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告示

誓師之後,諸王公貝勒大臣各自散去,各旗的旗主當然要齊集部下,各固山額真、梅勒章京,全部都得在這十天左右的時間內,把本旗各佐領下的丁壯都集合在一起,準備戰馬,行裝,安排家事……現在不是出兵好時候,往常出兵很少是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戰馬經過一冬,此時正是補膘的時候,一出兵放馬,折損一定不小。

但就算如此,在場的人都是看到了多爾袞的決心,所以也格外振奮,再想到可能全族南下,得到明朝的江山,就算和蒙古人一樣,君臨漢地後被攆回來,那又如何?最少三輩之內,是能享受此前無法想象的榮華富貴了

這股氣勢,當然也容易叫人心生感慨,最少,兩個腹中都是有絕大文章,是南北兩邊漢人中的佼佼者的范文程和洪承疇,更是如此。

誓師會議之後,兩人都是很有默契的走在隊伍的最後頭,以他們的身份,原本可以一直跟在睿王身邊,但兩人都有些心事,所以寧願落在後頭,可以從容密談。

兩人的身材長相,也是典型不同,范文程是典型的北方漢人,濃眉大眼,身形高大,而洪承疇卻是細眉小眼,容貌清癯,鬍鬚都是稀稀拉拉的,和范文程一嘴漂亮的大鬍子,各異其趣,相差甚遠。

不過,論起心思縝密細緻,兩人也是相差彷彿。

“九老,今天學生叨光甚多。”沉默的行走了一會之後,范文程先開口道:“適才睿親王所言,託言是學生,實則多是九老的獻議,思想起來,學生不能不慚愧”

“客氣,客氣”

洪承疇是福建藍青官話,在北方雖很久,鄉音難改,因向范文程拱手道:“你我都是爲朝廷效力,一起商議的事,何談是你或又是我的主張?”

這麼說起來,范文程心裡好過很多,當下笑了一笑,不再說什麼了。兩人都是心思細密深沉的人物,彼此雖然一肚皮的話,但一時又沉默下來。

范文程的心思很重……眼前這個南方來的投降大臣,在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因爲他的存在而只是諮詢建議的角色,等於是賓客幕僚,雖然皇太極就在這三官廟裡,連小博爾特氏,也就是現在的皇太后都派了出來,用盡辦法,把這個明朝大臣給招降了,但因爲有范文程在,又不好過於重用,以免彼此爭風吃醋,反壞了大事。

到現在,入關在即,九王已經幾次暗示,要自己對洪某人多加客氣,最少,要將此人在前幾年受的氣平順下來,入關前後,需着此人的地方太多太多,不可不加籠絡。

當然,打天下要的是兵,而洪某人不僅現在地位水漲船高,將來入關後,睿王還打算叫他獨掌一軍,因爲此人在明朝是有名的能帶兵的大臣,入關之後,八旗兵人數有限,那麼大的地盤,當然要告漢人打漢人……只是這一層關係太深,范文程也只是揣測,所以根本不敢和任何人說起,此時此刻,也只是用嫉妒和羨慕兼有的眼神看向洪承疇而已。

“九老”終究還是范文程忍不住,他清清喉嚨,對着洪承疇道:“三官廟是九老舊地重遊,不能不會有什麼想法吧?”

“此人這是什麼用意?”饒是洪承疇仕途宦海中沉浮幾十年,又做過統領幾十萬大軍的統帥,一切榮辱都經歷過,早就鍛鍊的風雨雷電之下而神色不動,饒是如此,也是禁不住老臉一紅。

畢竟,這三官廟是洪承疇投降的地方,就是在這裡,也是這個范文程發覺他撣落身上的灰塵,然後與張存仁一起報告給皇太極,洪某人還在意衣服的乾淨,想來一定會投降。果然也不出這兩人所料,最後洪承疇還是在皇太極身前屈膝投降了。

雖然是幾年前的往事,但畢竟是他由大明忠臣轉爲一個蠻夷政權降臣的難堪過程,所以一提起來,還是忍不住覺得十分難過,隱然間,也是有點憤怒。

“九老請不要誤會”范文程憬然道:“這些話,不是學生的意思,而是睿王託我給九老帶的話。”

“原來如此”洪承疇道:“王爺有什麼吩咐,請直言吩咐。”

“吩咐自然談不上,九老,睿王是說,三官廟是洪承疇傷心的地方,有什麼不悅,或是思念故主,傷心感懷,都是無所謂的事。他越是對前朝感恩,對崇禎有念主之情,就說明對本朝也會一樣的忠誠,所以本王絕不會介懷。”

說起這樣的話,范文程當然是一直打量着洪承疇的臉色,以便一會給多爾袞回報,而眼前的洪承疇也不愧十分老練,在范文程轉述的過程中,洪承疇臉上只能看到感激的神色,到最後,才拱了拱手,答道:“王爺呵護之情,洪某十分感佩,請老先生回報王爺,洪某感恩戴德,願肝腦塗地,爲本朝效力,絕沒有二心可言”

“好,好”范文程得洪承疇如此表態,心中十分高興,他知道滿洲統治者內部對漢人,特別是對洪承疇這樣的南降的漢人十分的警惕和小心,充滿敵意,目下只有睿王有這個決心和胸懷用洪承疇這個南方漢人,等幾年之後,一旦地方平定,洪某人就無所謂了。

想通此節,自己收起那點子異樣心思,用很誠懇的口吻向着洪承疇道:“有九老這個話,睿王爺今晚一定會多喝兩杯。”

“哈哈,老先生誇獎,過譽了”

“九老,依你判斷,吳三桂是否會投向流賊一方?”

“這個很難講,”提起這樣大事,洪承疇也知道是范文程晚上要向九王獻議建言,關係甚大,不便妄言,自己仔細想了再想,終道:“應在兩可之間,而且,恕學生直言,恐怕投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嗯,九老見高識深,所說一定是實。”范文程的判斷也是差不多,所以點了點頭,頗有苦惱之色的向洪承疇道:“自薊鎮破邊牆,如果吳三桂來助戰又如何?”

“他的主力,也就兩三萬人,”洪承疇用輕蔑的口吻道:“關寧兵器械甲胃最精,然而軍將很少鬥志,守城則可,野戰他們絕然不敢。而且,流賊很難當我大兵一擊,等我朝大兵擊敗流賊,吳三桂必降我朝,這一點學生也可以確定”

出關與流賊交手,多爾袞和很多滿洲上層都心中不安,因爲流賊能十幾年令得明軍束手,而且越打越強,現在號稱有兵百萬,有五十萬往京師,力量很強,滿洲上層也是十分忌憚。只有洪承疇堅稱賊兵不會超過二十萬,而且精銳不會太多,很難當大清兵主力一擊,只要會戰,就會勝負在很短時間就決定,連明軍和後金之間的幾次主力大戰那樣規模的戰鬥都打不起來。

洪某人這樣有把握,而他與流賊,特別是李自成所部數次交手,所以洪承疇的判斷很讓衆人相信,到現在,他還是這樣肯定的說法,范文程不覺大喜,笑着拱手道:“此次定大事,決大疑的大事,九老實在是第一大功”

“不敢,不敢”洪承疇連忙拱手,謙遜道:“學生豈敢?睿王在上,諸王公貝勒大臣在上,豈有洪某人的容身之所?豈敢,豈敢”

“哈哈,九老太過謙了。”

兩人漢人彼此鬥着心思,卻只覺天下事只在自己胸腹之間,而四周滿洲貴族見了,自是不免有人吐口唾沫,罵道:“笑個鳥,漢蠻子沒一個好東西”

……

……

“京師已經丟了……”

大明平西伯吳三桂手持快馬折差遞來的家信,以手加額,十分痛苦地向着身邊的諸將道:“這他孃的叫什麼事?幾千賊兵就破了外城,三四天功夫,內外肅清,昨兒個,就是二十一這天,李闖從天津回來,繞個大彎,從德勝門進外城,再從大明門進皇城,在承天門下,以箭射承天門的匾額,以昭示萬民,天下易主。”

說着這麼沉重的話題,四周諸人也是神色各異,有人痛苦,有人傷心,也有人漠然,而相當一部份人卻是神思不屬,只是看着大帥伯爺手中的信發呆。

“不過,李闖射術可真不咋地,也可能是因爲皇上和太子都從天津走了,他沒追着而神思不屬……”吳三桂忍俊不禁,笑道:“可真夠晦氣的,射匾額給射歪了,想來李闖當時的臉色,可是十分的不好看了吧。”

衆幕僚和將佐一時也是大笑,只是衆人開懷之時,吳三桂又是長嘆了口氣,只道:“皇上雖走了,不過咱們可怎麼辦哪?”

最近這段日子,這位總兵大人幾乎每天都和家裡通一封信,快馬打京城先是到山海關,接着是永平府方向,每天都是一包厚實的家信包裹寄過來,京師情形這位爺是洞若觀火,到現在這會功夫,還問大夥兒怎麼辦?這豈不是拿大夥開涮?

當下自是無人應答,不過,也是在吳三桂的意料之中。

吳家世襲將門,在關寧軍中勢力根深蒂固,再加上外家祖家的勢力,整個遼西關寧,誰敢和他吳三桂挺腰子說話?

況且是這種決定命運的大事

面對衆人,這位已經三十出頭,因爲保養得宜,看起來還很年輕,也頗有幾分英雄氣質的將軍冷冷一笑,臉上滿是剛愎與自負的神色,看向衆人,他冷然道:“替本將寫安民告示吧,就說:本鎮率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慌……嗯,就是這樣寫吧”。

第265章 會戰(1)第92章 風雲(8)第31 羣英會(1)第238章 轉折(18)第24章 各方第53章 撲騰第275章 會戰(11)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154章 南京(42)第260章 序幕(6)第49章 城門第90章 風雲(6)第137章 南京(25)第163章 淮上(1)第176章 變化(2)第101章 立基(3)第182章 變化(8)第287章 會戰(23)第219章 火器(2)第341章 決勝(16)第187章 變亂(4)第211章 收穫(4)第201章 餘波(10)第314章 會戰(50)第232章 轉折(22)第323章 會戰(58)第335章 決勝(10)第286章 會戰(22)第145章 南京(33)第239章 轉折(19)第41章 走路第163章 淮上(1)第134章 南京(22)第67章 熱血(10)第81章 史公第26 助餉第59章 熱血(2)第325章 會戰(60)第212章 收穫(5)第9章 獲獎第98章 風雲(14)第25 殺人第74章 誓師第249章 轉折(29)第119章 南京(7)第20章 巧遇第269章 會戰(5)第312章 會戰(48)第323章 會戰(58)第20章 巧遇第61章 熱血(4)第232章 轉折(12)第170章 練兵(2)第144章 南京(32)第178章 變化(4)第307章 會戰(43)第87章 風雲(3)第18章 非常第141章 南京(29)第16章 潰敗第106章 立基(8)第74章 誓師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26 助餉第7章 崇禎第141章 南京(29)第185章 變亂(2)第9章 獲獎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178章 變化(4)第56章 出宮第333章 決勝(8)第298章 會戰(34)第316章 會戰(52)第46 父子第185章 變亂(2)第345章 決勝(20)第2章 親人第197章 餘波(5)第247章 轉折(27)第194章 餘波(2)第316章 會戰(52)第26 助餉第141章 南京(29)第59章 熱血(3)第227章 轉折(7)第292章 會戰(28)第54章 理想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19章 都中第281章 會戰(17)第44章 變數第250章 轉折(30)第350章 會戰(41)第32 羣英會(2)第212章 收穫(5)第156章 南京(44)第298章 會戰(34)第142章 南京(30)第67章 熱血(10)
第265章 會戰(1)第92章 風雲(8)第31 羣英會(1)第238章 轉折(18)第24章 各方第53章 撲騰第275章 會戰(11)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154章 南京(42)第260章 序幕(6)第49章 城門第90章 風雲(6)第137章 南京(25)第163章 淮上(1)第176章 變化(2)第101章 立基(3)第182章 變化(8)第287章 會戰(23)第219章 火器(2)第341章 決勝(16)第187章 變亂(4)第211章 收穫(4)第201章 餘波(10)第314章 會戰(50)第232章 轉折(22)第323章 會戰(58)第335章 決勝(10)第286章 會戰(22)第145章 南京(33)第239章 轉折(19)第41章 走路第163章 淮上(1)第134章 南京(22)第67章 熱血(10)第81章 史公第26 助餉第59章 熱血(2)第325章 會戰(60)第212章 收穫(5)第9章 獲獎第98章 風雲(14)第25 殺人第74章 誓師第249章 轉折(29)第119章 南京(7)第20章 巧遇第269章 會戰(5)第312章 會戰(48)第323章 會戰(58)第20章 巧遇第61章 熱血(4)第232章 轉折(12)第170章 練兵(2)第144章 南京(32)第178章 變化(4)第307章 會戰(43)第87章 風雲(3)第18章 非常第141章 南京(29)第16章 潰敗第106章 立基(8)第74章 誓師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26 助餉第7章 崇禎第141章 南京(29)第185章 變亂(2)第9章 獲獎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178章 變化(4)第56章 出宮第333章 決勝(8)第298章 會戰(34)第316章 會戰(52)第46 父子第185章 變亂(2)第345章 決勝(20)第2章 親人第197章 餘波(5)第247章 轉折(27)第194章 餘波(2)第316章 會戰(52)第26 助餉第141章 南京(29)第59章 熱血(3)第227章 轉折(7)第292章 會戰(28)第54章 理想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19章 都中第281章 會戰(17)第44章 變數第250章 轉折(30)第350章 會戰(41)第32 羣英會(2)第212章 收穫(5)第156章 南京(44)第298章 會戰(34)第142章 南京(30)第67章 熱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