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

“賣報賣報!齊國募民,凡遷移者,每戶發耕地百畝!”

“賣報賣報!齊王殿下的齊國募民啦!”

九月初,伴隨着新一刊的《大明報》發行,南京秦淮河皇店門口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吸引了許多前來買菜買米的百姓。

“齊王殿下的齊國?”

“齊王殿下要就藩了?”

“真的假的?”

“不是吧?”

當“齊王殿下的齊國”七個字一出來,許多百姓都圍了上來,一份份報紙也被售出。

四周的百姓拿到了報紙後,紛紛打開閱覽,這才發現這次招募移民的藩國,還真的是齊王朱由檢的藩國。

這一刻,百姓們感受到的不是新奇,而是莫名的惶恐。

‘齊王就藩’這四個字代表着什麼,沒有人比大明百姓更能理解了。

眼下僅是天啓十八年,單單以大明朝平均四十六歲的人均壽命來說,許多人可以說渡過了萬曆、泰昌、天啓三朝。

更有甚者,乾脆渡過了隆慶、嘉靖等兩朝。

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人活着的時候,大明是個什麼樣?他們死了之後大明又是什麼樣?

沒有人比這些活過來的百姓更瞭解這些情況,因此他們纔是最捨不得齊王離開大明的人。

“齊王殿下要是真去了,那咱們的好日子可算到頭了……”

一個穿着曳撒的五旬老者開口,引得旁邊的四、五、六旬男女紛紛點頭。

一時間,整條街道上上了年紀的百姓都有一種“天要塌”了的感覺。

原本應該具有活力的早市瞬間死氣沉沉,許多人都憂心忡忡的往家裡,往工作地點趕去。

負責售賣報紙的一些皇店店員也被搞得有些發愣,一個二十五六歲的皇店店員都不免開口:“這也太誇張了吧……”

“誇張?這可不算誇張。”旁邊的一名四旬老店員忍不住開口道:

“你們生在萬曆年間的晚期,當時又小,等記事的時候,已經是天啓朝了,自然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你們以爲大明朝會一直繁榮昌盛下去,我們這些在萬曆十幾年出生的人也是這麼想的。”

“可結果呢?”老店員不免唏噓道:

“張閣老、申閣老相繼走了之後,那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我們經歷的還算少,有一些嘉靖年間出生的老人經歷了動亂、太平,又經歷了隆慶、萬曆那十六年的祥平盛世,結果一看到張閣老走了之後日子變差,許多人都難以接受。”

“街上、書攤邊滿是他們抱怨之聲,每日路過都能聽到。”

“齊王自四年執掌權柄以來,如今已經過去快十五年的時間。”

“上次的盛世是十六年,這次又能有幾年呢?這真是……”

說着,四旬店員搖着頭離開了,剩下賣報的那三四個年輕店員也被說的心裡有些發毛。

“應該沒事吧……”

“應該吧……官學教材上不是都說眼下的天啓之治是齊王和萬歲一起開創的嘛……齊王殿下走了,萬歲可還在呢……”

幾個年輕店員猶猶豫豫的說着,隨後將報紙賣完後,低着頭回到店裡繼續幹活去了。

儘管他們覺得大明即便沒了齊王還有皇帝在,但那老店員的話卻讓他們始終覺得有些心虛。

與他們一樣心虛的不僅僅是南京百姓,還有大明各地的百姓和官員……

“兒子!你快來幫我看看,這事情是不是真的?”

西安府鹿臺縣白水鎮的朱家府邸內,當沐休兩個月的朱輔炬剛剛洗漱走出房間,他便看到他爹朱存林慌慌張張的小跑進了院裡。

他火急火燎的把報紙湊到朱輔炬面前,朱輔炬用毛巾一遍擦臉一邊看,但隨着時間推移,他臉上的從容開始減退,轉而代之的是嚴峻。

“咋樣?是真是假?”

朱存林焦急的詢問,那滿頭的汗水,足以說明他現在很是緊張。

“應該是真的……”

朱輔炬看着報紙上的內容,頂着陰晴不定的臉色,在朱存林的注視下點了點頭。

“那我們的田地和房子不會被收回去吧?伱的官身應該沒事吧?你說我們要不要遷移去齊國?還有……”

朱存林聞言手上一抖,然後就焦慮的在原地來回渡步,不停說着自己一家應該做些什麼。

“爹您放心吧,我們應該沒事的,孩兒大小也是個參將,朝廷不可能動我們的。”

見朱存林失了智,朱輔炬拉住了他,好聲好氣的安慰了起來。

“況且,秦王都遷移海外了,朝廷總不可能把我秦藩人口都趕走吧?”

朱輔炬的話說着,但朱存林卻憂慮道:“你是沒見過當年張閣老人亡政息的模樣,這齊王殿下如果真走了,誰又能說得準……”

“不可能的,殿下和萬歲感情甚篤……”朱輔炬搖頭,但朱存林也反駁道:

“當年張閣老未病逝前,他與神宗顯皇帝也……”

意識到說錯了話,朱存林立馬閉上了嘴巴,但意思卻被朱輔炬聽出了。

他不由的有些沉默,確實人與人的感情不能單純從表面來看,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看到的一切就是真的。

過了片刻,朱輔炬擡頭道:

“總之不用急,就算殿下真的要就藩齊國,朝廷真的要廢除殿下的新政,我尚有參將的官身在,況且也沒有犯過錯,朝廷也不可能隨意撤走我官身的。”

“真要撤,我肯定能提前收到消息,屆時我們再乘船去齊國也未嘗不可。”

“眼下齊國那邊雖然過的滋潤,但也有戰事威脅,要去也不是現在去。”

朱輔炬好說歹說,總算將朱存林安撫了下來。

只可惜沒過一會,他孃親也火急火燎的趕了回來,着急忙慌的說着齊王和齊國的事情。

朱輔炬只能耐心又安撫了自家孃親,但沒消停一會兒,很快他就聽到了親戚敲門的聲音。

他打開大門一開,門口已經聚集了白水鎮附近的一些秦藩子弟,他們都是來向朱輔炬打聽齊國和齊王之事的。

那烏壓壓的人羣把門口堵的水泄不通,恐怕有近百人前來詢問。

朱輔炬明白他們是窮怕了,畢竟過習慣了眼下的日子,誰都不想再重新過回當年的日子。

他們知道的最大官員就是同鎮同藩的朱輔炬,因此只能來問他了。

對此,朱輔炬也無奈,只能喊了二十幾個主事的人進屋,然後花一個時辰安撫了他們。

但即便如此,他們臨走前也還是一步三回頭,想看看朱輔炬到底是安撫他們,還是哄騙他們。

朱輔炬對此無奈,但也從自家親戚、同族的身上感覺到了他們的惶恐。

這樣的惶恐,不僅僅出現在了朱家的宗室身上,也出現在了大明偏遠地方的百姓身上。

例如……

“楊院正,您說殿下真的會走嗎?”

“是啊,殿下就藩之後,我們的田地會不會被官府收走啊?”

“賦稅會變嗎?”

“對,田賦不會上漲吧?”

“楊院正……”

雲南大理府太和縣的一所官學門口,在下午放學的時候,官學門口圍了許多前來接孩子的百姓。

由於楊漣平易近人,又在京城做過大官,因此許多百姓都拉着孩子們的手找到了楊漣。

面對他們的話,楊漣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六十有六的他自認爲巧舌如簧,但面對這個問題,便是他也不由有些語塞。

四周百姓瞧了他這模樣,心裡的擔心更甚了。

“諸位不用擔心,當今萬歲……”楊漣腦海閃過了朱由校的模樣,不免擔心,但還是硬着頭皮說道:

“當今萬歲與齊王感情甚篤,加之齊國僅是募民,說不定就藩的不是齊王,而是齊世子和諸郡王。”

楊漣這話連他自己都不信,但是對於朝政不是很瞭解的百姓們聽後卻安頓了心情。

他們鬆了一口氣,對楊漣致謝後離去,離開的步伐比起來時都穩健了不少。

只是瞧着他們的背影,楊漣卻有一股說不出的難受。

百姓想要的答案,也是他想要的。

想到這裡,他回到了官學內部的院正小院,來到書桌前,幾次想提筆寫信詢問朱由檢,卻又無奈放下。

他覺得朱由檢說的很對,他不適合做官,那官場上的事情,他也就不要過多摻和了。

“他應該會在離開之前見我一面吧……”

楊漣走到窗前,看着遠處那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腦中也不免浮現起了那些年和朱由檢經歷過的點點滴滴。

“唉……”

這些點滴,最後化爲了一聲嘆息,消散在了天地間。

楊漣轉身繼續做起了關於院正的工作,而相比較他和大理的百姓,一些相關利益的人在聽聞齊國募民的消息,卻是紛紛彈冠相慶了起來。

比起宗室、百姓、清廉忠貞的官員們,與士紳有瓜葛的官員,或者本身就是士紳的官員,他們都在慶祝齊國募民的事情。

更有甚者,甚至一連在家中宴請好友十日,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高興。

他們被朱由檢的高壓政策壓了十幾年,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在府外,在衙門裡,他們還需要裝作有些擔心,但回到家裡,他們便紛紛放飛自我了起來。

在朱由檢高薪養廉加高壓反腐,以及高強度工作政策下,官員們一不敢貪腐,二不敢懈怠,三不敢表露怨念。

這三種情緒摻雜在一起,可以說大部分官員對朱由檢都是敢怒不敢言的。

哪怕是燕山派也不乏被腐化的官員,更何況他們這些本就生長在腐化環境下的守舊官員?

爲了讓齊國早早就藩,許多官員白天假裝擔心,夜裡徹夜狂歡。

在齊國募民這件事情上,他們比誰都積極。

儘管大明的財政是九成送入中樞,一成截留地方,因此經濟上的自主權並不大,但爲了促成齊王就藩這件事,許多官員還是下了很大力氣。

江南一帶的官員,甚至在遷移司原本每戶百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發遷移銀十兩的地方政策。

發田又發銀子,這樣的政策下,齊國募民的事情進展的速度相當之快。

不過一個月,江南三省就有近一萬四千戶百姓準備遷移齊國。

要知道,即便是天啓十四年,江南三省共同受災時,朝廷對江南移民的數量也不過六十餘萬。

然而在眼下僅有南直隸江北三府三州受災的局面下,江南三省僅一個月就組織了近一萬四千戶,七萬餘人遷移。

若是他們在平日裡都這麼肯支持朝廷移民的政策,那江南每年能遷移的人口恐怕不下百萬。

在他們這樣的“熱情”下,僅一個半月的時間,準備遷移齊國的百姓人數就達到了兩萬戶,十萬餘人。

不得已,朱由檢緊急叫停遷移之事,這讓許多官員不免失望了起來。

不過,這種失望他們只能藏在心底,想說出來是萬萬不能的……

“一個半月,十萬人……呵呵,他們還真是‘不捨’啊……”

拿着手中的遷移司文冊,南京幹清宮內的朱由校的手指不斷髮力,文冊都幾乎變形。

“萬歲……”魏忠賢想說點什麼,但朱由校忽的擡手:

“你先去準備膳食吧,另外傳王安來養心殿。”

“奴婢領命……”聽到皇帝要傳王安,魏忠賢就知道皇帝要和王安討論齊王的事情,因此不敢耽擱,在回禮之後連忙去辦。

不多時,年過七旬的王安便來到了養心殿。

“坐……”

見王安進來,朱由校示意他入座,臉上的表情也變得複雜了起來。

“你那乾兒子曹化淳……近來有沒有消息?”

朱由校的心裡百感交集,他並不希望自家弟弟走,但他也明白如果自家弟弟不走,那自己這一脈的皇位就穩不下來。

不僅僅是自家弟弟要走,而是自己弟弟全家都得走,哪怕留下一個都不行……

哪怕留下的僅僅是一個嬰兒,也足以威脅自己父子二人。

“齊王殿下……近來上午處理政務,之後午睡,下午作畫填詞,然後陪諸位郡王玩鬧嬉戲,不曾有異。”

王安好似年紀大了,聽不清楚朱由校在說什麼,答非所問的自顧自說着。

他的舉動讓朱由校皺眉,但朱由校沉住了氣,繼續一字一句問道:

“曹化淳,可有消息……”

“……”聽到朱由校二次詢問,王安沉默了片刻,末了居然反問道:

“萬歲就這麼不相信自家兄弟嗎?”

“我不是不信弟弟!”朱由校好似被踩中了尾巴一樣忽的站起,隨後立馬平復心情,表情複雜道:

“我是擔心下面的人,你應該知道……”

朱由校的模樣在王安眼裡,儘管雙眼渾濁,但他心裡並不糊塗。

他緩緩開口,一字一句道:“只要齊王殿下不變,下面的人再怎麼變化,那對齊王殿下來說也在掌控之中。”

“如此便好……”朱由校緩了一口氣,重新坐回了自己的龍椅上。

王安見狀也顫顫巍巍的起身作揖:“老奴體力不支,請萬歲恩准回宮……”

“嗯……去吧!”朱由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便頭也不回的擺手示意他離開。

見狀,王安緩緩轉身,搖搖晃晃的走出了養心殿。

朱由校看着他的背影,原本複雜的心情變得平靜了下來。

“不顯喜怒於色……你當年說的,我做到了……”

他好似喃喃自語,但語氣卻帶着幾絲苦楚。

一陣風吹入養心殿,將書桌上打開的奏疏吹的幾欲飛起的同時,也帶着這一份苦楚吹向了北方。

十月中旬的漠北草原還未下雪,但那絲絲涼意卻已經率先抵達。

李定國站在了燕然城城牆的箭樓上,他眺望黃昏緩緩下落,耳邊聽着咚咚作響的暮鼓聲,心情難以平靜。

他手裡拿着一份《大明報》,讓人不用詢問便知道他已經瞭解到了齊國募民的事情。

他把所有事情藏在了心底,就這樣靜靜看着遠方。

直到太陽全部落下山,暮鼓停止,城門關閉,他纔將手中的《大明報》摺疊收在了懷裡。

他摸了摸藏在懷裡的大明報,似乎向感受這份報紙是否真實的存在。

他何其希望這份報紙是他個人的臆想,但手上傳來的觸感卻告訴了他這是現實。

李定國與朱由檢的家書從未斷過,只是那些家書上的內容他卻並不願意去回憶。

他本以爲自己可以成爲齊國的都督,卻不想自己的歸途是大明。

“您的路是您自己選的……那我的路……你又要爲何替我做主……”

李定國轉身走下了箭樓,而此刻遠在京城的朱由檢也若有所感的看向了窗外。

他看到了空無一物的窗臺,但不等他回頭,一個機靈的腦袋就出現在了窗臺。

扎着兩個沖天揪的小女孩突然出現,小臉白淨,看上去十分柔軟,讓人恨不得捏一把。

“爹~~~”

朱媺娖甜甜笑着開口,雙眼笑成了月牙兒,朱由檢見這可愛模樣,也將剛纔的若有所感給拋之腦後,笑着迴應:

“怎麼來前殿了?不與姐姐妹妹玩了?”

朱由檢說着,起身走到了窗臺前,弓腰將朱媺娖抱了起來,抱進了殿內。

朱媺娖坐在他的手臂上,摟着他的脖子,直勾勾看着他,笑容如花般綻放開來:

“我想爹了……”

朱媺娖摟緊了朱由檢,朱由檢也抱着她坐回了位置上。

“爹也想你,不過爹這會得處理朝政,今日白天去了城外,這會若是不處理,那爹晚上就不能休息了。”

“那我去給爹泡茶!”聽到朱由檢的話,朱媺娖立馬拍了拍朱由檢的手。

朱由檢將她放回了地面,她也邁着兩隻小短腿向殿外跑去。

瞧着她那模樣,朱由檢臉上那老父親的笑容完全止不住,直到陸文昭從殿外走來,他才緩緩收起了笑容,擡手示意陸文昭入座。

陸文昭作揖回禮,緊接着也說起了朱由檢讓他查的一些事情。

“這次募民的事情,下面的士紳倒是跟着官員出力,許多地方鄉紳都鼓動百姓遷移。”

“殿下,這些鄉紳雖然在朝中備受打擊,但在鄉野之中還是有不小的號召力。”

陸文昭說着這次募民的事情,而朱由檢聽後則是笑笑,沒有說什麼。

等陸文昭徹底說完,他纔開口向坐在角落處理公務的曹化淳詢問道:

“化淳,皇店的輪船準備了多少,需要多久才能遷移完這十一萬人?”

“回殿下……”曹化淳下意識回答,察覺過來後才翻找皇店遞上來的奏疏,找到後大致看了一眼才繼而回稟:

“調動四十艘輪船,十一萬人如果遷移去京兆府,那最少需要四趟,約九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完全遷移前往。”

“若是要遷移到東海岸,那則需要四趟,約兩年時間。”

這個時代巴拿馬運河尚未開通,加上西班牙掌握中美洲,那自然只有渡海前往東部海岸。

如果要遷移人去南北美的東海岸,那大明就只能走下西洋的航道,然後在吉國準備,跨過大西洋前往南北美的殖民地。

即便是蒸汽輪船,也需要最少兩年時間,才能把十一萬人送到當地。

這麼一看,中美洲的西班牙就很礙眼了。

“先遷移到安陵、京兆、平陵三府吧,另外讓人帶去消息,將原來弗朗擦(法國)在北亞墨利加的殖民地設爲河間府。”

“將北亞墨利加的其它三國殖民地設爲京畿府,將弗朗擦在亞妮把西島上的殖民地設爲海陽府。”

“至於南亞墨利加的弗朗機、尼德蘭殖民地,就由北向南設置爲寧海府、文登府、靖海府便是。”

“這六府之地,駐紮軍隊就足夠,暫時不用移民,在當地招募一些土民就可以。”

說罷,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繼續說道:

“讓歐洲錦衣衛百戶所的人緊追戰事,如果大弗朗機(西班牙)有戰敗的跡象,立馬飛鴿傳書回京。”

“是!”陸文昭應下,而朱由檢也笑着說道:

“那些士紳就暫時不管,讓他們爲齊國移民出些力。”

“以這種速度,我估計五年之後,齊國人口能不下五百萬。”

“殿下所言極是……”陸文昭也笑着迴應,主僕對視一眼,笑聲又大了幾分……

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10章 局勢艱難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37章 浙兵戚金第106章 愚民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章 難兄難弟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21章 備戰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53章 分憂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66章 終末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30章 兄弟和睦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32章 百般無奈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71章 遼鎮敗壞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98章 齊王選妃
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10章 局勢艱難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469章 風聲鶴唳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37章 浙兵戚金第106章 愚民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9章 滿桂到來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章 難兄難弟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21章 備戰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543章 雙璧隕落第605章 碎葉城西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53章 分憂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122章 京中兵馬無男兒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舊港第466章 終末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30章 兄弟和睦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593章 未雨綢繆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32章 百般無奈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71章 遼鎮敗壞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98章 齊王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