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

“搭把手!這裡還有人活着!”

“救命!”

清晨、宛若廢墟的京城之中,此刻正聚集着百萬參與救災的軍民。

經過調查,此次地震發自燕山地震帶,地震波及範圍西至陝西、河西,北到遼東,南及南直隸等十省。

爲了救災,大明調動北方六十萬軍隊、兵馬司和衙役,以及近三百萬民夫,花費甚多。

從九月初一到九月末,被救出的百姓多達六十餘萬,死者十餘萬,傷者百萬之多。

九月初十,戶、工二部議定了對無力修葺倒塌房屋和無法棺殮死亡人口的給銀數目。

對倒塌房屋,朝廷出銀修建,對因爲地震而死,並且尚有活口的人家,朝廷給予每人十兩的災後補償。

不過奏疏上奏後,皇帝朱慈燃以爲數目尚少,因此將每人十兩提升到每人三十兩。

同時,他對於因戍邊在外的士兵家屬及其住房的被災情況尤爲關切。

九月十二日,皇帝朱慈燃諭戶部,着其對家中有參軍入伍而受災家庭發放二十兩安撫銀。

九月十五日,皇帝朱慈燃又派太子朱和垠率百官告祭天壇。

九月十八日,餘震不止,皇帝朱慈燃親率諸王、文武官員到天壇祈禱。

九月二十,皇帝朱慈燃下旨,此次受災諸省稅賦蠲免一年。

似乎是種種效果起到了作用,原本餘震不斷的地震開始消停,大明也可以全身心投入災後重建的事宜。

十月初一,大明發行五千萬兩的賑災國債,地方百姓和諸藩紛紛伸以援手。

早在地震消息傳出後,臨近大明且有鐵路的印度廝當諸藩和齊國便紛紛派遣世子前往南京等候召喚。

因此,在國債發行之初,諸世子便紛紛認購國債。

其中,齊國一國認購一千五百萬兩,印度廝當諸藩合計認購五百萬兩,崑崙諸藩認購四百萬兩,永國和定國認購五十萬兩。

除此之外,朝鮮、暹羅、南掌等藩屬國也合計認購了三百萬兩。

僅諸藩出手,五千萬兩國債便被認購兩千七百五十萬兩,而未曾遭遇地震的各省百姓也緊跟其後,將剩餘國債認購。

對於北直隸的災後重建工作,大明從幹聖九年九月持續到了幹聖十年五月,以工代賑的方式解決了大部分家庭的生計問題。

六月十五日,因爲大明地震而導致的糧食問題在十個月後出現,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馬德里、裡本斯等城市的糧食價格不斷走高,直到十月才慢慢回落。

七月初一,雲南布政使郭壯圖上疏,希望免除雲南境內遭遇旱情的幾個府縣賦稅,皇帝批准。

八月十五,法國財政大臣再度建議路易十四限制海外糧食的涌入,路易十四再度拒絕,因爲他正在謀劃更大的一場戰爭。

與此同時,荷蘭執政的威廉三世也外交上積極地合縱連橫,醞釀打擊法國路易十四的霸權。

九月、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戰爭,路易十四看到機會,決定藉此時機在德意志地區擴張法國的影響力。

十月,法軍的入侵逼使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王國、瑞典王國、巴伐利亞王國,薩克森王國和巴拉丁王國結成同盟,希望能阻止法國在德意志地區的擴張。

臘月,麓川西北山區的土民再度爆發叛亂,麓川總兵木鋮率兵鎮壓,斬首三萬,皇帝賜麗江伯爵。

幹聖十一年正月,已經七十歲高齡的齊王朱由檢臥病在牀,但經過診治後痊癒。

二月十二,皇帝朱慈燃命太子朱和垠攜太孫朱怡鉉前往齊國,另賜齊王珍寶三十箱,野山參五百支。

二月十五,齊國戶部侍郎夏完淳上疏,言“本國去歲年末有民五千萬,耕地六億畝,天下康樂。”

三月二十日,皇太子朱和垠與太孫朱怡鉉抵達西京城,二人攜護衛入齊王宮,以後輩身份偈拜齊王朱由檢。

四月初一,朔方侯曹變蛟卒於府上,享年七十八歲。

四月初二,米脂伯李自成卒於府上,享年七十六歲。

四月初三,皇太子朱和垠將此事上奏皇帝。

四月十八日,上午辰時二刻三分,京師再次大震,其聲如雷,震垮民居百餘處,死傷三十餘人。

四月二十九日,自下午酉時起,京師連震四次,房屋搖動,官民再次撤夜露宿,直至五月十八日,餘震尚未寧息。

五月二十日,皇帝朱慈燃得知曹變蛟、李自成去世的消息,追封曹變蛟爲曹國公,李自成爲延安侯,二人子嗣襲爵不降。

六月,定國、永國、瑞國聯合蒙古國額哲,盡起聯軍九萬,向奧斯曼發起夾擊。

由於此刻奧斯曼主力皆在西線,因此東線節節敗退,高加索南部地區、阿拉伯半島、埃及部分地區相繼丟失。

九月初十,聯軍停止進軍,與奧斯曼簽訂《德蘭黑和約》,承認聯軍對被奪土地的主權。

九月二十日,蒙古國與定國達成協議,將第聶伯河地區割讓給定國,蒙古國獲得高加索南部地區。

十月,齊國西京大學地質學士徐望古抵達南京,於南京大學開辦地質學。

冬月初五,內閣首輔金鉉卒於任上,享年七十二歲,帝下旨輟朝三日,並追封其爲宋國公,諡號文正。

其長子,齊國金山知府金岑襲永平侯。

初六,皇帝命人描繪金鉉畫像,位天閣世祖武皇帝左向第十位,僅此帝師孫承宗之後。

初七,次輔顏胤紹升任首輔,孫可望升任次輔,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閻應元入閣,刑部侍郎王掞繼任。

幹聖十二年正月,諸多閣臣上疏致仕,皇帝一一準許,並從六部尚書之中選拔能臣入閣。

二月,《大明報》刊登了新任閣臣和六部班子的名單:

【內閣首輔顏胤紹,內閣次輔孫可望、武英殿閣臣李定國、文華殿閣臣閻應元、華蓋殿閣臣于成龍、謹身殿閣臣陳廷敬、文淵閣閣臣郭壯圖。】

【戶部尚書王宕、吏部尚書郭琇、禮部尚書顧炎武、刑部尚書李光地、兵部尚書姚啓聖、工部尚書靳輔】

三月初二,都察院都御史堵胤錫病卒,享年八十二歲,諡號“文成”,配享天閣第七層左向第七位,其子堵授之蔭光化伯。

皇帝的做法讓許多人大概知道了他爲自己留的位置。

天閣第七閣,也就是在皇帝看來,他的功績是僅次於太祖、成祖、世祖、憲宗的。

可以說,皇帝算是比較謙虛了,畢竟就憲宗的功績來看,那是拍馬也追不上他的,但他卻並沒有把憲宗挪到第七層,而是自己屈居第七。

三月初五,禮部尚書顧炎武卒於府上,諡號“文忠”,侍郎張英繼任尚書。

四月初五,崑崙諸藩的奴變經過屢次鎮壓和圍剿,最終平定。

據崑崙監察使司的官員所記載,這場叛亂中被擊斃的叛軍數量高達百萬,戰爭嚴重破壞了崑崙諸藩的內陸經濟,僅沿海倖免於難。

這次的奴變之後,崑崙八藩國內的奴隸數量驟減至不足三百萬。

同時,由於西班牙、荷蘭、葡萄牙三國在北崑崙開發殖民地需要大量奴隸,因此奴隸價格走高。

奴隸數量的下降讓諸藩,因此不得不出高價僱傭購買捕奴隊抓捕的奴隸。

奴變前,一個崑崙奴的價格僅爲一兩銀子,而奴變後則是提高到了五兩銀子。

此時,大明一戶普通百姓的年收入不過三十兩,齊國四十二兩,印度廝當諸藩約二十兩,崑崙諸藩爲十五兩。

奴隸價格的高昂讓諸藩爲之惱怒,但很快就有人想出了辦法。

六月,益國以五十萬兩的價格售出了十萬崑崙奴,隨後組織軍隊向內陸挺進。

事實證明,只要戰爭能夠讓一個國家得利,那整個國家都不會產生厭戰情緒。

僅僅三個月的時間,益王朱怡鎬率領不足兩萬的王軍抓捕了十六萬崑崙奴,並將其販賣給了缺乏勞動力的西班牙三國。

這次的出征,讓其收穫了八十萬兩銀子的貨物,而朱怡鎬轉頭將貨物賣給了奧斯曼帝國,隨後獲利百萬之巨。

對於這筆銀子,朱怡鎬並沒有用來享福,而是上疏皇帝朱慈燃,言益國之民至今未曾突破百萬,請皇帝寬鬆移民政策。

不得不說,朱怡鎬挑到了一個好機會。

常年的監國生涯和執政生涯讓皇帝朱慈燃的身體每況日下,而此時的朝政都由監國太子朱和垠處理。

因此,在收到奏疏的同時,考慮到國內地震之後的災後情況,朱和垠果斷寬鬆了移民政策。

在松江府苦苦等待的益國長史蕭斂得知消息,當即向遷移司寫下了“請移民十萬”的文牘,並很快得到了批准。

等消息傳回國內的時候,益王朱怡鎬自己都不敢置信,因此來不及休息,當即帶領軍隊繼續深入內陸。

遷移司的消息瞞不住,僅一個月後,諸藩便知道了大明寬鬆移民政策的事情,因此紛紛販賣本國的崑崙奴,並派大軍深入內陸。

畢竟相比較崑崙奴,他們更想要的是擁有各種技能的漢家移民。

眼下已經是幹聖十二年,大明已經全民義務教育接近五十年,國內的百姓少說也是中學畢業的程度。

相比較之下,諸藩國內許多百姓才僅僅是小學水平,因此這樣的高質量移民自然不會被諸藩所放過。

大明寬鬆移民的政策消息一傳開,不僅僅是崑崙諸藩打了雞血,便是隔壁的印度廝當諸藩也鉚足了勁。

許多不是生產,在街頭巷尾乞討的土民被他們抓捕,直接賣往了北崑崙。

之後,或許是覺得這樣來的太慢,周王朱倫奎聯合北方七藩,向莫臥兒發起攻勢。

儘管奧朗則布的反應很快,及時帶領大軍支援邊關,但還是有二十餘萬土民被掠走。

據崑崙監察使司官員記載,僅幹聖十二年,諸藩就從各地輸送了百萬奴隸前往北崑崙,但其中能活着抵達的不足三分之一。

官員們眼睜睜看着奴隸價格從每個五兩驟降回到了一兩,最後甚至降到了八百文。

這樣的情況,直到幹聖十三年三月,皇帝朱慈燃病癒重新執掌朝政,並收緊移民政策才宣佈結束。

不過即便如此,遷移司也批出了二百六十多萬的移民鐵牌。

值得一提的是,齊國並沒有趁着政策寬鬆的時候和諸藩搶人,而是不爭不搶。

齊國對於大明百姓遷移齊國的態度由百姓做主,原因源自齊王那句“他若來我便收,他若不來便不用強求,人在精而不在多。”

對於移民,齊國和大明的態度都是一致的,百姓主動上報當地遷移,那當地官府便會同意,隨後於月末上報。

每月各省移民的文冊上交至遷移司後,遷移司與百王坊內的齊王府官員交接,定好遷移銀的數量。

其中,由於齊國國力上升,齊國並沒有繼續佔着政策,而是在天啓四十年將遷移銀從一兩提高到二兩。

此後天啓五十年,幹聖十年,齊國分別兩次主動提價,如今齊國移民一人已經不再是一兩,而是四兩。

但即便齊國如此,大明每年遷移齊國的人口卻也不在少數。

僅幹聖十二年,大明遷移齊國的人口數量就達到了七十五萬,齊國也爲此交出了三百二十萬兩的遷移銀。

不過,大明對於遷移銀的態度是比較寬鬆的,可以用國債置換。

幹聖十二年,大明累計發放了國債兩億三千萬兩,其中有不到一億兩被國內百姓持有,但大明每年都會回收。

剩下的一億三千多萬兩裡,印度廝當諸藩持有的國債僅僅三千萬,崑崙諸藩一千六百萬,朝鮮等外藩一千八百餘萬兩,剩餘六千多萬兩國債都由齊國持有。

因此,換句話說,齊國持有的國債如果以移民的方式來置換,大明需要對齊國遷移一千五百多萬人口才行。

好在齊國對大明的國債倒是沒有什麼怨言,基本只要大明發生困難,齊國都會出手援助。

例如此次京師大地震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齊國和大明的關係才能良好的維持下去。

只不過說到底,齊國始終是一個新崛起的國家,大筆的國債放在手裡,這避免是一個誘惑……

“六千七百二十六萬四千三百兩……”

“阿爺、爹,這國債你們再大手大腳的買,小子可就要致仕不幹了。”

幹聖十三年三月初五,齊王宮承運殿內,當一名三十出頭,身着黃色圓領袍的男人揉着眉心將一本奏疏放在殿內的時候。

坐在他面前的,是一個正嗑着瓜子,年不滿五旬的美髯公。

雖然年近五旬,但此人如果刨除鬍鬚不看,外貌年紀似乎僅有三十六七。

任誰都想不到,就是這樣看上去年紀不大的人,如今居然已經四十有九了。

“這個家日後遲早是你來當,你要是不樂意,日後賣了它便是,何須發這麼大脾氣呢?”

朱慈烺彷彿在說別人家的事情,弄得朱和埨哭笑不得的轉頭看向門口:“阿爺!”

“嗯?”聽到有人叫自己,承運殿宮門口躺椅上的朱由檢偏過頭來看了一眼然後又迅速收回目光。

此時的他早已經頭髮花白,整個人十分瘦弱,但他的氣勢卻還是那麼不怒自威,宛若年邁的老虎般。

“這個家不好當,我人老耳背,你們且自己商量……”

似乎是知道自家孫兒會撒潑打滾,朱由檢慢悠悠的起身,隨後在旁邊一名十五六歲女官的攙扶下向宮殿臺階走去。

“阿爺!”

見朱由檢要走,朱和埨無奈的喊了一聲,卻不見朱由檢回頭。

無奈,他只能滿臉幽怨的轉過頭來,看向自家父親朱慈烺。

只是面對他充滿幽怨的目光,朱慈烺卻心虛的側過身去,拿着一本奏疏咳嗽着開始看了起來。

不多時,已經走到承運殿下的朱由檢似乎聽到了朱和埨的咆哮聲,他偷笑片刻,隨後便迎面被一個小子撞到了腿上。

“曾祖父!”

年紀大了,朱由檢被撞了之後數秒才反應過來低下頭。

此刻一個長相清秀,笑容傻傻的娃娃正抱着他的腿。

朱由檢想了想,卻沒想起來這是哪個娃娃,只能笑着低頭詢問:“你是哪家的娃娃?”

小孩一聽,頓時樂的往後跳了兩步,插着腰,搖頭晃腦的回答:“我乃齊王之曾孫,齊世子之嫡孫、齊太孫之弟子,朱家朱怡銘是也!”

“噢噢……是我家的娃娃啊。”朱由檢想了起來,這是自家放在東京城的娃娃。

他低下身子去,摸了摸朱怡銘的頭,帶着一絲歉意笑道:

“曾祖父在你小時候還帶你玩過,都怪你爹把你帶到東京城去,曾祖父都沒認出你,你是怎麼認出我的?”

“娘和爹說,宮裡年紀最大的就是曾祖父,而且說我和曾祖父長得很像。”朱怡銘拉着朱由檢的手,和他一起向着承運門外走去。

兩人腳步放的很慢,朱由檢牽着他的手笑着詢問:“西京官員多,分了一些去東京城,你瞧那東京城和西京城如何?”

“不如西京繁華,但我東京的玩伴多,更樂意在東京玩。”朱怡銘高興的回答,並且還滿眼崇拜的仰望朱由檢:

“我玩伴們都說,曾祖父你是大英雄,我說我是您曾孫,他們都不信。”

“下次曾祖父您去東京城,也去我們學校行嗎?”

“呵呵……”朱由檢笑了笑,與朱怡銘走到了宮城朱雀門的馬道前。

他牽着朱怡銘的手上了朱雀門,然後纔回答:“我老了,現在去不了那麼遠的地方了。”

“噢……”朱怡銘滿臉失望,低着頭悶悶不樂,被朱由檢牽着走到了朱雀門城門樓口。

身後緊緊跟隨的女官見狀,連忙帶人從城門樓內搬出了凳子,讓二人坐下。

坐在這裡,他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朱雀門前那西京廣場上的景象,不過眼下已經是黃昏,佔地千畝的廣場上僅有前來遊玩的零散百姓。

朱由檢坐在椅子上,渾濁的眼睛裡只有在廣場上玩鬧的百姓身影。

朱怡銘雙手撐着下巴,直勾勾的看着朱由檢,時不時看向廣場上。

廣場上,大明的旌旗在旗杆上迎風飄揚,獵獵作響。

過了片刻,似乎是晚飯過後,許多百姓開始帶着兒孫出現在廣場上。

長者面露笑容,幼兒嬉戲打鬧,小商小販推車販賣糕點熱茶。

年輕男女肩並肩,打着紙傘散步閒聊,笑聲絡繹不絕,好不熱鬧……

過了片刻,他不解的詢問道:“曾祖父,您在看什麼?”

“不知道……”朱由檢的聲音突然虛弱了不少,似乎被抽去了不少力氣,只是他沒有靠在椅子上,而是緩緩起身,將手伸出,示意朱怡銘跟上。

朱怡銘跳下椅子,伸出手牽住朱由檢,他們一步步下了城門樓,隨後走上了三龍橋,向着承運門走去。

“曾祖父,學校裡的教習都說您是大英雄,您說銘兒也能成爲您這樣的大英雄嗎?”

“大英雄也是普通人,只要銘兒敢想敢做,那銘兒也能做大英雄……”

“那具體要怎麼做啊?”

“這我就不能告訴你了,你可以以後好好看看身邊的人……”

“身邊的人?”

“呵呵,以後你就懂了……”

曾爺孫二人走入甬道,晚霞的霞光灑在二人身上,有些遲暮,但更多的是蓬勃。

耳邊迴盪的,是朱怡銘那懵懂的聲音。

朱由檢停住了腳步,牽着他手的朱怡銘懵懂擡頭,卻只看到側身向身後看去的朱由檢。

他順着目光看去,只看到了一隻他沒見過的鳥:

“曾祖父,那是什麼鳥啊?爲什麼我沒見過?”

朱怡銘看着那鳥來了興趣,朱由檢卻臉上露出了一抹祥和的笑意:“鶺鴒……”

“鶺鴒?”聽到這個不曾聽過的名字,朱怡銘鬆開了朱由檢的手,好似小豹子般的跑了出去。

他對着甬道口的鶺鴒追趕,那鶺鴒卻撲騰着翅膀,好似在逗孩子一樣。

待朱怡銘跳來跳去累了,它便振了振翅膀,頃刻間飛到了朱由檢的肩頭,偏着頭與朱由檢對視。

“你來接我了……”

詩經《棠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鶺鴒在原,兄弟急難。”

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0章 謀劃草原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15章 攤牌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74章 百事艱難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50章 大小曹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353章 分憂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81章 天賦異稟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06章 愚民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466章 終末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121章 備戰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61章 廢除徭役
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0章 謀劃草原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186章 明金佈局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525章 培養大侄子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499章 春光滿面洪承疇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677章 番外(二十五)舊時代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115章 攤牌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99章 爭鋒相對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74章 百事艱難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150章 大小曹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353章 分憂第28章 紅丸案後續爆發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81章 天賦異稟第650章 螻蟻舉臂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06章 愚民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疇第466章 終末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121章 備戰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61章 廢除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