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如此剿賊

高弘圖既爲閣首輔,又爲兵部尚書,朝出了判臣要領兵造反,派兵征剿責無旁貸,而且他心已經有數,那是讓黃得功出兵,圍剿劉良佐的人馬。

換句話說,有沒有皇,只要有內閣,國家機器照樣運轉。這也是當年挺福派和倒福派黨爭的原因之一,擁立朱由崧登基的四鎮軍將是爲了從龍元勳這筆大買賣,而反對朱由崧登基的東林黨則是怕朱由崧當皇后找他們秋後算賬,其實至於皇是否賢德,無關緊要,他們把皇當成擺設,無論誰當皇只要不妨礙他們的權利,全都無所謂了。

也是說,朱由崧只要一句話授他高弘圖全權處理此事,或者沒有朱由崧,他們完全可以將此事處理好。之所以請示,也是走走程序,這當然是以高弘圖爲首的內閣諸臣的心理。

然而完全相反,朱由崧跟他們想的截然不同,不可浪戰,放賊人進來,那是不要胡亂打,不要盲目地鏖戰,將劉良佐放入京畿之地,這可以嗎?十萬大軍衝擊京師,萬一有點什麼閃失,可怎麼得了?半年前北都淪喪,現在南都再出事,大明朝豈不是徹底完了?

因此高弘圖覺得皇的腦子進水了,驚愕地看着皇,那意思是怎麼能如此剿賊?

朱由崧當然有自己的想法,將劉良佐的人馬地全殲,他現在完全有這個實力,甚至京師的部隊不動,只要黃得功和河南的人馬足矣,十幾萬大軍一收,劉良佐部必然全軍覆沒。

但劉良佐的人馬跟高傑和黃得功的人馬一樣,既不是流寇,亦不是東虜,都是天朝的兵將,是吃着朝廷的俸祿成長起來。那可是十萬兵將啊!

雖然劉良佐造反了,但十萬大軍並非都是反賊,相信他們當有相當一部分兵將,主要是廣大的基層軍將,是迫於無奈,是命難違,只是奉行軍令,或者受了蠱惑,僅此而已。

大明朝耗費了多少銀兩和心血才培植起來的人馬,要一刀切地全都剿滅,這不是在幫流賊和東虜的忙嗎?無疑是愚蠢之舉。

作爲一個穿越者,不但要有前瞻性,預見性,還要把控全局,明辨事非。朱由崧要下活南明這盤棋,不能只顧眼前,儘量減少殺戮,迫降這部分人爲帝國所用,纔是智者所爲,也纔是真正成功的削藩。

另外,他也想借此機會,順便讓那些內閣諸臣東林黨們看看,他違規提拔的江陰三公究竟是不是唯纔是舉。

爲了讓這位高閣老心裡敞亮一點,朱由崧又解釋道:“劉良佐判逆朝廷,派黃得功征剿,也無不可。只是殺賊一千,自損八百,此最多是下策。倡平伯之兵馬,亦是我大明之兵馬,衆賊不於等全賊,朕只殺該殺之人,誘敵深入,斬殺主謀,協從者可以不問,只要還願忠於朕,忠於大明,朕可以開一面。”

高弘圖聽到這裡,明白了,皇並不打算將劉良佐這十萬人馬一舉全殲,而是殺一部分罪大惡極者,剩下的迫降仍爲天朝所用,但覺得皇有幾分幼稚了,這些人既然跟着劉良佐造反,能輕易投降嗎?這無疑於虎口拔牙!

因此高弘圖往施禮道:“陛下寬仁,堪堯舜,老臣折服,然而微臣以爲,放劉良佐入京畿重地,無疑於引狼入室,京營兵有限,一萬水師也是多年未遇戰事,萬一抵擋不了劉賊的十萬兵鋒,豈不是弄巧成拙?大明偏安東南,人心向背,可不能再折騰了。”

“卿有些杞人憂天了,京營兵有六萬,有江陰三公掛帥,朕的御營也訓練了這麼多天了,以劉肇基之幹練,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城,莫說有賊十萬,是百萬又何懼哉?不必多說,立即擬旨!”

高弘圖看朱由崧龍意已決,只得領旨:“微臣遵旨。”

提起江陰縣來京營兵任職的那三位,高弘圖更加沒底氣了,本是縣城的三位小吏,抓賊捕盜,閻應元他們或者有些建樹,但要對付劉良佐的十萬虎狼之師,豈不是笑談!再說御營,剛成立不滿一個月,現在還在西山凹訓練,新兵期還沒過,劉肇基再怎麼幹練,又會有何作爲?如此下去,京師危矣!

高弘圖離開皇宮搖頭不止,但回到內閣,仍將旨意擬好,送逞司禮監批紅之後發往兵部,然後一屁股坐到內閣太師椅,長吁短嘆起來。

視線再回到壽州一帶。

準備了三天之後,三路大軍響炮三聲,反穿軍衣,表示他們已經造反了,以示與朝廷的軍隊劃清界限,分三個方向向南京殺來,三路大軍共七萬餘衆,聲勢震天,如狂濤巨浪。

果然不出劉良佐所料,他的三路大軍剛一行動,那邊的黃得功便有了反應,按照朱由崧的旨意,徐州、都鳳陽和滁州等地,黃得功早已經佈下重兵。

得報後的黃得功咬牙罵道:“果然是亂臣賊子,陛下看得真準,可殺不可留……”

但黃得功罵着罵着又有些泄氣,原因是前兩天黃得功又接到了朱由崧的最新指示:不可浪戰,放賊衆過去。

黃得功覺得也有懵,當初皇讓自己在徐州、滁州和和州三地布重兵,說得非常明白,是防內賊的,如今賊兵至,怎麼又不讓打了?放進賊人過去,過了臣的防區可是京畿重地了,難道要將賊人放到京師不成?豈有此理呀!

但是聖命難違,黃得功只得按旨而行。

於是,給人的視覺效果是,沿途黃得功的人馬一擊即潰,有些甚至望風而遁,鳳陽之兵和塗州之兵,受到臨淮和陳杞兩路兵馬的牽扯,也不敢妄動,劉良佐的三路大軍勢如破竹,沒幾天便殺到京畿附近,劉良佐的路軍渡過長江,虎踞龍盤的南都近在咫尺。

這麼快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劉良佐當然有些得意忘形,甚至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怪花馬劉淺薄,一輩子也沒打過這麼順的仗,幾乎是兵不血刃,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在劉良佐沒想到之餘,內心裡對黃得功的威名大打折扣,如今京師在眼前,左右兩翼的東路軍和西路軍也不負所望,此時也殺過長江,三路大軍接近八萬人馬對京師形成合圍之勢,看這意思,一股作氣拿下帝都亦不是沒有可能。要知道如此,老子早興兵了,何須等到現在?

不過此時劉良佐的內心深處有一絲隱憂,那是直到現在沒有得到熊州的祖大壽和他胞弟劉良臣的音訊,按照約定,他們興兵率兵南下作爲後援,壽州和臨淮之兵加以策接應,此時他們應該拔取睢州和歸德,尾隨而至,那樣攻取帝都,擒殺昏君,愈發不在話下,可是怎麼毫無音訊?

第667章 七星山獻忠投自成(上)第278章 二十萬清軍大潰敗第704章 鼓浪峪海戰(5)第196章 這裡守不住了!第201章 勤王之師爆棚(二更)第911章 霸道的小柳是(二更)第253章 悍將祖克勇歸順(上)第731章 喋血泉州灣(上)第301章 三雄戰鰲拜第488章 破陣救人(3)第272章 鄱陽湖大戰(5)第321章 多鐸屯兵白沙崗第123章 李成棟落網(下)第898章 圍城打援(上)(二更)第927章 佔領雅庫茨克城(二更)第493章 強渡黃河(2)第865章 拿下不寧遠,誰都別活!(三更)第137章 劉良佐接旨第781章 賢宦不賢(五更)第856章 考驗李自成的時候到了(五更)第493章 強渡黃河(2)第702章 鼓浪嶼海戰(3)第465章 破綻第457章 范文程再獻計第100章 血戰第59章 先對付黃闖子第54章 朝堂事,太詭異第467章 血濺青樓第932章 二十國聯軍(一更)第333章 奏請第115章 移駕鳳陽城(二更,求各種支持)第37章 問罪第259章 韃子是韃子,漢奸是漢奸第932章 二十國聯軍(一更)第107章 決不能撤第252章 走馬換將(下)第179章 重兵壓境第281章 強渡長江(3)(四更)第245章 御營顯威(下)(二更)第377章 萬馬軍中(一更)第68章 挑戰第577章 朕先讓爾等看一樣東西第269章 鄱陽湖大戰(2)第11章 召對第349章 血洗少林寺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613章 移駕夔州城第259章 韃子是韃子,漢奸是漢奸第806章 營救湯若望(6)(二更)第614章 疏不間親第843章 跟蹤(四更)第581章 李過遭擒第395章 五馬分屍(二更)第747章 進攻臺灣(上)第806章 營救湯若望(6)(二更)第236章 千里挺進九江第828章 李自成大戰喇嘛僧(上)(一更)第906章 陸校陣亡(二更)第843章 跟蹤(四更)第95章 突圍第290章 徒手誅雙王(下)第849章 檢閱遠征軍(一更)第531章 潼關大戰(4)(二更)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340章 全殲多鐸的炮營第389章 祖二瘋子(上)(二更)第215章 揍到他們服爲止(三更)第626章 大敗李定國(下)第533章 潼關大戰(6)第107章 決不能撤第382章 追殺多爾袞(三更)第229章 秦良玉第二第264章 韃子頂不住了(二更)第207章 比箭(下)第248章 澎澤大戰(下)(二更)第404章 二氣范文程(中)(一更)第912章 步步驚心(一更)第221章 真是難爲錢謙益了第375章 奸細第364章 箭射滿達海第390章 祖二瘋子(下)(一更)第714章 山賊的條件第664章 張獻忠投降第92章 偷襲第113章 中計(2)(五更,再次感謝海冬青的打賞)第249章 左良玉之死(三更)第188章 劉澤清接旨第889章 小順治哭了(一更)第525章 宋獻策歸順第297章 鰲拜陷陣(上)第501章 智取虎牢關(1)(二更)第118章 夜半兵變(中)第186章 劉澤清帶“病”迎駕(三更)第223章 開始抓人第385章 救人(三更)第268章 鄱陽湖大戰(1)第189章 一招致敵(第三更)第894章 清軍給明軍送禮(一更)第749章 文藝復興堡(上)第939章 法*蘭西的條件(一更)
第667章 七星山獻忠投自成(上)第278章 二十萬清軍大潰敗第704章 鼓浪峪海戰(5)第196章 這裡守不住了!第201章 勤王之師爆棚(二更)第911章 霸道的小柳是(二更)第253章 悍將祖克勇歸順(上)第731章 喋血泉州灣(上)第301章 三雄戰鰲拜第488章 破陣救人(3)第272章 鄱陽湖大戰(5)第321章 多鐸屯兵白沙崗第123章 李成棟落網(下)第898章 圍城打援(上)(二更)第927章 佔領雅庫茨克城(二更)第493章 強渡黃河(2)第865章 拿下不寧遠,誰都別活!(三更)第137章 劉良佐接旨第781章 賢宦不賢(五更)第856章 考驗李自成的時候到了(五更)第493章 強渡黃河(2)第702章 鼓浪嶼海戰(3)第465章 破綻第457章 范文程再獻計第100章 血戰第59章 先對付黃闖子第54章 朝堂事,太詭異第467章 血濺青樓第932章 二十國聯軍(一更)第333章 奏請第115章 移駕鳳陽城(二更,求各種支持)第37章 問罪第259章 韃子是韃子,漢奸是漢奸第932章 二十國聯軍(一更)第107章 決不能撤第252章 走馬換將(下)第179章 重兵壓境第281章 強渡長江(3)(四更)第245章 御營顯威(下)(二更)第377章 萬馬軍中(一更)第68章 挑戰第577章 朕先讓爾等看一樣東西第269章 鄱陽湖大戰(2)第11章 召對第349章 血洗少林寺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613章 移駕夔州城第259章 韃子是韃子,漢奸是漢奸第806章 營救湯若望(6)(二更)第614章 疏不間親第843章 跟蹤(四更)第581章 李過遭擒第395章 五馬分屍(二更)第747章 進攻臺灣(上)第806章 營救湯若望(6)(二更)第236章 千里挺進九江第828章 李自成大戰喇嘛僧(上)(一更)第906章 陸校陣亡(二更)第843章 跟蹤(四更)第95章 突圍第290章 徒手誅雙王(下)第849章 檢閱遠征軍(一更)第531章 潼關大戰(4)(二更)第585章 擒賊擒王第340章 全殲多鐸的炮營第389章 祖二瘋子(上)(二更)第215章 揍到他們服爲止(三更)第626章 大敗李定國(下)第533章 潼關大戰(6)第107章 決不能撤第382章 追殺多爾袞(三更)第229章 秦良玉第二第264章 韃子頂不住了(二更)第207章 比箭(下)第248章 澎澤大戰(下)(二更)第404章 二氣范文程(中)(一更)第912章 步步驚心(一更)第221章 真是難爲錢謙益了第375章 奸細第364章 箭射滿達海第390章 祖二瘋子(下)(一更)第714章 山賊的條件第664章 張獻忠投降第92章 偷襲第113章 中計(2)(五更,再次感謝海冬青的打賞)第249章 左良玉之死(三更)第188章 劉澤清接旨第889章 小順治哭了(一更)第525章 宋獻策歸順第297章 鰲拜陷陣(上)第501章 智取虎牢關(1)(二更)第118章 夜半兵變(中)第186章 劉澤清帶“病”迎駕(三更)第223章 開始抓人第385章 救人(三更)第268章 鄱陽湖大戰(1)第189章 一招致敵(第三更)第894章 清軍給明軍送禮(一更)第749章 文藝復興堡(上)第939章 法*蘭西的條件(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