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夜談(一)

(發燒了,渾身冷的厲害,夏秋之‘交’,總是感冒的高發期,請大家注意身體,感冒的滋味不好受,還有疑似炭疽病,豬流感,禽流感的症狀,實在讓人驚悚,阿草提醒大家保重身體。)

月光之下,安步當車。

太監宮‘女’們都離的遠遠的,景帝在前,趙石在後,燈火闌珊的‘玉’福宮漸漸遠去,一宵歡宴,好似了無痕跡,一前一後,君臣際野,仿若鴻溝,清晰而難以跨越。

前面的景帝李玄謹不說話,趙石也只默默而行,白天見了靖佳公主,十**歲的公主殿下相貌就不必提了,如雪中寒梅,盛夏牡丹,怎麼形容也不爲過,趙石見過的‘女’子當中,無論氣質相貌,這位靖佳長公主都是一等一的。

不過雍容華美的背後,皇家‘女’子的生活卻也就那麼回事,不爲柴米油鹽奔‘波’,卻也少不了煩惱,就算是太后,要是按常人想法,天下至尊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要什麼有什麼,還有什麼可煩惱的?

但實際上卻不盡然,不干涉國家大事,卻還擔心自家族人的前程富貴,親族不爭氣,她心裡也是懊惱,可見,這天下的人啊,沒有一個是真正逍遙的。

靖佳公主‘露’了一面,很像是打個招呼,周圍人多眼雜,暗通款曲是不可能了,只離去時那若有若無的目光,才能表達出些許的意思,趙石卻不在乎,旁人的事情,他上趕着着急什麼?

其實他也差不多想好了,西夏使臣過來,長途跋涉的,不定就被馬匪什麼的給洗了,這事做起來需要人手,但也不急,李匪不是說要來長安嗎?若是來了,就‘交’予他去做,做完了這一票,反正瞧李匪的意思,也是不想再在西北呆了,給他尋個去處就是。

這事和當年襲殺曾都不同,過了一手,量也牽涉不到自己身上,就算牽扯到了,西夏是敵國,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和大秦翻了臉,襲殺使節當得什麼大事?說到底,還是西夏和金國不同,彈丸之地,又被大秦,金國夾在中間,不是向大秦示好,就是得與金人虛與委蛇,才能存活下來。

而從大秦東征開始,西夏人就跟着出兵,和金國一直打的熱鬧,若再和大秦‘交’惡,那可真就成腹背受敵了,這也正是其遣使來大秦,‘欲’求娶公主的真意,而大秦這裡犧牲個公主,安撫西夏,也是利大於弊的一件事,所以多數也就順勢答應下來了,可比結好南唐要來的實際的多。

什麼遠‘交’近攻,合縱連橫之類的,與現下情勢都不相符,那些老生常談,照搬書本的人可就有些愚蠢了。

不過最怕的還是西夏人鍥而不捨,他也不能來一隊殺一隊吧?就算有那個意思,也沒有人手可以調派,最好還是皇帝給那麻煩的公主找個婆家,就什麼事都沒了的。

想到這裡,趙石也是一陣厭煩,回京之後,怎麼就跟些‘女’人糾纏不清了呢?還一個比一個麻煩,真真是讓人無話可說了,也是他少有與強勢的‘女’人打‘交’道,經驗不足的關係。

要知,每個人都有弱點,男人無非就是權勢富貴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在他面前多數都是無所遁形,自然吃不了虧,但‘女’人的手段他卻是頭一次領教,忽強忽弱,卻又好似沒什麼惡意,一個個偏又地位顯赫,軟不得硬不得,這纔是最惱人的地方。。。。。。。。

走了一段,腦海中‘亂’七八糟的東西想了不少,卻也未怎在意前面皇帝陛下在想什麼?叫他跟隨過來又是個什麼意思,其實無非就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那一套,當初去潼關,他就看明白了,和後世差不多,在皇帝眼中,沒什麼對錯之分,恩情這東西更是扯淡,只有利益纔是最直接的體現。

怨恨嗎?大可不必,世間之事本就如此,恩情少,仇怨多,上位者更是如此,所以恩怨分明的多是江湖遊俠,皇帝或者領兵大將若是講這個,想到這兒,趙石嘴角微翹,那可真是一場災難。。。。。。。。。

前面的景帝陛下悄然止住腳步,揮手間,幾個執着燈籠的小太監紛紛退去,趙石也默默停住,黑暗當中,君臣默默相對。

趙石微微躬身,謹慎道:“陛下,微臣入宮,驚擾了陛下,還請陛下恕罪。。。。。。”

黑暗之中傳來景帝溫和的聲音,“你回京也有些時日了,朕一直未曾宣你入宮,也未下任何旨意,你是如何想的,跟朕說說。”

趙石沉‘吟’片刻,緩緩回道:“陛下乃一國之君,臣怎麼想無足輕重。。。。。。。。。微臣只是忐忑,陛下作如何想。。。。。。。”

“哦?”看不清景帝臉‘色’,但那瞬間的靜默還是讓無形的威壓漫布開來,就好像一張大網,在黑暗中悄悄張開,不但網住了這一角的暗夜,更網住了人心。

景帝再開口時,聲音卻溫和依舊,“你履任艱難,挽狂瀾於即倒,以孤軍入蜀,百戰百勝,大秦遂有蜀中,你功莫大焉,如今朕急宣你回京,又不聞不問多時,你心中可有怨言,怨朕有功不賞,不能容人,對你起了忌憚之心,今日只你我君臣二人,朕想聽實話,真話,想說什麼就說說什麼,朕不怪罪就是。”

黑暗中,趙石‘露’出些許笑意,信你纔有鬼了,但又有點猶豫,是不是該立馬跪下,以示惶恐,思忖再三,去了那些不必要的顧忌,纔開口道:“不敢欺瞞陛下,臣確是有話要說。”

“朕與你相識數年,依爲腹心,然自朕登基以來,畏之者多,敬之者多,怨之者亦多,但卻再無一人敢於朕面前講些真話,實話了,景王府舊人,有才幹且能替朕分憂者,唯你與子平二人,子平其人多誠,剛直敢言,卻非社稷之才。。。。。。。”

說到這裡,景帝輕笑了一聲,有些緬懷的接着道:“當初鞏義縣相識,朕也未曾料到,竟是在草莽之間,撿了一顆明珠回來,少年英才,就這麼到了朕的身邊。。。。。。。。。君臣際遇如此,就算旁人的真話朕聽不得,你的話朕卻總要聽一聽的,你但說無妨,無需顧忌太多。”

他越是說的寬厚,趙石這裡卻越是謹慎,他本人就是個翻臉無情的主兒,以己度人,哪裡會被些許讚許‘迷’‘惑’?

“陛下之恩,臣不敢或忘,陛下如今也應察覺,當初臣所上平蜀諸策,多數皆爲虛妄之言,臣這裡向陛下請罪了。”

黑暗之中,景帝錯愕了一下,接着便是搖頭失笑,這第一句真話到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不過如今細想一下,當初讓衆臣乃至於自己都視爲良策奇謀的平蜀七策確是。。。。。。紙上談兵,到了真正關頭,最終還是一仗一仗打下來的。

景帝心頭有些疑‘惑’,不知此時趙石說這麼一句,爲的是什麼,“那平蜀七策多爲良謀,看得出來,你也費了不少心力,不然滿朝文武也不會啞口無言,朕也不會拔你爲將。。。。。。這算不得什麼罪過,旁人也無話可說,無妨。”

“臣只是想說,當初事急,臣當仁不讓,一心只想總領兵權,入蜀征戰,這才使人上了這平蜀七策,其中幾條,看似奇謀,其實用起來,也無多大用處,不過是湊數罷了,最終依仗的,還是衆將奮勇,士卒‘精’銳罷了。

不過說到底,若非陛下英明神武,氣魄恢弘,又有誰敢用微臣統兵。。。。。。。。。微臣每一思及於此,皆感陛下天高地厚之恩,所以,金州破賊,微臣心存誓死之心,劍‘門’關中,九死一生,依舊率兵南下,拳拳之心,無非‘欲’報皇恩於萬一爾。。。。。。”

月光樹影,宮牆掩映之間,趙石字斟字酌的侃侃而談,貌似誠懇無比,心中卻已轉過千百個念頭,九真一假,也終是打動了景帝,黑暗中傳來一聲喟嘆,“你的忠心,朕向來是知道的。。。。。。”

黑暗之中,他卻看不清那一直躬身垂頭的少年,一雙眸子已經亮的有些悚人,幽光流轉,深沉而不可測度。

“臣出此言,並非向陛下表功,只是臣自覺‘私’心公義都還說的過去,不過是破了些‘亂’匪,連開疆拓土說起來都有些勉強,所以也無功高不賞之憂,臣自忖問心無愧,回京之後,靜等陛下宣召就是,哪裡會有什麼怨言?

微臣也細細思量過的,之所以遲遲未曾有詔旨下來,緣由無非就那麼幾個,一個是蜀中初定,諸事繁雜,陛下與朝中諸公忙於政務,還顧不上罷了,二來呢,臣也知道,這次立下的功勞不大不小,賞罰之事委實難決,就連臣自己都覺着如今有些尷尬,賞若太厚,臣承受不起,但賞的太輕。。。。。。這顏面上又有些放不下來。。。。。。。。”

他有意的越說越是輕鬆,這樣的心理技巧,他還是駕輕就熟的,由淺入深,再由深轉淺,往往不知不覺間便能讓人放鬆心理防線,心理催眠的分支,在後世是很淺顯的談話技巧,當然,對於一國之主管不管用,卻也試過才知道。

“你呀。。。。。。。”兩個字,帶着些許的無奈,又夾雜着些埋怨的意味,如同長輩面對頑劣的子侄。

趙石心中大鬆,卻是適時跪倒在地,“臣胡‘亂’揣測,還請陛下恕罪。”

“到也不算無的放矢。。。。。。。。。起來吧,跟朕說說,你和臨江伯李任權是怎麼回事?”一邊說着,景帝向遠處揮了揮手,幾個提燈引路的太監宮‘女’趕緊小跑過來,重又將黑暗照亮。

隨後一行人便又緩緩向乾元殿方向行去。

隨着景帝悠閒的腳步,趙石落後半步,“不敢欺瞞陛下,臣與臨江伯確無‘私’怨,陛下可還記得當年臣與陛下初遇之時,臣就曾提到過,大將專權,不顧大局,常以‘私’心而壞國事的話?”

光亮搖曳之間,景帝微微點頭,眼神卻沒有多少焦點,“一晃數載,往事歷歷在目,仿若昨日,那時。。。。。。。。。嗯,好像你確提到過些這話。。。。。。。”

“當初大軍屯於平涼,慶陽事急,直到西賊退兵,卻無一兵一卒應援而來,其中大將軍折木河首鼠兩端於上,軍中大將因‘私’怨‘逼’迫於下,卻無一人秉持忠心大義,出兵慶陽,政事上臣不懂什麼,但於領兵上,臣卻略知一二,軍中衆將如此,無非各有蔭護,肆無忌憚,膽大妄爲而已。”

“軍中多有將‘門’把持兵權,父死子繼,兄去弟承,以至派系林立,紛爭不休,將‘私’於兵,兵‘私’於將,大將領兵出征,卻又能有幾分心神用在戰事上面?”

“臣領兵隨軍東征,軍中就有東軍,西軍之分,大軍在外多上一日,隔閡便深於一日,主帥一有偏袒,立即軍心震動,叫人難以心服,還好,時日不多,不然仇怨立生,到時也不知有幾人能歸於關內。”

。。。。。。。。。。。。。。。

“臣領兵入蜀,又有羽林軍,禁軍,鎮軍,團練之別,還好兵不過數萬,臣斬了幾個立威,又有大敵當前,才未生出事端。。。。。。。。臨江伯李任權此人,臣本是有些佩服的,也不‘欲’多生事端,然臣遣人約其共解成都之圍,卻搪塞以對,若所言屬實也就罷了,但臣事後詳查,卻多屬子虛烏有,‘欲’要火中取栗,坐山觀虎,藉機取那漁人之利之心一覽無餘。。。。。。”

。。。。。。。。。。。。。。。。

“將士爭功臣不怕,即可提軍心士氣,又能使衆將奮勇爭先,何樂而不爲?

但李任權不同,此人用心‘陰’險狠毒,不顧友軍生死,一心只想成就自己功業名聲。。。。。。。。。臣這裡還給了他一次機會,若其老實留在成都,臣也不爲己甚,參他一本,以待朝廷公斷便是。

然此人狼子野心,聽得不利於己的傳聞後,頭一個不思上奏爲自己辨白,而是先就抗命迴轉自己軍中,挾兵自重之心若此,還有什麼幹不出來的?”

。。。。。。。。。。。。。。。。。

四周燈光漸暗,太監宮‘女’們一個個鼻觀口,口觀心,腳步輕巧的一點聲音也沒有,卻都不自覺的離的越來越遠,這等軍國重務,別說聽得完全,就算聽上隻言片語,也足夠讓人心驚膽寒的了,都恨不能捂上自己的耳朵,離的越遠越好。

景帝的腳步滯了幾次,本來只是隨口問上一句,不想卻引來趙石一番長篇大論,李任權其人其事反而成了小事,其他含義才真正是驚心動魄。

幾次回頭想仔細瞅瞅趙石的神‘色’,卻都又勉強止住,靜靜聆聽之際,心裡卻是翻江倒海,這。。。。。。。。。可又是一篇大文章啊。。。。。。。。。

不過聽到最後,心裡也有些猶疑,趙石與李任權兩個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其實不用提,孰輕孰重一覽無餘,但趙石說自己與李任權沒有任何‘私’怨,這個他卻不信,這話裡面的意思他自然聽得出來,是要置李任權於死地的。。。。。。。。。

等趙石說完,景帝沉‘吟’良久,離乾元殿也不遠了,這才幽幽道:“依你之見,當如何?”

趙石毫不猶豫,直接便道:“其根由非在李任權一人身上,若爲長遠計,臣以爲,當改軍制,以免後患,然諸國紛爭,兵戈爲先,擅革軍事,恐有變故,所以,以臣之見,當立斬李任權,以儆效尤,權宜之計,非爲良策,還請陛下斟酌。”

果然,景帝心中輕喟,不過雖是覺着趙石所言有些不盡不實,但其中道理卻讓他很是意動,輕輕嗯了一聲,不知不覺間,卻是來到了乾元殿外面,裡面的太監宮‘女’早已得了消息,燈火大亮之間,所有人都候在外面。

“走,陪朕再說上幾句,今晚就宿在宮中吧。”

。。。。。。。。。。。。。。。。。。。。

(發燒了幾天,今天終於好的差不多了,趕個末班車,單章訂閱終於跌破3500,沒什麼好抱怨的,一個是阿草不努力,一個呢,寫到二百多萬,還能保持這樣一個單章訂閱的數字,阿草也很滿足了,多謝大家幾年來的支持。

說實話,一些老書友雖然沒有‘交’談過,但總能看到他們在書評裡發表意見或者投票什麼的,阿草一看到這些熟悉的名字,就感到分外的親切,動力也就上來了,這一個月來,雖然斷更了幾天,但總體來說,阿草還是給力的,是不是?

阿草在八月末尾,預祝大家,八月十五快樂,呵呵。。。。。。。。

再有,阿草能不能提在小小的請求,單章最高訂閱阿草已經9200多了,大家幫忙推上一萬怎麼樣?就是將血進入vip的第一章,再有八百,就能到一萬了,大家能支持一下嗎?)

第1167章 言儲(一)第1022章 出兵第1375章 大夫第300章 潰敵(一)第1368章 聚飲(三)第1331章 諫言第444章 可笑第697章 道人第807章 玩笑第766章 瘋狂第294章 精兵第1549章 降人第582章 戰後(三)第1288章 思鄉第1333章 所求第1234章 山匪(二)第1565章 相議(二)第1290章 教誨第970章 收穫第36章 聚衆第1112章 盟約(七)第1018章 說服第1289章 歸來第1568章 逃亡第335章 消息第1039章 自信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七百零五章 亂子五第236章 血夜(四)第1082章 冬天(二)第405章 獎懲(十)第1224章 豪情第1567章 風雪第1444章 文樓(四)第481章 行進第1285章 漢官第1098章 商人(四)第1048章 變化第1112章 盟約(七)第1447章 遊玩第113章 夜宴(四)第930章 忠誠第900章 請戰第628章 人來第1353章 失誤第834章 信箋第791章 歸家第275章 爭強第1165章 遠見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728章 變故第157章 比鬥(三)第1539章 豪傑第1208章 初戰第1227章 恨意第161章 破寨第1246章 西涼(十)第1325章 消息第1384章 向西第375章 遇匪(一)第581章 戰後(二)第1062章 天下第973章 圍獵第1362章 開監第849章 侯府第526章 賊窩第213章 年關(六)第691章 新鮮(五)第926章 部衆(二)第1050章 諸事第704章 亂子(四)第538章 催敵第371章 誓言第1519章 長亭(一)第860章 爲誓第710章 開端(一)第147章 出行(六)第216章 年關(九)第642章 逝去第1442章 文樓(二)第762章 歸人第484章 舌劍第737章 退兵第1261章 韋州(七)第272章 開拔(二)第591章 自污(一)第1194章 公主(二)第1368章 趙氏第1177章 女人第1471章 盛會第586章 宴飲第335章 消息第1137章 相見第1255章 韋州第1092章 終結(五)第485章 種氏第1264章 韋州(十)第726章 解州第1560章 狹路第1353章 捉拿第1559章 包圍
第1167章 言儲(一)第1022章 出兵第1375章 大夫第300章 潰敵(一)第1368章 聚飲(三)第1331章 諫言第444章 可笑第697章 道人第807章 玩笑第766章 瘋狂第294章 精兵第1549章 降人第582章 戰後(三)第1288章 思鄉第1333章 所求第1234章 山匪(二)第1565章 相議(二)第1290章 教誨第970章 收穫第36章 聚衆第1112章 盟約(七)第1018章 說服第1289章 歸來第1568章 逃亡第335章 消息第1039章 自信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七百零五章 亂子五第236章 血夜(四)第1082章 冬天(二)第405章 獎懲(十)第1224章 豪情第1567章 風雪第1444章 文樓(四)第481章 行進第1285章 漢官第1098章 商人(四)第1048章 變化第1112章 盟約(七)第1447章 遊玩第113章 夜宴(四)第930章 忠誠第900章 請戰第628章 人來第1353章 失誤第834章 信箋第791章 歸家第275章 爭強第1165章 遠見第407章 獎懲(十二)第728章 變故第157章 比鬥(三)第1539章 豪傑第1208章 初戰第1227章 恨意第161章 破寨第1246章 西涼(十)第1325章 消息第1384章 向西第375章 遇匪(一)第581章 戰後(二)第1062章 天下第973章 圍獵第1362章 開監第849章 侯府第526章 賊窩第213章 年關(六)第691章 新鮮(五)第926章 部衆(二)第1050章 諸事第704章 亂子(四)第538章 催敵第371章 誓言第1519章 長亭(一)第860章 爲誓第710章 開端(一)第147章 出行(六)第216章 年關(九)第642章 逝去第1442章 文樓(二)第762章 歸人第484章 舌劍第737章 退兵第1261章 韋州(七)第272章 開拔(二)第591章 自污(一)第1194章 公主(二)第1368章 趙氏第1177章 女人第1471章 盛會第586章 宴飲第335章 消息第1137章 相見第1255章 韋州第1092章 終結(五)第485章 種氏第1264章 韋州(十)第726章 解州第1560章 狹路第1353章 捉拿第1559章 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