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裁撤遼鎮

第181章 裁撤遼鎮

“唏律律……”

天啓二年六月十五日,當福建軍報伴隨着戰馬嘶鳴聲送回北方的時候,正在燕山所的兩道身影也高興的大笑了起來。

“好好好!沈有容和黃龍幹得好!該賞!”

爽朗的笑聲響起,赫然是穿着一身常服的朱由校,而在他的對面,則是同樣身着常服的朱由檢。

朱由校將軍報遞給了朱由檢,而朱由檢接過後,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整篇軍報。

【六月初九,卯時三刻(5:45)、容領兵自金門出發,渡海奇襲澎湖,於午時四刻(12點)炮擊吉貝嶼,戰事打響。】

【午時六刻(12:30)、擊沉吉貝嶼敵船,收復吉貝嶼】

【午時七刻(12:45)、代總兵黃龍擊潰、俘虜敵軍主將雷也是,俘敵船三艘。】

【未時(13點),全殲敵軍,收復澎湖。】

【此戰,我軍斬首紅毛夷二百九十六級,擊沉敵船兩艘,俘虜紅毛夷六百五十六人,俘獲戰船五艘,敵軍主將雷也是,恩左四,繳獲……】

鄭芝龍和熊文燦用福建一省的財政,就在明亡以前遷移了十萬福建百姓去大琉球。

朱由檢將三冗說了出來,並詳細的指出了大明也遭遇的弊端。

“相信哥哥有辦法收拾他們的。”朱由檢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而朱由校聞言一愣,隨後才擡頭道:

加上只允許歐洲海商在琉球南部,瓊州南部貿易,以此來直接販賣商品給歐洲人。

短短五年時間,走出如此多文武官員,還都是十幾二十歲的人,這可能嗎?

身着一身常服的滿桂站在大營門口,隔着老遠就對朱由校兩兄弟作揖行禮。

見朱由校詢問這個,朱由檢早就腹稿於心中,於是當即說道:

“在等待的時間裡,便可以着手將遼鎮裁撤,這個過程、臣弟估計需要一年的時間。”

“唯一的難題就是大琉球之上有不少土人,恐怕會對我漢家兒郎仇視,甚至發起進攻。”

眺望着六月的燕趙大地,朱由校只覺得一股豪邁的感受在他心中滋生。

想到這裡、朱由檢繼續往下看,大概就是沈有容和黃龍在戰後便分開了。

“嗯……”朱由檢點了點頭道:

“正輔兵三十萬大軍在貴州,有些過於浪費了。”

朱由檢的話讓朱由校忍不住的點頭,隨即追問道:

簡單來說、就是朱由檢要吃下整個東亞航道的貿易。

朱由檢並沒有表現的很自信,畢竟努爾哈赤的軍事能力有目共睹。

朱由檢把自己的計劃說的很清楚,而朱由校聽後也道:

這時、兩兄弟已經騎馬回到了燕山大營,與此同時、一道熟悉的身影也出現在了大營的門口。

“等待明年開春,便可以調孫傳庭、楊文嶽兩部兵馬北上,秋收之後反擊老奴。”

掌控廣東,他現在有些鞭長莫及,但如果只管控瓊州府(海南),裁撤瓊州府的海南衛呢?

兩支水軍,一支駐紮琉球府,一支駐紮瓊州府,以兩個大島來管控航道,禁止所有海商貿易。

“臣、謝萬歲信任……”朱由檢高高的作揖,誇張式的表示感謝,讓朱由校擡手拍了他的背一下:

“別賣弄了,你這麼多計劃堆在一起,大琉球那邊又是個不小的缺口,可得自己好好衡量,別超過了御馬監的能力範疇。”

“遼鎮的兵馬有些多了……”朱由校皺了皺眉,而朱由檢也道:

朱由校盤算了一下,如果調走這七萬兵馬,貴州還有正輔兵二十三萬圍剿叛軍,也不算太差。

“滿桂,你在關外幹得不錯!”

“裁撤了遼鎮兵馬,必然是要歸入御馬監統轄的,那弟弟能負擔得起遼鎮的兵馬嗎?”

“若是可以,首要便是先將都察院和言官都給換了!”

至於黃龍則是留下了一半艦隊,向着琉球遠航。

“你這說的倒是輕鬆……”朱由校略感頭痛的捏了捏鼻樑:

“好個斬了便是!”朱由校認同的點了點頭,隨後轉頭對朱由檢道:

“弟弟、我算是知道,你爲什麼這麼喜歡用滿桂了。”

“御馬監恐怕還要額外再支出三百萬兩,確實有些難以承擔。”

“好吧、只要弟弟不嫌麻煩就是。”朱由校搖了搖頭,而朱由檢也高興的應下。

“觀我華夏,歷朝歷代皆有弊端,而事之弊端爲三,即冗官,冗兵,冗費,此爲三冗。”

把整個海上貿易吃了,足夠養肥御馬監的兵馬,擴充水軍三衛。

朱由檢聞言作揖回禮,隨後繼續道:

“齊王黨?好像好不錯的樣子……”

“自古以來,胥吏大多沒有品級,甚至沒有俸祿,因此胥吏也就得過且過的過着日子。”

“你這小子……”

“眼下我大明需要的不是十萬文武官員,而是需要有提升空間,能做實事的胥吏。”

他的回話,讓跟在朱由校身後的朱由檢、劉若愚、陸文昭等人紛紛皺眉。

因此、在朱由校點頭的同時,朱由檢也道:

“改變?”朱由校疑惑反問,而朱由檢繼續道:

“改變、從正從九品十八級官制,改爲正從十品,二十級官制。”

“若是當地的胥吏玩手段,又該如何?”朱由校升起了考量的心思,對朱由檢笑着詢問。

“聽弟弟這麼說,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那很簡單,從官員到胥吏,全部都裁撤,隨後派一哨兵馬,護送燕山學子上任。”

“至於“冗兵”、是指我大明軍隊規模和兵員人數極多的現象,例如所謂的兩百萬衛所兵,其實根本就沒有多大作用,想必哥哥也知道。”

“哪怕有一羣害羣之馬,但查出來後,一擼到底便是。”

“合着黨爭黨爭到我頭上了?”

“現在可以對大琉球設府縣,遷移養濟院的那羣懶漢了。”

“臣沒有什麼想法,只知道如果有人敢謀逆,斬了便是!”滿桂一如既往的耿直,讓朱由檢等人汗顏,但卻讓朱由校十分高興。

“這個……”朱由檢苦笑道:

“眼下遼鎮與御馬監有關的兵馬,一共是三十二營三衛,合計十一萬三千八百人。”

自從掌握了兵權後,朱由校也能走出皇宮,自然就能見到所謂的衛所兵是個什麼模樣了。

氣氛一時間陷入了尷尬,但朱由校卻大笑道:

關於燕山的所有教材,朱由檢都送給了自家皇兄,因此朱由校自然也是看過的。

“以遼鎮的糧食畝產,能提供給御馬監的糧秣恐怕也就在百萬石左右,以當地的糧價折色,最多八十萬兩。”

“唐朝不過百餘年便從府兵制轉變爲募兵制,而我大明雖然試圖轉變,卻因爲財政而中斷,這也是我大明武備雖盛,但卻接連丟失了努爾乾和三宣六慰的原因。”

朱由檢疑惑的接過,打開後當即皺緊了眉頭。

“冗費、實則是爲了應對“冗官”“冗兵”問題所帶來的結果,因爲龐大的官員、軍隊數量均由朝廷財政供養,必然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的巨大花費。”

“不過、如果開發得當,以大琉球一府之地,足夠養百萬百姓。”

沈有容安排一支船隊押運俘虜北上京城,而他則是領兵繼續前往廣東,準備圍剿另一支荷蘭遠征軍。

說罷、朱由校拍了拍滿桂:“這次朝廷能不能裁撤遼鎮,就看你的了。”

看到這裡、朱由檢也收起了軍報,對朱由校說道:

“哥哥、紅毛夷已經被殲滅一支,另一支也猖狂不了多久。”

“哥哥就讓他們再跳梁幾年吧,三年後,他們就沒有跳梁的地方了。”

這時間跨度,是十四年的時間,而眼下朱由檢所投入的,是每年五六十萬兩銀子。

“只要遷移養濟院的懶漢前往,再加上發放耕牛、糧食,沿海的百姓也一定會願意遷移。”

“這麼一來、不僅可以將遼鎮兵馬降到三衛三十六營,也能爲陝西和河南、山東等地的衛所、宗室革新。”

“哥哥、只要您能解決衛所兵和營兵的“冗兵”問題,大明只需要保證七十到八十萬的兵馬,就足夠橫掃四夷。”

這文冊記錄了從泰昌元年九月,到天啓二年五月的所有彈劾奏疏,可以清楚的看到,彈劾對象漸漸從黨爭變爲了對朱由檢和御馬監。

朱由檢走了上來,看着耿直的滿桂,又生氣、又高興,罵人的話到了嘴邊,只能罵出一句:“你個夯貨!”

“不會……”朱由檢笑道:

“三省養濟院的人都分散各處,雖說有二十七萬人,卻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或許才能把他們遷移至大琉球開墾。”

“這是自然!”朱由檢笑着迴應。

“迷之翻譯……”

因爲這種局面,以一個將領的身份,最好就不要提及提拔他的親王,但滿桂卻沒有想那麼多,只知道是朱由檢提拔的自己,所以提上了一嘴。

想到這裡、朱由校又想起了裁撤遼鎮兵馬之後的事情,因此便道:

“敕封沈有容爲廣東總兵,黃龍爲水軍三衛總兵,兼福建總兵,開拓大琉球,爲福建防禦紅毛夷。”

在那一排排院子中,朱由校的畫像高掛木板之上,畫像之下是講課的教習,再往下便是二十多名學子。

“衛所制,本質是屯田制,當年太祖高皇帝使用這個制度,是因爲國初北方凋零,需要遷移人口北上時起到了穩定北方,同時減少軍費支出,才使用的。”

“奴婢領旨……”劉若愚應下,而朱由校見狀也轉頭看向了不遠處的一排院子。

“臣萬死不辭!”滿桂回禮應下,而朱由校見狀也滿意的跨步離開,向大營內部走去。

朱由檢自信的說着,而朱由校也好奇道:“弟弟倒是很自信。”

“既然弟弟想好了,那麼就按弟弟所說的來吧。”

這點,朱由檢自然不知道,他只當是自家哥哥看過了,因此擡手對自家哥哥解釋道:

他也不用害怕海盜,因爲以御馬監皇店海船的體量,只要裝備上火炮,結伴而行,根本就不存在有海盜敢來打劫皇店船隊。

朱由校忽的想起了正事,隨後轉頭看向了劉若愚,劉若愚見狀,也拿出了一份文冊,雙手遞出。

“等琉球府屯墾結束,希望皇兄能准許橫海衛駐紮瓊州府,將瓊州府弄爲直隸府。”

“這話倒是不錯,不過還是得考慮一下人心。”朱由校滿意的頷首,順帶提點了一下朱由檢。

朱由檢這個反問,讓朱由校點了點頭。

想到這裡、朱由校在不打擊到自家弟弟的情況下,小心翼翼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道:

“弟弟想的是不錯,但弟弟有沒有想過,五年的時間,對於學院中一些幼齡孩童是不是太過苛刻了?”

“他們煩的可是我啊……”

“冗費這件事情,弟弟又準備怎麼解決。”

“明歲收復遼東全境之後,折色銀應該能達到百萬兩。”

他做到了曾皇祖父、皇祖父、父親三代人都沒有做到的事情,這足以讓人歌頌他。

“但哥哥和宋朝君王不同,只要掌握了兵權,再等燕山所的學子成年,便可對“三冗”進行變法!”

“好!你不忘弟弟對你的提攜之恩是好事,這次讓你去遼東裁撤廣寧等地的兵馬,也是弟弟提議的,你有什麼想法?”

“臣不敢辜負萬歲和齊王殿下。”

這麼一來、海貿就被他給壟斷了。

“五萬大軍,再開出一些豐厚的條件,朱萬良和姜弼就算想要作亂,也要考慮下面的人願不願意和他們一起作亂。”

眼下東亞的海貿市場有足足六七百萬兩的貿易量,其中一百萬是對日貿易路線,兩百萬是東西方、南洋貿易路線,剩下的三四百萬都是大明的內需。

兩兄弟邊走邊說,很快就走出了燕山所。

“這點皇兄可以放心!”聽到自家哥哥擔心這事,朱由檢回了一禮,繼續道:

“燕山的孩童,並不是說研讀五年就必須要走出學府。”

“算了、他這莽夫,還是放在京外比較好,若是在皇城行走,指不定要被文臣彈劾成什麼樣。”

加上孫傳庭兩部,那就是明軍正兵二十一萬對陣努爾哈赤正兵十萬,兩倍的數量,哪怕損失重大,也足夠收復遼東全境。

他也不害怕會虧本,說到底只要那二十多萬懶漢能自給自足,那他也就可以開始管控巴士海峽了。

“反正這三衛四十八營兵每歲的軍餉不會超過二百四十四萬兩,加上糧秣,應該不會超過三百八十萬兩”

“宋朝缺乏魄力果斷的君主,有魄力的君王又偏偏短壽,因此在軟弱的君王面對官僚貴族集團的強烈反對時,總會半途而廢。”

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手中捧着的是《燕山算術》。

“天下胥吏兩百餘萬,按理來說每人不過管幾十人,但卻這樣都無法管下來。”

“哥哥若是喜歡,可以讓滿桂前往皇城三衛。”朱由檢謙虛的說着,而朱由校卻看了一眼滿桂那彆扭的表情,隨後笑道:

“所謂“冗官”是指我大明的行政機構龐大、官員數量極多且不斷逐年增加,但卻沒有達到一種高效率的行政速度,反而在不斷增加官員、胥吏的同時,降低了朝廷的運轉速度。”

“只需要這片刻的搖擺不定,裁撤遼東鎮兵馬一事,便定下來了。”

因此、朱由檢繼續對自家皇兄作揖道:

“哥哥、眼下燕山有兩所學府,共八萬多人,每年一招生,生源都是從戰死將領和士卒的遺孤中選擇的,忠心可靠。”

望着這文冊在五月的三千多份彈劾奏疏中,齊王和御馬監出現了高達七百多份,朱由檢就知道,東林和齊楚浙宣昆五黨開始默認的將自己視爲一黨了。

“以眼下的進度,大概天啓五年九月,便能走出四萬餘名文武官員。”

“臣弟也是這麼認爲的,但老奴擁兵十萬,以十六萬對十萬,纔有把握安穩遼東全境。”

“遼鎮眼下在朝廷手中的衛所一共有二十衛,軍戶十一萬二千戶,軍屯田五百六十萬畝。”

不過他也沒有看的太過仔細,只是草草看了一遍就放下了,倒是關於《燕山土木》的那本,他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

“到時候、臣弟想要調孫傳庭本部,外加遼鎮六營兵馬前往山西,調楊文嶽本部,與遼鎮六營兵馬前往山東和河南。”

“宋朝的“三冗”之嚴重,便是宋仁宗的“慶曆新政”,宋神宗的“熙寧變法”“元豐改制”都無一例外的以失敗告終,而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四萬?”聽到這個數字,朱由校有些吃驚,畢竟在他的記憶中,能擔任朝廷命官的,都是需要寒窗苦讀十數年的人。

“三騎衛加六營兵馬,便是三萬多大軍,到時候再調遼陽浙兵兩萬前來廣寧,便是五萬大軍。”

不過也不奇怪、別說對方,就是自己也恨啊……

“人心難以揣摩,但臣弟相信開給遼鎮兵馬的軍餉,足夠大部分人搖擺不定。”

“我這邊又募六營兵馬,而裁撤遼鎮兵馬之後,也會留下十營的兵馬,所以遼東鎮最後應該是三衛四十八營兵,合計十六萬二千餘人,不過也不確定,或許會低於四十八營也說不定。”

朱由校一開口便是誇讚,但滿桂卻在這個時候暴露了他政治不行的缺點。

朱由檢自信的模樣,讓朱由校都忍不住心癢癢了起來。

兩人見狀策馬上去,而朱由檢沒有動作,朱由校也知道自家弟弟是把禮賢下士的好處給了自己,因此翻身下馬,將滿桂扶起道:

“然而,自從宣德年間開始,衛所便陷入了腐敗無用,連軍屯籽糧都越來越少的局面。”

給海商、他們不交稅,那不如直接讓皇店來壟斷貿易。

他根本就不準備和鄭芝龍一樣,只收保護費,而是準備把整個沿海都給管控。

“嗯!沈有容和黃龍幹得不錯,該賞!”朱由校說着,順帶轉身對旁邊隨身太監劉若愚道:

看着這翻譯,朱由檢也是無奈了,明明都派出了四夷館的官員,結果這翻譯還是一言難盡。

朱由檢輕蔑一笑,隨後合上了文冊,對站在夯土地上的朱由校道:

“對了、弟弟,這次來燕山,可不只是爲了這件事,還有一件事,你看看。”

旁人不知道也就算了,他還能不知道?

“這也是爲什麼臣弟派黃龍留守兩個水軍衛的原因。”

“嗯?”朱由校皺了皺眉,有些搞不懂自家弟弟要瓊州府幹嘛,那地方以前都是流放犯人用的。

“眼下孫傳庭他們剛剛招募新卒,還需要錘鍊一番,所以需要等等。”

“當初宋朝滅亡,便是因爲“三冗”,而“三冗”問題並不是北宋獨有,反而是我華夏曆朝歷代都有的問題,但宋朝的“三冗”問題最爲嚴重,沒有之一。”

“但如果我朝將胥吏也納入官職中,設置二十品級,並且提升官員俸祿,以此來保障百官生活,那如何不能讓百官勤懇?”

“說說吧!伱準備怎麼裁撤遼西人馬?”朱由校說笑着,隨後向着燕山所外走去,朱由檢也跟了上來說道:

“簡單、以勢壓人罷了。”

說罷、他也胯步離去,而之後的劉若愚看着他搖了搖頭,也離去了。

朱由檢說的很清楚,而朱由校經過點醒,也知道了自家弟弟原來一直以來裁撤衛所的做法,便是在逐步的將“冗兵”問題給解決。

“調走孫傳庭和楊文嶽兩部,差不多就是正輔兵七萬了吧?”

“他們的作用是,在懲治貪官污吏後,以儲備官員的身份,補充到當地的位置上。”

“額……”聽着這話,朱由檢是明白自家哥哥有多恨言官和都察院御史那羣嘴炮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對自家哥哥嚴肅着說道:

“大琉球的氣候不比關外,關外苦寒,到了冬季,地如鐵板一般,難以開墾,但大琉球氣候宜人,一年四季皆可開墾。”

杜絕所有走私海商,只允許御馬監一家獨大。

不過也不奇怪,畢竟就是知道名字的意思,估計也是直接音譯……

“若是有五十萬能處理事情的胥吏,那麼大明的黃冊、收稅都會十分簡單。”

“另外、上任之餘,臣弟覺得到時候大明的官制也可以改變了。”

“聽弟弟這麼說,是準備把孫傳庭和楊文嶽兩部、合計五萬六千兵馬調往遼東,參與接下來的遼東之戰?”

滿桂只能拉住了陸文昭,疑惑道:“殿下爲什麼罵我夯貨?我說錯什麼了?”

“沒、你說的好得很。”陸文昭白了這廝一眼,隨後胯步離去,只留下了一臉不解的滿桂。

撓了撓頭,最後只憋出一句:

“伺候你們這幫子文人真難……”

四點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353章 分憂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34章 奸宦毒婦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8章 初嘗權力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48章 狂攬人才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76章 浙黨勢大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52章 直諫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06章 愚民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96章 扶弟魔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215章 炮擊老奴
第353章 分憂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89章 北上東出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34章 奸宦毒婦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507章 烏合之衆第8章 初嘗權力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85章 孫傳庭等人的動向第48章 狂攬人才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76章 浙黨勢大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352章 直諫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106章 愚民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23章 拿下鄭主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341章 礦產國營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316章 內聖外王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67章 八個心眼的顏思齊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96章 扶弟魔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449章 身前身後皆戰場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02章 齊國繁華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145章 老奴慫了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215章 炮擊老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