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21章 戰報(一)

bookmark

孕花紛紛擾擾飄蕩而下。彷如亂銀碎玉落入人間。將大舶有東西都裝飾了一遍。?

景帝李玄謹望了望陰鬱的天空,長長吐出一口白起,又跺了跺腳,生生打了幾個冷戰,自登基以來小國務繁複,兩年間,打了兩場大仗,對於大秦來說,都關乎生死存亡,自然容不得半點輕忽,他表面上雖說表現的雲淡風輕,好似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樣子,但事實上,這兩年,他心裡的那根弦一直就是繃着的小如此,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閒暇功夫出來走動?

不過昨日晚間下起了小雪,雪勢漸大。到了清晨,整個皇宮已是一片雪白,銀裝素裹之餘,讓這平日威嚴莊重的皇宮所在多了那麼幾分妖嬈之氣,加上南邊戰事已歇,只等着蜀中君臣入京,罰蜀之戰也就算是功德圓滿了。?

這些時日,各部除案例彙總錢糧度支以及各級官吏考評外,則就是來年蜀中之地該如何治理,又該留守多少兵馬等事,而六部有司,各地巡牧的賀表雪花般送上幕,歌功頌德之音不絕於耳,開始時聽着還讓他微微有些自得,畢竟這兩場戰事都是他一力謀劃,而今功德圓滿。輕輕鬆鬆將蜀中納入囊中,此誠大秦開國以來從所未有之偉績,怎麼誇功也不過分的。?

但這樣的敬賀之詞聽上一遍兩遍還可,聽的久了,卻覺着千篇一律。言辭太過的,只覺滿篇皆乃諂媚之意,而那中正平和的,則覺着一點也說不到點子上,疏無半點誠心賀喜的意思。?

於是乎,這些歌功頌德的言辭聽的多了,卻是覺得將軍們打了勝仗。全是爲自己個兒高興,文官們端着架子,估計也覺着這一場勝仗沒了他們根本打不贏,論起功勞來也不比將軍們差了,全無半個人想着他這個帝王彈精竭慮,不畏艱難的苦楚。?

所以到得這論功行賞之時,旁人都是喜笑顏開,唯獨他這君王長上卻是滿心的鬱悶,心裡更覺得空落落的,做什麼事都沒了興致,即使是蜀中君臣押解來京之事,也覺得沒了之前那樣的期望,他性情本來趨向苛嚴,這麼一來,卻有些喜怒無常了起來,很是讓周圍人等心驚膽戰。?

這個時代沒有心理學家,他自然也不會知道這是成功之後一些人的正常反應,只是因爲他身爲皇子之時,不爲人所看重,低調隱忍慣了,一旦壓過兩個兄長,大權獨攬,多年謀劃也在兩年間一一實現,這成功之後的空虛之感也就格外的重了一些。?

他自己這些時日也覺得分外的不對勁,只是苦於身爲帝王,雖說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但這種連自己也說不清的心緒卻是惡從與人談起。即便是他想說,旁人又有人敢聽呢??

當然,讓他心中陰鬱的並不止這些,前些日子,藉着蜀中大捷之機。禮部一些人上請皇帝納妃選秀。本來這事是題中應有之意,只要等他孝期滿了三年,選民間秀女充盈宮室也便順理成章。?

但禮部一些人也許是爲了湊趣。也許是真如他們所說,覺着後宮空虛。妃嬪缺職者多,加上子嗣稀少。不利於國,反正以新任禮部尚書方謙爲首,上書請選良家女,以充宮室。?

四妃九嬪,四妃只有淑妃曲氏在位。九嬪則缺七人,剩下的宮女職缺就更不用提了,所以禮部諸人也不是無的放矢。?

說起來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壞就壞在,諸人上書不久,便有傳言曰。皇上欲納同門下平章事楊家女倩兒爲貴妃云云,還傳的有鼻子有眼。不知道內情的自然不便置喙,但知道當年還身爲皇子的當今聖上出京公幹之時,便攜有這位宰相家女的,則都恍然如悟,對這傳言也就信了**分。?

這麼一來,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直到傳言到了楊感的耳朵裡,再想辯駁之時,卻已晚了,這納妃之議已然鬧的人盡皆知了。?

朝中大臣們都沉浸於開疆拓土的喜悅和憧憬之中,只一些老臣覺得此舉不妥,有違祖宗規制,但自皇上登基以來,正德一朝留下的老臣們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剩下的也都搖搖欲墜,自危之餘,也就少有人想去觸皇上的黴頭了,有那麼幾個方正的,也覺着如今還只是傳言罷了,皇上也沒真下旨意,皇上不說,楊相那裡也模棱兩可,這個時候上書言事,卻有不穩重之嫌的。於是乎,下面傳的沸沸揚揚,卻是沒人想將事情擺到檯面上來說的?

不過等到事情傳進宮裡,被皇后聽到了,味道也就變了,反正從中宮傳出的消息,皇后那裡只是一句。祖宗之法,不納三品上臣家女入宮。此乃關乎國家社稷之法度,豈得擅改?傳此言者,其心着實可誅,此議再也休提,但有私議者,自有國法懲處?

皇后的話一經傳出,自是謠言消餌,不復有耳,不過旁人也就罷了。景帝李玄謹這心裡可是狠狠的鬱悶了一把,皇后之言雖說有理,但卻讓他心裡十分不舒坦。?

所以,這些時日,他除了偶爾去淑妃處逗弄一下網出生的小皇子。卻是再也沒在中宮那?露面,也不曉得皇后是真不知曉,還是假不知曉他的心思,反正是穩如泰山,也無一點動靜,更讓他心裡加了幾分?

氣。?

這般僵持下來,不知不覺間,一絲隱隱的裂痕就這樣出現在帝后之間了?

而昨夜小雪,到了天明雪不見止,到了成就了一番的好景緻,景帝李玄謹心中一動之餘,便帶着三五從人,出來透上一口氣,此時已是深冬季節,天氣嚴寒,他近幾年少有走動,身子卻已耐不得這樣的寒冷。冷戰打了一個又一介”身上的皮裘好像也成了擺設。?

不過呼吸之間,這冰涼凜冽的冬風卻是讓他心頭一暢,鬱結稍解之餘。卻又有些記掛南邊的形勢了,兵部樞密院那裡已經有些日子沒有傳來南邊的軍情戰報,也不知是戰事徹底平息,還是天氣漸寒,道路難行之類的緣故?

想到這些,…又出了會兒神,腦海!中事情大多,貨着怎麼也理不出所牲陰出來。等回過神來,不覺搖頭苦笑,本爲派遣而來,怎的又掛心起這些來了??

駐足擡頭,卻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凝翠園西門,此時雪意未止,又值深冬季節,凝翠園自然少有人來。此刻也無人來這裡打掃,白雪鋪牆。碎銀掛枝,小徑迤邐,耀白如毯。見這一幅天然雕琢之景緻,李玄謹精神不由一振。?

見皇帝徑入凝翠園,興致好像頗高的樣子,跟隨在他身後的幾個太監對望了一眼,領頭的是個小黃門。歲數不大,卻頗爲機靈,立即便悄聲吩咐,“趕緊,去御膳房叫人準備碳爐湯鍋,酒要烈一些的。。?

還有,派個人去尋翰林待詔李大人。你們兩個,守在這裡,若有人來。非是要緊事都給我擋住,別讓人壞了這裡的景緻。。?

皇宮所在,永遠也不少這等知心識趣的機靈人物,幾個太監並不多言,匆匆而去,他們自然知道小黃門嘴裡的李大人便是常在宮中伴架的李士芳,也明白這些日子聖上心情不爽,而他們這些乾元殿值守太監也都戰戰兢兢,唯恐行差踏錯半步,這時自然也就不敢怠慢,說不定聖上賞雪觀景之後,心情轉好。他們也能清省些不是??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任他們再是準備萬全,今日也註定不會是個好日子?

皇城西南,兵部正堂所在,一行十數騎飛奔而來,值守兵士都有些錯愕,要知皇城重地,如此控馬飛奔者,不是嫌自己死的慢,就是有緊急之事了。?

數十人眨眼便到了跟前,來人的樣子也唬了那些值守兵士一跳,這些騎士都穿着軍服,不過長途跋涉之下。又加上是雪天,人人臉上都是黑一道白一道的,汗水從頭盔縫隙間流下來,不到落地,便已經結成白霜。微一動容,便撲簌簌落下來,這些人臉色也都被凍的確青,乍一看上去,好像和地獄裡的白無常相仿。?

人人背上還都插着標旗,到了近前,也不待戰馬停穩,呼啦啦一下都是滾鞍下馬,有幾個被凍的狠了,腿腳根本都是木的,一下子便從鞍子上翻滾下來,狠狠跌倒在地上。掙扎欲起,卻怎麼也起不來。?

其他人卻是看也不看這些同伴一眼,爲首一人帶着人噔噔噔便上了臺階,嘶啞着聲音高聲叫道:“緊急軍情,速報兵部正堂,緊急軍情。?

不多時,整個兵部都騷動了起來。像兵部侍郎段德,兵部左右承,參議郎中,書官等等帶着人一窩蜂的涌向兵部後面正堂議事所在。?

“不會是南邊又出事了吧?”?

“應該不會吧?蜀帝都降了的,再有十餘萬大軍沒往別處抽調一兵一卒,怎麼會突生變故?”?

“那你們說是不是西北那裡”?

“胡說,京城都冷成這樣,別說西北那裡了,西夏賊就算再是張狂。也沒有在深冬時節來犯的道理”?

“也說不定是渣關?

“哼,說不定啊,是後周入蜀了呢?

看着這些兵部重臣急匆匆趕過去,多數兵部官吏都有些不明所以,竊竊私語間,猜測着是什麼樣緊急軍情能勞動這些大人放下手頭的公務。一起商議對策。?

別說外面人心惶惶,議事大廳所在,兵部尚書李承乾此時眼睛死死盯着手中這兩封戰報,一目十行,第一封便已讀完,眼中卻是露出不可置信之色,手指哆嗦着,一把撕開另一封戰報的漆封。?

待得看完這兩頁輕飄飄的紙張,李承乾臉色已經是蒼白如紙。?

“怎麼會?怎會如此。”?

“十一月初四。大將軍吳寧遇刺於蜀都將軍府內宅刺客兇頑狡詐。不畏生死,謀劃周詳。讓人聞之心驚賊人先使人假扮蜀商,混入大將軍近前,以爲參議後率死士刺大將軍於階下大將軍不幸,重傷昏迷,至今未有醒轉。。?

同日,臣李嚴蓄於堂前遇刺。幸賴屬從護衛,以身得免?

同日晚間,四城火起,賊人紛擾作亂,倖臣已有防備,才未釀成惡果。然大火之中。數十民居毀於一旦。城樓,蜀宮殿宇各一座也毀於大火,降帝孟氏受驚昏厥?

城中人心惶惶,謠言四起,臣夙夜憂心,不敢怠之。。?

然我秦軍之中也伏有暗碟之屬。有遊騎副尉程越,宣武都尉李秀者。擅自率兵屠戮村鎮,散佈謠言,事後查之,皆脫去無蹤,兩人皆良家子,從軍十數年,此竟爲敵之伏子耶?臣不敢信,亦不敢不信。。唯臣不敢聲張。恐有亂軍心?

經查,此皆疑爲拜火神教者所爲。此教臣有耳聞,當年兩摒起兵爲亂之魔頭方臘便出身此教,當年號稱食菜魔教者便是?

大將軍遇刺,謠言日衆,軍心不穩。臣深夜入城外大軍軍營,有軍中重將以臣有私心,恨不能刀劍加之,臣德望淺薄,又無言以辯,然此危急存亡之時,臣不敢稍有懈怠。唯以力降之,奪以兵權,暫行大將軍事?

成都危機暫解,然臣已無力他顧,南蠻起兵於羣山。後周臨兵於江上,民亂髮機於草莽?

大軍征伐年餘,疲憊不堪,臣惶恐之間,無有所措,唯謹守一地,以觀其變,以盼援軍?

再李嚴育,謹上?

第1206章 進攻第1025章 投誠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七百零五章 亂子五第112章 遷陵第375章 遇匪(一)第256章 變起(二)第622章 紅鸞第771章 鏖兵(四)第273章 開拔(三)第616章 親族第1050章 諸事第372章 襲戰(一)第76章 波瀾第1406章 目的第490章 勞軍(二)第588章 君言第583章 末路第158章 騎戰(一)第149章 心意第997章 榮耀第935章 賢能第162章 動盪第707章 春暖第1513章 請假第1295章 求懇第43章 書吏第692章 新鮮(六)第417章 家事(二)第699章 田賦第1140章 府中第1082章 冬天(二)第465章 突然第1041章 對戰第1390章 等待第171章 厚禮(一)第400章 獎懲(五)第181章 決死第966章 衝鋒第1222章 殘暴第714章 無題第248章 立誓第373章 北行第1408章 商人第456章 驚變(二)第1434章 縱談第1252章 峽口第413章 離京第547章 夫妻第675章 尋源第809章 桃林第16章 血戰(三)第702章 湖畔第542章 奏表(二)第1426章 震懾第1456章 風陵第1162章 交鋒第1059章 生死第1300章 拖延第1530章 學問第1005章 降俘第472章 內衙第1049章 私話第1261章 韋州(七)第1417章 漢陰第377章 豪傑(一)第842章 風浪第846章 暴起第198章 軍營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995章 一夜第260章 佈置第1410章 樞密第847章 百態第1368章 趙氏第949章 賞識第1058章 翻臉第609章 書課第1495章 糾結第462章 喧囂第580章 戰後(一)第1413章 明遠(二)第912章 行程第1329章 平息第1431章 冷漠第222章 來人第1508章 將來第1340章 入府第1431章 冷漠第1449章 隨行第1004章 所見第1388章 兄弟(二)第1374章 雄心第1133章 盟約(八)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二十八章 艱途四第1198章 縣衙第1476章 入宮第964章 降順第495章 風起(四)第472章 內衙
第1206章 進攻第1025章 投誠第516章 雲涌(十六)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七百零五章 亂子五第112章 遷陵第375章 遇匪(一)第256章 變起(二)第622章 紅鸞第771章 鏖兵(四)第273章 開拔(三)第616章 親族第1050章 諸事第372章 襲戰(一)第76章 波瀾第1406章 目的第490章 勞軍(二)第588章 君言第583章 末路第158章 騎戰(一)第149章 心意第997章 榮耀第935章 賢能第162章 動盪第707章 春暖第1513章 請假第1295章 求懇第43章 書吏第692章 新鮮(六)第417章 家事(二)第699章 田賦第1140章 府中第1082章 冬天(二)第465章 突然第1041章 對戰第1390章 等待第171章 厚禮(一)第400章 獎懲(五)第181章 決死第966章 衝鋒第1222章 殘暴第714章 無題第248章 立誓第373章 北行第1408章 商人第456章 驚變(二)第1434章 縱談第1252章 峽口第413章 離京第547章 夫妻第675章 尋源第809章 桃林第16章 血戰(三)第702章 湖畔第542章 奏表(二)第1426章 震懾第1456章 風陵第1162章 交鋒第1059章 生死第1300章 拖延第1530章 學問第1005章 降俘第472章 內衙第1049章 私話第1261章 韋州(七)第1417章 漢陰第377章 豪傑(一)第842章 風浪第846章 暴起第198章 軍營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995章 一夜第260章 佈置第1410章 樞密第847章 百態第1368章 趙氏第949章 賞識第1058章 翻臉第609章 書課第1495章 糾結第462章 喧囂第580章 戰後(一)第1413章 明遠(二)第912章 行程第1329章 平息第1431章 冷漠第222章 來人第1508章 將來第1340章 入府第1431章 冷漠第1449章 隨行第1004章 所見第1388章 兄弟(二)第1374章 雄心第1133章 盟約(八)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二十八章 艱途四第1198章 縣衙第1476章 入宮第964章 降順第495章 風起(四)第472章 內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