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

象高弘圖這樣的大吏退職,哪怕是州縣知府,遇事都要給他三分薄面。

分潤地方好處,他也是頭一份的。

將來子孫應考,可以理所當然的享受到好處。

而要是一心給皇帝賣力,象張江陵那樣,生前就是罵聲四起,人一死後就立刻被羣起而攻,自己被清算不說,連兩個中進士的兒子也被剝奪士籍。

自那之後,願意幫皇帝得罪士大夫的,可謂是萬中無一。

而高弘圖和姜曰廣、張慎言等輩,原本就是以清名見邀天下,清名受損,不容於士林,除非皇帝能賜給勳職,否則怎麼算都是不合算的事。

前一陣對皇太子表現出來的不合作,甚至對抗,無非就是仍然邀清名罷了。當然,更有實在的利益在其中,據史可法所知,高弘圖自己並沒有投銀子在礦場,亦無海船,不過家族之中,做這兩個行當的卻是大有人在。

加上門生故吏,那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清江既然與江南士紳有協議,攻計不滿的人少了,高弘圖又何若苦再繼續咄咄逼人,到最後可能弄的自己下不來臺?

爲官多年者,辭官下臺也是有學問的。象劉啓東那樣辭官也不是胡來,每辭一次,在士林的聲名就高出一截來,每辭一次,就是表達不原爲官,但願育英材於草野的決心。

這樣的人,當然是爲士林所重,爲天下所仰慕了。

所以辭官不做者,要麼是圖舒服,要麼圖名望,真正爲了天下或是道義法統而固執已見的,以史可法來看,倒是從未見有一個。

從高弘圖手中接過紅色的包封,打開一看,史可法便是大吃一驚。

是大小不同的十幾塊銅錢通寶模樣的東西,不過一見之下就明顯看的出來,非是以銅鉛製成,而是以銀壓制。

每塊的正反兩邊,都有花紋圖案,邊上都有螺紋,十分精密細緻,也非常好看。

正面是“二錢”,“五錢”、“一兩”、“二兩”等字樣圖案,反面則是崇禎紀元年號字樣,正面是飾以大的牡丹花圖案,反而就飾以小獨科花環繞在年號四周邊上。

“還真漂亮。”

史可法喃喃道:“這東西,似乎戶部做不出來吧?”

戶部有二百多座爐房,***銀錠和銅錢。以明朝那麼小規模的銅錢鑄造,養活的官員吏員工匠倒還真的不少。

什麼火漆,旋邊、金背等錢,都是用一道兩道甚至三四道以上的工序才能鑄造的出來,戶部的雪花銀,二十五兩一個,胎邊整齊雪亮,熔鑄的十分美觀,就算如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工藝水平上,戶部所出與眼前這些可是相差的太遠了。

“這是清江行營軍需司鑄幣局所出。”

不叫史可法多等,高弘圖自己便先說了出來,因見史可法面色難看,他倒是心生一點同情之意。

他在戶部和皇太子鬥,鬥來鬥去,外人看了不外乎是他這個尚書泥古不化,有點不合時宜罷了。

或者說,最多說他高某人有私心私意,以戶部之力鬥不過皇太子,原本也沒有什麼可丟臉的。至於原本的五軍都督府煽動叛亂之事,東林黨和他高某人介入不深,就算將來在查舊底,似乎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倒是史可法史公,面子上可就是太難看了一點兒。

大事小事,皆由皇帝來裁決也還罷了,內閣到底是有實無名的宰相,首輔不做事被人說庸才,多做事,被人說攬權,總要掌握好一個度,才上不招忌,下不被人攻訐。

而現今的皇上十分難伺候的同時,還有一個事事做在人前的皇太子,最近的使團奸細一事,史可法已經足夠難堪,正當餘波將過未過之時,又來了這麼一堆銀幣。

也就是史可法養氣功夫足了,私自忖度,換了數月前的自己,怕是一袖子就要把這些銀幣都掃落在地上了。

“最高無過二兩的,最低就是二錢,”史可法手中持幣,始終在打量端詳,到最後,才長嘆子一口氣,苦笑道:“我就是鬧不大明白,太子殿下哪來這麼多的主意?”

“太子倒沒有這麼神。”

雖然屢敗於皇太子之後,可想叫高弘圖對一個十六不到的少年服氣,還是絕無可能。

他肅容道:“不過太子有一個長處,會用人,更會用人之所長。象這一次的鑄幣之事,聽說是泰西那個湯若望的建議。泰西諸國,都是鑄成金幣銀幣來用,鑄幣之權,全在其國的國王之手。”

“錢息?”

“正是!”

倒也不愧是領國的大臣,一下就看到了問題的最爲關鍵之處。鑄幣的好處太多太多,關係到一個國家對自己經濟命脈和貴金屬的控制與掌握。

而最簡單最直接的反應,就在於這錢息上頭了。

高弘圖向着史可法道:“據清江的財稅司的人說,今天清江鑄幣在一千萬到千五萬元左右,錢息最少有二百萬左右的數目。”

“這麼多?”

史可法也是悚然動容,但眼前高弘圖久掌戶部,對這些財會之事倒並不是完全內行,見史可法驚問,當下也只是笑而點頭。

“好主張,好算計,好計較。”

史可法此時,心中也就只有佩服二字可說。

提起此事,高弘圖倒還有不少話可說,他看向史可法,微笑道:“太子善用人,果真是不假。他們的財稅司,其中起用了好幾個泰西人,算帳盤點,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建的帳目,一眼看過去就知端底,對我戶部來說,量入爲出,十分方便合宜。自萬曆之後,戶部沒有帳簿已經數十年,有清江財稅司之後,我想,中央總不能叫地方太瞧不起,我已經打算戶部再僱傭一些泰西和蘇州的帳目高手,把部庫的帳簿給建起來。”

此是好事,也是經濟國用的理所應該的事情,對高弘圖的這一番計較,史可法也唯有點頭贊同而已。

但心中的苦味,也就更加的濃郁起來。

高弘圖卻仍是興致勃勃的:“南直隸好多礦脈,開採不得其法,產量太低。太子派到馬鞍山數十人,皆是此中高手,年前左右,產量最少增加兩到三倍。到那時,銅鐵充足,國用自然就更充裕了。至於南直隸,戶部打算今冬明春,亦試行收取本色,不必叫百姓硬交折色的法子。最少在兩三年後,太子說的銅礦開採充足,一年能鑄數十億銅幣的時候,百姓手中有充實的銅錢,不必擔心交賦稅時沒有錢交,那時在交本色或是折色,聽從其便就是。”

其實清江行營施行交納本色,不必由百姓上交折色銀子的事成功之後,江南一帶,就已經知道此事勢不可免了。

雖然在這件事上,糧商錢莊還有當鋪都有大生意買賣,此政一行,將要得罪不少人。但身爲國家理財機關的首腦,還有當政秉國的那些人,絕不能把事做的太難看,吃相也不能太兇太醜了。

此等事,方便百姓之處太多,以國家而言是絕不能照顧一小羣商人,而忽略數十萬,數百萬百姓的想法和呼聲。

若江北沒有交本色的事,百姓也無話可說,仍如舊例便是。現在江北有先例在,再想叫百姓上交折色,那就容易激起憤怒,甚至是民變。

以本色改折色,原本只是爲了方便收稅,也是方便漕運罷了。畢竟收取太多糧食,京師用不了太多,各地方也不能留太多的糧食,變成強枝弱幹。

最好的法子,就是以糧折銀,至於百姓損失,也只好聽這任之。

百年之下,所謂的一條鞭後,其實還是有大量雜稅,倒是收取田賦用折色,不知道苦害了多少農人百姓。

現在京師已經失去,不需要北漕運糧,而南方近年貿易大行,百姓不肯種米,只願種桑種棉,甚至江南一帶,以銀買米來吃,國家本源漸漸虛弱,這也是極爲重要的原因。

再加上兌換不便,銀兩容易熔鑄和兌換散失,在目前階段,以糧交稅,十分合宜。

最多施行三年,各地沸騰的物價,非被打下去不可。

而物價平穩,以銀幣流種,充實銅錢,國計民生,也就只會越來越富裕,絕無凍餓交迫的可能。

這是一個無形之中充裕國用,更也是涮新吏治的大文章!

而史可法直欲吐血的原因也是十分簡單,這一篇大文章非自己想到,亦非內閣諸臣牽頭,相反,從高弘圖的態度來看,這一件事,又是隻能追隨在皇太子的身後了!

“此事由得戶部吧。”

半響過後,史可法喟然長嘆,只道:“鑄幣之事,到底有益於國計民生,吾不能阻矣。”

“憲之,難道只見於此乎?”

史可法的態度當然並不會叫高弘圖奇怪,但,也不盡止於此。

皇太子的清江鑄幣局的鑄幣工藝高超,易於流通。這只是細枝末節,真正重要的內涵,卻並不是在鑄幣之上。

什麼國家掌握鑄幣和貴金屬流通權,什麼錢息收入,這只是區區小數。

對高弘圖等人來說,這其中真正得要的,史可法倒並沒有看的出來!

第176章 變化(2)第238章 轉折(18)第238章 轉折(18)第299章 會戰(35)第58 熱血(1)第133章 南京(21)第5章 賜刀第201章 餘波(9)第92章 風雲(8)第247章 轉折(27)第71章 犧牲第190章 變亂(7)第56章 出宮第203章 餘波(12)第197章 餘波(5)第10章 校閱第117章 南京(5)第168章 淮上(6)第314章 會戰(50)第206章 餘波(15)第284章 會戰(20)第339章 決勝(14)第330章 決勝(5)第47章 總兵第319章 會戰(55)第331章 決勝(6)第228章 轉折(8)第72章 六率第47章 總兵第223章 轉折(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七章 南京15第191章 變亂(8)第12 揉搓第104章 立基(6)第181章 變化(7)第296章 會戰(32)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第221章 轉折(1)第10章 校閱第81章 擇賢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49章 城門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7第274章 會戰(10)第196章 餘波(4)第168章 淮上(6)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301章 會戰(37)第158章 南京(46)第270章 會戰(6)引子第109章 立基(11)第11章 瘋狂第137章 南京(25)第274章 會戰(10)第90章 風雲(6)第288章 會戰(24)第322章 會戰(57)第17章 渭南第216章 收穫(9)第30章 失控第289章 會戰(25)第281章 會戰(17)第157章 南京(45)第213章 收穫(6)第8章 進言第267章 會戰(3)第166章 淮上(4)第230章 轉折(20)第316章 會戰(52)第17章 渭南第228章 轉折(8)第290章 會戰(26)第100章 立基(2)第149章 南京(37)第40章 陣列第161章 南京(49)第330章 決勝(5)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8章 進言第47章 總兵第108章 立基(10)第343章 決勝(18)第178章 變化(4)第171章 練兵(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280章 會戰(16)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第231章 轉折(21)第252章 轉折(32)第46 父子第62章 熱血(5)第48章 遊騎第15章 一揖第165章 淮上(3)第7章 崇禎第196章 餘波(4)第153章 南京(41)第7章 崇禎第208章 收穫(1)
第176章 變化(2)第238章 轉折(18)第238章 轉折(18)第299章 會戰(35)第58 熱血(1)第133章 南京(21)第5章 賜刀第201章 餘波(9)第92章 風雲(8)第247章 轉折(27)第71章 犧牲第190章 變亂(7)第56章 出宮第203章 餘波(12)第197章 餘波(5)第10章 校閱第117章 南京(5)第168章 淮上(6)第314章 會戰(50)第206章 餘波(15)第284章 會戰(20)第339章 決勝(14)第330章 決勝(5)第47章 總兵第319章 會戰(55)第331章 決勝(6)第228章 轉折(8)第72章 六率第47章 總兵第223章 轉折(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七章 南京15第191章 變亂(8)第12 揉搓第104章 立基(6)第181章 變化(7)第296章 會戰(32)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第221章 轉折(1)第10章 校閱第81章 擇賢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49章 城門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7第274章 會戰(10)第196章 餘波(4)第168章 淮上(6)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301章 會戰(37)第158章 南京(46)第270章 會戰(6)引子第109章 立基(11)第11章 瘋狂第137章 南京(25)第274章 會戰(10)第90章 風雲(6)第288章 會戰(24)第322章 會戰(57)第17章 渭南第216章 收穫(9)第30章 失控第289章 會戰(25)第281章 會戰(17)第157章 南京(45)第213章 收穫(6)第8章 進言第267章 會戰(3)第166章 淮上(4)第230章 轉折(20)第316章 會戰(52)第17章 渭南第228章 轉折(8)第290章 會戰(26)第100章 立基(2)第149章 南京(37)第40章 陣列第161章 南京(49)第330章 決勝(5)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8章 進言第47章 總兵第108章 立基(10)第343章 決勝(18)第178章 變化(4)第171章 練兵(3)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280章 會戰(16)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三章 轉折33第231章 轉折(21)第252章 轉折(32)第46 父子第62章 熱血(5)第48章 遊騎第15章 一揖第165章 淮上(3)第7章 崇禎第196章 餘波(4)第153章 南京(41)第7章 崇禎第208章 收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