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

“蒲山公營北上?”魏徵,祖君彥二人猶自在沉思之中。這方略不敢保證李密是否會聽從,但是足見李重九確實並非不想南下。瓦崗軍北上,事關戰略方向,不能憑李重九一言決斷。

魏徵捏須想了一番,言道:“我尚不敢爲蒲山公答允,不過太守之言,我等必會轉告蒲山公。”

祖君彥言道:“確實如太守所言,現在正是我瓦崗奪取河北的大好良機,請太守靜待迴音。”

見與二人達成共識,李重九也不再說什麼,當下在縣衙裡設宴,與蘇素一起招待二人。這二人皆是當今俊傑,祖君彥說話雖不十分利索,但卻是風采斐然,李密的文書都是由他所草擬的。而魏徵則是能言善辯,無論是治國之道,以及天下形勢的見地,每一句說出來,都是令李重九,蘇素耳目一新。

真是人才難得,李密果真有識人之能,更有聚賢之才,這點換作翟讓這個大老粗,祖君彥,魏徵這樣的人傑,就算勉強爲翟讓所用,二人恐怕也是尸位素餐,不肯盡力。

李重九,蘇素二人不由對望一眼,心道果真李密手下是人才濟濟,隨便出來兩人,蒼頭軍上下已是無人可及。更不用說瓦崗五虎將,還有徐世績。若不是顧及瓦崗寨勢大,蘇素說不準要強留下這二人爲蒼頭軍效力了。

好生接待一ri,次ri李重九,蘇素送走這二人南返之後。李重九,蘇素二人,以及近百名親衛,冒着漫天飛雪,踏雪而歸。

二人的皮襖上皆覆了白白一層的雪粉,蘇素向李重九問道:“小九,你是否真要投李密?李密ri後不會是第二個李淵吧。”

李重九聞言笑了笑,言道:“李密是不是李淵,我不知,但是他乃是眼下天下之中,最有希望取楊廣而代之的人物,用過去的話說,現在李密是最有希望能登上帝位之人!”

蘇素聽了一愣,言道:“小九,眼下雖天子無道,但朝廷仍是勢大,連高士達,張金稱,格謙都敗了,你卻是對推翻朝廷十分樂觀,再說瓦崗寨之中,現在也是翟大當家說得算話吧。”

李重九笑了笑,心知自己的見識有幾分超前,現在天下的局勢,若比之秦漢,也不過是劉項乍起之時。衆反王起事還是爲了個人生計,不得不行此冒險一搏。正如李重九一心想着如何不讓李淵奪取天下,而這時候蘇素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則是如何推翻眼下龍庭上的無道昏君。

“四叔,若沒有蒲山公,翟大當家只知苟全xing命,輾轉於運河兩岸,爲下一頓飯吃什麼而發愁,沒有李密對他提出爭雄天下這四字,翟讓對於天下,也只是想想而已。而現在李密入瓦崗寨僅一年,瓦崗寨擁兵二十多萬,又據黎陽倉,錢糧無憂,現在已成爲了天下勢力最強的反王。”

“我看再是不久,翟讓這大當家的位置也是坐不住了,與其如此倒不如早早讓賢了。”

蘇素聽了點點頭,言道:‘確實如此,你說若是一旦有一ri推翻了這昏君,李密會成爲天下之主?’

李重九笑着言道:“我只是說目前看來確實如此,李密出身閥閱之家,不愁沒有世家的支持。他又是讀書人,少時牛角掛書,得到楊素的賞識,終而名滿天下,那個讀書人不爲之敬仰。而當初楊玄感作亂,他又因此聯絡上河北豪傑。李密有這三者的支持,就是他將來圖謀大業的勢所在,一般人若想違抗,就是螳臂當車。”

“勢?”蘇素不由問道。

李重九點了點頭言道:“不錯,正是勢,無論是爭天下,亦或者在亂世之中,就必須識勢,再順勢而爲,懂得大勢所歸,決不可逆勢而爲。”

蘇素露出深思的神sè。

李重九舉起馬鞭朝雪花之中一揚,言道:“四叔,這說來玄妙,實際上也沒有特殊之處,譬如這雪花,夏去冬來而生,冬去來而化。萬物生長皆有其勢,若要夏ri看雪,這就是逆勢所爲,事倍而功半。”

“而所謂大勢,就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zi you。衆生寥寥,大多數人不過隨波逐流之輩,但是這天下總有幾人得天獨厚,如李密一般,作事時就真如天地同力一般,只是一年攻取河北五郡,四方景從,朝廷舊吏如元寶藏,魏徵,祖君彥,牛漢不戰而降,反王如李文相,張升,趙君德,郝孝德等紛紛來投。”

“而反觀我們區區一個上谷郡都打得如此吃力,難道真是我李重九不如李密,將士不如他勇猛,用兵智謀樣樣不如他,並非如此,說到底而是我勢不如他。”

蘇素聽李重九這麼說,當下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sè,將馬鞭折在手中,言道:“小九,你的話真是如醍醐灌頂,那麼這麼說李密就是現在這天下勢最強的人?”

李重九搖了搖頭,言道:“當然不是,李密最多不過排到第三罷了。”

蘇素言道:“小九,你這說什麼,你方纔還說李密乃是現在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人,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李重九笑了笑,沒有賣關子直接言道:“四叔,我沒有說錯,勢最強的,當然還是要論當今天子,可是他眼下已經昏聵,不復登基時,何況現在天下反王氣候已成,他再想平定也已是無力。”

蘇素點了點頭,言道:“那第二呢?我想到是誰能夠屈於天子之下,李密之上。”

李重九看着遠方默然良久,言道:“除了李淵還有何人,當然這還是隻算中原,不算草原上突厥的情況下。”

蘇素聽到這裡默然,兩人並騎而行了好一陣。蘇素數次看李重九的神sè,見他一直默然,言道:“我現在方知道你爲何當初有意與李淵親近了,原來你如此看好李淵。”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當初的婚事我確實也有年少意氣衝動的地方,或許應當面探探李淵的口風纔是。看來是我自視太高了。”

蘇素聽了,怒道:“小九,你說什麼,此事純是錯在李淵。不錯,當年求親時,我和你爹對這婚事能成都不太抱有信心,畢竟李家乃是世家門閥,他看不上我們,拒絕我們也無話可說。你爹說了,就算拒婚有所怨恨,也是大不了ri後我們發達了,再讓李家瞧瞧我們臉sè罷了。”

“但是李淵呢?這算什麼,不肯將三娘嫁給你,卻拿自己另一個庶出女兒來充數。他以爲這是施捨我們嗎?”

蘇素說着鬍子一抖一抖的,顯然是十分氣極。李重九神sè一醒,言道:“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提這個作什麼,晉陽宮上我與李淵已是恩斷義絕。但平心而論,若是一旦李密南下攻打東都,李淵再從晉陽起事,那麼一旦他直入關中,憑着他李家在隴西經營多年的深厚底蘊,以及世家門閥支持,他ri李淵奪取天下的希望最大。”

蘇素不明問道:“爲何李密若是攻打東都,李淵則可乘勢奪取關中?”

李重九言道:“東都纔是京都,天下河運之所在,人口稅賦集中之地,朝廷斷然不會讓他有失。若是李密一旦南下攻打東都,那麼朝廷必定會從四面調兵,來援東都,不讓李密得手。如此必然從關中抽兵,如此關中就空虛了,李淵則可以乘勢由晉陽,至河東,入關中,效仿當年劉邦故事。”

蘇素驚道:“這我聽說過,先入關中者爲王。”

“不錯,正是先入關中者爲王,”李重九點點頭,言道,“李淵若據關中,退則要閉關自守,旁觀天下羣雄爭鋒,進則可順水直下,再破東都如反掌觀紋。”

蘇素聽了頓時不寒而慄,猝然他言道:“原來小九你一心說服蒲山公去河北,與楊義臣決戰,而不爭河南,爲的就是不讓李淵,乘關中空虛而南下。”

李重九頓了頓,言道:“不錯,我是有這個打算,但眼下確實也是進取河北最好時機,若李密聽我之言,最差也是退居河北,山東,與李淵二分天下,重演河北與關中之爭。只是我想,李密應該不會聽我的。”

蘇素聽了言道:“小九,你早將利害關係與魏徵,祖君彥二人說得清楚了,我想蒲山公如此智謀出衆的人,必然會明白你其中的道理。”

李重九笑了笑,附和着言道:“希望如四叔你所說。”其實在李重九心底,去想他雖早就將前後利害關係分析得通通透透,並以穿越者神神叨叨的本事,在李密心中種下了深深的種子。但是畢竟,對於李密這樣的世家子弟而言,要南下攻取東都,爭名與朝的誘惑更大,這畢竟也是歷史上李密的走勢所在。

他眼下所爲,讓的是李密提前收取了河北五郡,否則早這時,李密已是擊敗張須陀,奪興洛倉了。他所爲的一切,令李密比歷史上進攻東都的時間,已是拖延了半年多。

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
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六十四章 貴女嬌氣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一百一十章 直上青雲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五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兩百七十三章 跋扈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八十章 事後報酬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八百三十八章 雙管齊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無定河之盟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陽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