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

從幾十年前的那次酒席開始,歷史就發生了悄然無息的改變。

樊於期是非常有名的,趙括當然知道他,前世在課堂裡背誦的時候,趙括就知道了有這麼一個人,而他記憶深刻的原因則是因爲當時的老師讓他們探討刺秦的人物性格,他指責樊於期是個打敗仗就叛逃他國的小人,他獻出頭顱也是因爲荊軻說您的宗族被誅殺,請爲他們復仇,樊於期無處可去,也沒辦法拒絕,只能自殺。

大部分人在年輕,或者說年幼的時候都會推崇這樣的陰謀論,自認爲自己與他人不同,看清了事件的本質,沾沾自喜,君子們大概是能將想法藏在心裡,而蠻夷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公然跟老師叫板,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老師大怒,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站着上完這節課。

大概是因爲從前的記憶,趙括對這位將軍沒有什麼好感,但也不至於因爲他還不曾做過的事情而懲罰他。而因爲趙括所帶來的改變,這位將軍沒有能鼓動成蟜叛亂,當然也沒有在對抗李牧的過程中慘敗,匆忙叛逃,使得秦王大怒,誅殺全家。可是沒有改變的是他的性格。

他先前參與到呂不韋與秦王的親政爭鬥之中,明明沒有什麼才能,卻想要通過這樣的辦法來往上爬,結果就很悲慘了。就連王翦,蒙驁這樣的人,在當初的爭鬥中都不敢跳的太歡,生怕會惹來大麻煩,就是那些支持呂不韋的人,也都因爲趙括的存在,而不敢輕易挑起矛盾。

可樊於期就敢,他多次上書秦王,請求秦王像對待父親那樣對待丞相,甚至想要給與呂不韋仲父的稱號。這大概就是能力的關係吧,能力包含了智慧,故而有智慧的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擊,什麼時候可以收手,而樊於期顯然是沒有這樣的能力,而他一心鼓吹丞相的作爲,使得秦王越來越厭惡他。

就連呂不韋,也因此而不喜歡他,認爲他的行爲是在離間自己與秦王的關係,就這樣,到爭鬥出現結果,秦王開始親政的時候,原先跟隨呂不韋的那些人也沒有被懲罰,韓非,李斯這些人還是得到了重用,而太過活潑的樊於期,就要獨自面對秦王的怒火了,呂不韋也不願意庇護他。

他就這樣被一腳踹出了政治核心,外放到地方爲官,秦王也不願意再給他往上爬的機會,只是因爲他沒有犯下什麼大錯,也沒有過度的懲罰,眼不見心不煩。

從茅焦嘴裡聽到陳郡有人謀反的消息,趙括是不相信的,如今的秦國,誰還敢謀反?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秦國一王天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沒有國家可以再與秦國抗衡,哪怕你把剩下的三個國家綁在一起都不行啊,在這種時候選擇謀反,這簡直就是不要命了,可是當他聽到樊於期的名字後,又忽然覺得這可能是真的。

他有些擔心成蟜,成蟜在各地求學,就怕他來到了陳郡,歷史上的一幕再次發生,他看着面前的茅焦,茅焦能明顯的感覺到,趙括的呼吸都變得粗重了不少。趙括不安的低着頭,他問道:“陳郡本身的情況怎麼樣?”,茅焦急忙解釋道:“陳郡設立還不到十五年,這裡的陳縣,原先是楚國的王都,故而這裡的情況不是很好。”

“時不時有楚人逃進陳郡,也有當地人逃進楚境...在這些時日裡,陳郡先後發生了十幾次的大小叛亂,可是到樊於期開始治理這裡之後,已經有三年不曾有過動亂...您,懷疑樊於期?”,茅焦瞪大了雙眼,茅焦雖然懷疑陳郡有人謀反,可是並不是主要懷疑是樊於期,畢竟那是秦國的太守。

上一個想叛亂的太守,還是范雎時期的王稽。

若真的這樣,那南方的叛亂可就不是小事了,要知道,爲了抵禦楚國可能的入侵,秦王要求南陽,南郡,陳郡三郡召集士卒,聽命趙括,做好了應對入侵的準備。而這三個郡,每個都召集出了兩萬規模的士卒...茅焦有些慌了,他看着趙括,想要讓趙括拿出一個辦法。

“事情未必就是我們所想的那樣,或許是楚人叛逃到陳郡呢...也是未必,你且不必慌亂,我問你,那些渡河的楚人的事情,你有沒有告訴過他人,有沒有去質問陳郡的人?”,茅焦搖着頭,說道:“並沒有,我也是擔心會驚動叛賊,故而只是將這件事傳向了咸陽,其餘人並不知情。”

“這樣最好。”,趙括沉思了片刻,方纔說道:“如果是樊於期想要叛亂,那他一定是要與楚人勾結的,若是沒有楚人幫助,他絕對不敢與秦國對抗,而如果他想要帶着陳郡脫離,現在是最好的機會,因爲秦國主力都在塞外,想要讓他們回來,那需要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這也是不可能的。”

“最先,我們要知道樊於期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想法,我需要你的幫助,請你即刻派人前往陳郡,告訴樊於期...”,趙括眯着雙眼,認真的交代了起來,茅焦時不時的點着頭,聽着趙括的吩咐。

陳郡,陳縣。陳郡成爲秦國領土並沒有太長的時間,當初白起繞道迂迴,擊破景陽和項先,奪下了陳,將這裡歸爲南陽郡,又派出百姓來進行遷徙,可是後來景陽再次出征,又將這裡奪了回來,驅逐了當地的秦國官吏和百姓,可是楚國當然也不敢再次遷都,因爲這裡與秦國太近,離天堂太遠。

更往後,蒙驁又征服了一次這裡,項燕又出兵奪回了一次,李園剛登基時,辛梧出兵,李園直接將這裡割讓給秦國,雙方停止了戰爭,秦國也就在這裡設立陳郡,因爲多年的戰爭,城頭的旗幟不斷變換,呂不韋也就懶得往這裡遷徙民衆,故而在生活在這裡的都是楚人,對秦國的認同感極低。

而秦國的苛刻治理與楚國的寬鬆治理截然不同,導致當地的百姓並不是很願意如此生活,陳地肥沃,百姓們不至於被餓死,魚米之鄉,而活在秦國的治理下,他們實在太過壓抑,而楚國境內也對故土念念不忘,尤其是對這故都,更是如此...這就導致陳郡叛亂不停,動盪不安。

這種情況跟南陽,南郡都是不同的,在南陽,南郡有着很多被遷徙來的秦人,這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陳郡之所以沒有得到遷徙民衆,是因爲呂不韋認爲這裡根本守不住,陳郡周圍沒有地理優勢,一望無際的平原,楚國如果發動進攻,短期內陳郡肯定是要淪陷的,想要遷徙民衆,完成對這裡的徹底控制,那就得先滅亡了楚國。

這就跟當初的趙國任由武遂衰落是同一個道理。

趙括來到南方之後,尚且沒有來陳郡...樊於期踮着腳尖,等待着趙括前來,眼裡都要望出血...聽聞趙括前往南郡的消息,樊於期非常的開心,因爲趙括在南郡待上一段時間後,就要來陳郡了,他只是希望趙括能快點趕來。可是,他沒有等到趙括的身影,卻是等來了南郡前來的使者。

這是南郡的太守茅焦所派出的使者,這是一位很年輕的官吏,可是爵位卻不低,樊於期不敢怠慢,急忙將他請到了自己的府邸,坐在府邸裡,樊於期的身邊坐着陳郡的高層官吏,這位來自南郡的使者,剛剛走進來的時候,樊於期就察覺到年輕人的臉色有些不對,有些肅穆。

年輕人拜見了衆人,隨後也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年輕人喚作陳囂,是茅焦的佐吏。在告知了自己的身份後,陳囂擡起頭來,黯然的看着樊於期,他說道:“我是奉太守的命令來告訴您一件事的。武成侯來到南郡,身體不適,病倒在榻...醫生會診,認爲他不能習慣南地的水土....”

聽到這句話,樊於期大驚,隨即站起身來,皺緊了眉頭,他問道:“那武成侯如今的情況怎麼樣呢?”

“唉,武成侯堅持要前來陳郡與您相見,詢問陳郡的情況,太守不能阻攔,可是太守又擔心他的身體,生怕出現什麼意外,無法向咸陽交代,故而派我來詢問您的建議。”,聽到陳囂的話,樊於期的臉色愈發的凝重,他問道:“什麼建議呢?”,陳囂這才說道:“您可以前來南郡,拜訪武成侯,也就不必讓武成侯來忍受道路顛簸了。”

樊於期的臉上出現了些遲疑,他苦笑着說道:“我也想如此,只是,如今陳郡的事務繁忙,我不好離開啊。”,他又長嘆了一聲,無奈的說道:“武成侯之所以想見到我,也是爲了陳郡的百姓,如果我丟下陳郡的事務去拜訪他,他也肯定不會開心。”

陳囂點着頭,說道:“您說的很有道理...武成侯也是這個想法,他執意要前來陳郡,那您是否能寫信一封,讓武成侯安心養病,休養之後再來陳郡呢?我們實在是攔不住他,他急着要出行...我想,若是您能告訴他一些陳郡的好消息,他就可以安心下來,養好了病,再來陳郡。”

樊於期嚴肅的說道:“武成侯乃是天下的賢人,我怎麼能做出欺騙他的事情呢?我正好認識一位名醫,等他前來陳郡,我會派名醫好生治理,您不必擔心!”,陳囂眼前一亮,方纔說道:“那也好,既然您可以安排這些事情,那我也就安心了,請允許我回去稟告太守,我們會派人護送武成侯前來陳郡,請您做好迎接的準備。”

“好!”,樊於期忍不住的叫了起來。

陳囂這才離開了這裡,他急匆匆的駕車朝着南郡走去,一路都在打量着這裡的情況,等到他離開後,樊於期急忙召集了自己的心腹,樊於期嚴肅的對他們說道:“事情就要成功了,等到武成侯到來,我們就帶着他投奔楚國,只要武成侯在我們手裡,秦國就絕對不敢動手...”

“楚王說,能帶武成侯來到楚國的人,能得到令尹的位置,將南面春申君曾經的土地賞賜給他,作爲楚國的封君。”,樊於期笑了起來,他說道:“大事可以成了。”,在位的衆人也都笑了起來,這是絕好的機會,樊於期剛剛來到楚國的時候,楚國其實就已經在接觸他,最初只是要他幫一些小忙。

到後來,秦國出兵塞外,南部力量空虛,而趙括又要前來這裡,楚國將軍項燕就想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挾持趙括,一舉攻破秦國南方的城池,擴大楚國的疆域,當然,楚王聽聞,也是非常的開心,楚王一直都想要奪回故土,這當然是最好的機會,有着趙括的影響力,加上如今秦國的空虛,這件事很有搞頭啊。

在得知趙括前來的消息後,樊於期急忙寫信,將消息告知了楚人。

而先前一直在調動兵力,假裝自己是在恐嚇對手的項燕,則是偷偷聚集士卒,前往距離陳郡不遠的巨陽地區,項燕非常的謹慎,幾乎沒有弄出什麼動靜,他在這裡駐紮了六萬士卒,在壽春還有準備妥當的五萬士卒,他在悄悄的等待着陳郡的消息,只要趙括到達陳郡,他就即刻出兵,與樊於期裡應外合,拿下陳郡,兵臨南陽,南郡等地。

一個針對趙括的陰謀出現在南方,而敵人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就等着他前來。樊於期利用陳郡百姓對秦國制度的不滿,拉攏分化,小心翼翼的提拔一些心腹,並且在身邊聚集了不少的楚人,只要趙括來到陳郡,他就要殺死當地的秦國官吏,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軍隊,然後迎接項燕的軍隊,那樣一來,就是有十幾萬大軍兵臨南部各郡,沒有趙括的南陽和南郡,根本不是對手。

認爲自己在秦國沒有得到重用的樊於期,再次賭博,就如當初秦王與呂不韋爭奪時的那樣。

陳囂返回南郡,面見趙括,告知了他陳郡太守想要挾持趙括謀反的事情。

ps :昨晚真的是對不住啊,昨晚本來想要三更的,結果越寫越難受,腰痠背痛,頭暈眼花,感覺再寫下去就要猝死在電腦桌前了...我開下本書的話,一定要先搞個五十萬字的存稿,不然太特麼累了。

第一百一十章 馬服君與武安君的初次邂逅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兩百二十二章 《馬服書》之年第三百四十章 張平的歌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三百四十章 張平的歌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兩百一十章 驚天密謀第兩百八十四章 秦王登基了,秦王逝世了第二十章 趙相齊人田單第一百三十章 趙國第一養雞大戶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識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三百六十章 您不是獨自一人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兩百七十四章 英勇的燕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師括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兩百零八章 她會是我的母親嘛?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八十八章 戰事結束第一百章 弗與共天下(感謝潛水小烏龍的盟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門豹治鄴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與友誼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八十八章 戰事結束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兩百四十三章 長安君之死(下)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國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賊寇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三百五十四章 過去與未來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與友誼第三百二十九章 劇辛之死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兩百七十八章 即將結束的時代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二十章 趙相齊人田單第兩百六十九章 被秦國排斥的趙政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
第一百一十章 馬服君與武安君的初次邂逅第四百五十三章 齊國的報應第兩百二十二章 《馬服書》之年第三百四十章 張平的歌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二十八章 趙國多義士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後勝的大生意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三百四十章 張平的歌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兩百一十章 驚天密謀第兩百八十四章 秦王登基了,秦王逝世了第二十章 趙相齊人田單第一百三十章 趙國第一養雞大戶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一百八十章 馬服君是秦國的幫兇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三百五十九章 如果有那麼一天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兩百五十七章 與寡人恭候馬服君歸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令人髮指(感謝無奈錯愛的盟主)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第三章 始皇帝之父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四十五章 最大的成效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識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三百六十章 您不是獨自一人第五百零五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趙人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兩百一十二章 清君側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十七章 趙李論戰第兩百六十八章 抉擇第四百三十六章 若有來生第兩百七十四章 英勇的燕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師括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兩百零八章 她會是我的母親嘛?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一百六十六章 毆王一拳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七十五章 以武安君爲將第四百二十二章 馬服君所代表的東西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秦王恰檸檬第八十八章 戰事結束第一百章 弗與共天下(感謝潛水小烏龍的盟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侯或鍋侯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門豹治鄴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與友誼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八十八章 戰事結束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四百五十二章 登基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兩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錯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上架感言(我是不是發早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醋王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兩百四十三章 長安君之死(下)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國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第三十七章 太行山賊寇第三百一十章 趙家三兄弟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三百五十四章 過去與未來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爭與友誼第三百二十九章 劇辛之死第十一章 睚眥必報第六章 天下苦秦已久第兩百八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兩百七十八章 即將結束的時代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二十章 趙相齊人田單第兩百六十九章 被秦國排斥的趙政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