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7月20日,經過了四年試飛的艦載機試飛員們終於登上了開往蘭芳的勃蘭登堡號戰列艦,共計21名試飛員和86名技術人員,共同登上了這艘戰列艦,同行的還有興登堡號戰列艦,興登堡號戰列艦上裝着拆卸開的三架福克-4艦載戰鬥機、三架斯圖卡-1艦載轟炸機和三架亨克爾-2艦載魚雷機。這些飛機都被拆解開來了,裝入大箱子內,放在戰列艦的甲板上,以鐵索固定。
除此之外,還有三艘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同行,給兩艘戰列艦擔任護航的任務。另外還有兩艘運煤船、一艘補給艦和一艘破冰船,擔任給艦隊提供保障的輔助艦船。
汽笛一聲長鳴,懸掛着德意志第二帝國旗幟的艦隊緩緩離開漢堡港,向北冰洋航線駛去。
之所以這支艦隊走的是北冰洋航線,是因爲擔心遭到英國艦隊的攔截。而北冰洋航行,是陳新元開闢出的一條新航線,但只有夏末到秋初這個季節能夠通航,其他季節北冰洋航線都是冰封,無法通航。即便如此,爲了保證艦隊的通航,還派遣了一艘破冰船。
隨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崛起,德國已經成爲了世界上經濟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強國,其經濟超過了法國和美國,成爲了歐洲大陸上一個新興的強國,這時候的英國和沙俄,都已經感覺到了德國的威脅,在暗中做手腳了。而向來同法國不合的俄國,暗中同法國結盟。
若是還像以前那樣走正常的航線,進入地中海走蘇伊士運河,或是走非洲沿岸,繞道好望角,都有可能遭到英國艦隊的爲難,所以選擇走北冰洋航線。
要從北冰洋航線通過,破冰船就極爲重要。儘管是夏季,可是在當年的地球氣候還沒後來那麼熱,比較寒冷,夏天的北冰洋南部,二十一世紀是夏季航線的通道,在這個年代很有可能結冰,這就需要破冰船了。
雪域號破冰船,長74米,寬16米,這是一艘長寬比很小的船,看起來特別短,非常肥胖,這艘船排水量爲3126噸級,安裝四臺對於德國人來講十分奢侈的燃油蒸汽輪機。
破冰船船頭的鋼板異常厚實,最大功率高達50000馬力的動力系統,能夠驅動破冰船直接撞開厚度0.5米以下的冰層;破冰船的頭部和尾部都有水艙,遇上厚度超過0.5米冰層的時候,破冰船會往尾部水艙內灌水,使得尾部落下,頭部高高擡起,破冰船的頭部衝上冰層,然後排空尾部水艙內的水,使得船頭落下,憑藉着沉重的鋼鐵壓碎冰塊。若是遇上超過一米厚的冰層的時候,船頭擡起之後,尾部水艙內的水灌入頭部水艙,使得頭部的重力加上水的重量一起,壓碎冰塊。
而且這艘破冰船還有左右水艙,當遇上更厚冰層的時候,破冰船會開足馬力,全速撞擊冰層,這時候有可能破冰船會陷入冰層內無法動彈,這時候左右水艙就起作用了,破冰船會輪流往左右水艙內灌水,以船身的搖晃破開兩側冰塊,使得破冰船脫離冰面,再全速倒車退出。
若是遇上更厚的冰層的話,還有戰列艦的主炮,戰列艦將會以主炮轟擊厚冰面,把冰面炸薄炸裂,再讓破冰船開上去。
戈爾茨站在勃蘭登堡號的甲板上,剛剛離開漢堡港的時候,他還是穿着一件襯衣,下面穿着一條單褲。隨着艦隊越往東北方向航行,天氣就越來越冷,他先是在襯衣外面加上一件外套,過了幾天,又在襯衣裡面加上了一件秋衣,然後又加上毛衣,下面加上秋褲;再過幾天,又加上了毛褲,外套外面加上了大衣,帶上了棉帽,這樣才感覺不冷。
七月底,是北半球最熱的季節,可是在這條航線上,卻異常寒冷。戈爾茨站在甲板上,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衣,棉衣的領子立了起來,頭上帶着厚厚的棉帽,他手扶着欄杆,遠眺北面的北冰洋海面,只見距離自己航道不遠處的北面,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冰雪,那是北冰洋海面結冰了,冰層上面又覆蓋了厚厚的積雪,不時可以在冰面上看到白色的熊在走動,還有海豹、海獅之類的動物在活動。
太陽永遠是掛在接近地平線上的天邊,一天二十四小時,太陽都不會落入海平面下,這是因爲夏季的北冰洋地區的極晝現象。雖然太陽二十四小時掛在天邊,但是因爲斜射的緣故,太陽光照射在身上,一點都不感覺熱,連暖暖的感覺都沒有,一陣風吹來,寒風撲面,儘管穿着厚厚的棉衣,可是含有溼氣的冷空氣吹在身上,多少衣服都感覺擋不住。
軍艦的艙室內自然是溫暖如春,裡面開了暖氣。蒸汽鍋爐在提供給蒸汽輪機驅動軍艦前進的同時,也送出了暖氣,使得艦內的各個艙室都感覺十分暖和。
寒冷的氣候,對於當年軍艦的輪機兵來講,是最舒服的季節,若是在夏季航行,輪機艙內的溫度可以高達50度以上!而在寒冷的北極地區航行,輪機艙內的溫度也就是30度左右。外面是寒冷的北風,輪機艙內的士兵們打着赤膊,在輪機艙內工作。
隨着緯度的逐漸增高,艦隊抵達了北冰洋航線的最高點,這時候,破冰船就派上用場了。
雪域號破冰船衝入冰層,因爲冰層還不是很厚,破冰船不斷的撞開冰層,給後面的艦隊開闢出一條航道。
這也就是破冰船爲何又短又寬的緣故了,破冰船需要給戰艦和其他船隻開闢一條能夠通過的航道,若是破冰船太窄了,那麼開闢出的航道,其他船隻就無法通過。
冰層逐漸加厚,破冰船已經無法再往前切開冰塊,於是啓動了水艙,憑藉重力來碾碎冰塊,一次前進,能破開船身長度三分之一的冰層,這樣的航行速度自然很慢,經過了十天的航線,艦隊終於通過了冰封海域,重新進入到沒有冰封的航道上。
北面是冰封的海面,南面其實也是冰封的海面,因爲北面緯度高,溫度低;而南面因爲靠近陸地,沒有洋流過去,所以也容易結冰。這條航道的寬度不到五公里,海面上還不時可以看到浮冰飄過。
那些浮冰,對於破冰船來講不算威脅,可是對於普通的船隻來講,一塊巨大的浮冰就有可能造成沉船事故,因此艦隊小心翼翼的在北冰洋航線上航行。
經過了近兩個月的航線,艦隊終於抵達白令海峽,艦隊轉向,往南航行。
出了白令海峽,就是太平洋的最北部了,艦隊一路南下,氣溫逐漸暖和起來,變成了氣候宜人的深秋季節,海面上,秋高氣爽,令人感覺十分舒適。
1875年10月25日,經過三個多月航行的艦隊,終於抵達了蘭芳的秘密海軍研究基地:南曾母主島。
艦隊進入了南曾母主島的港灣內,戈爾茨等人一眼就看到了,在港灣內的碼頭上,停泊着一艘異常奇怪的平板船,這艘船的上層建築只有一座窄窄高高的艦橋,還有一座煙囪,什麼都沒了,整個上層都是平板。
“這是什麼船啊?”
“平板船吧?”
“上層建築太少了,主甲板比較高。”
其實德國人都判斷錯了,這艘船的“平板”甲板並非是主甲板,上層的“平板”甲板只是飛行甲板,真正的主甲板是在飛行甲板下面的機庫甲板,纔是主甲板,而機庫、飛行甲板,都屬於上層建築,這樣的結構,叫開放式機庫航空母艦。
二十一世紀的大型航空母艦,都是封閉式機庫航空母艦,封閉式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是主甲板,飛行甲板以下的,都是艦體。而開放式機庫的航空母艦,機庫甲板以下才是艦體,在二戰中,大部分的航空母艦都是開放式機庫航空母艦,甚至服役到參加了海灣戰爭的中途島號航空母艦,都是開放式機庫航空母艦。
聰明的戈爾茨雖然沒有分析出主甲板在那裡,也和別人一樣,認爲飛行甲板是主甲板,但他已經清楚了,這艘奇怪的平板船肯定是用來起降飛機的航空母艦!
這艘航空母艦,就是目前蘭芳唯一的航空母艦鄭和號航空母艦,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航空母艦。經過大改裝的鄭和號航空母艦,雖然還是直通式飛行甲板結構,陳新元並沒有好高騖遠的裝上斜角甲板,但是這艘船在改裝之後,排水量從14450噸級,增加到了16825噸級,船的長度從185米增加到了205米,主要是飛行甲板增加了20米長。
雖然排水量增加了,但是最大航速並沒有下降多少,由原來可達32節的最大航速下降到了29節,慢了三節,但是慢了三節照樣可以保證飛機的起降。
“歡迎來自德國的朋友們來參觀我們的船!”身穿一身少將軍服的艦長黃位站在舷梯口,迎接這些來自德國的飛行員們。
位於赤道附近的南曾母主島,氣候十分炎熱,這些德國的飛行員們身上穿着軍服,裡面還有一件襯衣,在烈日炎炎的碼頭上走了一圈,早就汗流浹背了。
戈爾茨同黃位握個手之後,就登上了舷梯,還沒走到船艙門口,就感覺裡面一股冷氣撲面而來,十分涼爽。他連忙走進船艙內,只見裡面十分涼爽,全身的熱氣消退,空氣舒適宜人,很快就停止了流汗。
“那麼大的船,竟然全部有冷氣!”戈爾茨感慨一聲。
船內的空間非常大,有專人引導這些德國飛行員去他們的住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