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浮沉(八)

俘虜們被整編結束後,元務本於衆新兵面前被斬首示衆。在鋼刀舉起的剎那,很多人都高高地掂起了腳尖,鴨子般伸長脖子,屏住呼吸,好像這樣他們就能更清楚地看見每一個細節。鋼刀落下,涌動的人頭又“轟”地一聲向後躲去,像極了一羣受驚的蒼蠅。

血噴泉般跳起老高,黎陽縣的劊子手上前一把,拎住落在塵埃中的人頭,高高地舉起來,四下炫耀。一刀奪命,他的技巧又提高了許多。一個多月前,同是在這個校場,他剛剛爲楊玄感處死了不肯審時度勢的遊元將軍。當時砍了兩刀,人頭落下後髒得一塌糊塗。

“他死前沒吟詩!”有人遺憾地嘆道。

“也沒眨眼睛,我看見了,一點沒眨!”有人信誓旦旦地保證,胸脯挺直,好像不這樣不足以證明他的勇氣。

“將軍說殺了他,咱們就都算沒罪了,不知道說得算不算!”人羣中,有看上去稍微老成的新卒忐忑不安地嘀咕。

這句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心聲,大夥紛紛擡頭,用期盼的眼神向帥臺上看去。看臺上監刑的兩位將軍年齡都不大。一個面孔白皙,身材勻稱,看上去如玉樹臨風。另一個高高大大的,臉上有很多黑鬍子茬,眼神冰冷,一看就不像個寬容的模樣。

“應該算吧!”回答的聲音裡帶着猜疑。‘主謀處斬,協從不問’的話是那名白臉將軍親口說的,看服飾,他的官職好像比黑臉將軍大些。那名黑臉將軍從始致終沒說一句話,板着面孔,不知道在想什麼。

作爲一軍主將,李旭不得不來監刑,雖然他更喜歡在戰場上面對面地殺死對手,而不是將敵人綁成一團砍殺。眼下的場景讓他覺得很熟悉,像極了在蘇啜部,獲勝的霫人拿奚族長老祭天的情景。如果有人再在旁邊問上一句,“元務本,你願意用自己的血洗刷族人的罪孽麼?”這場景就更像了。走了兩年多,旭子恍然覺得自己彷彿走了一個輪迴。

臺下那些看客,旭子總覺得他們長得非常像舅舅張寶生和父親李懋,一樣老而愁苦的臉,一樣被生活壓駝了的肩膀。所以,當元務本將他們當成沒頭腦的草木時,旭子會莫名其妙地發火。但今天,這些人的表現卻更像王麻子、杜疤瘌和張老三,瞪着一樣貪婪的雙眼,流着一樣的骯髒口水,看着一樣的熱鬧。

想到張老三和王麻子,旭子就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孫九。王麻子當時拿了自己那麼多玉器去贖孫九,最後卻還是讓九叔走上了殺官造反這條不歸路。他真的把那些玉器用到九叔身上了麼?李旭現在有些懷疑。同時,他也深深地爲孫九的命運擔憂。義軍的戰鬥力,前幾天旭子已經在黎陽城的郊外領教過了。如果這兩年遭到官軍的圍剿,九叔結局絕對不會好過元務本。

旭子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三位授業恩師的教導密不可分。楊夫子指點了自己兵法和學問,九叔指點了自己箭術和做人,隱居在蘇啜部的銅匠師父教得最多,最雜,可自己卻連他的名姓都沒問到。九叔做了流寇,並且很可能已經死在了官軍的刀下。楊夫子做了楊玄感的幕僚,自己現在正帶着兵馬,奪了他的軍糧,牢牢地卡死了他的生存機會。如果楊玄感戰敗了,夫子將被凌遲,楊師母還有幾個已經出嫁的師姐將被抓回來斬首。想讓夫子不死,只有楊玄感獲勝。但憑着連兵器都沒有的亂軍,他有獲勝的可能麼?

人羣中出現幾絲騷動,打斷了旭子的沉思。他擡眼向下望去,看見明法參軍秦綱將元務本的人頭用拖盤盛起來,端到點將臺前請宇文士及和自己查驗。李旭木然地掃了一眼元務本的遺容,點了下頭,木然看着秦綱端着托盤走遠,走到校場門口的旗杆前,用繩子將人頭吊了上去。

臺下的看客們一臉興奮,盯着人頭漸漸升高,一直升到杆頂。然後,有幾個穿着僕役服色,腰間纏着白葛的男人走近將臺,先拜謝了兩位將軍的恩德,接着用擔架擡走元務本的屍體。

他們是元務本的家人,現在是宇文士及的奴僕。當他們在點將臺前站起身時,旭子試圖從他們臉上找到一絲仇恨。但他很快失望了,元家的人的臉上除了悲傷外,什麼都沒有。

李旭不明白元家人爲什麼這麼恭順。按照他的見識,目睹家人橫死眼前,正常人至少會表現出些憤怒來。而元家的人卻彷彿接受了這種命運,或在很久之前就料到今天的結局,表現出來的冷靜簡直可以令人窒息。

“只有這樣,他們纔有機會保全自己的家族!”殺戮儀式結束後,博陵人崔潛私下跟李旭解釋。“成爲宇文家的奴隸,事後皇上就不會繼續追究造反的罪責。如果將來有人在宇文監軍身邊麾下立了功,還可以向家主請求恢復原來的姓氏!”

博陵崔氏是當今的大姓之一,所以旭子相信崔潛的話是元家人表現的正解。元務本的家人,等於用一條命和一代人的屈辱,換取了整個家族延續下去的機會。但這值得麼?李旭發現自己距離世家大姓越近時,越看不懂其中規則。一切爲了家族,好像是這些世家的行事的第一準則。在這條準則的要求下,他們可以放棄一切,正義、信譽、友誼,甚至個人的尊嚴和生命。

“像他們這樣的”崔潛的話顯然指的是元務本,“算不上精明。那些精明的人家,向來是兩頭下注,一頭買大,一頭買小,誰贏了都不吃虧!”

“你是說楊玄感那邊?”李旭的心裡突然像捕捉到了什麼東西,他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還沒有敵軍前來奪城的消息,所以眼下黎陽城內氣氛相對比較輕鬆。不遠處,新卒們正由雄武營的老兵們帶着,列隊走回軍營。大多數人都興高采烈,彷彿剛剛經過一場轉世輪迴般。秦師行、李安遠、趙子銘等人則站在一邊指指點點,以挑剔的目光評判哪支隊伍看上去精神頭更好,戰鬥力會更強。更遠處,是負責掌控斥候的李孟嘗,他正在給一夥即將出發的斥候佈置任務。大部分斥候是雄武營的老兵,也有一些新面孔,是李孟嘗親自從降卒中挑出來的,每個人看上去都很強健、很機靈。他們從今天起將由老兵們帶着,外出替大隋執行任務。李孟嘗答應他們,等平叛結束後,就提拔他們進雄武營,正式成爲大隋府兵的一員。

“當然,郎將大人以爲韓世萼,庾柔這些人投敵的原因是完全由於兵敗後不敢回城麼?樊子蓋膽子再大,也不敢輕易得罪那麼多世家吧!”崔潛與李旭並肩而立,低聲提醒。

四十多名貴胄子弟,樊子蓋如果敢把他們全部處斬了,等平叛結束後,他這個東都留守肯定會被幾大世家聯起手來銼骨揚灰。如果不完全是因爲畏懼軍法處置,那些人爲什麼要爭先恐後地投敵?

他們在買大小!旭子眼前一亮,終於明白了崔潛的暗示。四十多名世家子弟先後投敵,只是爲了家族的利益。家族中,必須有人站在叛軍一邊,有人站在大隋這邊,這樣,無論朝廷和叛軍雙方誰獲取最終勝利,家族的榮耀都會隨勝利者的功績而輝煌。

真的是這樣麼?李旭不敢相信。對於一個家族來說,這也許是生存、綿延、壯大的最佳策略。但對於那些家族命運的揹負者,則於做出選擇的一剎那,就知道自己有可能成爲棄子。在戰爭的結束的時候,失敗者將無情地被家族拋棄掉。沒有資格進入祖墳,沒有資格享受後人的祭祀,也沒有人記得他們爲家族付出的一切。

“不信,你看投靠楊玄感的人,有幾個是家族中的長子?”崔潛見李旭的表情充滿疑惑,再次推出一條證據。

來淵、庾柔、韓世萼、裴爽、鄭儼……眼前瞬間閃過許多名字,李旭霍然發現,其中幾乎沒有人是其家族的長子。他覺得自己的頭有些暈,脊柱有些發涼,有股寒氣從髮根垂直而下,一直衝到腳底。

受徐大眼的影響,建功立業,直到建立自己的家族,已經成爲旭子人生的一個目標。而這樣的家族卻是如此冰冷,如此殘酷。想到這,旭子心裡有有點發虛。他突然發現很茫然,幾乎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發現自己真的很笨,既看不懂自己的父輩,也看不懂那些世家。

他就像一根羽毛般在水中飄着,浮沉逐浪,沒有目標,也看不到彼岸。

第5章 諾言(六)第3章 烽火(三)第2章 吳鉤(五)第3章 無衣(五)第6章 持槊(八)第2章 出仕(三)第4章 取捨(六)第1章 羽化(三)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君恩(三上)第3章 烽火(五)第4章 國殤(二)第5章 君恩(五)第3章 爭雄(一)第4章 變徵(六)第3章 何草(二)第2章 虎雛(七)第1章 大賊(二)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變徵(五)第2章 出塞(四)第3章 何草(五)第3章 扶搖(七)第5章 無家(二)第5章 歸途(三)第4章 變徵(八)第2章 虎雛(六)第7章 盛世(十三)第2章 背棄(三)第3章 爭雄(六)第3章 爭雄(一)第3章 浮沉(三)第4章 故人(五)第5章 無名(三)第4章 干城(五)第4章 國殤(七)第1章 出柙(一)第3章 爭雄(三)第1章 出柙(三)第3章 曠野(四)第1章 擊鼓(七)第4章 干城(二)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歸途(四)第6章 持槊(七)第2章 壯士(三)第7章 盛世(九)第5章 獵鹿(一上)第4章 干城(三)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干城(三)第2章 虎雛(四)第2章 展翼(二)第4章 變徵(六)第1章 大賊(五)第3章 浮沉(五)第2章 出仕(一)第3章 無衣(四)第3章 浮沉(六)第4章 取捨(三)第2章 吳鉤(三)第1章 擊鼓(一)第4章 干城(四)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干城(三)第4章 補天(五)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吳鉤(六)第5章 獵鹿(六)第2章 出仕(六)第7章 盛世(十一)第4章 取捨(八)第4章 變徵(七)第2章 壯士(六)第4章 補天(一)第5章 無名(四)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吳鉤(八)第7章 盛世(六)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歸途(三)第3章 扶搖(六)第1章 羽化(二)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君恩(五)第2章 背棄(四)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肱股(二)第5章 無家(一)第2章 展翼(八)第5章 君恩(一)第4章 補天(一)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壯士(四)第3章 扶搖(五)第5章 歸途(七)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無家(四)第6章 錦瑟(二)
第5章 諾言(六)第3章 烽火(三)第2章 吳鉤(五)第3章 無衣(五)第6章 持槊(八)第2章 出仕(三)第4章 取捨(六)第1章 羽化(三)第1章 雷霆(八)第5章 君恩(三上)第3章 烽火(五)第4章 國殤(二)第5章 君恩(五)第3章 爭雄(一)第4章 變徵(六)第3章 何草(二)第2章 虎雛(七)第1章 大賊(二)第2章 展翼(五)第4章 變徵(五)第2章 出塞(四)第3章 何草(五)第3章 扶搖(七)第5章 無家(二)第5章 歸途(三)第4章 變徵(八)第2章 虎雛(六)第7章 盛世(十三)第2章 背棄(三)第3章 爭雄(六)第3章 爭雄(一)第3章 浮沉(三)第4章 故人(五)第5章 無名(三)第4章 干城(五)第4章 國殤(七)第1章 出柙(一)第3章 爭雄(三)第1章 出柙(三)第3章 曠野(四)第1章 擊鼓(七)第4章 干城(二)第2章 背棄(三)第5章 歸途(四)第6章 持槊(七)第2章 壯士(三)第7章 盛世(九)第5章 獵鹿(一上)第4章 干城(三)第4章 醉鄉(五)第4章 干城(三)第2章 虎雛(四)第2章 展翼(二)第4章 變徵(六)第1章 大賊(五)第3章 浮沉(五)第2章 出仕(一)第3章 無衣(四)第3章 浮沉(六)第4章 取捨(三)第2章 吳鉤(三)第1章 擊鼓(一)第4章 干城(四)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干城(三)第4章 補天(五)第3章 扶搖(二)第2章 吳鉤(六)第5章 獵鹿(六)第2章 出仕(六)第7章 盛世(十一)第4章 取捨(八)第4章 變徵(七)第2章 壯士(六)第4章 補天(一)第5章 無名(四)第4章 故人(五)第2章 吳鉤(八)第7章 盛世(六)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歸途(三)第3章 扶搖(六)第1章 羽化(二)第5章 諾言(三)第5章 君恩(五)第2章 背棄(四)第7章 盛世(十三)第1章 肱股(二)第5章 無家(一)第2章 展翼(八)第5章 君恩(一)第4章 補天(一)第7章 盛世(七)第5章 無名(一)第2章 壯士(四)第3章 扶搖(五)第5章 歸途(七)第6章 持槊(七)第5章 無家(四)第6章 錦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