家裡面坐一會,然後就到了。

是錯覺麼,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這中間,葉清臣站起來,快步走到門口,正要下車,就被列車服務人員給擋住,詢問了之後才知道,這裡確實是陳留車站,是從東京出發向西的第一個車站,不過在這裡停留的時間,只有250息,剛剛已經過去一半了。

停靠,這個葉清臣知道,主要的目的是換馬,當然了,如果投入到運營之中,也會有一些別的,比如說,上下車一些乘客,這些都會利用這個時間,一般是250息左右,到了應天府,應該會更多,因爲是終點站。

心中還是有些懷疑,但是葉清臣並不在意,反正列車還要走,有什麼疑問,等到應天府到了在說。

在葉清臣坐到座位上,因爲剛纔跟列車員的對答,並沒有刻意壓低聲音,他們都聽到了,確定是陳留,之前唯一還剩下的一絲懷疑,徹底的煙消雲散了,真的超乎了他們的想象,車廂裡面頓時嗡聲一片,每個人都忍不住討論,到底爲什麼會這麼快。

當然了,也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不會真的,幾個時辰,甚至更快的時間,就能夠抵達應天府了吧。

之前只是一個笑話,可是半個時辰趕了70裡,那麼2個多時辰,最多3個時辰,到應天府,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吧?

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
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八百五十七章 玉米收穫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零四章 瘋狂交易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牒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神奇粉末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膠和蒸汽機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二百八十五章 失敗原因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一百七十四章 防禦選擇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