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

李重九與虞世南,薛萬述商議完國家大事後,披衣而起。

從早上的傳旨朝會,至李重九與方纔薛萬述制定對李唐攻略的大計,不知不覺已是快到了中午。

李重九從大殿走出,看見日頭正好照在洛陽宮的琉璃瓦上,遙遙望去一片金碧輝煌。宮殿四面都有甲士守衛,李重九帶着侍衛,前呼後擁向宮門走去,但見在大殿上旁的廊廡旁,剛剛領受封賞的官員們,正坐在廊廡上席地用飯。

這也是一直傳下來的規矩,原來大臣每次早朝之後,已是三四個時辰,都已是飢腸轆轆了。朝廷爲了體恤官員,故而特意在早朝結束後,在廊廡上賜食,這頓飯就叫“廊下食”,算是朝廷官員的工作餐。

李重九見了當下走向廊廡,廊廡上的大趙官員見李重九親自走來,都是放下碗筷連忙起身參見。

李重九點點頭道:“衆位臣工辛苦半日了,不必多禮,繼續用食吧!”

衆位官員得旨後,當下又重新坐下,李重九想起後世高官一些親民的作風,當下也對一旁的官員道:“朕也在此用午膳吧!”

內侍官聽了當下道:“諾,就在這給陛下傳膳。”

“不必了,與諸位愛卿吃一樣的就好了。”

李重九下令後,內侍們都是不敢有違,當下造着辦。李重九指了指薛萬述和虞世南。讓他們二人也一併陪同用膳。

不久內侍官在廊廡上擺上几子,用褥子鋪地。李重九坐上後。內侍給李重九端上了一碗,加了羊肉的黃米粥,按照當時的規矩這叫做黍臛。黍臛上熱氣騰騰,香味撲鼻,對於當時的平民百姓而言,能夠吃上一碗這樣的肉粥。可是十分奢侈的。

這也是趙國對官員的福利。李重九當下點點頭,當下拿起木勺,舀着黃米粥吃了一口,頓覺得暖腹。附近官員見李重九動手。也跟着吃起粥來。

李重九對左手旁一名官員道:“若朕沒有猜錯,你就是博陵崔仁師吧!”

這名官員十分年輕,聽李重九一聲叫出了他的名字,當下側身拜道:“陛下慧眼,正是微臣。”

李重九笑着道:“不必如此,坐起來說話。”

李重九這次給與崔仁師高官厚祿,並非是是他這樣的士族高門子弟多有才具,而是這樣人身後代表的潛在力量。

天下士族五姓七望,當時博陵崔氏隱隱居首。博陵崔氏淵源傳承。之前就是有名的士族,到了南北朝時,更是顯赫北魏吏部尚書、白馬公崔宏,司徒崔浩都是顯赫人物。

連李唐也是重用,李淵當初是以崔民幹博陵崔氏的號召令,配合山東道安撫大使李神通,招降山東士族。

而今博陵崔氏的崔仙師來投,據李重九所知是博陵崔氏內部有人,看到清河崔氏的崔君素仕趙後,得到李重九重用,故而與之齊名的博陵崔氏這才按捺不住了,不再清高了,向李重九主動拋出橄欖枝。

這位崔仁師年紀輕輕,自是博陵崔氏的傑出俊傑,李重九打量過去,對方儀表堂堂,特別那額下的美髯,在隋唐時男子有美須是很加分的,加上淡淡的清高,確實很有高門子弟派頭。

據說這也是崔家一門的遺傳,歷史上崔仙師的孫子崔湜,少即以文辭顯名,憑着崔家的身份,俊美的容貌,先後周旋上官婉兒,韋氏,太平公主三個女人間,三十多歲即位極人臣,當時名臣張說見了崔湜,感慨說此生要達到此人的才華和官位雖很難,但不是沒有機會,可是到那時我早已是一把年紀了,哪裡如他這般年輕。

李重九點點頭道:“博陵崔氏,不知你是怎麼稱呼崔民乾的?”

崔民幹在李唐任黃門侍郎,聽李重九這麼問,崔仁師當下道:“回稟陛下,微臣與崔民幹,雖有淵源,但關係都不深,微臣是出自崔家安定房,而崔民幹則是崔家第二房。”

李重九聽了恍然,當時士族,從南北朝時,稱房者居多,當時的人喜歡以房稱族,而逐漸取代之前以門論族。比如隴西李氏就有十三房,比如范陽房,頓丘房等。

不過李重九知道崔仁師雖這麼說,但是兩邊一點聯繫都沒有,也不可能。博陵崔家也代表現在部分士族的態度,那就是兩邊下注。

李重九笑着道:“朕並非隨便問問,博陵崔家乃是天下名門,朕一貫是敬重的,不過崔民幹出仕李淵,朕看是不智的。如盧赤松的下場,你已是知道了。”

崔仁師心底一寒道:“陛下……”

李重九擺了擺手道:“至於怎麼做是你們的意思,但朕這裡有個提議,當朝宰輔溫彥博有一子溫挺,尚未娶妻,朕有意作這個媒人,讓博陵崔氏與太原溫氏結親。”

當時山東士族自命清高,自認爲凌駕於關隴門閥之上,內部通婚非五姓七望不可,特別是山東門閥中的崔氏,當初有崔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的說法。

而這種士族結成層層關係的婚姻方式,在李重九眼底看來就是賣婚。那婚姻當作一種籌碼,來博得政治利益。

那麼既然博陵崔氏有這個想法,李重九就給他們這個機會,溫彥博是趙國宰輔,是趙國除了李重九外官位最尊的人,而博陵崔氏則是五姓七望中最有名望的。

李重九直接對開門見山地對崔仁師言道:“朕知道山東門閥都是累世冠冕之家,但天下權勢更替,長江後浪推前浪,爾等早已是冠蓋旁落,你們內部用崇姓這種方式來保持自己傳承,但這與朝廷推崇尚官是相反的,朕不勉強你們,不需你們打破這種規則,只是要通過天下職位最尊的官吏與最有名望士族聯姻,來讓兩邊各取所需。”

崔仁師聽了猶豫了片刻,但見李重九盯着自己,當下立即道:“回稟陛下,我們博陵崔家只是在五姓內部通婚,不與外姓,但是微臣以爲太原溫家也是當今名門,何況溫宰輔又是當朝重臣,與他聯姻是我們崔家的榮幸纔是,我這就寫信給家裡長輩稟告此事。”

李重九聽了尚滿意,看來崔仁師還是十分能夠變通的。現在已經不是過去,靠譜籍爲選官的時代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藉着天下大亂這個契機,已是重新洗牌了。

在大趙朝堂上,很多如周洲,林當鋒這樣的寒門出身官吏,正躍上舞臺,也有如太原溫氏,渤海高氏,涿郡趙氏這樣二三流門閥的官吏,進入當朝一品之流。

時代在前進,博陵崔氏也不能抱着過去傳統一直堅持下去,眼下這是一個共贏的局面,他們通過最擅長的賣婚方式,與當朝大員聯姻,獲得保障。而李重九這樣的目的,當然是要通過聯姻的方式,將博陵崔氏從李唐捆綁的戰車上徹底拔下來,全力支持自己。這就如同當初李重九插手清河崔氏崔楚妃的婚事一樣,並非是無的放矢。

如果說當初宇文泰採納蘇綽的意見,推行關中本位制度,以均田制的手段,消除胡漢隔閡,將胡漢兩族才能傑出之輩都納入了這一體系,誕生了貫穿南北朝隋唐最強大勢力集團關隴門閥。

僅僅是隋唐兩朝而論,在關中本位制下,關中兵力,佔據全國兵力近一半,而隋之滅亡,很大的原因就是隋煬帝脫離了關中本位制。所以李重九要奪取天下,與其說對抗李淵,還不如說是對抗他身後最強大的關隴門閥。

如後來武則天上臺,關隴門閥爲了維護李唐正統,對武則天十分不支持。

武則天爲了對付反對她的關隴門閥,就陸續殺戮貶黜了一大批李唐皇族和不肯附已的關隴集團大臣,同時大力拔擢出身較低層或投靠武氏集團的人任要職,再遷都洛陽離開關隴中心。

這就是典型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但打壓殺戮並不是一朝一代能解決的問題,武則天后,關隴集團又重新獲勝,李唐又將京都遷回了關中。之後牛李黨爭,也是新的利益集團與關隴門閥之間的戰鬥。

而李重九現在作的,就是糅合山東門閥與自己出身一幫寒門的臣子,形成新的利益集團河北門閥來對抗。這就是效仿宇文泰融合胡人漢族兩族,建立關隴門閥的方式,不是如武則天那幫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這種方式,雖然要比武則天那種簡單粗暴的手段要難,但是有利於後世長久。

要說實話,宇文泰當初辦得事要比李重九現在難得多,但他辦成了,所以李重九很有信心,何況他還足夠年輕,將來有大把的時間去做。

只要將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鞏固,那麼李家江山不出意外,最少也有個兩三百年的國運了。

偶爾的時候,李重九會想起現代民主的思想,但這不適合隋唐,而他穿越到這個時代,拔劍而起,絲毫沒有普及這個觀念的念頭。封建王朝嘛,就是一家一姓的,二十四史簡而言之就是二十四家人的奮鬥史。別人都這麼幹了,自己又何必再瞎折騰了。(未完待續。(LWXS520。))

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
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三十七章國號之爭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八百一十三章 蕭瑀叛唐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突厥狼騎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芷婉的決心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兩百四十三章 大勝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