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殘暴嗜殺

“瀛洲楊文嶽傳書,瀛洲可再供給北直隸二百萬石米麥。”

“舊港沈廷揚傳書,舊港可供給南直隸五百萬石米。”

“西南洪承疇傳書,雲南、貴州、交趾、廣西四省,可供給南直隸六百萬石稻米。”

“如此,六省共籌措一千三百萬石,比殿下您下發令旨的要求,多出了一百萬石。”

十月二十七日,距離朱由檢大婚還有三天的時候,畢自嚴帶着六省回稟的傳書來到了齊王府,向朱由檢彙報了糧食的情況。

即便還有三日便要大婚,並且府內已經開始張燈結綵,但朱由檢依舊一身天青色圓領袍,頭戴玉冠的坐在承運殿處理政務。

在畢自嚴說完六省的回稟傳書後,朱由檢靠在了椅子上,輕鬆道:

“這麼一來、江南的糧荒可以平息,還能盈出一百萬石給北直隸對吧?”

“回殿下,確實如此。”畢自嚴坐在椅子上,畢恭畢敬的迴應,不敢玩什麼心眼。

雖說朱由檢不是皇帝,坐的也不是龍椅,但他就坐在那樸素的木椅上,卻讓人覺得自己面對的不是大明齊王,而是大明天子。

“我有生氣過?”朱由檢明知故問,曹化淳也雙手作揖,準備擡手擋住自己的臉,同時回答。

可如果工業蒸汽機和大型高壓蒸汽機丟了,那軍備院這麼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就都被竊取了。

對於他的詢問,畢自嚴沉吟片刻,緊接着作揖解釋:

例如南直隸,只是一省之地,便有八千五百多萬畝耕地,歲產一億六千餘萬石米麥,可這有用嗎?

他心裡早就釋懷了,也清楚曹化淳沒有能力一邊管皇店、一邊管軍屯田。

只是在他交代的時候,他瞥了一眼宮殿門口,卻見被自家殿下冷落許久的曹化淳終於出現在了這處殿內。

給十戶人家發一臺蒸汽機,等於給每人發二到六兩銀子,這是活生生的砸錢。

畢自嚴在歷史上擔任天啓、崇禎兩朝的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

或者說、他和朱由校的感情維持了目前的局面,如果他和李世民那樣,對權力十分熱衷,那恐怕坐在龍椅上的就是他了。

這份畏懼從內心倒映在雙眼之中,被朱由檢看得一清二楚,他微微皺眉:

“你們三人是勖勤宮的老人了,事情辦不好,認了錯,繼續辦便是,孤要的是態度。”

到任後的他,主要和朱由檢在這個位面所實施的政策類似,從節源開流着手,裁汰冗兵、興復屯田,地方官吏以經濟發展速度來考覈。

眼下四川的局面,每年能存糧近兩千萬石,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供應這江南三省。

朱元璋所殺的貪官污吏,不足朱由檢所殺的三分之一,他流放的貪官污吏,也不足朱由檢流放的三分之一,論波及程度更是不如。

只是眼下曹化淳一句“您變了”,隨即就讓他心裡充滿了憋屈和不解。

“不要小看百姓……”朱由檢瞥了一眼王承恩:

一些文官儒生在民間罵他殘暴不仁,遠超洪武。

“後年的下半年就可以籌備工廠了,按照每個工廠二百臺工業蒸汽機的標準,逐漸擴大工廠規模和生產數量。”

第二年開始,當地就可以每年接受兩三萬移民了。

百姓受災的時候他會按照朱由檢說的籌措糧食,準備糧票。

他不結黨、不營私、不貪財,知小民困苦而上奏,是個難得的好官。

曹化淳的背影消失在了殿內,當他再出現時,已經在偏殿之中。

“……”曹化淳一時間沒有迴應,只是躲閃着朱由檢的目光。

畢自嚴很清楚朱由檢的訴求,說白了就是存糧。

在國家機器的支持下,蒸汽機工廠的發展速度很迅猛,尤其是大明這種國力的情況下。

“……”空氣一時間凝固,站在偏殿門口的兩名驍騎衛聽到這話汗流浹背,返回的王承恩在聽到這話後也連忙停下,站到了偏殿門口的一側,一邊躲一邊聽。

他到任時,大明的國庫早被閹黨侵吞揮霍一空,國家每年赤字近二百萬兩白銀,九邊欠餉九百多萬兩,三餉加派使百姓困苦到了極點。

當然,他的意見不止是崇禎,便是百官都無法接受。

這是他能想到爲數不多的,平穩交接權力的辦法。

哪怕關外畝產只有六七鬥,但只要機器足夠,三十萬人完全能管理數千萬畝田地,而他們的口糧只需要這些田地產出的十分之一。

只需要一萬勞改工配合,這兩千臺拖拉機就能在一年時間裡開墾出二十幾萬畝耕地,養活當地的駐軍和勞改工。

“按照你的意思辦吧。”

他挽國財而知民,在百官都堅持向百姓加餉五百餘萬兩的時候,畢自嚴卻讓皇帝注意百姓已到了家家懸釜的境地,建議暫停遼事,減天下賦稅,讓小民有積蓄來渡過旱情。

“殿下,如果楊文嶽回信,探險北亞墨利加的船隊迴歸,那需不需要先放一批拖拉機給齊國用於建設?”

朱由檢安撫了一下畢自嚴,也託他安撫了一下李邦華。

朱由檢仔細算過這筆賬,不然也不會定下這個政策。

他的臉上帶有疑問,而作爲見識過拖拉機這種工業力量的人來說,王承恩很清楚,這兩千臺拖拉機對於大明來說杯水車薪,但如果給齊國,那就是立身之本。

可他清楚,這並不代表他對曹化淳的態度滿意。

如此,明面上是江南百姓餓肚子,實際上是其他各省的百姓餓肚子。

朱由檢的命令,王承恩放在心上,因此轉身出承運殿交代事情的時候,他特意交代了一遍又一遍。

朱由檢不看曹化淳,只是拿着硃筆對手中奏疏修修改改。

“殿下,奴婢有罪……”

這個問題他也一直糾結,現在被王承恩提起,他自然有些心動。

只是今年,蒸汽工廠的投入就達到了三百萬兩,要知道此時英國的財政收入也就四百萬兩不到,朱由檢幾乎投入了一個英國的全年財政。

朱由檢有自信把齊國建設的比大明好,這纔是他敢於讓諸將陪他去齊國的原因。

王承恩忽的開口,讓朱由檢看向了他。

這十年下來就是十五畝,二十年下來就是三十畝。

總的來說,在明末財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他能精心協調、精打細算,支撐明朝財政近十年,並且不像一般的官員一樣,只懂得徵稅而不體恤百姓。

南直隸目前查明的人口是兩千四百多萬人,僅僅這些人的口糧,就需要近兩億石米麥,這還不算隱戶。

六月的時候朱由檢就覺得,若是曹化淳老老實實來認錯,這件事情也就這樣了,畢竟也不是一次兩次寬容。

“殿下千歲……”

旁人不瞭解他朱由檢,但曹化淳幾個跟了他十年的人還能不瞭解他?

他壓着怒氣把奏疏和硃筆放在桌上,然後才起身走向曹化淳,一邊走一邊說:

李自成死灰復燃最厲害的時候,就是這三省遭受大旱的事情。

擱置了畢自嚴的問題,他的目光就放到了四川的新政上。

朱由檢清楚這個局面,除非三省人口降低,不然三省之民就能消耗大明半數口糧。

可即便如此,那也人均三十餘畝,並不比海外差,並且不用漂洋過海的遠離故土。

須知朱元璋在位期間,一共處決貪官污吏將近十五萬人,牽連近百萬人,以至於文武百官離家上朝時,必和家人痛哭流涕告別,如經歷生離死別一樣。

他始終認爲,自己身邊還是有皇兄、王承恩、曹化淳、陸文昭、滿桂、黃龍、孫應元等老人陪伴的。

不得不說,像他這種清楚向誰徵稅,向誰免稅,還敢於提出建議的官員,是晚明官場的一個奇蹟,這也是朱由檢記得他,並重用他的原因。

等後年和第四年,這兩千多臺也就是幾個月乃至一個月的產量而已。

他的這話讓朱由檢略微皺眉,但也不可否認這兩千臺農用拖拉機對於齊國更有用。

“朝廷今年發一臺機器給百姓,明年你就能看到上百畝田地出現在關外,後年就是二百餘畝,並且前一年的一百餘畝耕地,能交五六石米麥。”

王承恩的猶豫是有道理的,因爲一臺拖拉機的造價一百三十兩,而十戶人家在二十人到七十人不等。

朱由檢靠在椅子上,半側着身子看着手中奏疏,沒有迴應曹化淳。

如遼東那三千多萬畝耕地,只需要十萬臺拖拉機,三十萬人就能輕鬆耕種,只是管理依舊需要百萬人。

要解決江南的糧荒問題,一是要移民,二是要開發交趾和舊港。

他想看看畢自嚴是怎麼想的,因此特意詢問。

他比朱元璋多了一絲仁善和忍耐,比李世民多了一絲對權力的不屑。

朱由檢對於想不通的事情,往往是暫時擱置,眼下也一樣。

“奴婢領命。”王承恩應下,也知道朱由檢爲什麼特別交代。

到朱由檢這裡,天啓五年以來的“三娘子軍械走私案”,“陝北民變大案”,“江南水災貪污大案”,還有“四川侵吞軍屯田大案”。

因此挪用這兩千臺拖拉機不會讓大明的工業進程變慢多少,但卻能讓齊國更快的紮根北亞墨利加。

“四川的新政,明年開始恢復徵稅,按照戶部的估計,四川若是沒有災情,能收上來八百萬石田賦嗎?”

他這模樣,讓朱由檢眉宇間微微皺起,而曹化淳見到這一幕,只能硬着頭皮迴應:

“農用的蒸汽機暫時存放,等明年滅了建虜,後年開春遷移百姓北上後,以村爲集體來發放蒸汽拖拉機。”

齊國的人少,完全可以在朱由檢執政的這些年達到工業化國家的水平。

如果拖拉機丟了,被歐洲人竊取去,那他們可能會進步,但不會太大,大明依舊能憑藉科技碾壓他們。

讓這六七千萬人餓了肚子,那大明距離滅亡也不遠了,哪怕只餓一兩年也不行。

把齊國建設好,才能讓諸將放心和朱由檢前往齊國,這也是無奈之舉。

這還只是開始,因爲朱由檢的計劃需要足夠的機器來支撐,大明的疆域也需要足夠的火車、輪船才能掌控。

操作得當,每年開上百畝,等同於給每組每人開了最少一畝半。

“頭擡起來……”

“是……”王承恩見朱由檢同意,心頭不免有些高興,不過朱由檢還是提醒道:

“拖拉機可以運過去,但大型高壓蒸汽機和工業蒸汽機沒有我的令旨,誰也不能動。”

“此數量每年增加,直至地開無可開,人種不過來纔會停下。”

說白了、農業拖拉機的蒸汽機,根本不足以用來製造其它蒸汽機,這三種蒸汽機是有代差的,用到的材料都不一樣。

這一來一去,恐怕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到了明年,拖拉機的產量恐怕能達到四千多臺,而兩千臺只是半年的產量罷了。

“你的這份錯,似乎認的晚了一些。”

眼下黃龍是最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朱由檢準備在美洲北部先進行工業化城鎮,讓黃龍看到工業的力量後,用他來安撫其他將領,然後在大旱結束前,讓諸將一個個的前往齊國。

自他天啓四年主持新政以來,殺了貪官一批又一批,流放一批又一批。

但相比較朱由檢,朱元璋便成了“仁愛之君”。

三百萬人可以管理近億畝耕地,養活兩千萬人,屆時齊國百姓的生活會比大明的還要好。

“屆時,恐怕那十戶人家能開出六百、乃至兩千畝耕地,交數十乃至上百石米麥。”

朱由檢打斷了他的舉動,曹化淳也只有緩緩擡起頭,看着朱由檢那不怒自威的模樣,心中有些畏懼。

曹化淳沒有忘記朱由檢不喜歡跪禮,因此畢恭畢敬的作揖。

“您……確實變了……”

需要行軍打仗的時候,他會提前統籌錢糧,確保錢糧提前運抵前線,不讓將士餓肚子。

畢自嚴看朱由檢下逐客令,當即起身作揖,隨後退出了承運殿。

“奴婢想等殿下消了氣再來。”曹化淳的聲音在偏殿內迴響,而朱由檢側目看了他一樣。

在儒生口中,他的名聲早就臭了,只是他並不在意。

“你先下去吧,告訴李邦華別有太大壓力,糧食減產這是天災,與他無關。”

擴建蒸汽機工廠,主要還是需要大型高壓蒸汽機和工業蒸汽機,農用蒸汽機只是附屬品。

因此他有時候在想,畢自嚴到底是演出來的,還是他的缺點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之前三年的旱情受災不過三千餘萬,就讓朱由檢忙的焦頭爛額,戶部算盤日夜不停的在響,而這三省人口紙面便有四千餘萬,真實數量恐怕不下六七千萬。

三人之中,王承恩最少犯錯,因爲他管的事情最清閒,而陸文昭和曹化淳管的事情最多,犯錯也最多,但朱由檢已經三番五次的寬容他們了。

如果朱由檢籌措了足夠的錢糧,他又支持朱由檢向外開拓的政策。

畢自嚴頓了頓,看了一眼朱由檢的表情,發現沒有什麼變化後才繼續說道:

“按照這糧食畝產,以及新政規定的十賦一,那明年的田賦,恐怕在六百萬石左右。”

最爲在勖勤宮的老人,朱由檢對王承恩、陸文昭、曹化淳這三人,一直是比較寬容的。

算起來,畢自嚴到戶部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而這期間他做的確實讓朱由檢很滿意。

畢自嚴心裡在揣摩朱由檢的性格和舉動,而朱由檢何嘗又不是在揣摩他。

“還有四個蒸汽工廠的機器沒有準備好,按照這情況,明年應該能達到五分之四的程度,後年則是六個工廠全部投產,並且在下半年再興建三個工廠。”

朱由檢不怪他,畢竟要求這個時代的人一開始就接受燕山式的教育和教材,這有些難爲他們了。

要解決北方的糧荒問題也是如此,但需要開發的是東北。

他佝僂着背,垂着眼簾,雙目看着地上昂貴的金磚。

四川新政上的奏表上,李邦華是明確保證不遇災情,可收八百萬石田賦米麥,但朱由檢對此保持懷疑。

“……”

“不過……四川百姓不過四百三十萬人不到,當地所需也就三千七八百萬石米麥,因此除了六百萬田賦糧外,朝廷還能在當地購存上千萬石米麥。”

東北將是朱由檢利用機器來吸引移民的初始地,只要大明百姓都知道了機器的好處,那朱由檢就可以用機器來吸引百姓前往齊國、舊港移民了。

哪怕是晚明的西學東漸,其過程也是幾十年的結果,而燕山推廣到現在不過六年時間。

雖然不如遷移交趾、瀛洲、舊港直接分地來的誘惑,但力度也不小了。

操作這個初始版本的拖拉機是累,但比起用鋤頭一鋤頭,一鋤頭的挖地來說,這機器省力太多了。

只是人無完人,而朱由檢經過燕山、齊王黨、御馬監、錦衣衛的腐敗案件後,對誰都有些多疑。

“下官告退……”

“關外和關內的標準不能一樣,東北和舊港,按照每村每十戶一臺來進行發放。”

李邦華的數據沒錯,但他沒有看燕山教材,不知道小冰河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因此判斷出錯。

要是奴兒干一下子北遷十幾萬戶,那朝廷就能掏上千萬兩銀子,一萬多臺拖拉機。

因此,南直隸和浙江、江西都是與北方搶糧的大省,四川、湖廣這兩個產糧大省的糧食,基本都輸入到這三省身上去了。

朱由檢最後還是選擇了把這兩千臺蒸汽機送往齊國,不過那得是楊文嶽確定探險隊已經在北亞墨利加站穩腳跟。

四個烈度不輸於洪武四大案的大案,在不到五年的時間爆發,平均一年一個,每個都致使數萬乃至十萬人人頭落地。

因爲江南百姓有銀子,他們可以高價買糧,因此糧食不等運到北方就被搶購一空。

朱由檢的質問帶着怒氣,這誰都能聽出來,兩名驍騎衛士卒手心和額頭冒汗,王承恩也做好了進去爲曹化淳求情的準備。

朱由檢斂着目光開口,王承恩聽後卻猶豫道:“殿下,每村十戶一臺會不會太多?”

“一臺機器,也就六七年就能回本,不用太過擔心。”

他敢篤定,只要朝廷敢發機器給村集體,然後以每十戶爲一組的方式發放機器,那不用發遷移糧,北方百姓都會爭先恐後的衝向奴兒干。

先渡過大旱,保證人活下來,接下來朱由檢才需要想,怎麼解決大明近九成農民的就業問題。

他退出後,王承恩從角落走出來,將椅子收了回去。

系統增加十二條和商賈有關的政策,其中包括增加鹽引,令商人運粟實邊,裁汰冗兵冗役,檢查軍餉虛冒,開發京東水田,清查天下隱田,興辦軍屯等利國利民的政策。

有需求才有產能,而大明的需求無疑讓人絕望,朱由檢對蒸汽機工廠的投入也能讓各國瞠目結舌。

他在位期間洪武四大案已經算是歷朝歷代未見的殘酷程度,可即便如此,四大案時間跨度也有十三年之久。

“下官以爲,八百萬石應該是不成問題,可前提是糧食的畝產不能減。”

朱由檢明面上從天啓五年開始插手內閣事宜,至今六年,共處決貪官污吏近五十萬,波及親眷近四百萬人。

“怎麼?你也和那羣儒生一樣,覺得孤暴虐弒殺,喜怒無常?”

糧食產的多沒用,得看能存下來多少。

這過程中,朱由檢一直看着王承恩,在他做完後纔開口詢問:“蒸汽機的工廠投產情況如何?”

曹化淳終於認了錯,雖說有些晚。

“但殿下您也知道,用《燕山教材》的話來解釋,小冰河期下糧食減產是正常的,而四川此前畝產大概率是兩石六七鬥,今年據傳只有兩石……”

只是讓他錯判的是,曹化淳並沒有來,直到今日他纔出現在了朱由檢的面前。

王承恩是打定了主意要和自家殿下去齊國,他心裡想的自然也是發展齊國,所以纔會主動開口。

窗外的陽光撒進屋內,照在朱由檢的臉上,其眼瞳被照的晶瑩剔透,不怒自威。

朱由檢聽到曹化淳的這話,心裡有些委屈,但更多的是生氣。

“目前暫時達到了三分之一的程度,年產二百臺大型高壓蒸汽機,六百臺工業蒸汽機和兩千臺農用蒸汽機。”王承恩迴應,並解釋:

朱由檢用上了“孤”的自稱,足以說明他有多生氣。

戰事不緊張的時候,他會建議暫停戰事而休養生息,使小民有升斗餘財。

二人點頭打了一個招呼,隨後曹化淳就小心翼翼的走進了承運殿,而王承恩擔心的看了一眼。

“莫不是以爲孤走出勖勤宮就變了?”

只是曹化淳的下一句話便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殿下您變化太多,奴婢跟不上您的腳步,您比當年變得更果斷,更有想法,更有手段了。”

“奴婢對您尊敬,卻也懼怕……”

曹化淳說着,攤開衣襬跪在金磚的地面,叩首三下後才道:

“奴婢自知領不了軍屯田,請殿下尋一人代領吧……”

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63章 齊王黨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8章 初嘗權力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50章 大小曹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36章 出塞第353章 分憂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267章 太廟獻俘
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41章 擔子漸重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0章 海運之爭第163章 齊王黨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415章 南征北討敢當先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241章 備戰河套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8章 初嘗權力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150章 大小曹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585章 收復西域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574章 萬事不留人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35章 魏忠賢的獻媚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136章 出塞第353章 分憂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27章 給皇五弟什麼王號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47章 狗不能喂太飽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4章 一年換三帝第452章 明金對峙第267章 太廟獻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