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轉折(3)

看到許定國如此,高傑雖是憤恨,亦無辦法。

眼看宅門被火燒破,貼身衛士們紛紛戰死,高傑心如刀絞,悔不聽孫傳庭的警告,而且昨夜許定國設宴,若不是他多了幾個心眼,把衛士帶足了,昨夜許定國的人暴起發難,他當時就已經完了。

正心急如焚之時,一直守在宅門附近的李成棟大步而來,身上甲葉半數染血,而乎中沉重的斬馬刀也是砍出了不少缺。來,他是高傑心腹,無需隱晦,一見面便道:“大帥,不必驚慌,前門雖破,這宅院是一重一重的,修的十分宏大,總還得再拖一陣子!”

李成棟是高傑麾下大將,這一次也是突發奇想,把他帶了過來。不過也幸虧如此,不是多了李成棟的百多親兵,這府邸早被許定國的人攻破了。

現在局面如此,高傑這樣“趟”了十幾年的人也知道是凶多吉少,當下點了點頭,道:“把所有人集結在一起,衝他孃的吧。唉,老子好悔,沒有聽孫督師的,要是聽他的話,何至如此!現在死了也是糊塗鬼,將來史書上,老子肯定沒有好名聲!”

“大帥,這些話以後再說吧。”

“鬼知道有沒有以後。”

“末將來之前,督師大人就交代過,固守待援就是。”

聽到這話,高傑也是眼中一亮,大步起身,盯着李成棟不語。

李成棟被他看的心中一寒,忙道:“末將可不敢sī下交結督師大人,實在是他叫了末將去吩咐,事涉大帥安危,末將不敢不聽。”

“嗯,也罷了。”

高傑馭下,十分嚴酷,他自己就是叛了李自舟逃出來的叛將,所以在這方面十分多疑和用心。

見李成棟解釋的對,高傑深吸口氣,剛要再說什麼,耳邊便傳來廝殺叫喊的聲響。

再往外看,卻見大量騎兵在四周蜂擁而至,將圍攻這個府邸的許定國的部下又反捲回來,這些騎士顯然都是精銳,長槍大戟,殺的許定再部不能抵敵。

“是督師的親軍標營來了!”

一看之下,高傑和李成棟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當下便一起揮手大叫道:“殺出去,與孫督師會合。”

許定國哪知道孫傳庭趕來?城門佈置,原本只是防禦,根本沒有大將主持,不然的話,也不會被孫傳庭一衝就入,現在大量督標親軍騎兵殺過來,都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從關中隨剁……傳庭打流賊,轉戰千里,論起精銳來,許定國部下哪裡是對手。

當下大殺大砍,再與殺出來的高傑等人會合,風捲殘雲一般,立刻將許定國所部擊潰。

“督師大人!”

等肅清殘敵,俘募們也跪在地下不敢動彈,高傑這才趕到孫傳庭馬前,自己解下身上衣袍,光着上身,跪伏在孫傳庭馬前,叩首道:“高傑知罪矣,請督師大人重罰!”

以他身份,兩年前在孫傳庭部下效力時就不至如此,孫傳庭治軍再嚴,也不能以如此的手段責罰總兵官。

當下便也跳下馬來,扶住高傑,笑道:“何必如此?請穿上衣服再說。”

說畢,親自替高傑穿上衣袍。

孫傳庭如此大度,高傑不覺淚下,因道:“高傑桀驁不馴,野xìng難馴,怎麼督師大人就有如此耐xìng,等高傑悔過?”

這一次許定國的事,高傑在生死關頭也是有所明悟。

許定國的反叛似乎也是和一些縱容有關,最少,和這位正與自己語笑歡然的督師脫不得干係,包括總兵任職,駐地,還有與自己的關係,一步一步,漸漸把自已給算進去了。

只是許定國是自己部下,偏自己瞎了眼,這一層沒話可說。

再者人家飛騎來救,救了自己一命。若是不救,雖然並自己兵馬有點困難,但也就多費一些功夫罷了。

一念至此,只覺這位督師有神鬼莫測之威,高傑心中,可再也不敢有半點違拗的膽子。

他倒不知道,許定國首鼠兩端,縱之必叛的定論,也是朱慈娘暗中告訴給孫傳庭,在這件事上,倒是與孫傳庭個人的能力沒有辦多關聯。

“將軍不必多說。”孫傳庭神sè也是感慨萬端的樣子,環視四周,沉聲道:“今日死者都是我大明將士,百姓辛苦種出糧食來養活爾等,織的布來給爾等穿,交的賦稅給爾等使費,不能保家衛國,豈不慚愧?今日我前來,實是奉皇太龘子詔命,自此,雎州、徐州、泗州一線,由本官統一佈防,諸位將軍,據守各地,練兵一如太龘子殿下駐防軍鎮硯矩,發餉發餉,軍營紀律,亦是一致,高將軍,你可願意?”

此時此地,還有“不願”這個選擇給高傑當下高傑也不說話,手持長刀,到得垂頭喪氣的許定國面前,拎着對方頭髮,一刀斷頸。

染了自已渾身的鮮血,這纔回來跪下,提着人頭道:“末將若不聽司馬大人號令,今日許定國,便是將來高傑!”

主帥如此,李成棟等人亦是跪下,都道:“願聽大人調遣!”

“不是聽本官的。”孫傳庭臉上神sè十分和悅,向着衆人大笑道:“諸位將軍效忠的是大明和皇上,軍務上是聽皇太龘子殿下的大元帥府調遣,明白沒有?”

“是,末將等明白!”

今晨發生在雕州的事,相隔近四百里,傍晚時分,已經由內務局的急報送到大元帥府行營,也遙到了朱慈烺手中。

此時此刻,在張家玉濃郁的廣東口音中娓娓道來,等衆人聽完,房中燭火已經燃燒了一半,顯是說了很久。

“妙極,妙極!”

諸臣之中,陳名夏反應算第二,也無人可當第一。

當衆人還沉浸在喜悅和驚奇的各種情緒之中時,陳名夏已經鼓掌大笑:“這樣,徐淮揚一體,而且徐州與山東聯成一線,總督臣朱大典可以背倚徐鎮,不必有後顧之憂。而徐鎮改編訓練,實力真強,進可窺視河南,退可保雎、泗一線,沿黃河、淮河,重兵佈防,北來之敵,必不可輕至。”

配合牆上的輿圖,再有陳名夏的解說,就是龔鼎孳這樣不大懂軍事的文官都看的出來,徐鎮真正平服,加上山東黃河以南一線全部收回,淮揚北方的戰略形勢已經十分輕鬆,放眼北方,黃河和淮河兩條大河蜿蜒流過,在這些緊要地方,梯次配置駐防鎮軍,太龘子在清江練成的新軍可以爲戰略機動,現在的形勢,己經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萬全之勢了。

由河南入淮揚,非經歸德、泗州渡淮不可,由山東南下,也非經徐州不可,而以雕州渡河北上,最爲便利。

這樣的戰略地域,當然是比之前要理想十倍車倍。

想到逃亡之時,那種朝不保夕之感,親歷之人,都不免是感慨萬千。

現在是崇禎十七年七月,距離三月逃亡時不過四個月時間,現在南京一帶穩定,上游雖然襄陽、荊州、歸德等四府在李闖手中,不過好歹有左良玉在頂着,下游太平府到廬州一線有黃得功和劉良佐在壽縣一帶駐守,還有總兵張天福、張天祿等部兵馬,沿着長江一線駐防,總體戰略局勢看來,反倒是比在北京時要穩圄和有力的多了。

“陳百史說舟不錯。”

戰略大局改善,練兵有成,淮揚徐三府在實際掌控,各地改蘋軍制也在進行之中,今次夏收,兩府各地交上稅糧已經超過一百萬石,加上原本的儲備,這麼多的糧食足夠支持大軍長時間的訓練和做戰了。

糧食充足,地方軍鎮梳理清楚,也該是時候蘭顯獠牙了!

今日召集這些心腹羣臣過來,也就是有一件大事,朱慈娘自已十分難以決斷。

大約就在十月左右,正紅旗圉山額真葉臣會擊破陳永福的防禦,攻克太原。然後姜鑲、唐通等部明軍,全部投降。

到時候,多爾袞會有一個十分重大的戰略舉措。

對李自成,當然是窮追猛打,他會派出英王阿濟格,領平西王吳三桂和投降明軍各部,約有七八萬人,沿山西入陝北,攻打李自成。

而另外一路,就是由豫王多鋒,率三順王和本旗兵馬,兵力數目和阿濟格相差不多,這一路兵馬將由北京直接南下山東,目標當然就是滅亡明朝。

在入京之初,多爾袞就已經決心盤踞燕京,絕不返回盛京。

但是否能混元一宇,還是心存疑慮。很大可能,他是想恢復金與南宋的對峙的局面。

這在當時,也是很多人心中想當然的結果。

至於古今是否異同,就有不少人想不明白了。

其實多爾袞的這種分兵戰略,十分愚蠢,後人將清朝混元一宇的功勞記在此人頭上,也實在叫人哭笑不得。其父祖立基,這人不過心志上堅強一些,論起手段和戰略眼光,實在是和皇太極差的十萬八千里還多。

面對清軍的動向,還有李自成的動向,在朱慈烺的記憶和軍情司不懈的努力下,大致也可以棄楚了。

兩邊都將面臨一場惡戰,而朱慈烺在十月左右,他究竟劍向何方,這一場決定未來一牟戰略態式的大戰,這一落子,究竟落在何處爲宜?@。

第184章 變亂(1)第174章 李巖(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81章 變化(7)第179章 變化(5)第341章 決勝(16)第23章 機緣第26 助餉第117章 南京(5)第61章 熱血(4)第41章 走路第70章 免送第159章 南京(47)第156章 南京(44)第287章 會戰(23)第86章 風雲(2)第288章 會戰(24)第147章 南京(35)第274章 會戰(10)第268章 會戰(4)第346章 決勝(21)第156章 南京(44)第23章 機緣第261章 序幕(7)第8章 進言第231章 轉折(21)第198章 餘波(6)第284章 會戰(20)第220章 火器(3)第72章 六率第187章 變亂(4)第32 羣英會(2)第28 松山第170章 練兵(2)第203章 餘波(12)第227章 轉折(7)第38章 羣英會(8)第258章 序幕(4)第340章 會戰(40)第325章 會戰(60)第171章 練兵(3)第275章 會戰(11)第334章 決勝(9)第86章 風雲(2)第43章 軍師第287章 會戰(2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280章 會戰(16)第102章 立基(4)第262章 序幕(8)第191章 變亂(8)第23章 機緣第214章 收穫(7)第144章 南京(32)第220章 火器(3)第38章 羣英會(8)第29章 閣臣第54章 理想第143章 南京(31)第262章 序幕(8)第35章 羣英會(5)第107章 立基(9)第244章 轉折(24)第93章 風雲(9)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104章 立基(6)第114章 南京(2)第85章 風雲(1)第83章 重逢第313章 會戰(49)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327章 決勝(2)第230章 轉折(20)第49章 城門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263章 序幕(9)第87章 風雲(3)第301章 會戰(37)第208章 收穫(1)第34 羣英會(4)第245章 轉折(25)第67章 熱血(10)第142章 南京(30)第3章 武官第228章 轉折(8)第212章 收穫(5)第103章 立基(5)第101章 立基(3)第323章 會戰(58)第50章 哭廟第274章 會戰(10)第162章 南京(50)第144章 南京(32)第76章 彷徨第321章 會戰(56)第20章 巧遇第80章 福王第18章 非常第114章 南京(2)
第184章 變亂(1)第174章 李巖(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81章 變化(7)第179章 變化(5)第341章 決勝(16)第23章 機緣第26 助餉第117章 南京(5)第61章 熱血(4)第41章 走路第70章 免送第159章 南京(47)第156章 南京(44)第287章 會戰(23)第86章 風雲(2)第288章 會戰(24)第147章 南京(35)第274章 會戰(10)第268章 會戰(4)第346章 決勝(21)第156章 南京(44)第23章 機緣第261章 序幕(7)第8章 進言第231章 轉折(21)第198章 餘波(6)第284章 會戰(20)第220章 火器(3)第72章 六率第187章 變亂(4)第32 羣英會(2)第28 松山第170章 練兵(2)第203章 餘波(12)第227章 轉折(7)第38章 羣英會(8)第258章 序幕(4)第340章 會戰(40)第325章 會戰(60)第171章 練兵(3)第275章 會戰(11)第334章 決勝(9)第86章 風雲(2)第43章 軍師第287章 會戰(2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280章 會戰(16)第102章 立基(4)第262章 序幕(8)第191章 變亂(8)第23章 機緣第214章 收穫(7)第144章 南京(32)第220章 火器(3)第38章 羣英會(8)第29章 閣臣第54章 理想第143章 南京(31)第262章 序幕(8)第35章 羣英會(5)第107章 立基(9)第244章 轉折(24)第93章 風雲(9)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104章 立基(6)第114章 南京(2)第85章 風雲(1)第83章 重逢第313章 會戰(49)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327章 決勝(2)第230章 轉折(20)第49章 城門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263章 序幕(9)第87章 風雲(3)第301章 會戰(37)第208章 收穫(1)第34 羣英會(4)第245章 轉折(25)第67章 熱血(10)第142章 南京(30)第3章 武官第228章 轉折(8)第212章 收穫(5)第103章 立基(5)第101章 立基(3)第323章 會戰(58)第50章 哭廟第274章 會戰(10)第162章 南京(50)第144章 南京(32)第76章 彷徨第321章 會戰(56)第20章 巧遇第80章 福王第18章 非常第114章 南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