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餘波(6)

“臣史可法,叩見皇上。”

內閣是不必天天見面的,光是這一點,就是遠在軍務處之下。

不過軍務大臣早上辰時見面,然後就辦理軍務,寫旨,交內閣明發,或是寄信出去,然後約定部堂府寺官員,詢問諮詢政務,或是直接徵調兵部或五軍都督府的人過來,查詢地理山川道路情形,各地軍報如何,駐軍情形,都在管轄範圍之內。

連帶着,也是對地方財務,糧食儲備,道路修葺,都有過問的意思了。

內閣原本就覺得軍務處搶了不少權力,現在更因爲馬士英的強勢,彼此間隔閡更深,只是大家都是最上層的人物,再爭權,面情上還是得敷衍。

這會子進來,先給崇禎叩過頭,再起身時,看到王家彥與路振飛兩人還在御前站着,身後都是有椅子,現在站着,顯是在自己跪下的時候引避。

軍務大臣辰時面聖,大朝會時也要參加朝會,還要辦事見人,一天光是出去的旨意多的幾十上百,少的也有十幾二十,每天到了午後就精神不濟,需要早早回府休息。

此時這麼晚了,居然還是有兩人在,史可法一眼看到,也是覺得奇怪。

只是御前不是問好寒暄打聽消息的所在,當下也就是向兩個軍務大臣略一點頭,王家彥和路振飛都是點頭一笑,彼此就算見過一禮。

“卿此時來,必有要緊事情。”

幾個較爲得力的大臣都在,崇禎也是心情極好的樣子,先是吩咐內監搬來椅子,然後才向史可法笑道:“不過,卿不必先說,由朕來講。”

“是,臣謹聞。”

崇禎御極十七年,史可法就曾經朝會過幾次,入南京後,到是隔幾天就能見一回。前一陣子,他看崇禎雖然不是傳聞中的那樣暴燥,操切,酷厲,但眉宇間也仍然是憂色重重,很難得開懷的樣子。

這倒可以理解,半壁江山落入人手,先是流賊,然後是東虜,現在是前門拒狼,後門入虎,爲人君者要是成天有好心情,這倒是值得奇怪了。

今日前來,崇禎卻是笑意吟吟的樣子,他看向史可法,笑道:“卿來,必是陳說揚州有民變一事,確否?”

“是,臣此時入覲,確爲此事。”

史可法微覺尷尬,瞟一眼王家彥和路振飛,見這兩個太子鐵桿都是一臉的笑意,當下心中便是一沉。

常人都有先入爲主的習慣,而當今皇帝,在這方面更是明顯昭然。

果然,崇禎笑道:“皇太子已經有奏報過來了。無妨,就是一些亂民藉機鬧事,還有不少從吳中過去的,還牽扯到厘金勸捐之事,都是些糧商和鹽商僱請的無賴,斬殺以震懾不法,也就是了。至於官紳商人,關係重大,太子的意思是,一個不殺,按罪輕重,或是削籍爲民,或是着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或是訓斥誡勉,也就是了。”

史可法前來,就是要請皇帝頒發旨意,以免皇太子在揚州城中大殺特殺,弄的局面不好收拾,自己就先大亂。

結果太子奏報早入,而且處理的方法溫和有度,算是佔了理還十分克制,一時之間,他也是隻顧發呆,竟不知道如何復奏。

至於陳說江南大局要緊,不妨取消厘金局的制度,以免隔絕南北的話,這會子當然也是說不出來了。

“太子是行雷霆手段,但有菩薩心腸。”

大明皇室是不信佛,而專好道家,但王家彥是佛門信徒,一時也就帶了出來,見史可法無可復奏,便是插話道:“當今大局,不整頓鹽課,不設釐局勸捐,國家用度打哪兒來?天下商民,不能只能顧着自己發財,也要想想,東虜和流賊過來,國家沒錢養兵,又將怎麼處?”

雖然王家彥的話是言利,史可法心中十分不取,但他自己沒有打理財賦的能力,高弘圖也不在,當下也只能微微點頭,以示贊同。

只是他心中不明所以,所以臉上還是很勉強的樣子,見他如此,路振飛便微笑道:“今日臣聽聞此事,也是爲殿下賀。太子自入淮安,設釐局勸捐,本月收入,就是十五萬兩還多,這還光是中小商人交納的厘金,如果再有鹽課,殿下說整頓之後,年入在五百萬左右。這樣一來,國家不必撥銀一文,太子就能養十萬虎賁之士……臣敢不爲殿下賀?”

崇禎的高興,其實就在於這些數字之上。

他當皇帝十七年,沒有一天不是在銀子上焦頭爛額。

萬曆皇帝臭名滿天下,不過銀子也是賺的極多,萬曆內庫,恐怕在一千萬以上。

不過在神宗晚年,就發出幾次,都是百萬以上的規模,其用是在養兵,補貼補餉。因爲以國家財賦,也就是農稅收入已經養不起九邊的大軍了。

皇帝的錢,就是礦稅和工商稅所得,也就是叫東林黨痛罵的源頭。

到天啓年間,國用遠不及萬曆年間,但仍然有諸多工商稅,比如浙江的茶稅,天啓年間是十萬兩左右一年的收入,林林總總相加,總算不必再加農稅,就能把大局敷衍下來。

等到了崇禎當政的年頭,工商稅不收,比如茶稅,到崇禎年間一年只有四千兩,連一營兵都養不活。內庫幾年就用的光光,庫裡能跑老鼠,而書生們一遇困局,先勸皇帝修仁德,簡用度,用正人,養正氣。然後就是不停的請發內帑,請發內帑。

崇禎連宮中的一些大型金器和銅器都拿出去當了,主意打到外戚頭上,到底還是財政破產,對財政的事,是一籌莫展。

於是加餉,自飲毒藥,也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這其中甘苦,當然是給崇禎留下了十分恐怖的印象,現在太子一出,自掏兩百萬建軍,同時梳理江北民政,崇禎心裡已經奇怪,太子哪來的這一大票橫財?

後來朱慈烺推說是舅氏周奎那邊給的,崇禎無處查證,也只得信了。

不過這只是偶可得之,崇禎也沒有當這一筆銀子是正途,所以不大放在心上。到現在,厘金每月在十萬以上,這已經在崇禎意料之外。這一注收入,不是工商礦稅,不必到戶徵收,不必擔心江南人鬧事……收銀子的人都不到江南,怎麼鬨鬧?

再又整頓鹽務,一年更是報了五百萬的收入,朱慈烺更是言明,除了江北養兵開銷,將來如果有盈餘,可以支解南京,解決中樞缺銀的困局。

如此一來,崇禎的欣喜,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於揚州出亂子,皇太子也沒叫他操心,迅速消彌,且善後得當,不必擔心繼續出大亂子,於是適才史可法進來之前,這大殿裡也是君臣和睦,十分開心。

到了此時,史可法也無甚可說。原本準備了一肚皮的話,此時此刻,卻也只能嚥了下去。

眼下不管是皇帝還是軍務大臣,顯然都是站在太子那邊,自己有些殺風景的話,確實是不大方便說出來了。

不過,他畢竟是個性耿介,當下還是在椅上躬了躬身,沉聲道:“皇上,請務必留意,鹽商雖然不少可惡,但如果強行派捐,臣恐市面騷動,一時難平。”

鹽商這一次被抓着小辮子,恐怕皇太子也不會客氣,派捐數字,各家也肯定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人已經在鋼刀之下,再不認,豈不是和性命過不去?

然而,崇禎也是搖頭,只道:“皇太子有建言,鹽政涮新,自不待言。此事關係重大,朕要交給內閣、軍務處、六部並九卿召開會議,一併商討。”

兩淮鹽政,關係到山東、河南、兩湖、閩浙等地用鹽,除了寧夏四川雲貴是自己產鹽,有一些地方自用海鹽,其餘諸省,按原本的鹽綱目引的法子,都是用的淮鹽。

原本鹽引就是國家的大宗收入,其重要性也不必多言,皇太子有建議,崇禎要召開規模巨大的會議,也是情理之中。

“不知道殿下奏議,是何要旨?”

身爲首輔,史可法自是要過問,並且,要在大會議之前,拿出自己的主張來。

“太子主張廢馳鹽綱目引,鹽引,改爲票引。自今往後,也無所謂官鹽私鹽,生產是由原本的鹽商自產,而官府只是議價調價,導引食鹽價格,至於發賣,就是在淮安揚州各地設立監司,由官府出票,不論是買一引,還是千引萬引,總之按引納銀,然後就自行發賣,其中利大利小,看這些銷鹽商人的本事,沿途厘金捐局,對這些鹽商也是減免一些,省其用度……這是大手筆啊,祖宗鹽政,至此全部廢革,史卿,你意下如何?”

崇禎說到最後,也是十分感慨。他雖然剛愎自負,而且對地方情形和政務,軍務都不大在行,很多昏着錯着。

但畢竟是在位十七年的帝王了,鹽政的弊端他是十分清楚,只是想改,也無從改起。

而太子獻議,取消鹽引,官府不管生產,也不必設卡去管什麼私鹽了,自此之後,鹽利就直接控在朝廷手中,從產鹽那一刻起,利便滾滾而來。

這其中的好處,一看便知,雖然崇禎知道此事要緊,要召開御前會議,但態度中的傾向性,也是十分明顯了。

第330章 決勝(5)第15章 一揖第52章 京城第112章 立基(14)第108章 立基(10)第246章 轉折(26)第155章 南京(43)第140章 南京(28)第182章 變化(8)第161章 南京(49)第213章 收穫(6)第168章 淮上(6)第184章 變亂(1)第72章 六率第114章 南京(2)第326章 決勝(1)第166章 淮上(4)第105章 立基(7)第165章 淮上(3)第36章 羣英會(6)第58 熱血(1)第244章 轉折(24)第313章 會戰(49)第97章 風雲(13)第150章 南京(38)第191章 變亂(8)第111章 立基(13)第239章 轉折(19)第326章 決勝(1)第218章 火器(1)第233章 轉折(23)第191章 變亂(8)第19章 都中第84章 睥睨第233章 轉折(23)第23章 機緣第15章 一揖第306章 會戰(42)第88章 風雲(4)第238章 轉折(18)第16章 潰敗第25 殺人第56章 出宮第312章 會戰(48)第71章 犧牲第81章 擇賢第324章 會戰(59)第290章 會戰(26)第296章 會戰(32)第46 父子第11章 瘋狂第345章 決勝(20)第166章 淮上(4)第296章 會戰(32)第203章 餘波(12)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332章 決勝(7)第235章 轉折(15)第183章 變化(9)第75章 告示第157章 南京(45)第180章 變化(6)第272章 會戰(8)第276章 會戰(12)第294章 會戰(30)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第51章 兄弟第182章 變化(8)第138章 南京(26)第281章 會戰(17)第134章 南京(22)第99章 立基(1)第4章 拉攏第61章 熱血(4)第79章 爭執第2章 親人第102章 立基(4)第8章 進言第234章 轉折(14)第159章 南京(47)第283章 會戰(19)第112章 立基(14)第86章 風雲(2)第277章 會戰(13)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4章 拉攏第290章 會戰(26)第256章 序幕(2)第105章 立基(7)第139章 南京(27)第194章 餘波(2)第237章 轉折(17)第119章 南京(7)第218章 火器(1)第108章 立基(10)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9第168章 淮上(6)第325章 會戰(60)第74章 誓師第173章 李巖(2)
第330章 決勝(5)第15章 一揖第52章 京城第112章 立基(14)第108章 立基(10)第246章 轉折(26)第155章 南京(43)第140章 南京(28)第182章 變化(8)第161章 南京(49)第213章 收穫(6)第168章 淮上(6)第184章 變亂(1)第72章 六率第114章 南京(2)第326章 決勝(1)第166章 淮上(4)第105章 立基(7)第165章 淮上(3)第36章 羣英會(6)第58 熱血(1)第244章 轉折(24)第313章 會戰(49)第97章 風雲(13)第150章 南京(38)第191章 變亂(8)第111章 立基(13)第239章 轉折(19)第326章 決勝(1)第218章 火器(1)第233章 轉折(23)第191章 變亂(8)第19章 都中第84章 睥睨第233章 轉折(23)第23章 機緣第15章 一揖第306章 會戰(42)第88章 風雲(4)第238章 轉折(18)第16章 潰敗第25 殺人第56章 出宮第312章 會戰(48)第71章 犧牲第81章 擇賢第324章 會戰(59)第290章 會戰(26)第296章 會戰(32)第46 父子第11章 瘋狂第345章 決勝(20)第166章 淮上(4)第296章 會戰(32)第203章 餘波(12)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332章 決勝(7)第235章 轉折(15)第183章 變化(9)第75章 告示第157章 南京(45)第180章 變化(6)第272章 會戰(8)第276章 會戰(12)第294章 會戰(30)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第51章 兄弟第182章 變化(8)第138章 南京(26)第281章 會戰(17)第134章 南京(22)第99章 立基(1)第4章 拉攏第61章 熱血(4)第79章 爭執第2章 親人第102章 立基(4)第8章 進言第234章 轉折(14)第159章 南京(47)第283章 會戰(19)第112章 立基(14)第86章 風雲(2)第277章 會戰(13)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4章 拉攏第290章 會戰(26)第256章 序幕(2)第105章 立基(7)第139章 南京(27)第194章 餘波(2)第237章 轉折(17)第119章 南京(7)第218章 火器(1)第108章 立基(10)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9第168章 淮上(6)第325章 會戰(60)第74章 誓師第173章 李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