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來,我見,我改變

橑陽(左權縣),位於太行山脊,地勢頗高,依山傍水。

從涉趕到橑陽,的確是耗費了趙括很長的時間,主要就是因爲趙國內極其不發達的交通,使得趕路也成爲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騎士在前方開路,那些韓國的民衆,就跟隨在趙括的周圍,拖家帶口的,看起來就好像是馬服君在押着他們前進。故而,當他們這一批人剛剛趕到橑陽的時候,即刻就有當地的官吏走了出來。

烈日高照,這陽光實在是有些耀眼,看向遠處的時候,滿是光暈,看不清道路。自從趙括趕來之後,還是初次見識到了這樣強烈的陽光,邯鄲的四季較爲平均,冬季不是很冷,夏季也不是很熱。

橑陽令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夫,模樣肅穆,一絲不苟的站在道路旁,縣尉領着縣中武士,站在兩旁,看着韓國的賊寇,虎視眈眈,橑陽令快步走到了趙括的面前,恭恭敬敬的朝着趙括俯身行禮,趙括急忙下車回禮。這位橑陽令看起來很古板,縱然是面對趙括,也沒有過於激動,非常的平靜。

看着那些跟隨趙括趕來的韓國民,縣令皺着眉頭,詢問道:“這些都是您的俘虜嗎?”

趙括搖着頭,說道:“他們是上黨的韓人,沒有人願意收納他們,所以我帶着他們來到了這裡,我聽聞,橑陽的土地肥沃,只是缺少耕作的人手。上黨的韓人,都是老實本分的農夫,若是您可以收留他們,給與他們一塊能夠開墾的土地,我想會有更多的流亡韓人來到這裡,戶籍的增加對橑陽來說,是一件好事啊。”

“我想請您好好想想這件事。”

縣令撫摸着下巴,看着那些韓人,不假思索的說道:“我會收留他們的,不過,如今是無法讓他們從事農桑,我會讓他們負責縣城的修築,砍伐等事情,不會餓着他們。”,趙括這才點了點頭,笑着說道:“他們會感謝您的恩德,您是一個賢人啊。”,縣令搖着頭,說道:“我是因爲要與您結交,所以才答應收留他們的,怎麼能算是賢人呢?”

趙括一愣,驚訝的看着他。

縣令帶着他們走進了橑陽,而縣丞卻是幫着去安排好那些韓人,縣令也就給趙括介紹了自己,他喚作趙禹。禹這個名,還真不是尋常人敢用的,以此看來,他的出身應該是不低的。只是,聽到他的名字,跟隨在身後的狄似乎知道什麼,跟在趙括的身邊,一直都想要跟他說話。

趙括沒有理會他,狄急得團團轉。

縣令將趙括帶進了府內,來款待他,宴席並不是非常的豐盛,有些樸素,這讓趙括有些高興,他最害怕的就是各地的官吏爲了迎接他,鋪張浪費,百姓們都吃不起飽飯,怎麼能再浪費呢?趙括坐在上位,縣令坐在他的身邊,兩人談起了縣中的政務,狄拉着一旁的戈,低聲對他說道:

“我聽說過這位縣令。”

戈瞥了他一眼,他的臉上寫滿了“快問我”,戈只是哦了一聲,別過頭去,不再理會他,狄等了片刻,也等不到戈來問自己,就只能拉着戈的手,低聲對他說道:“我聽聞,這位趙禹,出身宗室,爲人正直,從不說假話,向來實話實說,邯鄲有不少人敬重他的誠實,因此得到了上君的寵愛。”

“所以上君讓他做了個縣令?”,戈有些不信。

狄繼續說道:“他最初是被拜爲御史,又拜爲司過,又爲代郡守,爲雲中郡丞...哈哈哈,沒有想到,今日竟是成了縣令,據說,上君曾跟他詢問是否可以接納上黨,他建議上君收下上黨,還說什麼無論收不收上黨,秦國與趙國的戰爭都無法避免,後來戰爭失利,上君將他叫過去,詢問他爲什麼會失敗。”

“他竟然告訴上君:這是因爲您整天想着接納賢才,卻不想着如何用他們來治理國家,這是趙國失敗的原因啊。”

戈來了興趣,問道:“他真是這樣說的?”

“是啊,這件事,邯鄲人人皆知啊,上君愛惜他的才能,沒有殺掉他,後來又讓他出使...哈哈哈,您說這樣的人可以擔任使者嗎?果然又失敗了,上君便將他趕出了王宮...”

就在他們談論的時候,趙括卻已經被面前的趙禹弄得有些頭暈,趙禹對他說:我原先也沒有太理會底層的官吏,不知道他們爲惡的情況,因爲他們的管理很有成效,所以知道了他們作惡,也沒有在意,聽聞您要懲治各地的官吏,又允許衆人贖罪,我才急忙將惡吏抓起來,安排了各地舉薦的有道德的賢人,您還會懲罰我嗎?

趙括目瞪口呆,實在不知該如何回答他。這人不該擔任縣令,他應該在王宮裡擔任御史或者司過,尤其是司過這種專門上諫,指出君王不足之處的官職,最適合這樣的人來擔任啊。趙括心裡想着,結束了宴席,回到了趙禹爲自己安排的屋內,狄,戈,韓非早已在等待着他。

等到趙括趕來,狄急忙將自己知道的又告訴了他,趙括這才恍然大悟。戈有些敬佩的說道:“看來這位縣令還是個正直的人。”,趙括卻隱隱覺得,用正直來形容他,似乎有些不對,應該用誠實來形容他。只可惜,太過誠實的人,向來就是被衆人所不喜的人,衆人都喜歡與誠實的人結交,又厭惡太過誠實的人。

趙禹的確說了實話,在知道趙括要前來之後,他的確是將整個橑陽的官吏都懲治了一遍,趙括走到地方上的時候,看到官吏們親切的幫助百姓的場面,他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似乎是完成了。趙禹陪同他,在縣裡的各地都巡視了一番,縣裡的百姓們都非常的激動,圍在趙括的周圍。

徒步走在耕地邊沿上,趙禹憂心忡忡的對趙括說道:“這幾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可是稅賦卻還是很高,上一年,我的縣裡有八十四位餓死的百姓,我向邯鄲上奏,請求降低這裡的稅賦,又告訴邯鄲我這裡的傷亡情況,邯鄲因爲我餓死百姓的罪行,罰了我兩年的俸祿。”

“沒有俸祿,我也沒有辦法救濟百姓了,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了。”

趙括皺着眉頭,看了他一眼,各地出現餓死的情況,都是很少會給邯鄲上報準確的數量,儘量往少裡說,免得招來災禍,也就這位,實話實說,連俸祿都給說沒了。趙括對他說道:“我與國相魏無忌曾談論過這些事情,請您放心吧,今年趙國會減輕徭役稅賦,給與各地百姓修養的時間。”

趙禹點了點頭。

趙括離開了這裡,此處的百姓與韓人一同出城送別。趙括還是非常開心的,他已經能感受到,自己的巡視已經起到了作用,在隨後趕到的幾座城池裡,他看到了那些“改過自新”的官吏,看到了那些開心而害怕的百姓,百姓因爲官吏的轉變而開心,卻又因爲擔心他們變回去而害怕。

趙括只是告訴各地的官吏,自己往後會常常派人在各地巡查官吏的情況,提拔有功勞的賢吏,懲罰害民的惡吏。而他的確是在思考這件事,如果沒有針對官吏的監察制度,官吏爲非作歹,那是必然的事情,雖然貴族都有基本的道德操守,可是他們的道德操守裡並不包括善待這些底層的小民。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名臣是因爲受到百姓的愛戴而揚名的,更多的是因爲愛士,因爲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因爲能讓君王不受侮辱而成爲名臣。在百年後的漢朝,認可了儒家思想之後,才涌現出了一批被百姓依依不捨的送別的賢臣,如今是不存在的。秦國最先設立了官吏的監察制度。

說起來,也不算是監察制度,只是縣令必須要時刻注意各鄉里的情況,而鄉里官吏的政績也與當地百姓的耕作情況息息相關,故而他們不敢像趙國官吏這樣敷衍了事。

趙括如此前往趙國各地,除卻要整頓吏治之外,更加重要的,是他想要看清這個時代,他腦海裡有很多的制度,他想要用這些制度來改變這個時代,可是在那之前,他必須要非常的瞭解這個時代,哪怕是前身趙括的記憶,也沒有太多關於百姓和鄉野的情況,貴者又怎麼會在意這些呢?

趙括大概是趙國...又或者是全天下最爲奇特的貴族。

趙括如今最先想到的,就是刺史制度與都郵制度。這兩個制度都誕生漢朝,他之所以知道,還是因爲三國演義的緣故,各州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官,向君王彙報地方的情況,郡裡設都郵,巡查各縣,湊集縣城的資料與情況,趙括還記得三國演義裡張飛怒鞭都郵....就是打了負責監察縣城的官吏。

說起來,他們還都是趙括的後人呢,馬超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而馬援,正是馬服君的後人....所以那位錦馬超,就是自己未來的子孫?

趙括急忙搖了搖頭,不再胡思亂想,再次想起了監察制度,在當下,趙國並沒有完善的監察制度,這是因爲貴族覺得君主派人來監察自己,這是對自己的不信任,驕傲的貴族會將這作爲自己的恥辱,他們會選擇自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趙括並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或許只有像秦國這樣改變了貴族政治的國家,才能成立完善的監察制度吧。

趙括不由得揉了揉額頭,或許,可以讓他們以考察官吏的政績爲由來進行監察?

需要趙括去思索的事情還很多,只是,他看到的遠比自己想象到的更加的困難,越是遠離邯鄲,他看到的百姓也就越發的悲慘,在這些高貴者也不會輕易注視到的角落裡,百姓們蜷縮在一起,趙括看到那些目光呆滯,行屍走肉一樣的百姓,他們甚至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裳,衣不蔽體,官吏們大概是覺得他們這樣拜見馬服君很不優雅,禁止他們外出。

故而他們只是躲在門縫的後面,露出那麻木的眼神,觀察着外面的情況,哪怕是趙括走進了他們的院落裡,他們也只是機械般的起身,行禮,一言不發。面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並不激動,他們也不知道馬服君是誰,很多人一生也沒有走出過這鄉邑,這反而是令他們慶幸的事情,因爲那些走出了鄉邑的年輕人,很少有再回來的。

即使回來了,也是拖着殘疾的身體與心,疲憊不堪的倒在鄉邑里,偶爾講起戰爭的殘酷,讓衆人更加的驚懼。

趙國有很多這樣的百姓,比起他們,邯鄲周圍的百姓算是幸福的,趙國的稅收,在經歷了數次的變革之後,如今是是按着耕地面積來計算收成,再統一收稅,而這個計算耕地的面積,卻不是每年都要計算的,這就造成了百姓們即使耕地荒廢,收成降低,卻還是要以規定好的標準交稅。

爲了應對這種情況,各國都進行了改革,最早是齊國,他們選擇以戶爲單位,將集體的耕地化爲個體,按着家庭資產進行收稅,這就不會造成百姓被稅收所殺的情況,而魏國也是通過由國家來直接控制糧食的買賣和價格的平糴法進行了稅收改革,做的最徹底的還是秦國。

秦國直接下令承認土地的私有,隨即按着田租,口賦,力役三種形式進行收稅,雖然秦國的稅收很高,可是按着每年的糧產情況與個人資產進行稅收,就絕對不會逼死百姓。

唯獨趙國,遲遲沒有動靜,哪怕再多的百姓破產成爲奴隸,再多的貴族收集大量的耕地卻繳納原先規定好的稅賦,也沒有人去理會,直到馬服君趙奢出現,並且負責趙國的稅收之後,他察覺到了不對,他處死了擁有大量耕地卻繳納小額稅收的貴族,並且重新計算了趙國的耕地與糧產情況。

只可惜,趙奢逝世之前的最後一次統計,竟也成爲了趙國的最後一次統計。

除卻這離譜的稅收,還有就是徭役,趙國會時常發動百姓服役,有時去作戰,有時去修建,抽走了青壯,還要他們按着標準繳納稅賦,這就有些過分,就是徭役最爲頻繁的秦國,也是絕對不允許在農忙的季節裡發動徭役,只有傻呵呵的趙國,纔會在秋收的季節裡抽調青壯去修建都城。

無情的戰爭,離譜的稅收,愚蠢的徭役,一座座大山壓在了趙人的身上,讓他們無法擡起頭,甚至是直起腰。

“我一定要改變這一切。”

趙括堅定的對韓非說道。

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今天開始當聖人,晚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聖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零一章 應侯之禍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國現狀第四百一十四章 你TM會打仗嗎?!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四十章 初戰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零一章 酷寒中誕生的嬴政(感謝糖糖的盟主)第五十八章 旗幟再現(感謝秋風細雨的盟主)第兩百七十八章 即將結束的時代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十四章 君子與小人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史記.趙子世家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師括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十五章 豐收之哀第兩百九十一章 會是第二個昭襄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兩百五十三章 真相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五十三章 一個輪子的車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三十五章 攔路送糧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父,我錯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一百章 弗與共天下(感謝潛水小烏龍的盟主)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
第四百三十四章 從不曾滅亡的六國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今天開始當聖人,晚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五百零四章 徐福面聖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八章 何以至此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一百四十二章 逐漸模糊的未來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兩百零一章 應侯之禍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國現狀第四百一十四章 你TM會打仗嗎?!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華夏糧倉第三百四十八章 打不過秦國,還打不過你?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一百八十九章 將相不和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一百六十二章 守衛韓國的楚人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四百一十三章 根本就沒有白起,又或者...第四十章 初戰第六十章 重新編制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零一章 酷寒中誕生的嬴政(感謝糖糖的盟主)第五十八章 旗幟再現(感謝秋風細雨的盟主)第兩百七十八章 即將結束的時代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十四章 君子與小人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史記.趙子世家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二十七章 請您坐穩第四百四十章 穿越者指南:從園長到校長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師括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十五章 豐收之哀第兩百九十一章 會是第二個昭襄王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八十三章 死去的青年與冷血的怪物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三百三十四章 亡秦啊!!第三百零六章 讓我給你一個擁抱第兩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感謝流風雪若的盟主)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兩百五十三章 真相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一百零三章 撿到一隻始皇帝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五十三章 一個輪子的車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三百七十章 魏國的覆滅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兩百五十二章 戈第三十五章 攔路送糧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三百二十章 明君還是昏君?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父,我錯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三百二十七章 信陵君已死,出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我真不是教育家第一百章 弗與共天下(感謝潛水小烏龍的盟主)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