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轉折(25)

戰爭可能很快會打響,但具體怎麼打,在哪裡動手,對郭叔華這樣的下層參議軍官來說也只是猜想罷了。

不過有此猜想,對呂大雷也是絕好的安慰,當下鬱郁之氣自然而然的緩解,此時纔有精神打量郭叔華,但見對方面色憔悴,滿面風塵之色,如果不是眸子中精光閃爍,還真的不象以前那個郭叔華。

“你這是怎麼回事?”

呂大雷見之駭然,問道:“怎麼把自己弄成這個樣子?”

“咳,你可真不知道。”

好友到現在才發覺自己的異樣,郭叔華也是搖頭苦笑。他攤手道:“清江到揚州是運河,揚州境內有多少河,這清江一路北上,又有多少條大河,支流,你知道麼?”

“這,我怎麼能知道?”

“我可是知道的差不離了!”

郭叔華看似不勝牢騷,不過倒也是十分的得意。眨巴一下眼睛,面露得色,向着呂大雷笑道:“湯若望那廝說要用水力帶動鍛機,軍政司牽頭,還有軍需司,參謀司,統統派幹員參加,傳教士也有十來人,湯若望親自領隊,選址建壩,安裝,搞了半個月光景,可算是把地址選好,機器也裝好使用了。”

“原來如此。”

這種事,呂大雷這樣的純粹的軍人倒不是很關注,就算火器局和甲仗局每天都經過,裡頭的那些東西,他也是興趣缺缺。

很多東西,聽了就頭疼,還要學算術什麼的,學的好了,也就不能馬上殺敵。信奉功名但在馬上取的軍人,又如何能去殺敵建功?

“算了算了,不和你說了。”

郭叔華悻悻道:“我回來不過是暫歇一兩天,然後還要押送火器局的一些鍛牀走,你瞧吧,你們這些就知道騎馬砍人的白癡,老子現在做的,纔是關係到大局的大事情!”

聽着他這麼說,呂大雷只是又繼續磨刀,只樂呵呵的道:“巴不得這樣纔好咧。說句犯忌的話,將來太子即位爲皇上了,全天下都歸殿下管了,咱們百姓的日子,可就真的有盼頭了。”

這話當然十分犯忌,就算是當今皇帝是太子一手救出來的,父子之間情深意重,彼此信任,身爲一個新軍軍官說出這話來也是十分的不知道輕重。

只是郭叔華瞪眼的同時,卻又是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

清江到淮揚、徐州一帶,他已經跑了個遍,太子治事如何,何需多言!

就以他現在做的事來說,若是以往有人說他是在做雜務

水力壓機,鍛打,有了螺桿後可以壓制頭盔,板甲,這其中的關鍵之處極多,而且,最爲要緊的還是鑄錢!

大明的銀本位其實就是笑話,關鍵還是在銅錢鑄造太少,而銀子流通起來並不方便,還有大量白銀涌入後落在少數人手中,被大量的窖藏起來,流通領域的散碎銀子容易丟失,在一次又一次的熔化中白白損耗,所以民間經濟並沒有因爲海洋貿易而顯的多富裕,銀本位實在是佔了主要原因。

不過現在改銀爲銅,或是金本位都來不及了。這是將來的事,徐徐改正。

太子着人建水壩安裝機器,只不過是要鑄有紋邊的銀幣!以銀幣流通市場,可以減少窖藏和熔鑄的損耗,而且有不同的面額,方便百姓使用,當然,也方便發軍餉。

有半兩,一兩、二兩的等重,銀幣邊上有螺紋,防止被磨掉銀邊,而標明重量等值使用,對百姓來說也是十分方便了。

等將來黃金儲備夠了,到時候再採取金本位也並不遲。

郭叔華對經濟之道當然沒有朱慈烺這個後世來客精深,不過一聽說壓機鑄幣,也就敏銳的感覺這件事的重要性,雖然十分辛苦,也不能上戰場,更不是他投效太子前想象的那般模樣……羽扇綸巾,談笑間流賊和東虜一起灰飛煙滅,這纔是這個青年士子投軍效力前的理想。

現在雖做一個小小的參軍事,做的也是和直接的軍務不相關的雜務,而這個郭叔華卻是沒有什麼不滿之處,相反,效力其中,卻也是樂在其中了。

……

……

“少司馬,已經是山陽地界,前頭陳帥派人過來,意思是要暫時休息一下,取一下定止再前行……未知大人意下如何?”

北使團的輜重和不少行裝是走的海漕,畢竟十萬石糧食太多了,以現在的條件北上未始不可,不過勞動大量人力物力,去給敵人送物資,這心裡面沒有疙瘩纔怪。

國初之時,原本就是海漕興盛,元朝就是以海漕爲主,國初時的遠洋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從江南到北京,甚至閩浙至北京的海途都是走的十分輕鬆,並不困難。

後來是種種原因,廢海而就河,但遠海航行的能力失去,不代表海漕徹底荒廢,最少,現在這個時候調集一些船隻運送十萬石糧北上,還不能成爲難題。

只是在看到海船北上時,使團之中人心各異,不過多半都感覺不是滋味。

被稱爲少司馬的,便是使團的主使左懋第。

他原本只是一個四品巡撫,因爲母親在前一陣死在北京,所以自願出使,爲國出使兼爲母發喪,預備扶棺南下,算是公私兩便。

雖有私意,不過究竟自願難得,加上他資歷其實也夠了,能力雖不顯,在這種國難當頭的時候能爲一任巡撫,想來也並不太差。

至於品性,倒是朝野都知道的,風骨硬挺,讀書人中的典範人物。

現在已經加官到三品的侍郎,以明朝習慣,加到兵部侍郎的大官也有別稱,適才的少司馬,便是兵部侍郎的別稱。

左懋第正自蕭然北望,這一次北使,除了大宗旨是睦鄰友好,還有叔侄相稱,以黃河爲界等諸多任務。

他在內閣領命時是這麼說法,私下裡,史可法和馬士英都是召見過他。

史可法在私邸時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最爲擔心的,便是東虜與流賊彼此合好,一起對付大明。

而他又提不出什麼辦法,對大的宗旨也不再修改,只是叫左懋第自己相機行事。

而在私邸召見,不過就是以內閣首輔的身份,給左懋第多加一些信心罷了。

言語乏味,空洞無力,左懋第平時和史可法打交道的機會極少,但此公名聲在南都向來爲第一,士林評議,也是謂之爲大明的定海神針。

當面一會,卻是極爲失望。

而馬士英的召見,則是談實務爲主。

他透的底則是可以用淮河爲界,四川將來明軍可能會收回,若收不回,不妨也留給清軍算了。

反正李自成與張獻忠現在盤踞的地方,朝廷和明軍上下也沒有什麼信心去拿回來。既然如此,不如以賊之所盤踞之地贈送給友邦,也算是借虜平賊了。

老馬的主張,左懋第並不贊同,不過此人是軍務領班,說話倒也並不拐彎抹角,在馬府密室,馬士英只是喟嘆着道:“皇上是什麼性子,你我都是清楚。在京師破圍南下時吃了虧,現在遇事才肯商量。不過,這纔多久功夫?若是時間久了,皇上剛愎自用的性子又回來了,我輩想自主做一些事,可得乎?”

這樣的問題,連左懋第也沒有辦法回答,也只有置之以沉默。

他沉默,馬士英卻並不願結束話題,侃侃而談,竟是推心置腹的樣子。從太子來說,治政理財的本事,馬士英是佩服到了骨子裡。

就算臨陣殺敵,太子也是難得的勇將了。

不過對太子在清江練的這幾萬新軍,馬士英則是並不相信,疑慮重重。

他也是帶老了兵的人了,鳳陽總督一職,不知道要經受多少戰爭的考驗。別的不說,四鎮中實力也很強的黃得功就是他一手使出來的鎮將,威名赫赫,立功無數。

這樣的總督入朝爲軍務領班,在軍事上豈能沒有自己的見解?

現在的清軍在馬士英看來正是上升時期,就算是李自成的實力,也遠在明軍之上。

闖逆號稱百萬,實際丁壯最少有四十萬左右,其中有十五萬到二十萬左右的老兵,又有十萬左右的精銳敢戰之士。

李自成入京,沿途佈防,到一片石大戰時只有六萬來人,就算這樣,也是壓着關寧兵在打,一直到清軍突然出現,在一敗塗地。

雖然損失慘重,仍然且戰且退,最少有相當精銳還是跟着李自成逃走了。

此時彙集人馬,在陝北待戰,試想,以關寧軍的表現,明軍有哪一鎮是李自成的對手?恐怕敢正面相抗做戰的,都是寥寥無已。

而清軍實力更在李自成之上,現在這個時候,不抓緊兩邊互鬥,早早談定和局,而清國畢竟是北人,江南水網縱橫,地方炎熱,只要能談妥條件,恐怕對方也未必就一定要混元一宇。

現在不努力,則將來會悔之晚矣。

兩個輔政大臣,一心就是想的求和定約之事,甚至現在大明手中的國土也不妨割讓。

左懋第當然不能贊同,不過,他心中也是明白,具體條約的協商,恐怕是副使馬紹愉的責任,而與敵修好,則是陳洪範這個總兵官的責任。

而他,則是在破裂的時候堅持底線,不失風骨。

壓力重重,這些天下來,身邊從人想看這個主使大人破顏一笑,也是難於登天。

(未完待續。)

第36章 羣英會(6)第39章 羣英會(9)第54章 理想第266章 會戰(2)第105章 立基(7)第191章 變亂(8)第146章 南京(34)第108章 立基(10)第280章 會戰(16)第196章 餘波(4)第5章 賜刀第248章 轉折(28)第250章 轉折(30)第213章 收穫(6)第195章 餘波(3)第159章 南京(47)第37章 羣英會(7)第157章 南京(45)第268章 會戰(4)第152章 南京(40)第93章 風雲(9)第49章 城門第20章 巧遇第56章 出宮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258章 序幕(4)第196章 餘波(4)第29章 閣臣第257章 序幕(3)第212章 收穫(5)第170章 練兵(2)第335章 決勝(10)第340章 決勝(15)第153章 南京(41)第273章 會戰(9)第295章 會戰(31)第58 熱血(1)第233章 轉折(13)第268章 會戰(4)第79章 爭執第182章 變化(8)第29章 閣臣第44章 變數第187章 變亂(4)第290章 會戰(26)第314章 會戰(50)第256章 序幕(2)第59章 熱血(2)第193章 餘波(1)第57章 陷落第98章 風雲(14)第6章 人心第27 年末第285章 會戰(21)第323章 會戰(58)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79章 爭執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108章 立基(10)第279章 會戰(15)第223章 轉折(3)第137章 南京(25)第96章 風雲(12)第283章 會戰(19)第245章 轉折(25)第68章 熱血(11)第92章 風雲(8)第20章 巧遇第257章 序幕(3)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219章 火器(2)第233章 轉折(13)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282章 會戰(18)第237章 轉折(17)第110章 立基(12)第134章 南京(22)第17章 渭南第281章 會戰(17)第27 年末第59章 熱血(2)第108章 立基(10)第178章 變化(4)第201章 餘波(10)第216章 收穫(9)第209章 收穫(2)第51章 兄弟第175章 變化(1)第144章 南京(32)第117章 南京(5)第306章 會戰(42)第29章 閣臣第32 羣英會(2)第252章 轉折(32)第133章 南京(21)第141章 南京(29)第137章 南京(25)第18章 非常第284章 會戰(20)第184章 變亂(1)
第36章 羣英會(6)第39章 羣英會(9)第54章 理想第266章 會戰(2)第105章 立基(7)第191章 變亂(8)第146章 南京(34)第108章 立基(10)第280章 會戰(16)第196章 餘波(4)第5章 賜刀第248章 轉折(28)第250章 轉折(30)第213章 收穫(6)第195章 餘波(3)第159章 南京(47)第37章 羣英會(7)第157章 南京(45)第268章 會戰(4)第152章 南京(40)第93章 風雲(9)第49章 城門第20章 巧遇第56章 出宮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258章 序幕(4)第196章 餘波(4)第29章 閣臣第257章 序幕(3)第212章 收穫(5)第170章 練兵(2)第335章 決勝(10)第340章 決勝(15)第153章 南京(41)第273章 會戰(9)第295章 會戰(31)第58 熱血(1)第233章 轉折(13)第268章 會戰(4)第79章 爭執第182章 變化(8)第29章 閣臣第44章 變數第187章 變亂(4)第290章 會戰(26)第314章 會戰(50)第256章 序幕(2)第59章 熱血(2)第193章 餘波(1)第57章 陷落第98章 風雲(14)第6章 人心第27 年末第285章 會戰(21)第323章 會戰(58)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79章 爭執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108章 立基(10)第279章 會戰(15)第223章 轉折(3)第137章 南京(25)第96章 風雲(12)第283章 會戰(19)第245章 轉折(25)第68章 熱血(11)第92章 風雲(8)第20章 巧遇第257章 序幕(3)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219章 火器(2)第233章 轉折(13)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282章 會戰(18)第237章 轉折(17)第110章 立基(12)第134章 南京(22)第17章 渭南第281章 會戰(17)第27 年末第59章 熱血(2)第108章 立基(10)第178章 變化(4)第201章 餘波(10)第216章 收穫(9)第209章 收穫(2)第51章 兄弟第175章 變化(1)第144章 南京(32)第117章 南京(5)第306章 會戰(42)第29章 閣臣第32 羣英會(2)第252章 轉折(32)第133章 南京(21)第141章 南京(29)第137章 南京(25)第18章 非常第284章 會戰(20)第184章 變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