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

大殿前的宮燈之下,照的一片通明。

李芷婉戎裝在身,按劍而立,即便晉陽宮夜宴之時,她也不忘武備。

李芷婉審視了一番衆人,問道:“爲何喧譁?”

“是張記室在殿前無禮咆哮,卑職爲擔心驚擾齊王,要抓拿此人。”衛兵頭領搶先一步言道,但對方悄悄看着李芷婉的神sè,顯然沒有相信。

李芷婉對張壽也略有所知,心知對方不是如此輕易孟浪之人,否則其父李淵,就不會任他爲記室輔佐齊王。

“先放開張記室!”齊王衛士聞言不敢違命,只能鬆手。

李芷婉問道:“張記室可是有緊急軍情麼?”

張壽一整衣冠,上前言道:“回稟公主,卑職實在有緊急軍情,要稟告齊王?”

“如此不算無禮,齊王呢?”李芷婉看向衛士頭領。

“這……”衛士當下有幾分支吾。

李芷婉鳳目一凜,言道:“你立即入內稟告齊王。”

“諾。”

不久李元吉穿着一身寬鬆衣袍,從殿內而出,衆人看其臉上有幾道紅印,似女子的胭脂,當下皆是心照不宣。李元吉來到之後,有幾分憤怒,但看到李芷婉後有幾分心虛。

這時李元吉聽聞張壽說,幽州李重九很可能已來襲太原,頓時臉上有些驚慌,言道:“張記室,你說可是真的?”

李元吉年少未濟事,平ri只聽聞父兄武功,眼下頗有幾分倉皇無措的樣子。

張壽上前言道:“眼下務需立即停止晉陽宮宴,命人用快馬通知周邊太原郡各縣嚴加提防,同時令劉少卿,殷總管,劉司馬速速前來以商應對之策。”

“好,速速去辦。”李元吉開口言道。

不久晉陽宮之內,衛尉少卿劉政會,太原道總管殷開山,齊王府司馬劉德威一併前來議事,此外齊王府護軍李思行,都水監趙文恪,還有齊王府戶曹武士逸,此人乃是禁軍簡校右廂宿衛武士彠之弟,一併前來。

這些人中劉政會,殷開山,李思行,趙文恪這四人都是李淵晉陽起兵時的勳臣,皆可免一死,僅次於李世民,裴寂,劉文靜這等免二死的勳臣。

現在留在太原一併輔佐李元吉留守。

因爲李淵自晉陽起兵,部下多從其入關,原本太原之中兵馬不多。後李重九於幽州作大,李淵不放心太原,故而令李芷婉率關中帶來的三萬娘子軍,以及殷開山的五千府軍,從關內趕至太原駐防。

衆人聽說幽州細作密報,當下紛紛揣測。

“若是五ri前出發,李重九兵馬此刻應已是到了雁門郡,正翻越太行山道之中,我們現在動員府兵鄉兵自保,也不算太遲。”衛尉少卿劉政會開口言道。

李思行言道:“此未必,聽聞此賊喜以番騎爲先導,若是以馬軍之速,恐怕已至太原境內。”

聽到李思行這麼說,衆人臉sè皆是一變。

劉政會開口言道:“這不可能,若是番軍騎兵一來,汾陽,榆次,孟縣三地不可能會無事,他們必然向我們示jing,可能以今ri的情況邊境一切正常,不說是番騎了,連個馬賊的影子都沒看見。”

李思行言道:“此言差矣,我聽說番軍騎兵來去如風,彪悍擅戰,若是以輕騎切斷,阻擾,前後通路,再襲擊驛站,中斷我消息,前方三縣被襲之事,我們可能還矇在鼓裡。”

李元吉聽了不由言道:“莫非我們要派遣一軍,前往汾陽,榆次,孟縣三縣,看看動靜。”

“萬萬不可。”在場衆人異口同聲地言道。

劉政會開口解釋言道:“太原兵力本就防衛不足,若是派一軍前去查探,在未知敵軍部署情況下,很可能遇襲中伏,如此平白損失我們生力軍。”

“那如何是好?”李元吉不由頓足言道。

劉政會剛要開口,卻看見太原道行軍總管殷開山,面露笑意獨自不語,當下言道:“殷總管負責太原郡兵馬調度,莫非有什麼高見?”

殷開山看了李芷婉一眼,從容笑道:“高見不敢當,只是你們大可不必如臨大敵。”

“殷總管,已有了應對之策?”劉政會問道。

殷開山素來足智多謀,否則李淵也不會將太原防務皆交由他,聽此人開口。李元吉當下言道:“殷總管請說。”

殷開山將袖袍一抖,白衣立於殿中,言道:“天子將太原防務交於某,某怎敢不盡力,賊子擅騎,其行乃速,若我們只靠汾陽,榆次,孟縣三縣預jing,豈非等到對方打到鼻子前,方纔察覺,不是太遲了嗎?

聽殷開山之言,衆人皆是jing神一震。

只見殷開山伸手虛指言道:“自李重九若從幽州來攻太原,必經飛狐陘,從太行山取道雁門而至。我只需在雲中城設jing,一旦賊子前來,立即可以速報,何必擔憂。”

劉政會喜着道:“這麼說李賊大軍還未過雁門?”

殷開山言道:“今ri剛得到細作傳信,雁門郡無事。”

聽殷開山這麼說,衆人皆是鬆一口氣,只要李重九大軍未至雁門,太原郡就暫時無事。

殷開山這時言道:“李重九大軍雖未至,但我們卻不可不防備。我們可致信,讓浩州刺史劉贍,潞州刺史郭子武,石州刺史王儉各檢jing銳來太原駐守,以御李賊。”

李思行言道:“調動三州兵馬,需天子調令,在李重九未至之下,我們不可貿然如此,否則乃是大罪。”

“這有何不可,”殷開山駁道,“天子以齊王總督太原,太原若有失,河東皆是不保,此事從權。”

“就以齊王府調令三州兵馬,不得有誤。”李元吉斷然言道。

見得到齊王支持,殷開山作揖言道:“李賊五ri未過雁門,足見其用兵不過如此,我們若聚衆在此,可以逸待勞。”

衆人見殷開山如此說了,皆是紛紛默默點頭。

李元吉看向李思行詢問其意見,見李思行亦是點頭,當下喜道:“既然如此,一切有勞殷將軍了,還請一定襄助本王守住太原。”

殷開山作揖低頭言道:“還請齊王放心,我只怕李重九不來太原,若來,一戰足以敗之,讓其不能生回幽州。”

李元吉當下喜道:“父王果真沒有看錯人,讓殷總管來太原輔佐吾,吾高枕無憂了。”

“公主殿下,你對我的部屬可有意見?”殷開山當下看向李芷婉。

衆臣一併看去,李芷婉在關中,擊敗了屈突通,乃是李唐奪取長安第一功臣。這一次來太原帶來了三萬大軍,都駐紮於井陘口之上,防備恆山郡,博陵郡方向的竇建德。

太原駐軍之中,屬她人馬最多,自要聽聽她的意見。

李芷婉皺眉言道:“殷總管佈置按常理,自是萬無一失了,只是怕對方不以常理。”

殷開山聽了不由心底不忿,心道你這麼說是我不如李重九。殷開山言道:“李賊如何不以常理,還請公主示下。”

李芷婉聽了言道:“這我不知,但若李重九既已出兵,太原至現在仍如此平靜,倒也是太反常了。”

李芷婉話音剛落,這時一名士卒飛奔入內,言道:“稟報齊王,石州刺史稟告境內發現番軍鐵騎,其勢有數萬之衆。”

“石州!”衆將頓時集體失聲。

“怎麼可能會是石州?”殷開山陡然問道,“你有沒有搞錯?”

對方被殷開山如此一喝,頓時不敢言語。

李芷婉言道:“戰況如何?”

士卒垂頭言道:“敵軍已連破定胡,平夷,太和三縣十二城,現正包圍攻打修化,而離石亦已被重兵包圍,刺史王儉泣血疾報,若是再不派援軍,石州數ri之內,必然全境淪陷。”

殷開山頹然無語,而李思行一拍膝蓋,言道:“我明白了,好個李賊,他居然不走雁門雲中城,而是居然從劉武周那借道,直伐離石郡。”

衆人皆是恍然大悟,唯一隻有這個可能,才能解釋。

殷開山勃然言道:“居然一ri一夜連丟十二城,你們刺史是飯桶嗎?”

那名士卒言道:“我軍也是措手不及,誰料到對方一夜之內,突然殺至城下,我們還以爲是,劉武周何時與樑師都聯合來攻,居然有如此多的兵馬,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幽州軍。還請齊王速速派軍救援石州吧。”

衆人左右一看,李元吉亦露出爲難之sè。

石州即是原先離石郡,李淵稱帝后,改郡爲州,將離石郡改爲石州。離石郡位於太原郡西側,現在石州被襲,打亂了殷開山所有部屬,不用說齊王李元吉了,連殷開山此刻也不知如何應對。

“三姐,你現在有何應對之策。”

滿殿之人,皆是看向李芷婉,殷開山已是不用指望了,現在只有李芷婉方有言語之地,不說她的才能,只憑着她的三萬大軍。

李芷婉微微皺眉言道:“石州遇襲,我們失了先機,但李……幽州也是行險,但凡用兵者,哪有將鑲道假手於敵境的。但以我之間,幽州這一次動員兵馬其多,最少有五萬之衆以上,其勢不僅僅是一個太原,我們若是應對不當,河東亦可能不保。”(未完待續。)

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
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向大家誠懇致歉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七百二十一章 杜伏威之死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虎牢關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洛陽民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六百一十章 河道行臺(第二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六百六十五章 混水摸魚(第二更)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發橫財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