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在皇帝對夏國的用兵中,雖說韓世忠最終摘取了最重要的果實。

但幾乎所有人都從心底認爲,這一戰最大功勞者,當屬岳飛!

當然,名義上,應該算是宗澤的。

畢竟宗澤是中央戰區的都督,無論是岳飛還是韓世忠,都是他的部下。

這一戰後,大宋軍區的格局徹底發生變化了。

以往無論是韓世忠剿匪,還是岳飛滅交趾,在西北戰區和燕雲戰區那些悍將眼中,都不算什麼。

很多人都在背後酸溜溜道:有本事來和西賊打一仗!有本事來和金賊打一仗!

現在,岳飛真的來了,幾乎無一敗績,更恐怖的是,將鐵鷂子都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而韓世忠看似莽撞的縱深,放在西軍的任何一個將領身上,都是不可能出現的。

羽林軍的戰績對趙桓來說,真正的作用在哪裡?

軍制改革的阻力將大大減小!

正月十五的上元節,當東京城張燈結綵,不僅僅鬧元宵,還在慶祝前線大軍勝利的時候,帝國的皇帝,卻率領大軍,在裡李仁友和党項一衆貴胄的跪迎下,進入了興慶府。

其餘四路大軍的統帥,也全部抵達興慶府。

這片和大宋打了近百年戰爭的西北小國的國都正式淪陷,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投降,餘下一小部分向北邊逃去,隱入草原中。

而早在半個月前,大宋的北境,因燕山圍獵事件,金國出動了五萬大軍壓境。

北邊的戰火熊熊燃燒。

雙方甚至還打了一場,宋軍死傷高達一萬人,金軍也好不到哪裡去,損失了六千人。

因爲金國的異動,東京城的宰相們幾天幾夜沒有睡着覺。

深怕在這個時候,金人像三年前一樣,大舉南下。

這個時候,皇帝不在京師,河北路與河東路都因內亂而凋敝,金人一旦突破了燕雲戰區,可以毫無阻礙抵達東京城下。

衆人也只好盼望着張叔夜能在金國穩住局面了。

張叔夜出使金國的第三天,也就是金國西陲被耶律大石攪得稀巴爛後的第五天,金國收兵了。

燕雲戰區的壓力驟然減弱,但种師中和姚古不敢掉以輕心。

幾十萬大軍依然橫陳在邊境,一刻也不敢放鬆。

被冷落了三天的張叔夜,之後受到了金帝完顏晟的接見,並且盛情款待。

之後,雙方就燕山圍獵事件達成了一致。

一致覺得,這件事完全是一場誤會。

誤會解釋清楚後就好了,沒必要因爲誤會而大動干戈,以後大家都還是朋友。

商市依然衚衕往來。

隨着宋金的矛盾的緩解,完顏宗磐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再次大起來。

更多的金軍開始被調配到西線,開始對那該死的耶律大石進行瘋狂圍剿。

圍剿耶律大石的統帥是赫赫有名的完顏宗望,他曾經與遼軍交手,百戰百勝。

但是,現在耶律大石手下的軍隊,早已不是過去腐朽不堪一擊的遼軍。

這支在草原上組建起來的強軍,是一支非常耐苦戰的軍隊。

耶律大石本人在作戰指揮方面又是天才級別的人物。

他採取的戰術就是,敵退我進,敵進我退。

完顏宗望一直死死粘着他,但就是逮不住他。

耶律大石就像草原的兔子一樣,這樣的戰報送回上京,讓金帝完顏晟抓狂。

一邊圍剿耶律大石,完顏晟一邊又派使者去了興慶府,使者面見了趙桓,也將完顏晟的意思帶到。

完顏晟裝作一副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什麼事也沒有發生的樣子,彷彿宋金兩國一直保持着最友好的關係。

他告訴趙桓,夏國膽敢侵犯大宋,的確應該受到懲罰,既然李乾順都已經不知所蹤,國都也被攻破了,該受到的懲罰也都受了,大宋皇帝是不是也該表現出仁德的一面,封李乾順的兒子爲夏王?

華夏不是以仁德聖道治國麼?

聽說金國使者來興慶府了,趙桓趕緊派劉彥宗去將那使者擋下來,好吃好喝幾天就轟回去了。

趙桓的意思也很明顯:党項已經滅國了,這裡以後都是大宋的地盤,政事堂他孃的就該不吃不喝趕緊派官員過來。

至於你金國的使者,等朕回東京城了,在朕的大殿之上再接見。

畢竟在這裡接見金使,與理不符啊!

金國使者好說歹說,最後還是沒能見到趙桓,只能膽顫心驚回去覆命。

經歷了宋夏之戰,興慶府以南,宋夏邊境,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都屍橫遍野。

有党項的商人從南邊回到興慶府,將路上所見告訴了興慶府的人。

此番,夏國百姓才見識到了大宋聖天子的威嚴,領略到了什麼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恐怖。

再加上趙桓這幾天在興慶府又以鐵的手腕血腥鎮壓了一批不願投降的党項貴族,將所有人的人頭送到城門口,城門口的血將地面徹底染紅,這纔將興慶府壓制住。

而自從趙桓入主興慶府後,每天大街上都有宋軍來回巡邏,他們手持長槍、長刀,面目肅然,身上有肅殺之氣。

曾經有党項貴族紈絝子弟不服氣,帶着一些私家軍在城北鬧事,遇到了火器營。

那個紈絝的貴族子弟,被陳釗俊當場給槍決了,其手下的私軍有三分二被當街打死,剩餘的三分之一全部跪地求饒。

因爲這事,在城內還鬧出了不小的矛盾。

剛剛被壓下來的矛盾再次被激發出來,當得知這事後,趙桓眼睛都不眨一下,毫不留情又殺了一批,殺得党項的貴族老爺們躲在家裡不敢出門了,算是徹底怕了宋軍。

在興慶府再待了半個月,趙桓便打道南下,回汴京城。

如今,大宋西北有一大半的軍隊全部在党項境內,趙桓回去只帶了岳飛軍。

鑑於西北局勢尚未穩定,諸軍剛經歷大戰,爲穩定人心,爲穩定局勢,帝國元帥种師道留在了興慶府。

皇帝的親信王奎安也留在了興慶府。

滅掉夏國後,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

例如夏國北邊邊疆,現在已經算是大宋的北邊邊疆,如何來防禦?

夏國國內各州府的管理要儘快納入大宋的體系之內,又不能過於激化矛盾,該如何來從中取得妥協平衡之道?

興慶府的党項貴族不允許鬧事,普通百姓沒有鬧事的能力,但宋軍也不能隨意滋事,以免矛盾無休止下去。

又擔心金人間諜潛入進來,在興慶府興風作浪。

後續的行政管理工作自然是要緊跟上的,趙桓還在路上,就一連給徐處仁下了三道命令。

關於興慶府的文治官員,必須立刻到崗。

第二十一章宗澤第五十七章敗軍之象?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十一章朕讓你們全家都睡不着!第七百零七章橫推了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第二十二章任命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三百零五章第四十二章興師黎城戰婁室第六十八章太原之盟第五百八十一章出城迎敵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一百七十一章軍備革新?第四百九十八章詭變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四百五十二章海上霸主,征服南海諸國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一百四十章是誰給你的膽子,來東京城撒野的?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六百二十八章賺錢的方法第三百五十四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一百五十八章閹了這狗漢奸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國又玩政變?第七十五章百年積弊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二百零五章被血洗的村落!找上門來的難民!第四百七十七章少年凌雲志,大宋有鐵骨!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四百五十一章正面的殲滅戰,李寶滅三佛齊第六百三十五章武大郎?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三百八十章岳飛的前妻(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五章薛東來見桑賈爾第二百五十四章新舊學之爭起!靖康二年年終彙報!第五百一十四章投降第六百四十九章岳雲飲馬楚河第三百零四章金國異動?趙桓的掣肘!第五十一章金軍要增兵?第六百七十八章全軍出擊第八十八章海貿可圖第一百二十章擴建東京城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三百零五章第四百九十六章捉拿完顏兀朮第一百八十七章啓動反間諜行動?第六百八十五章開門迎聖!第二十一章宗澤第五百五十五章站隊第二百五十九章應天書院案第四百零三章臨陣脫逃者,殺無赦!第六百七十四章活捉蕭朵魯不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五百九十四章神聖無敵的俺巴孩大汗第三十九章兩河戰役拉開第四百五十四章牛肉政策第二百四十二章李文正第四百二十二章朕要北伐草原第六百八十四章朕需要你們!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機潛伏第一百一十五章國富與民富?第六百七十一章好男兒,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二百二十五章改稻爲桑之爭第六百五十一章葛邏祿人的襲擊第三百一十章皇帝的野路子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六百六十章總督閣下,那是敵軍的武器第三十四章吾皇萬歲大宋萬歲!第二百三十章大宋西軍第五百八十五章鬱悶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九十七章鐵鷂子反擊第六百八十四章朕需要你們!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四百零四章馳援北線!第一百五十二章南方格局第五百八十八章大宋的忠臣!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強神武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六百四十九章岳雲飲馬楚河第三百五十九章新航線前夜(四千字)第四百七十七章少年凌雲志,大宋有鐵骨!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六百一十章大宋商業之論第六百七十一章好男兒,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二百三十六章不惜一切代價殺掉皇帝?第一百五十二章南方格局第二百四十九章窮人就不能讀書嗎!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一百一十章宰相們的意見第二百二十章奇葩賣國賊!第五百九十二章分化而治第五百一十一章美人計第一百二十八章渣渣韓世忠和精銳淮陽軍?第七十六章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二百六十一章真正的燧發槍第五百七十二章命要緊
第二十一章宗澤第五十七章敗軍之象?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十一章朕讓你們全家都睡不着!第七百零七章橫推了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第二十二章任命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三百零五章第四十二章興師黎城戰婁室第六十八章太原之盟第五百八十一章出城迎敵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一百七十一章軍備革新?第四百九十八章詭變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四百五十二章海上霸主,征服南海諸國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一百四十章是誰給你的膽子,來東京城撒野的?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五百四十九章這就尷尬了第六百二十八章賺錢的方法第三百五十四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五十九章正面硬扛!第一百五十八章閹了這狗漢奸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國又玩政變?第七十五章百年積弊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二百零五章被血洗的村落!找上門來的難民!第四百七十七章少年凌雲志,大宋有鐵骨!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四百五十一章正面的殲滅戰,李寶滅三佛齊第六百三十五章武大郎?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三百八十章岳飛的前妻(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五章薛東來見桑賈爾第二百五十四章新舊學之爭起!靖康二年年終彙報!第五百一十四章投降第六百四十九章岳雲飲馬楚河第三百零四章金國異動?趙桓的掣肘!第五十一章金軍要增兵?第六百七十八章全軍出擊第八十八章海貿可圖第一百二十章擴建東京城第一百三十一章冗官第三百零五章第四百九十六章捉拿完顏兀朮第一百八十七章啓動反間諜行動?第六百八十五章開門迎聖!第二十一章宗澤第五百五十五章站隊第二百五十九章應天書院案第四百零三章臨陣脫逃者,殺無赦!第六百七十四章活捉蕭朵魯不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五百九十四章神聖無敵的俺巴孩大汗第三十九章兩河戰役拉開第四百五十四章牛肉政策第二百四十二章李文正第四百二十二章朕要北伐草原第六百八十四章朕需要你們!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機潛伏第一百一十五章國富與民富?第六百七十一章好男兒,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二百二十五章改稻爲桑之爭第六百五十一章葛邏祿人的襲擊第三百一十章皇帝的野路子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六百六十章總督閣下,那是敵軍的武器第三十四章吾皇萬歲大宋萬歲!第二百三十章大宋西軍第五百八十五章鬱悶的耶律大石第二百九十七章鐵鷂子反擊第六百八十四章朕需要你們!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四百零四章馳援北線!第一百五十二章南方格局第五百八十八章大宋的忠臣!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強神武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六百四十九章岳雲飲馬楚河第三百五十九章新航線前夜(四千字)第四百七十七章少年凌雲志,大宋有鐵骨!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六百一十章大宋商業之論第六百七十一章好男兒,有所爲有所不爲!第二百三十六章不惜一切代價殺掉皇帝?第一百五十二章南方格局第二百四十九章窮人就不能讀書嗎!第三百九十五章九龍江平原的糧食第一百一十章宰相們的意見第二百二十章奇葩賣國賊!第五百九十二章分化而治第五百一十一章美人計第一百二十八章渣渣韓世忠和精銳淮陽軍?第七十六章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二百六十一章真正的燧發槍第五百七十二章命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