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括嫁女

秦王短期內並沒有想要對齊國動兵的想法,秦國大一統,鐵板釘釘,齊國絕對不是秦國的對手,而比起迫切的將齊國吞併,嬴政更在意的,還是治理好已經佔領的地區,讓這裡都變成秦國的土地,建立父親口中前所未有的盛世。秦國這些年裡,連續對各國用兵,軍功制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

秦國攻佔燕國和楚國的南方地區,使得出現了很多的軍功貴族,這些人是需要用土地來賞賜的,先前攻打燕國的時候,軍隊來自各地,大多都是來自新徵服土地,在新徵服土地上,秦國可以重新分配土地,實現自己的賞賜承諾,可是攻打楚國的時候,六國內部的土地分配完畢,只能用楚國的土地來賞賜他們。

先前提到過,楚國的東南部地區是非常可怕的,那裡就是蠻荒之地,不毛之地...將這裡的土地賞賜給作戰的士卒,讓他們在這裡安頓下來,這是賞賜還是懲罰呢?這操作,就是當初燕國所遇到的難題,沒有土地可以進行封賞,攻打楚國耗費了高達五十萬的士卒,這些人都要進行賞賜,土地是根本不夠的。

好在先前呂不韋進行了過渡改革,降低了對底層爵位的賞賜,不然,這一戰下來,秦國的軍隊大概率就要崩潰,因爲無法實現的承諾往往比不給承諾更令人憤怒。李斯爲了湊齊對這五十萬軍隊的賞賜,可以說險些累死,也就是李斯,若還是呂不韋,老爺子可能沒弄完就死在案牘上了。

李斯的表現,更加讓嬴政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秦國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在這個時候,比起策略家和理論家,還是李斯這樣的實幹派最能發揮出作用來。秦國需要修養一段時間,連年的戰爭,對國內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農桑是秦國的根本,不能因爲戰爭而耽誤。

畢竟如今的秦國,不是爲了戰爭而耕作,是爲了耕作而戰爭,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也正是趙括所提出的大秦的新未來。秦王在聽到甘羅的話語之後,就笑了起來,他看着不遠處的李斯,搖着頭說道:“齊國居然已經開始動員了?若是秦國不出兵,他們又該怎麼辦呢?一直守着嗎?”

“這齊王啊,這件事,還是慢慢商議吧。”,秦王說着,就讓甘羅離開了,甘羅有些不甘心,他這次前往齊國,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做,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後勝根本不讓他插手...甘羅離開之後,李斯方纔說道:“其實,可以出兵齊國。”,嬴政眯着雙眼,說道:“出兵是可以,可如今,是最好的時機嗎?”

“攻佔齊國,天下就只有一個王了....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安心的做出改變,施行各項制度,另外,齊國富裕啊...武成侯想要做很多事,卻苦於沒有錢財糧食...拿下齊國之後,齊國的存糧,後勝的財產,足夠武成侯來做事了。”,李斯的想法就是快速的解決掉齊國,然後安心的治理各地,一次性的解決所有問題。

嬴政忽然覺得,李斯說的也有些道理。

按着父親所說的,如今的措施就像是在防止病情惡化,卻不是在治理,想要治好疾病,還是得一王天下之後。嬴政沉思了片刻,問道:“後勝該不會是在誆騙秦國吧?若是按着他給出的路線進軍,遇到齊國的伏擊,那該怎麼辦呢?”,李斯忍不住的笑了起來,他搖着頭,說道:“後勝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見識和膽魄,那齊國就不會看着各國覆滅了。”

在李斯的勸說下,嬴政選擇相信後勝,他要找出一位將軍前往覆滅齊國,思索了許久,嬴政將注意力放在了三位年輕的將軍身上,第一個是蒙恬,蒙恬在先前的戰事裡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趙括說他是秦國未來的長城。要知道,能得到趙括這樣的評價,這已經是最大的榮譽了。

他本身也是齊人之後,他的大父蒙驁是從齊國逃來的,故而,他們一家子還是保留着齊地的風俗,他們都會說齊語,對齊地的文化也是比較清楚。另外一個年輕將軍則是王賁,是王翦將軍的兒子,他雖然沒有表現出如蒙恬那樣的天賦,可是他真的很穩,跟他父親那樣,打仗慢條斯理,異常穩健,不給任何突破口。

趙括評價他有其父之風,他久經沙場,在秦國這堆將二代裡,算是爵位第二高的,也是已經能擔任主將的人了,他來擔任主降,嬴政當然是可以放心的,最後就是李信了,李信爲人英勇,作戰兇猛,人稱小騎劫...趙括評價他是擅長進攻的將軍...嬴政也很喜歡這位年輕將軍,想要培養他來接替王翦的位置,在將來可以成爲趙康最好的幫手。

嬴政思索再三,決定以王賁爲將軍,讓蒙恬和李信輔佐他,就用魏楚兩地的士卒,編出十五萬的軍隊來,直接襲擊齊國的王城。這些大事,趙括是不知道的,趙括如今正在忙着修改軍功制度,可以說是忙的不可開交,同時,趙康迎來了休假,回來拜見老父親。

趙康因爲距離的原因,每年都有一個假期可以回家拜訪父母,不只是趙康,秦國的官吏都是如此,他們是按着月來休息的,若是距離太遠,那就按着年來休息,秦國的制度還比較人性化。趙康急匆匆的返回咸陽,激動的抱着自己的兒子,修則是不斷的扭動着身體,揪着他的鬍鬚,趙康也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趙括不願意打擾他們一家人團聚,就獨自構思着戰後的制度。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趙括覺得,當天下太平之後,軍功制度起碼是要分成數個層面的,首先,軍功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種等級,通過作戰來獲得等級,改變命運,這種制度在太平時期,就要做出合理的改變。首先,就是將作戰的將士和地方官吏的爵位分開,因爲戰爭,全民皆兵,故而官吏與軍官是兼任的,可是在以後,秦國肯定是要發展常備兵,而官吏也就不等同於軍官了。

何況,以後各地太平,只懂得戰爭的軍官來擔任官吏,也是不妥啊。

故而,等級劃分要明確,軍官的軍功等級,可以像軍銜那樣,從士伍到徹侯,不同的將士有着不同的爵位,按着軍銜的不同來給與不同的待遇,這樣既能保證戰鬥力,也能明確上下級....而地方官吏,趙括最先想到的就是後來的九品制,從九品到正一品,依次增加,這就是官吏的等級了。

除卻將士和官吏之外,還有如今的學子們,秦國以後的學子會越來越多,那學子的等級該是什麼呢?後來有童生,秀才,進士這樣的等級,當然更往後還有學士,碩士這類的,還有那些匠人,包括那些農民,是否都要設立等級呢?趙括需要思索的東西很多,需要做的更多。

如果在民間取締爵位,將爵位變成軍銜,普通百姓只有參與軍隊才能得到爵位,那就代表百姓們往上爬的途徑要變了,這樣變化只能是通過教育來改變,趙括爲什麼急着去做教育,這就是原因啊。如果沒有教育作爲途經,而軍功制又成爲了常備士卒所獨有的,那無法參與戰爭的平頭百姓該怎麼辦?

他們需要通過教育來往上爬,通過自己優秀的成績,一路走到大學...獲得一個學士的“爵位”,然後參政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趙括先前很多的行爲,都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爲了戰後的大一統所進行的準備。在原本的歷史線上,西漢面對軍功制,就想要做出一些改變。

首先是西漢通過三老制孝悌制,在其基礎上設立舉孝廉這樣的官吏選拔制度,來讓官吏的產生擺脫戰爭,隨後又設立太學,國學,讓百姓們擁有除卻戰爭之外的其餘往上爬的途徑,而意識到軍功制所帶來的影響,西漢的皇帝們將二十級的爵位簡化,讓他變得更少,同時,不斷的通過各種理由給百姓們賞賜爵位。

很多人都認爲,西漢的昏庸君王亂賞賜爵位,破壞了軍功制,嗯,那位亂賞賜爵位的天子是文帝,昏庸的文帝不斷的給全國新出生的孩子賞賜最基層的爵位,弄得最後滿大街都是有爵位的,使得底層爵位徹底沒有了吸引力,破壞了軍功制的基礎,同時,他加高了高層爵位的獲得辦法,使得將軍們爲了得到高級爵位而滿世界的去打匈奴。

當然,這並不妨礙那些聰明人指着這些昏庸君王的行爲罵罵咧咧。

趙括如今想要做的更加提前,擴大教育範圍,讓底層通往上層的道路變得更加開闊,將戰爭從秦國的體內挖出來,讓秦國這臺戰爭機器擺脫自己對戰爭的依賴。趙括在做的這些事情,是關係着秦國未來數百年的事情,甚至是影響華夏未來數千年進程的大事,只是趙括似乎並沒有發現這一點。

他所想的很簡單,給天下一個太平。

趙括正在書房裡忙碌着,忽然,有人叩響了院落大門,有年輕的家宰前來稟告,是有貴客來訪,這位年輕的家臣喚作中書戈,他正是狄的兒子,狄也是皮,他說給孩子取這個名是爲了紀念自己的朋友,趙括覺得,他卻是更享受那樣戈叫他父親的感覺。趙括一直都是很反感奴隸制的。

他來到秦國之後,也曾多次提出要廢除奴隸制度,在他的威望下,秦國只能被迫的做出一些改變,包括廢除將罪犯判爲奴隸的懲罰條例,規定家臣不等同於奴隸,家臣與家主是僱傭關係,並且在軍功制的賞賜上,也是免掉了奴隸這一個賞賜品,因爲趙括的影響,很多大貴族也是自願的釋放奴隸,允許他們自由的耕作。

嬴政是擔心父親的安危,故而設立了一些官位,叫什麼徹侯家宰之類的,簡單來說就是徹侯家裡的私人官吏,私人保姆...趙括倒是覺得這沒有必要,只是嬴政的態度太堅決,他也沒有辦法,到頭來,就是中書戈,通過了考覈,成功的擔任徹侯家宰令,在趙括府邸裡,擔任趙括的幫手。

趙括放下了手裡的事情,讓戈將客人請進來,來的客人不少,足足有七八個人,其中大多都是女性,趙括就更加驚訝了,直到他在客人裡看到了蒙武,他似乎明白了什麼,心頭一沉。蒙武帶着自己的家人來拜見趙括,趙括還是很溫和的請他們坐下來,並且讓戈給他們送來吃的,喝的。

衆人坐下來與趙括寒暄,蒙武就將自己的家裡人一一介紹給趙括。

很快,趙康和韻也趕來了,韻幫忙招待那些女性客人,而趙康則是眯着雙眼,警惕的看着遠處的那個小子,蒙毅。蒙毅坐在最後的位置上,額頭上滿是汗水,瑟瑟發抖,格外緊張,都不敢擡起頭來看趙括和趙康。趙括跟他們聊了片刻,蒙武說出了自己的目的,蒙武嚴肅的說道:“我聽聞,您家裡有一個女兒,非常的賢惠...我也有一個孩子,雖然不成器....”

趙括有些驚訝的看着他,善還那麼小,怎麼就來提親呢?

正在幫着端茶倒水的善,此刻臉色羞紅,低着頭就跑開了,趙括神色恍惚的看着女兒,他眼裡的善似乎只有五六歲的模樣,渾身肉嘟嘟的,也是在那一瞬間,善忽然長大了,她變成了一個妙齡少女....原來,我的女兒已經這麼大了?

趙括有些驚訝,他看着面前的蒙武,蒙武又說了很多很多,可是趙括都有些聽不清了,趙括從來都不喜歡干預子女們所做出的選擇,他會盡量滿足自己孩子們的要求,他也不願意耽誤孩子們的幸福...只要善她自己願意,趙括就不會多說什麼。趙括站起身來,看着面前的蒙武,顫巍巍的說道:“請等我一會。”

趙括離開了內室,走進了別室,看着正在等待着消息的善,善在父親面前更加害羞,都不敢看他了。

“孩子...你已經長大了,這件事,我要聽你自己的看法,如果你願意,我就同意...如果你不願意,沒有人可以逼你...”

“我同意!”,善說了一聲,似乎又意識到有些不妥,急忙低下了頭。

趙括笑了起來,他點着頭,說道:“好,你同意就好...”

“這件事,就按着您所說的辦吧。”,趙括看着面前的蒙武,答應了他的要求,蒙武非常的開心,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就這樣,自己跟趙括成了親家,趙康冷漠的盯着遠處的蒙毅,趁着大家都在笑着慶賀,他走上前,一把抓住了他的衣領,“跟我出去,我有些話要給你說...”

蒙毅雖然害怕,可還是壯着膽子,跟着趙康走了出去。

剛剛走出內室,趙康一把用手臂箍住了他的脖子,咬着牙,無比認真的說道:“如果你敢讓善傷心...哪怕只是一次...我也要將你宰了,誰都擋不住我...你明白了嗎?”

“我...我..我明白...我不會的。”

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百八十八章 破趙者括也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一百九十二章 仁義武安君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六十章 別站在這骯髒之上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三十章 一舉必要多得第兩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你想比一下國力嗎?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七月發新書了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四百零四章 衛霍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三百九十一章 馬服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王天下交響曲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亡魏之策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齊國哀鳴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范雎的最強援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韓人也從不缺明君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四百零五章 北擊匈奴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與法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四十二章 若是我家少君在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二十二章 《馬服書》之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無忌之難第兩百七十四章 英勇的燕王第四十一章 河對面的長平第三十八章 豎子趙括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兩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國聯軍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兩百二十八章 您是第六種蛀蟲!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三百二十六章 父親的眼淚是看不見的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雖有名馬
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驅逐姬丹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一百八十一章 馬服邑的幸福生活第三百八十八章 破趙者括也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一百九十二章 仁義武安君第兩百一十六章 二三子,你們的馬服君回來了第兩百五十章 互訴(感謝鬼欲的盟主)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六十章 別站在這骯髒之上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將相別第九十九章 龐子使楚第三十章 一舉必要多得第兩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三百四十五章 孩子,你在等誰?第四百八十四章 你想比一下國力嗎?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四百零六章 並非易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七月發新書了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四百零四章 衛霍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三百九十一章 馬服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王天下交響曲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四百四十二章 問農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一百零五章 許歷有女第三百六十六章 亡魏之策第兩百零四章 加強版的武安君第一百六十七章 雜家學派集大成者,括第兩百七十七章 李冰與鄭國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可能我是個仁義的人吧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齊國哀鳴曲第一百一十七章 范雎的最強援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九十五章 使者的末日(感謝抵不過蒼涼的盟主)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強陣容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韓人也從不缺明君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報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三百九十六章 這只是開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四百零五章 北擊匈奴第一百九十四章 圍秦救楚(感謝從世俗而來的盟主)第四百七十七章馬服君的新孫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四百一十一章 道德與法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四十二章 若是我家少君在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兩百八十一章 好友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二十二章 《馬服書》之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一百二十二章 詩經,唐風,揚之水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無忌之難第兩百七十四章 英勇的燕王第四十一章 河對面的長平第三十八章 豎子趙括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兩百三十八章 舌戰羣家第兩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國聯軍第七十二章 騎劫的家鄉第三百二十四章 在這一年,魏國死掉了第兩百二十八章 您是第六種蛀蟲!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三百二十六章 父親的眼淚是看不見的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故雖有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