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如此,蒸汽火車,解決了動力的問題,兩臺蒸汽機的力量,可能相當於上百,甚至是好幾百匹馬,從目前蒸汽機的動能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目前完成了300馬力蒸汽機,兩個就是600馬力,跟後世的大型蒸汽機,內燃機甚至是電動機比起來,只是剛剛起步,可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非常先進了。

600匹馬,不是說弄不到,可是一節列車,要怎麼拉,要想把600匹馬,向同樣的一個方面使勁,需要的協同能力,那不是一個簡單騎手就能夠做到的,這裡也可以看出機械化的可怕。

總動力在600馬力的蒸汽機車,比起曾經的馬拉火車,不但速度快了一倍的,動力也增加了很多的,可以拉起十幾節車廂,而不是普通的馬拉火車那樣的3節。

這就讓鐵路的效率提升了很多,也讓鐵路真正的成爲了陸地交通的王者的,跟公路運輸給分割開來。

事情有利有弊,火車的效果很好,可是速度是一個關鍵,更高的速度,會讓事故率大大的增加,在定海軍,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科學管理,進行減少,甚至是規避,可是在北宋,要如何的規避。

使用上面,蒸汽火車跟馬拉火車不同,馬拉火車,因爲速度較慢的關係,管理起來也比較的容易,只要留好距離,就算是有些意外,也可以控制下來。

可是火車,120公里的速度,那不是普通的人能夠控制的了的,必須要保證儘可能低的降低事故的概率,那就要從最初的佈局上面來做,這一點,恰恰是北宋最差的。

北宋知道什麼速度,什麼運行圖,甚至合理空間,這些都缺乏的,甚至連駕駛員都缺乏。

原來的馬拉火車,如果是三個車廂的話,會有6個御者,後面兩個,中間一個,前面有三個,如果是一節車廂的話,2個御者也就夠了。

這些御者可以從馬伕之中挑選,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逐步的熟悉了之後,就可以上崗了。

可是蒸汽火車,絕對不行,它的操作是有一定的技術性的,因爲技術不成熟的關係,蒸汽火車的故障率也相對比較高,在這種時候,對於駕駛員的要求,就要提升到了較高的程度,不但需要專業化的訓練,同時,也需要一些基本技能。

也就是定海軍這樣的基礎,才能夠推動的這個駕駛員的數字快速的增長的,對於北宋,就算是能夠通過定海軍這邊,幫助培養駕駛員,可是一旦火車過去,他們自己管理的話,也會出現很多的麻煩,原因很簡單,一個現代化交通,讓一個封建的社會來管理,這需要時間。

這個時間,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甚至說,就連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馬拉火車的這個的,在北宋的運行效率,跟定海軍的運行效率,就完全不同,定海軍可以合理的測算安全的距離,藉助這望遠鏡,一些簡單的設施,可以進行相互的聯繫。

同時,把整個運行圖運行到最好,既保證了安全,兩個火車之間相對的距離足夠的安全,又保證了效率的,鐵路就只有這麼一個,用怎麼樣的運輸效率,在鐵路上面安排火車,這是一門大學門,哪怕是後世中國,每年鐵路運行圖的調整,也需要很多的學問和時間。

在火車上面,每一個輕微的干擾,都會影響到全局的,有時候,一起小小的事故,會影響的整個國家的鐵路運行圖的佈置,甚至會因此作出調整。

目前北宋的鐵路,哪怕大規模的鐵路,比起定海軍,要早好幾年,可是整個運行效果,在北宋看來,已經相當的高效了,可是在定海軍看來,還是有些散漫,不說,定海軍開闢出來的蒸汽火車的項目,就算是原來馬拉火車的效率,定海軍也比北宋能夠多出一倍以上,

如果算上蒸汽火車的話,整個鐵路的利用率上面,定海軍要比北宋要好很多,這是科技和管理上面的全面超越,從一個細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來的,北宋鐵路御者,不禁飲酒,甚至連上班的時間,都可以隨意的調整。

疲勞什麼的不存在的,最初的時候,定海軍制定下來的政策的,4小時休息一次,一次休息4個小時到6個小時之間,被北宋給篡改了。

北宋的火車運行,大概是從早七點到晚上7點,大概12個小時,冬天會短一點,夏天會長一點,伴隨着時間的長短進行調整,原來是三到四班,中間,如果休息夠6個小時,會加一班。

可是伴隨着鐵路的大規模的開發的,雖然說馬車伕很多,卻不是每一個都適合來到鐵路上面,開始的時候,北宋還能夠按照規則,可是伴隨着人員的減少,先是把休息的時間縮短爲4小時,然後是2個小時,之後乾脆,又把工作的時間調整爲5到6個小時,以保證一個車伕,最多休息一次,就可以上兩個完整的班。

這樣,一天的工作高達10個小時,哪裡能受得了,按照不完全的統計,北宋僅僅是慶曆九年,出現的火車事故就有上千起之多,這還沒有算一些小規模的,沒有多大損失的事故。

這對於北宋而言,這是可以接受的,相對於鐵路產生的巨大利潤,這些小的損失,還是可以接受的,北宋還沒有形成效率之說,更不用說整體的損益,他們追求的,是大而化之的東西。

在定海軍,從趙信提出了這個標準之後,就嚴格的按照標準執行,除非有確切的科學依據,在無數次的數據和實際之中,確定了有所謬誤的地方,纔會進行修改。

不過趙信的規則,要麼是寬泛的,不容易出現問題的,要麼,就是從後世直接拿來了,以後世的發展,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最終形成的規則,肯定具有先進性的,或者有些呆板,可是衡量之後,還是發現,這個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它平衡了安全和效率。

北宋可以無視人員的損失,無視這些事故帶來的影響,可是定海軍必須要重視,不說定海軍,每一個人命的代價,遠比北宋重要的多,就說因爲事故造成的影響,對於定海軍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

北宋雖然勉強形成了運行圖,可是在後期,已經被破壞的七七八八了,利用運行圖,還不如這樣隨意的控制來的容易,這樣對於北宋來的容易一些。

這也是北宋鐵路事故影響不大的根本原因,只要不是堵塞超過三四個小時,甚至更久,往往都沒有影響,隨意性極大的鐵路,他們容錯性非常的高。

可是定海軍不一樣,有完整的運行圖,影響五分八分,還可以通過微調來解決,一旦超過了1個小時,那就麻煩大了,整個運行圖都必須要進行改變,甚至一着不慎,就會出現更大的影響。

越是科學佈置,一旦出現了不可控的東西,影響就非常大,流水線如此,列車運行圖同樣是如此,如果列車運行圖,按照既定運行圖,進行合理運行的話,整個鐵路網絡,所有的列車的運行效率都會很高的,可是一旦隨意,產生的破壞性就大了,遠比它本身的損失都要大。

北宋沒有實現列車運行圖的基礎,哪怕最初的列車運行圖,也被改變了,變的七零八落,已經是單獨的運行了。

可是蒸汽火車,天然就是工業化的東西,這個龐然大物,總不能按照馬拉火車的速度,就算是如此,龐大的大傢伙進入到北宋的鐵路網網絡,也會出問題。

不過,定海軍方面,也沒有完全的禁止,全面爲北宋提供蒸汽機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可是部分的提供,還是可以的,按照定海軍的思路,爲汴梁和瀋陽之間,修建一條特快的鐵路,這是相當有必要的。

一條鐵路的運行圖,相對而言簡單一點,定海軍可以支持,北宋也可以比葫蘆畫瓢,而一條鐵路需要的司機的人數也少,雙方共管的話,也可以接受。

韓琦沒有拿到大量的蒸汽機車,可是一條鐵路還是可以的,本身,汴梁到涿郡的鐵路,就是一條北宋的幹線鐵路,穿過了大名府,還有河北的衆多道,可以說是北方比較精華的土地。

在定海軍取代遼國之後,成爲了北宋的大敵之後,這一條鐵路就更加重要了,無論是各種物資的運輸,人員的流動,甚至一些出口物資和原材料,運送出去,都需要這麼一條鐵路,如果它的通行量大大的增加了,當然對於整個北宋,都是有巨大的好處。

現在,這個鐵路還在緊張的施工之中,最初的時候,是準備在舊有的線路上面改造的,可惜事到臨頭,北宋這邊拒絕了,原有的鐵路線路,他們還準備在使用,沒辦法只好重新開始。

不過,這個時代興建鐵路遠沒有那麼的複雜,從汴梁到涿郡的鐵路,本身就是定海軍的各個施工隊伍興建完成的,各方面的數據,都儲存的有,同時的,在定海軍的測繪數據之中,還有一些預留的擴張方案,這些都用上,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把鐵路貫通。

不說這個,這是未來的事情,不說這個蒸汽鐵路的貫通,就說原來的馬拉鐵路的貫通,讓兩國之間的聯繫,相對緊密了很多,接近5000裡的路程,全程的時間,大概是5天,如果是一些加快的車次,會提升到4天,如果使用了丁海軍的蒸汽機車,再由山海關的快速馬車週轉的話,這個時間會降低到了3天。

3天的時間,對於超過5000裡的雙方距離來說,已經算非常短的了,真的要是繼續壓縮,那就要等到蒸汽鐵路的貫通,那樣的話,從瀋陽到汴梁的時間,可以縮短到一天半之內,現在,3天已經是極限了。

使館在定海軍紮根下來之後,在跟定海軍進行正常的聯絡和磋商之外,首先需要興建的,就是一條通暢的信息通道,這個通道,可以是人組成的,也可以是別的,因爲定海軍之中,對於騎兵,對於戰士的控制比較的嚴格,鐵路就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在定海軍的鐵路上面,北宋可以獲得一個和半個車廂,用於輸送人員或者其他的物品,在過去3個月時間之中,人員輪換的很少,過來的,就很少回去,更多的是增加的人少,可是回去的東西,無論是信件,一些定海軍特有的產品,甚至是一部分的金錢,都是通過這個來運送的。

最初是掛在馬拉火車後面的一節車廂,後來爲了追求效率,選擇了走蒸汽火車,馬拉火車上面,可以給1節車廂,可是蒸汽火車就不行了,最多能夠給二分之一的車廂,大部分還是給三分之一的車廂。

可是蒸汽火車的車廂,比起馬拉火車要大一些,載重的也多,最關鍵的是速度快,從瀋陽到山海關,將近的800裡的距離,火車的話,可能只需要3個多小時,跟馬拉火車一天比起來,節約了不少。

這樣通暢的聯繫,3天的時間,遠在5000裡之外的信件,就能夠擺在汴梁的各級官員的案頭上面,這極大的方便了雙方的聯繫,一些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往往就會尋求北宋的支持。

現在,這個儘可能快,儘可能多的把足夠務工人員,送到瀋陽的請求,通過了這麼一條漫長的鐵路線,貫通了起來的,大量關於定海軍發展,問題,都彙總到了北宋,北宋也從中間學到了不少。

現在,這個新的問題出現了之後,對於首當其衝的開封府而言,他們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了,雖然說,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之中,開封府也做出了努力,又收攏了一兩萬人,可是下屬官員說的非常的清楚,必須最快的,一次性的弄到,這就有些爲難了。

最快的方法是抽丁制度,不管是3丁抽1丁,還是5丁抽1丁,總之,對於開封府這麼一個人口龐大的城市而言,都可以迅速的獲得大量的務工人員。

可是這個抽丁的政策,必須要中樞下達,開封府也是一個聰明的,他知道,類似的上書會很多,串聯了一部分相對比較近的州郡,最終的,聯合上書,最終雪片一樣的奏摺,送到了中樞,並且通過彙總,放在了韓琦的案頭,這個要韓琦來做出決定。

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
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四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月二級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三百二十四章 韓琦出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五百八十五章 實驗室和白熾燈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二百四十章 風生水起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數據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二百六十四章 騙人的吧?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還活着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六十章 人口素質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二百九十一章 貨幣流通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一百零一章 忠誠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