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

如果可以,趙信當然願意建設一個北宋最大,最強的戰艦,可惜空有無數的圖紙,無數的設想,沒有一個根基,就沒辦法實現。

就比如說,趙信如果不是擁有卡牌系統的具現,就無法輕而易舉的製造出棱堡,就算是鍊鐵,也是從改變這個時代的鐵匠開始的。

造船也是這樣,這些在整個北宋造船上面,幾乎可以用微不足道來形容工匠,能夠開啓800料,已經是趙信不斷的拔高的結果了。

造船業,發展到了北宋時代,已經從整體變得專一,河船和海船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方向。

800料,在河船上面,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可是在海船上面,卻真的不是一個很大的,別說是跟西班牙戰艦相比,就算是北宋的最巔峰海船,都有一個不小的差別,4000料是北宋能夠建造最大規模的海船,換算成噸位,也不過是1400噸。

800料的海船,不過是240噸左右,跟最小的西班牙帆船相比,還有一兩倍的差別。

現在,定海軍的造船廠,一切還方興未艾,能夠跌跌撞撞造一個800料的海船,已經夠不錯了,還是使用的鐵龍骨,距離摸索出西班牙帆船的所有子系統,需要的時間更長。

西班牙帆船,是風帆戰艦最大成的結果,巨大的桅杆,多層甲板,最多可以容納80個以上炮門,擁有接近100門的大炮的。

在火炮已經成爲海戰的主體,更多的火炮代表着更大的攻擊力,當100門巨大的火炮,口徑大部分都是在10寸左右的時候,百炮齊發,單純每一個炮彈的重量高達64磅,一次性投射彈藥高達6400磅,這幾乎是數噸的炮火。

這樣的戰艦,出現在這個時代,對於海戰來說,將會是決定性的,海邊沒有任何的建築物能夠抵擋住這樣的攻擊,這將會是劃時代。

可惜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座百米的,甚至是數百米的建築物,也要從根基,一點點的建設起來。

800料的船隻,就是一個起點,趙信心中有衆多的想法,可是在這個實驗性質的船上面,應用的新技術並不算多。

最先建造的這艘船,整體的形狀,是以中國帆船的底子,整個船體沒有使用代表着遠洋的尖型船底,而是使用了中國傳統的方形船底。

方形船底,在這個時代來說,具有着一定的先進性,首先同樣的體積和材料的前提下,方形船底的載貨量更高,在平靜湖面或者海面上面,他們相當的平穩。

這個平穩在平靜的海面之上,是比較適合的,可是一旦出現風浪的,平行船底因爲持水量不深,容易受到風浪的影響,在遠洋或者是高海情的區域,適合性不好。

歷史的發展,總是受到了周圍的環境的影響,歐洲的最重要的海洋是的大西洋的,跟絕大部分都是風平浪靜的太平洋不同,大西洋常年都有巨大的風浪,要進入到海上航行,必須要足夠的適應能力。

尖型和方形,就是兩個世界船舶的發展方向,一方更加的適合於載貨,而另外一方,則更加適應於海上航行和戰艦。

趙信也堅持過,讓工匠使用尖型船底,可是工匠連一點頭緒都沒有,他甚至不知道尖型船底要怎麼做,有什麼的效果,如果改用這個,他甚至都無法讓的船隻成型的。

經過了比較激烈的交鋒,最終,趙信妥協了,發展遠洋船舶,尖型船底是必須的,歐洲的艦船,已經用世紀曆史,證明了他的優越性,後世的無數輪船,同樣沒有使用方形船底,方形船底只是在湖面和水上公園的普通遊覽船上使用。

尖型船底,這種改變整個船體形態的做法,沒有得到實現,可不代表趙信對於這個實驗船沒有改變,實際上,在上面,集中的改變非常的多。

比如說,鐵製作的龍骨,用於替代木質龍骨,這樣可以增加整體的強度,這個工匠沒有拒絕的,他本身對於組合龍骨知道的就不多,只能夠按照傳統的方法。

傳統的方法,使用的是一個完整木材,然後粘合其他的部分,這種情況下,木質和鐵質,也就沒有什麼區別。

水密艙這種東西,這個工匠也是一知半解,建設起來,只不過是增加工時,定海軍對於造船相當的看重,除了他們這些工匠還有幫工之外,還有大量的勞力,增加一些水密艙這不成問題。

實際上,最大的,也是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卻是帆。

中式硬帆,受風效率高;可以繞桅杆轉動,能迎風。硬帆更輕,因爲有支持骨,所以帆質量要求很低,就算破了很多洞也沒有關係。

軟帆主要是橫帆和縱帆,橫帆雖然受風效率低於中式的硬帆,但是優勢是面積能夠做得比硬帆大得多,桅杆可以更高。橫帆不能逆風行走,要用縱帆。

從同樣重同樣面積的帆來說硬帆優勢大,成本還低很多。不過軟帆的船一般帆面積做得非常大,桅杆又高,抵消了這個優勢。

使用了幾千年的硬帆,突然被改成軟帆了,這種衝擊不是一般的大,在經過了激烈的爭吵,特別是帆的選擇上面,簡直是爭吵不休。

造船這玩意,是最無法取巧的,任何的取巧,帶來的都是噩夢,大自然會證明你的船到底有多少,這些是一絲一毫的取巧的餘地都沒有的。

哪怕是趙信,他的胸中藏着無數21世紀,最頂尖的造船技術,也只能夠從最基礎開始,一點一滴的灌輸,比如說,這個新的船,是目前造船工匠能夠製作的最大。

使用了新式的鋼龍骨的取代組合龍骨,強度更高,效果更好,水密藏的佈置,還有一些鉚釘和螺絲的佈置,極大的節約了木料的使用,使用絲綢的軟帆,也是一個創舉的,在帆布沒有發明之前,絲綢是最爲適合軟帆使用。

正是因爲無法說服大匠,最終,是選擇了妥協,沒有激進的全部使用,四座船帆,只用了兩座,剩下的兩個硬帆,保證軟帆沒有效果的時候的合理使用。

新的船,就如同融合了各種技術的一個四不像,甚至是主導工匠,都沒有這個信心,讓這個船能夠達到設計的效果。

鐵龍骨暫且不說,工匠們雖然不知道這些龍骨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方法建造,可是質量擺在哪裡,鐵的笑過肯定要木頭強很多。

可是軟帆這玩意,就不明白了,在一些熟練操縱的水手,怎麼也不明白這個軟帆爲什麼會比硬帆效果好。

在物理學沒有普及的時候,人們天然的認爲,硬質的東西,可以攔住更多的風,而不會知道,軟帆可以在同樣的高度之下,獲得更多的受力面積。

最終,在趙信的強硬之下,還是設立了兩個軟帆,可是兩個硬帆和軟帆的結合,讓這一個船這麼的不倫不類。

跟其他的東西,只要短時間製造出來,就可以判斷出他的作用不同,船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出來的,甚至連做出來之後,也需要長時間的海試,找出他的有點和缺點之後的,才能夠進行改進。

一個註定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技術發展,被趙信縮小到了現在的時間範圍之中,幾乎註定的,要付出很多。

一些變革太多的,不容易接受的,暫時就沒有使用,比如說尖型船底,不過趙信也有準備,在最大的800料的船開工興建了之後,他挑出了另外的兩組人,開始嘗試着類似的船的建造,因爲技術的關係,他們不可能建造800料的,開工的都是80到120料的船,這些船,放在河船上面,還是可以的,可是在海船上面,就真的是小了,蚊子船都不爲過。

技術就是這樣,如果是大部分都一致看好,那很容易實行,未知的,或者是開創性的方向,這需要驗證,這些小船,就是一個驗證的過程。

除了大規模的組織人手,進行各種分支的子系統的研究之外,就是爲以後做出準備。

在第一個船還在興建,沒有下水之前,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船塢已經開始興建了。

趙信對於未來,定位非常的準確,800料只是一個開始,中國式帆船,也不是最終的結果,最適合木質帆船系統的西班牙帆船和蓋倫船,這會是整個定海軍船舶發展的重點,那麼穩步發展技術,將一步步的到來。

第一艘是800料,只要稍稍嘗試,證明了各個子系統有用之後,融合其他的小型船隻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把一切的技術都給吃透之後,就會立刻加碼。

第二艘就會增加到2000料,這已經是整個中國比較主流的海船了,排水量達到700噸左右,就算是在西班牙帆船之中,也算是比較主流的類型了。

不過700噸左右的大帆船,或許在航海時代初期,算是比較強大的戰艦,可是伴隨着海軍的發展,更加龐大的戰艦層出不窮,到了19世紀中葉,當英國海上主權級出現的時候,確立6級戰列艦的理論。

第一級的,是排水量在1500噸以上,擁有100門火炮,其中最少有一大部分,都是10寸口徑主炮,這樣的戰艦纔是趙信的終極目標。

所以第三艘3000料,最終會達到這個時代的巔峰的4000料。

這也是正在興建的船塢的規模,當然了,這些在定海軍,在這些造船的工匠眼裡,已經足夠的龐大的船塢,在趙信看來,還不夠大。

在風帆戰艦時代,最爲巔峰的,以炮的門數爲定位的一等戰列艦,英國的海上主權級,甚至擁有1500噸的排水量,擁有104門火炮,當百炮齊發的時候,這纔是真正的海上霸主。

或許,在後世,鋼鐵戰艦的出現,讓風帆戰艦逐步的落伍,可是在11世紀,甚至未來的幾百年之中,這個將會成爲重要的所在。

當然了,趙信不但會利用先進的,比如說蓋倫船,西班牙帆船這樣成熟的風帆戰艦的造型,同樣的也會利用優點。

哪怕是跟19世紀相比,定海軍的冶鐵業,無論是鋼鐵的種類質量,還是產量,都已經完爆了整個19世紀的世界強國,那麼鋼鐵戰艦,也會成爲未來的研究方向,只不過,這需要在風帆戰艦達到一定程度纔可能。

火炮是天然應該放在戰艦上面,相對於移動不便的陸地,超過500公斤的火炮,已經在陸地上難以移動,可是在海上,別說是500公斤,10倍的火炮,同樣可以快速的移動,火炮跟戰艦富,纔是真正珠聯璧合的兩個方面。

10寸的艦炮,一般炮彈的重量是64磅,按照常用的加農炮150倍到200倍的重量,這樣火炮的整體重量大概是5噸。

在坦克沒有出現,動力牽引沒有出現的時候,別說是5噸這樣的龐然大物的,就算是普通的12磅炮,1300磅左右的重量,也是不容易前進的。

除非是提前修好的道路,否則的話,野外的環境下,4匹以上的馬,加上十幾個人,都不容易移動的。

可是放在船上,不說1等戰列艦這樣1500噸的大傢伙,就算是普通的六等戰列艦的,也可以輕鬆運載着它,快速的移動的。

這個理論,不但在風帆戰艦時代,是至理,就算到了鋼鐵戰艦時代,甚至是超級戰列艦的時代,也是如此。

當陸軍還在180毫米這樣口徑的火炮之下的時候,戰列艦的口徑,早已經超過了400毫米,甚至最可怕的,700毫米的艦炮都在研究之中。

只不過,到二戰之後,伴隨着材料,微電子和制導武器的發展的,火炮開始退出了第一線的戰爭舞臺的,哪怕是材料足以支撐超過1000毫米的大炮,可是跟導彈比起來,這種火炮的效果不高,也就沒有研究下去的必要了。

定海軍必然要走海洋的這一條路,也必然要發展熱武器,那麼戰艦的發展,將會成爲重點,而現在,誰也沒有意識到,未來縱橫七海的北宋戰艦,就在這個被成爲簡陋的造船廠,開始的發展,並且綻放光芒。

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九十章 箭呢?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
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二十二章 奢飾品方略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攬和沒錢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略眼光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二十三章 擴張的契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器還是煉丹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滿口留香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煩惱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九十章 箭呢?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