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

李芷婉爲一句薄情年少如飛絮而出神時,卻說張文瓘倒是心底大喜,這一句話聽得崔小姐對他實在是大有情意啊。

張文瓘雖未見崔楚妃之面,但不妨礙他幻想崔楚妃的模樣,早描繪得七七八八,悄悄在心底紮了根。

當下張文瓘在牆外十分誠懇道:“崔小姐,在下良家子弟,斷不會做出始亂終棄之事,在下姓張,名文瓘,字稚圭,清河人士,年方弱冠,祖上乃留侯之後,家兄文琮乃是本郡戶曹,在下在家讀書,等試今秋秋闈,因尚未有官身,故而還未娶妻。敢問……”

崔楚妃聽了暗暗好笑,對李芷婉道:“姐姐,你看這書生呆不呆,誰稀罕他將來歷都仔仔細細說給我了。”

李芷婉聽了搖了搖頭道:“留侯張良之後,清河張氏也算是望族,這人說得真切,乃是有誠意之男子,你若是不喜歡他,就不要戲弄他,免得白惹相思。”

崔楚妃哼地一聲道:“我就喜歡他心底惦記我。清河張氏稀罕得緊嗎?姐姐你若喜歡,我將他讓給你就是了。”

李芷婉笑着搖了搖頭。

崔楚妃哦地一聲低聲道:“姐姐必是已有了心上人,或早有了婚配了吧。”

李芷婉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但聽牆外又道:“敢問姑娘芳名呢?”

崔楚妃低低嬌笑一聲,但話語裡卻幽怨地道:“哎,芳閨寂寞,今日一見也是有緣,這位公子聽好了,奴家乃是……”

這時崔楚妃卻聽得背後一聲咳嗽,這一聲咳嗽,頓時令崔楚妃魂飛九天。原來他回頭一看,是自己母親崔鄭氏正站在身後。

只見崔太太手拄着柺杖,目光森然。面色鐵青地盯着自己女兒。崔楚妃看見母親如鼠見了貓,嚇得不能動彈。

而牆外那邊卻繼續道:“崔小姐爲何說了一半,不繼續說了,可是出了什麼事。在下真是很有誠意,想知道小姐的芳名。”

言語中可以聽得張文瓘話中焦急。

這時崔太太卻是將柺杖重重往地上一頓,對左右家奴怒喝道:“將外面那淫賊,給老身抓來大堂!”

聽崔太太這麼說,崔楚妃身子一軟,頓時倚在了李芷婉身上。李芷婉則是心底好笑,你這純屬自找的。

當下崔家家奴出去拿人,牆外的張文瓘正等着崔小姐的答話,未料到小姐的答話沒有回來,卻遭來一羣拿着棍棒的崔家家奴。

不過這三人也並非是軟柿子。張文瓘好友來濟乃將門之後武藝過人,一下打翻了五六個崔家家奴。張文瓘,孫處約則是大呼起來,在普救寺內附近都是士子,一聽說有士子要被清河崔家的人打了。頓時紛紛上來。

年輕士子就是有這麼一股血勇之氣,當下和崔家家奴兩邊對峙起來,聲稱要討個公道。

這下倒是出乎崔太太意料,她本想不將事情弄得這麼大了,否則傳出去對女兒將來名聲也是妨礙,但那幫士子卻偏要要討個公道,說崔家仗勢打人。不行要告上郡府。清河郡郡守就是崔家人,崔太太自是不擔心會打輸了官司,但如此一來鬧上郡府,官司打得人人都知,他崔家以後還要不要臉面了。

最後崔太太只能答允找了找了一間堂,與士子一幫人理論出個道道來。

佛堂內珠簾低垂。李芷婉,崔楚妃都隱在珠簾之後。崔楚妃急得都是要哭了,她本來只是少女心性,愛慕虛榮而已,但沒想到事情居然鬧得這麼大。以後名聲怎麼辦了。

但在珠簾後崔楚妃看去這張文瓘,面如冠玉,一看便知是風流瀟灑,倜儻不羣之人,突然轉念一想,我未來郎君若有如此人才相貌,就好了。若是聽父母之命,就算嫁給范陽盧,趙郡李,滎陽鄭,太原王這些大閥子弟,但多半也是不如此人。 再想到對方是要考郡試的,更是才學之輩,比之那些等着父母蔭官的大閥子弟,不知強了多少。

所以崔楚妃頓時忘了此刻的困境,突然生出若是我將來嫁給此人也不錯的念頭來。

而張文瓘此刻身後有一幫士子搖旗吶喊,又見珠簾後露出一截百摺湘裙來,轉身之際隱隱有環佩輕動之聲,頓時心知崔小姐必然在珠簾之後。 張文瓘當下手中輕搖摺扇,頓生氣宇軒昂之氣來,更是頻頻目挑珠簾,一副明知你在珠簾後偷看我的神情。

李芷婉在珠簾後看看崔楚妃,再有看看那張文瓘,但見二人此刻神色,也是忍俊不禁,只能強壓自己的笑意。此刻張文瓘知佳人在旁,當下上前對着崔太太一揖朗聲道:“老太太在上,在下有禮了。”

崔太太坐在一張檀木椅上,心底雖是對這張文瓘恨得牙癢癢,但面上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道:“你是何人?哪裡人士?”

張文瓘當下道:“在下姓張,名文瓘,字稚圭,清河人士,祖上乃留侯之後,家兄文琮乃是本郡戶曹,在下與兩位好友普救寺內讀書,準備一赴今秋秋闈,因沒有官身,故而還未娶妻……”

“好了,好了,誰要你說這麼多了。”崔太太微微露出不耐煩的神色。

清河張氏,崔太太也是知道,也是本郡大族,雖不如清河崔家,但當時有天下張氏出清河之說。

說到這裡,張文瓘身旁來濟,孫處約二人也是站出身來。來濟大大咧咧地道:“老夫人在上,在下來濟,祖籍南陽新野,家父乃是前朝左翊衛大將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榮國公是矣。”

聽了衆士子一愣,心道榮國公,不就是當年征討遼東的水軍大將來護兒嗎,江都之變時,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來護兒不肯從賊被殺,世人多贊來護兒忠貞。

衆人都沒有想到張文瓘,來濟二人出身都如此不凡。最後孫處約自報姓名,他雖也是清河本地人士,但家世卻是平平。

崔太太當下看向三人道:“你們一個個不是名門之後。也是知書達理之人,爲何行止輕薄,居然來調戲老身的女兒。莫非是欺我崔家門風不嚴。”

張文瓘連忙道:“老夫人治家嚴肅,有冰霜之操。我等怎敢欺之。”

說到這裡,張文瓘便將方纔他與崔楚妃在院牆內外的對話,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一一說出。張文瓘口才還是頗爲給便的,從三人述志到後來與崔楚妃搭話,一番話原委道得清清楚楚,衆人彷彿聽得和說書一般。

衆書生聽得這分明是一出郎有情妾有意的戲碼嘛。崔太太聽得怒火中燒,特別是她女兒那一句薄情年少如飛絮,頓時令她火噌地一下就冒起來了。而崔楚妃在內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自能苦道:“這下完了,這下完了。”

“此事我兩位弟兄都可見證,並非是我一家胡言。”張文瓘朗聲言道。

崔太太將柺杖一頓喝道:“住口,我女兒家乃是大家閨秀,怎可能做出此輕薄之舉。你一派胡言調戲我女兒,信不信我奏到崔郡守那,革去你們三人今朝秋試的資格!”

此話一出,衆士子都是一片譁然。

這是什麼,這是*裸的以權壓人,崔太太故意點出崔郡守三個字,提醒衆人清河郡郡守崔君素乃是崔家的人。你們這場官司又輸無贏,你們這三頭小蝦米,還不快屈服於崔家的權勢。

崔太太面色稍緩,眼下襬在這三位士子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自承胡言亂語,二就是失去秋試的資格。不愁他們不就範。

崔太太卻沒有料到,張文瓘勃然道:“大丈夫豈可因此而廢名,無緣秋試,即無緣秋試,但方纔某說得話。句句是真,若有半句虛言,五雷轟頂。”

崔太太神色一變,見張文瓘如此毅然決然,心道自己倒小看此人的膽氣,並非是恐嚇可以辦到的。崔太太又看向來濟,孫處約二人道:“此人輕薄我女兒之事,你們沒有參與,大可不必爲了朋友義氣,而失去了大好前程。你們的意思呢?”

崔太太一招不成,又來一招,她要孤立張文瓘,若是三人話語自相矛盾,那麼就沒有人聽信張文瓘之言,自己女兒的名聲也就保住了。

來濟昂然道:“家父爲了不失道義,亡於江都,在下不及先父十分之一,但也知道什麼叫以信義立身,張兄方纔之言,句句是真,某願一力證之。”

“好,好,好!”崔太太連連冷笑,又是個硬骨頭。她看向孫處約道:“他們二人乃世家之後,就算不讀書進取,也足可安生,老身瞧你家境貧寒,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爲了今朝吧,瞧你年輕有爲,絳紗加身,如同拾芥,犯不着爲了袒護你那調戲我女兒的兄弟,而一併失了前途。”

崔太太見孫處約一副謙和的樣子,與張文瓘,來濟二人的咄咄逼人截然不同,覺得他就是個書呆子,這樣的人沒什麼主見,一恐嚇就怕了,何況他的家世又不怎麼樣,只有就範一途。

孫處約上前,先是長長作揖,一躬到地。

崔太太見此人禮數如此周到,微微側身言道:“不敢當此大禮。”

孫處約笑了笑道:“長者在上,豈能不以全禮。”

崔太太笑容滿臉道:“你這人倒是有禮數,若是你敢將公道說出,老身對你也就不追究了。”

孫處約笑道:“多謝老夫人對晚輩的寬容,在下雖是家境貧寒,但也知聖人說過成仁取義,爲了道義尚且性命皆可拋,功名利祿又何能比之。在下願意證明兩位兄長,所說之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欺瞞。”

見孫處約如此傲骨,在場士子都是紛紛叫好。有人仗義言道:“崔太太,我們敬你們崔家是名門,但你也不能因爲成全你女兒的名聲,而毀了三人的前程。”

“是啊,我看這一幕下去,對崔小姐名聲也是有礙,我看他們二人一問一答也是大有情意,不如崔太太讓壞事變好事,成全他們二人,豈不是成人之美嗎?”

崔太太怒極反笑道:“婚約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崔家女子豈有不要臉面與你私定終身之說,你們三人枉費飽讀詩書,實是不要臉的,鐵了心要壞我女兒名聲,我今日就將官司打上郡府!快,拿我的帖子,請崔郡守決斷此事,爾等幾人現在就給我拿下。”

崔太太一說,身旁崔家家奴就要動手。士子們一陣喧譁。

“慢着!”

這時一人突然出聲喝止,衆人看去不知堂內何時進來一人,而在垂簾後的李芷婉,看清那人容貌後,陡然目眶一紅,心底無數滋味,百感交集。

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
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十一章 我不是惡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發個單章,和大家說說心底話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三百四十四章 鼙鼓而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一百六十八章 私會第六十九章 一箭驚敵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勢不可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八百一十章 草原分封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八百五十九章 勝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六百四十六章 亂棒打出(第一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三十章 洛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