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內衙

宮內,內衙。

大太監,內衙少監徐春大驚失色,,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怎會如此?

自十幾年前一場宮變之後,內衙人事變幻,卻再未出什麼大的風波,一個是內衙受創極重,在隨後平蜀之戰中出力甚微,內衙上下,心裡都蒙了一層陰霾,致使許多下屬開始自行其是,不聽內衙指使。

二來呢,內衙變故,讓當今陛下刻骨銘心,加之內衙實力大減之下,出力甚少,所以陛下也不再以內衙耳目爲重。

之後除了讓親信之人掌內衙權柄外,也只偶爾聽聽內衙探聞,於是,在正德年間曾興盛過一陣子的內衙,卻是沒落了下來,也就沒什麼好折騰的了。

到得徐春上任內衙少監,內衙元氣略復,徐春年紀輕輕,又得陛下寵信,心裡也有一番抱負,掌了內衙權柄,自然要有些作爲,招攬些人手,安插些親信,長安的風吹草動,此時已大多瞞不過內衙的耳目了。

只是徐春志不在此,常年在陛下身畔,耳聞目染之下,目光早已不在長安這處方寸之地,金國,西夏,後周,南唐,這纔是年輕的內衙少監大人的目標所在。

而讓徐春煩惱的,並非是內衙人事混亂,人手不夠指使,人才不多什麼的,而是內衙在外間的諜探首領們,聽調不聽宣的態勢。

實際上,這還是要拜當年那場宮變所賜,那時內衙羣龍無首。接下來,新帝登基,對內衙又是一番清洗,而當年王靈鼻率領入宮的,又都是內衙精銳,其中各處內衙首領就有五個,可以說,整個內衙精華,都差不多毀在了皇宮內苑之中。

還在外面的內衙頭領們也多數隱匿了起來,這些人都是什麼人。只要藏身起來,真的不好找,後來尋出來的也就小貓兩三隻,還都是些倒黴透頂的傢伙,非是內衙之人多有本事……

之後朝堂塵埃落定,但內衙卻已經一片狼藉。

曹太監雖然忠心,但年紀確實老了,又沒有多少野心,掌管內衙期間。對內衙所屬管的也很寬鬆,只要能送些消息過來。不至於讓陛下問起,無言以對就行。

這麼一來,還能有好?沒幾日,他手下那些比猴兒還精的傢伙們便找準了這位的脾氣,外間消息不斷,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夠上面使喚就成,那些隱匿起來的探子頭兒們再沒現身,但任你派下去什麼人。也再指使不動手下人等,再明顯不過,這些傢伙們藏是藏起來了,但卻不願放下手中權柄。

等到徐春上任,卻是悲劇的發現,自己只能在長安城還能施展些手段,外間事。傳來你也只能聽着,不傳你就不知曉,內衙在地方上的諜探儼然已如諸侯割據一般了。

試探着派了兩個人下去,一個直接灰溜溜回來。說是差點沒了性命,不知是切詞狡辯,實則怕的厲害,自己跑回來了,還是真的如此。

第二個更好,下去之後到是沒事兒,卻三天兩頭的送信過來哭嚎兩句,更是不知,這個在京中時很是有些才幹的傢伙,到了地方上爲何如此無能,還是說,已經與人同流合污,只是矇混自己這個內衙少監呢?

當中尤爲讓人可惱的便是蜀中趙飛燕,此人如今也已是內衙一個傳奇,此人出身蜀中悍匪,後被收羅爲朝廷所用,乃當年王靈鼻屬下,當年宮變,此人也是參與了,卻聰明的臨陣倒戈,留了一條命下來。

當然,後來在內衙很是落魄,後來隨軍往蜀中,那時蜀中諜探十去其九,實在兇險的厲害,果然,去的三個人,到了蜀中沒兩天,就已經死了一雙,唯一剩下來的就是這個趙飛燕。

此人也是嚇破了膽,留在興元就再沒動地方,直到吳寧大將軍入了成都城,此人也沒再入蜀中一步。

顯然,這人已經聞出了什麼味道,而那時內衙混亂,也無人關注他這麼個小人物。

再到後來,蜀中風雲突變,入蜀大軍危如累卵,旁的不甚了了,只是知道此人不知怎麼,就出現在了大將軍趙石的身邊,後來沒什麼可說的了,這人在大將軍趙石麾下好像變了個人似的。

不但尋到亂匪老巢,且還聯絡蜀中豪傑,一舉圍死了那魔教第一高手,武林中讓人聞風喪膽的方火羽,之後立下的那些功勞簡直能讓人眼花繚亂,內衙密報上面,就算平蜀之役過後數年,他還讓人假扮蜀國太子,引得一些蜀國餘孽如飛蛾撲火般自己來投。

可以說,此人手上染滿了蜀國忠臣孽子的鮮血,心黑手狠,狡詐如狐,這就是此人給徐春的印象。

而這人在蜀中經營了小十年,已然穩如泰山,手下耳目遍佈蜀中各處,蜀中綠林豪傑,不是投了此人門下,便是對此人畏如蛇蠍,不敢稍加違逆。

這樣的土皇帝,根本不是新上任的徐春能動得了的,但徐春根本忍不住自己的心動,蜀中是什麼地方?

北臨西夏,西就吐蕃,東接後周,南唐就更不用說了,近在眼前,若能收服此人爲己用,內衙也必定就將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他心裡也是埋怨,現在人家自成一體,格局已成,若是幾年前,能動一下手腳,可不比現在謀劃要容易的多的多?

而如今,卻只能示之以恩,至於以威凌之,是想也不用想了,那個傢伙手底下的人手,人多勢衆,幾乎佔了內衙十之六七不算,且還都是蜀中一等一的豪傑,據聞,此人手下,最心腹,卻是當年一些拜火魔教餘孽,當然,這也只能是傳聞罷了,不過想來,也是八九不離十,但就算你知道如此,還能怎的?上門質問,還是傳書斥責,都是徒勞而已。

如今只能拉攏,還不太好下手。

當然,這都是自他上任以來,糾結的一些事情,如今使他大驚失色的,不是外間這些讓他頭疼的諜探們,而是長安這裡出了大事。

實際上,是內衙在長安的諜探出了事情,在外人眼中,到未必能引起多大的波瀾,但誰知道呢?長安城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一絲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做出大文章來,就更別說,此事還鬧的滿城風雨呢。

不用多說什麼,出事的正是定軍侯府。

據手下說,定軍侯府昨日一天,就處置了三十幾個家奴丫鬟僕婦,其中十幾個被打斷了腿,和着剩下的,一起趕出了定軍侯府。

當然,這裡面,有近一半都是宮中賜下去的,定軍侯府的人手下沒留什麼情面,但卻還是給宮裡的貴人傳了信,言道,這些人仗着自己身份,在府內結連成黨,弄的府中其他下人敢怒而不敢言。

而昨日,更是有人不知受了何人指使,在飯菜中下毒,欲謀大將軍子嗣,府內正在嚴查此事,大將軍一怒之下,做事有失分寸,還請宮中貴人們恕罪云云。

這些人,有太后賞賜下去的,有皇帝陛下親口御賜,還有太子殿下賜下的,五花八門,而發生了這種事,宮中貴人們覺得丟臉還不夠,又能說些什麼出來?

但徐春卻是知道,這些人,十之八九都是內衙耳目,損些人手不怕,讓他吃驚的是,大將軍竟然做的如此決絕,竟是一副要將府中內衙耳目一掃而空的架勢。

約定俗成的規則被打破,對於內衙人等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無疑,在那些朝堂大人們眼中,內衙密碟,就像是討厭的蒼蠅,雖遭人厭惡,也微不足道,卻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而這些蒼蠅有些時候也是用處的,能將一些垃圾吃幹抹淨,還能傳傳花粉什麼的。

這就是內衙存在的基礎,他們和後世的錦衣衛完全不能相比,甚至連前朝控鶴府之類的地方也不足以相提並論,因爲他們沒有實際的權柄。

但現在,有人開始搖動他們的根基,明着告訴他們,府中容不得朝廷耳目,這真的是個壞榜樣,若無應對,很快,京中許多人家便會效仿,內衙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義。

這無疑是赤裸裸的挑釁,內衙也別無選擇,只能反擊,不然也許不用旁人動手,陛下那裡的怒火就足以讓內衙煙消雲散了。

但做出此事的不是旁人,而是戰功赫赫的大將軍的話,徐春背後一片冰涼,向陛下哭訴?陛下會怎麼說,幾乎不用想,根本不用想着陛下將火發在大將軍頭上,定是要怪內衙養了一羣廢物。

但若什麼都不做,陛下知曉了,還是要怪罪的,這個時候,他是真的後悔了,不該那般敷衍於大將軍趙石,以人家如今的權勢,連陛下都要忌憚萬分,何況自己這樣的小人物?

(月票,這一章回頭看了看,阿草自己也覺着廢話有些多,但阿草絕對沒有湊字數的意思,只是寫着寫着,就這麼下來了,以前有人說過這個問題,但阿草就是沒辦法改,還好,最近夠努力,碼字比以前要多不少,情節上進度也就快一些,要不然這對不起書友們的支持。)

第1022章 出兵第340章 遇敵(五)第399章 獎懲(四)第912章 行程第896章 悄臨第1112章 盟約(七)第244章 國議(一)第900章 請戰第560章 劫後第788章 驚異第1070章 奪旗第135章 密議(一)第497章 軼事第121章 頑劣(一)第527章 艱途(三)第161章 殿議第549章 軍法第934章 論賞第1473章 大案第953章 狎妓第1133章 壓服第947章 借力第310章 心結第1250章 陸相第1436章 音妙第1361章 結果第527章 艱途(三)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1563章 變故第271章 開拔(一)第1497章 內訌第924章 騎兵第1049章 私話第595章 隊伍第429章 遊園(二)第929章 姿態第52章 春光第645章 生員第94章 應答(二)第649章 偶遇第398章 獎懲(三)第430章 遊園(三)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29章 判斷第352章 祝壽(二)第165章 心思第620章 陛見(二)第207章 嚴苛(九)第63章 殺戮第63章 殺戮第1458章 北上第470章 秘聞第1387章 佛事第1162章 交鋒第729章 決斷(一)第1190章 廷議(二)第1438章 舊情第781章 議和(三)第1273章 霹靂第756章 施政第1423章 校場第863章 收官(二)第115章 遷陵第1383章 衝鋒第588章 君言第1440章 贈譜第1305章 論政(二)第739章 嘮叨第1383章 衝鋒第1039章 自信第837章 突破第95章 說破第259章 女真第609章 書課第938章 走馬第697章 道人第1017章 封號(二)第481章 行進第951章 知府第966章 衝鋒第1124章 盟約(完)第1400章 商隊第443章 樓臺(二)第1063章 秋深第118章 試探第90章 馬球第529章 宣旨(一)第471章 激鬥第590章 要命第71章 狠辣第718章 開端(七)第1062章 天下第798章 見駕(四)第383章 兇險(一)第73章 相談第711章 妹夫第1484章 輕鬆第1270章 元康第1327章 內亂第1400章 罪責
第1022章 出兵第340章 遇敵(五)第399章 獎懲(四)第912章 行程第896章 悄臨第1112章 盟約(七)第244章 國議(一)第900章 請戰第560章 劫後第788章 驚異第1070章 奪旗第135章 密議(一)第497章 軼事第121章 頑劣(一)第527章 艱途(三)第161章 殿議第549章 軍法第934章 論賞第1473章 大案第953章 狎妓第1133章 壓服第947章 借力第310章 心結第1250章 陸相第1436章 音妙第1361章 結果第527章 艱途(三)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1563章 變故第271章 開拔(一)第1497章 內訌第924章 騎兵第1049章 私話第595章 隊伍第429章 遊園(二)第929章 姿態第52章 春光第645章 生員第94章 應答(二)第649章 偶遇第398章 獎懲(三)第430章 遊園(三)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29章 判斷第352章 祝壽(二)第165章 心思第620章 陛見(二)第207章 嚴苛(九)第63章 殺戮第63章 殺戮第1458章 北上第470章 秘聞第1387章 佛事第1162章 交鋒第729章 決斷(一)第1190章 廷議(二)第1438章 舊情第781章 議和(三)第1273章 霹靂第756章 施政第1423章 校場第863章 收官(二)第115章 遷陵第1383章 衝鋒第588章 君言第1440章 贈譜第1305章 論政(二)第739章 嘮叨第1383章 衝鋒第1039章 自信第837章 突破第95章 說破第259章 女真第609章 書課第938章 走馬第697章 道人第1017章 封號(二)第481章 行進第951章 知府第966章 衝鋒第1124章 盟約(完)第1400章 商隊第443章 樓臺(二)第1063章 秋深第118章 試探第90章 馬球第529章 宣旨(一)第471章 激鬥第590章 要命第71章 狠辣第718章 開端(七)第1062章 天下第798章 見駕(四)第383章 兇險(一)第73章 相談第711章 妹夫第1484章 輕鬆第1270章 元康第1327章 內亂第1400章 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