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局面

這就是官場上的人情往來,很常見。

只是讓吳小妹羨慕的是,這兩個少年,還沒成年,就有隨在大將軍趙石身邊歷練的機會,這是如今許多世家子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際遇。

相比當年的那些國武監前輩們,如今的國武監肄業生員,能受到大將軍本人青睞的機會可謂是少之又少了。

說實話,大將軍即將隨太子殿下出行這樣的消息對吳小妹而言,關係不大。

但胡烈隨口道來的幾句話,卻是至關重要。

雖然沒有明說,但隱含的意思就是,勸那兩位不用急,大將軍此次離京,也許有意從國武監中選些人才跟隨,到時候加進去幾個童子科的少年,也不算什麼大事。

若真是如此的話,對吳小妹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等到她豎着耳朵聽完,又在這裡呆了一會兒,才控制着自己心裡的狂喜,告辭離開了小院兒。

這注定是個不能輕易跟人分享的消息,因爲消息一旦從國武監傳開,說不定就會讓她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

請託什麼的就不用想了,金州吳氏本就只能算是地方將門,一直以來,爲大秦把守着西南門戶。

在吳大將軍出征蜀中,一戰功成的時候來到巔峰,接着便是急轉而下,在二十多年間,就沒落的不成樣子了。

就算是軍中有些故舊,轉來轉去能請託到晉國公門下,耗費時日不說。還不定能成。

勉強定下心神的吳小妹最終還是決定。靜觀其變就是。只要晉國公在四五月前出行,她就有很大可能會被選上隨行,因爲她不但今年正好肄業,而且,在國武監這一批生員當中,足夠優秀,家世也還不錯,沒道理輸給旁人。

要說有什麼礙難的話。怕就是她是個女兒身了,雖然晉國公府內有着一個女長史,國武監的女教授也跟晉國公有着牽扯,他的麾下軍伍,也常年都會存在不少女大夫,但從未聽說過晉國公身邊出過女衙衛。

這不但取決於晉國公自己的意思,他身邊的護衛統領胡烈,也將有很大的決定權。

今晚,能在這位年輕的晉國公侍衛統領面前,露了一面。對她來說,是件好事。仔細回想,她的舉止言談,都還算得體。

想到這裡,她也終於意識到,這十幾年的人生當中,最好的一次機遇好像就這麼擺在了她的面前,而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卻不多。

她鬱悶的明白,除了打探太子出行的時間之外,也只能老實的等着了,至於先挑選別的去處,爲自己留條看上去不錯的後路,這個念頭剛出現在她腦海中,就被她拋到了九霄雲外。。。。。。

國武監出來的生員,若能在趙大將軍身邊謀個一官半職,還去什麼其他烏漆嘛糟的地方?

若是爲了這個,失去入選的資格,那會兒才叫個後悔莫及呢。

當然,很快,她就又想到,金州吳氏與晉國公可還有着恩怨呢,當年蜀中大亂,正是當時的大將軍趙石駐於金州,聯合了種從端,陳祖等人,對金州吳氏進行了一次清洗,穩住了金州局面。

雖然沒有親見,但吳小妹卻是知道,也正是那一次,金州吳氏嫡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算是遭了滅頂之災,這纔給了他們這一支機會,繼承了金州吳氏的香火。

這也算是深仇大恨了,之所以現在纔想起來,不是世間隔得太遠,而是在金州吳氏迅速衰落的今日,而大將軍趙石青雲直上,名滿天下之後,已經沒有多少存在的基礎了。

像吳小妹這一輩,能記得這些,並非是長輩的耳提面命,而是因爲時間不夠久遠,而且他們多多少少吃了些家族沒落的虧而已,要說還存留着多少仇恨,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就如今的情勢看,這麼多年過去了,晉國公本人明顯沒有任何追究不放的意思,也許,在晉國公這二十多年波瀾壯闊的生涯中,金州吳氏叛反一案,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連被記在心裡的資格都沒有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金州吳氏子弟入國武監進學,除了表達出金州吳氏自己的姿態之外,估摸着也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但金州吳氏子弟若真出現在晉國公本人面前,就又當別論了。

想到這個,吳小妹僅僅也只能黯然一嘆,她好像能感覺的到,機會正在遠離自己,但二十多年前的恩怨,可不算遠,捫心自問,就算晉國公不計前嫌,她自己真的能安安穩穩的呆在晉國公身邊,爲了榮華富貴,而棄家族恩怨於不顧嗎?

有些泄氣,又有些不甘,她心不在焉的做完自己該做的,便匆匆離了馬場。

回到宿處之後,連夜便寫了一封書信,第二日便傳出國武監,命等在京中的從人快馬,送回了金州老家,並開始坐立不安的等待金州回信,其他事情,都被她拋在了一邊。

。。。。。。。。。。。。。。。。。。。。。。

深夜,國武監北邊的小樓之中,燈火飄搖。

說實話,這處小樓修的很精緻,所以在趙石離開國武監,帶領猛虎武勝軍東出潼關之後,繼任的齊子平並沒有換地方,而是繼續將這裡當作了國武監的中樞所在。

齊子平才幹或有不足,但生性豁達,住在此處,又添置了許多東西,待得閒時,便會邀來三五好友,坐在小樓之上,一邊飲酒,一邊憑欄觀望景色,逍遙自在之外,讓這裡也平添了幾分儒雅之氣。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小樓又被舊主佔據,粗獷簡約纔是舊主人的風格,一年多時間過去,這裡漸漸的卻是被肅殺之氣所籠罩。

偶爾走過這裡的人,再也看不到憑欄觀望,大袖飄飄的文人,看到的只能是跨刀挺立的軍人了。

即便是在深夜,這裡的氣氛也以凝重居多。

而不知不覺間,這座小樓也帶上了威權之氣,閒雜人等,不再敢輕易靠近小樓,進進出出的人們,也都收斂了往日間的散漫,連個笑模樣都欠奉了。

若說前些年的國武監越來越像書院,那麼現在的國武監,就一座軍營,而這座小樓,就是軍營中軍主帳。

這樣的變化,並非人人都喜歡,一年多來,連續有生員自動退學就是明證。

但國武監的治學之風,也一下子變得鮮明瞭起來,這無疑是一處武人的地界,也許並不拒絕人們讀書明理,但這裡,將註定不會出現浪漫的詩人,飽讀詩書的莘莘學子,生員們在校場上揮灑的汗水,讓這裡變得剛硬非常,並迅速向粗魯蠻強墮落下去。

而對於將國武監在一年多時間裡,便整飭的面目全非的趙石來說,這還只是個開頭罷了。

國武監已經建立了十多年,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軍人不說,還出現了一批正經的官場中人。

除了那些因爲戰時需要,最終武職轉爲文職的地方官吏外,在京師之內的工部和戶部,都有着國武監出身的官吏存在。

在影響力漸漸擴散的情勢之下,得隴望蜀之心,也就悄然而然的在他心裡滋生了出來。

軍人,需要爭取更多的社會地位和尊重,而非只被文人們當做夜壺來使用,而他的經歷也決定了,他完全的明白,軍人若想做到這一點,不可能靠什麼軍事政變來完成。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慢功夫,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兒,但既然有着這樣的機會,他卻也不會放過。

如今的國武監,其實就是他實現這個目標的工具。

非凡的政治抱負,過於長遠的謀劃,這些跟他本人都是無緣,這不過是一次嘗試,可能完全出于軍人的本能,或者也許是出於軍人的榮譽感吧?

趙石本人其實也沒那個心思去學文人們,無病呻吟上幾聲,抒發一下自己憂國憂民的暢想,實際上,權勢帶來的影響,在其中才是最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此時,小樓二層寬敞的廳堂之中,權勢又上了一層的趙石,正忙裡偷閒的跟自己的心腹對飲。

“樞密院又發來了文函,詢問大帥何時回京,大帥您看。。。。。。。。”杜橓卿一邊給趙石倒着酒,一邊狀似無意的說着。

“不用管它。”趙石淡淡回了一句,他也剛回到國武監不長的時間,長安城裡依舊有些混亂。

這是朝堂更迭太大所致,而且還會持續一些時日,不過亂也亂不到哪裡去,讓皇帝陛下以及朝臣們頭疼的絕對不是這些,而是朝堂上的這番混亂,延及地方,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說實話,那些封疆大吏們的姿態,遠比現在朝堂上鬧的正歡的那些人要來的重要的多。

大秦在擴張過程中,還遠遠達不到各地歸心,天下太平的時節,那些封疆大吏,軍中將領們,一旦察覺出皇權有了軟弱的跡象,生出什麼旁的心思,真的是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將要成行的太子巡遊之舉,好像一下便有了別的味道。(未完待續。。)

第530章 艱途(六)第544章 父子第495章 風起(四)第1167章 言儲(一)第644章 瑰寶(二)第1296章 交易第1223章 降敵第1190章 廷議(二)第371章 誓言第200章 嚴苛(二)第495章 風起(四)第1517章 簡字第888章 故地第1225章 蠻王第1460章 局面第946章 道官第8章 煩惱第1108章 盟約(三)第758章 糧草第1241章 西涼(五)第268章 絕情第619章 陛見第910章 草原第1421章 建軍第494章 風起(三)第800章 頒賞第1359章 結親第1507章 展示第1001章 血色第1125章 南來第1275章 戰果第773章 鏖兵(六)第919章 死戰(二)第1356章 消息第497章 軼事第941章 刺殺第402章 獎懲(七)第417章 家事(二)第959章 狂熱第511章 雲涌(十一)第186章 豔遇?第978章 使者第1398章 激戰第86章 風雲(四)第1235章 破關第1533章 登門第332章 山匪(二)第1385章 寺廟第610章 出城(一)第373章 北行第761章 驚濤第1187章 酒樓第1434章 縱談第1351章 搗亂第1270章 元康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695章 宮爭第1447章 遊玩第143章 出行(二)第70章 打鬥第1199章 指點第720章 開端(九)第500章 異心第756章 施政第495章 風起(四)第991章 小戰第842章 風浪第20章 戰後第181章 決死第258章 潼關第773章 鏖兵(六)第1491章 路遇第43章 書吏第542章 奏表(二)第561章 人情第477章 大戰(三)第1000章 衝擊第929章 姿態第445章 棧道第1082章 冬天(二)第1509章 論賞第154章 開場第714章 無題第479章 圍城(二)第831章 蛻變第507章 雲涌(七)第1241章 西涼(五)第1128章 安置第1363章 煎熬第1144章 君臣第930章 忠誠第1495章 糾結第454章 條陳(三)第590章 要命第570章 重傷第1365章 想法第1037章 獻策(三)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463章 洞房第72章 提親
第530章 艱途(六)第544章 父子第495章 風起(四)第1167章 言儲(一)第644章 瑰寶(二)第1296章 交易第1223章 降敵第1190章 廷議(二)第371章 誓言第200章 嚴苛(二)第495章 風起(四)第1517章 簡字第888章 故地第1225章 蠻王第1460章 局面第946章 道官第8章 煩惱第1108章 盟約(三)第758章 糧草第1241章 西涼(五)第268章 絕情第619章 陛見第910章 草原第1421章 建軍第494章 風起(三)第800章 頒賞第1359章 結親第1507章 展示第1001章 血色第1125章 南來第1275章 戰果第773章 鏖兵(六)第919章 死戰(二)第1356章 消息第497章 軼事第941章 刺殺第402章 獎懲(七)第417章 家事(二)第959章 狂熱第511章 雲涌(十一)第186章 豔遇?第978章 使者第1398章 激戰第86章 風雲(四)第1235章 破關第1533章 登門第332章 山匪(二)第1385章 寺廟第610章 出城(一)第373章 北行第761章 驚濤第1187章 酒樓第1434章 縱談第1351章 搗亂第1270章 元康第1123章 盟約(十八)第695章 宮爭第1447章 遊玩第143章 出行(二)第70章 打鬥第1199章 指點第720章 開端(九)第500章 異心第756章 施政第495章 風起(四)第991章 小戰第842章 風浪第20章 戰後第181章 決死第258章 潼關第773章 鏖兵(六)第1491章 路遇第43章 書吏第542章 奏表(二)第561章 人情第477章 大戰(三)第1000章 衝擊第929章 姿態第445章 棧道第1082章 冬天(二)第1509章 論賞第154章 開場第714章 無題第479章 圍城(二)第831章 蛻變第507章 雲涌(七)第1241章 西涼(五)第1128章 安置第1363章 煎熬第1144章 君臣第930章 忠誠第1495章 糾結第454章 條陳(三)第590章 要命第570章 重傷第1365章 想法第1037章 獻策(三)第512章 雲涌(十二)第463章 洞房第72章 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