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榮譽榜

崇禎皇帝正在文華殿議事,看到義捐的奏章後,久久不語。

底下的臣子很是奇怪,那個奏章是誰讓王承恩轉遞的,好像沒經過內閣。是什麼內容,讓皇上半響不語。

一時之間,臣子們紛紛猜測起來。輔臣李標甚至直接出言:“陛下,請問奏章上的是何內容,讓陛下爲難,可否讓臣一觀,爲陛下分憂?”

崇禎皇帝擡起頭,看看他,道:“也好,讓諸位臣工也都看看。”

王承恩過來接奏章的時候,又聽到崇禎皇帝道:“去把鍾師傅請過來。”

王承恩把奏章轉遞給了李標後,就安排殿外內侍去傳鍾進衛覲見。

大殿中的人一見奏章到了李標手裡,相同地位的幾個都急不可耐地圍了過去,而稍微低點的就豎着耳朵想聽聽動靜。

崇禎皇帝在上面看見了,說道:“諸位臣工都看一遍,看完後等中興伯過來再說話。”

鍾進衛昨晚和阿奇搞的很晚,內侍過去的時候,鍾進衛纔剛起來。不用上班,起那麼早幹嘛。

貨幣這東西,比想象的複雜啊,想想寫寫,改改塗塗,等到最後和阿奇一起搞完奏章的時候,都是凌晨一點左右了。

既然是崇禎皇帝相招,不能不去,就帶着貨幣實施方案以及貨幣經濟重要性的兩個奏章,跟着內侍去見崇禎皇帝。

到了文華殿後,發現那些大臣都看着他。雖覺奇怪,但也沒管他們,自個去給崇禎皇帝見了禮。

崇禎皇帝讓人把奏章給鍾進衛也看了。幸虧王承恩寫奏章的時候,加了標點符號,因此,雖然還有幾個繁體不認識,但連猜帶蒙的明白了奏章上的內容。

見鍾進衛也看完了奏章上的內容,崇禎皇帝說話了:“昨日號召京師百姓捐助救災的主意是鍾師傅出的,現在鍾師傅來了,奏章也看了,諸位臣工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朝臣們以爲會是士人,平民,富商等捐款,心裡也認可。可想象中的人沒出來捐,反而是賤籍的人先出來捐款了。這不是在打臉麼!

輔臣李標義憤填膺的出班反駁:“非也非也,你看這些風流場所,竟然敢在京師敲鑼打鼓,打着各自的旗號惺惺作態,興風作浪。”然後又轉身向崇禎皇帝道:“臣請嚴懲這些煙花之地。”

不過也有人有不過的看法,戶部尚書畢自嚴首先出班:“陛下,臣等慚愧,是臣未盡職責,讓朝廷失了臉面。”

平時風流之時對這些女子好點,就不安安分分的待在裡面,出來搞出這麼多事情。確實該嚴懲一下,讓她們好好認識認識自己的身份。成基命想到這裡,出班附議李標的提議。

輔臣溫體仁看不下去了,也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爲該獎賞這些肯捐助的女子。人家身爲賤籍,卻能爲國分憂,不似一些人,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不敢落後,爲國分憂,卻一毛不拔。”

李標和成基命一聽,明顯是針對着他倆剛纔的話。

於是,一個怒喝道:“你說什麼?”另外一個吼道“住嘴。”

溫體仁也不等崇禎皇帝有表示,轉身看着他倆道:“怎麼,心虛了?”

然後轉身又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大明朝歷來有句俗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但現在又有了新的開門七件事。”

崇禎皇帝有點好奇,問道:“哪七件新的開門事?”

“新的開門七件事是:談諧,聽曲,旅遊,博弈,狎妓,收藏,花蟲魚鳥。”溫體仁回答完崇禎皇帝的話後,正了正臉色又道:“陛下,就是有些官員喜歡這些,帶動百姓仿效,導致世風日下。此俗話就是一明證!”

頓了頓又道:“這開門七件事,無不以財力爲基礎,朝廷俸祿不多,就開始貪墨受賄,包庇奸商,偷稅漏稅,而致國庫空虛。”

“沒有的事。”

“是啊,沒聽過還有這七件事。”

“大明百姓富裕,玩得起這些,乃是陛下之德政。”

溫體仁的話音剛落,一羣人就各說各話,否認的有,拍馬屁的也有,就是要扯開溫體仁說話的重心。

崇禎皇帝在上面看着這些鬧哄哄的場面,不由一陣膩味,心知溫體仁說的怕是真的。現在一涉及到吏治,就一堆人出來阻擾了,這些人,真正能做事的沒幾個,拖後腿的反倒有一堆。

建虜還在京畿,京師百姓等待賑災,現在也不是追究這個的時候,先放一放。崇禎皇帝看向鍾進衛問道:“鍾師傅,你怎麼看這個捐助的事情?”

那些大臣一看皇上沒有接溫體仁這個話題,也就不鬧了,看中興伯有什麼說法。

鍾進衛在一邊倒是把一切都看在眼裡,明末的風氣,有所耳聞。是要引導引導才行,不能一切向錢看,一切都以個人享受爲目標,這種風氣持續下去,遲早要亡國,就是不亡國,也會丟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眼下崇禎皇帝的問話,剛好是個引子,於是,他答道:“陛下,臣以爲,不管這些煙花之地,是作秀也罷,還是惺惺作態也罷,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這麼做了,朝廷有沒有好處,難民有沒有好處,佈告的目的有沒有實現。這些纔是我們評判事情好壞的依據。”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點點頭,認可自己的說法,就繼續道:“朝廷在佈告裡沒有說明什麼人能捐,什麼人不能捐,捐的話,是隻能悄悄的捐,還是可以敲鑼打鼓的捐。這些都沒有說,所以,要定她們爲譁衆取寵,也有不教而誅的意思。臣以爲不可取。”

不管從哪方面來講,都沒有嚴懲響應朝廷號召而進行義捐的人。崇禎皇帝點點頭,做了結論:“朕也以爲,不管良籍還是賤籍,都是朕的子民,不能因爲其在賤籍而對其所做之善事加以懲罰。”

崇禎皇帝說着這些話的時候,眼睛就掃着剛纔嚷嚷說要嚴懲的那些人,看得那些人心裡發毛。

崇禎皇帝看完一圈後又看回鍾進衛身上,道:“鍾師傅,朝廷對此事須有個反應,你看是怎麼處置的好?”

鍾進衛想了想,回奏崇禎皇帝道:“陛下,臣覺得,可以針對賑災京師難民這件事,出一個榮譽榜,或張貼布告,或刻碑留念,或記入地方誌裡面,以示表彰。對事不對人,不管良籍賤籍,只要參與了賑災,都記錄上去,供人學習之,倡導社會風氣向良性轉化。”

“鍾師傅,何爲對事不對人?”

“就是不問出身,只管有沒有做這件事。”鍾進衛解釋道。

溫體仁表示贊同:“臣以爲此法甚妥,不費朝廷錢糧,就能揚其善,樹其榜樣。”

“臣附議。”畢自嚴也奏道。

之前說要嚴懲的那些大臣主要是因爲覺得對比之下丟了臉面,經過溫體仁一攪亂,崇禎皇帝再一定論,又不是利益攸關的事,因此也就不再反對,默認了此事。

崇禎皇帝說道:“那麼此事就這麼定了,溫卿兼着禮部尚書的差事,就由你來安排此事吧。”

“是,陛下。”溫體仁躬身領命。

崇禎皇帝想了下,對着溫體仁補充道:“對於首先倡導捐助的月兒姑娘,榮譽榜中要位列第一,以示鼓勵。”

然後又轉向鍾進衛說道:“那個於海寧父子是鍾師傅的家僕,雖是第一個捐助的,但其是在朝廷布告之前有過承諾的,所以就不寫進去了,也爲你避嫌,你可同意?”

鍾進衛當然沒問題了。

處理完了這個事情後,午膳時間已到,就散會吃飯。

鍾進衛把剛纔還一直留在手裡的兩個奏章給了王承恩,也準備回去吃飯。

沒想剛出殿門,就又被崇禎皇帝喊了回去。

啥事情啊,咱的早飯都還沒吃呢!鍾進衛心想。

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174章 影響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45章 銀子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648章 吐血第539章 戰後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31章 京師之戰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51章 難民營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8章 結賬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308章 要自救第64章 輿論之論第54章 紅會雛形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865章 電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90章 危機四伏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168章 銀行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23章 勤王詔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41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618章 憂心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704章 宣言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594章 陷阱第586章 奴酋上當了第251章 打賭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638章 產鉗第23章 勤王詔第47章 物價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8章 擔憂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8章 擔憂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79章 斷人財路第33章 甦醒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
第345章 背水一戰第580章 漢奸理論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174章 影響第401章 說起來容易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45章 銀子第852章 對日之策第652章 接受水營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831章 管他是葡萄牙還是葡萄藤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648章 吐血第539章 戰後第557章 閉關鎖國第241章 作秀和託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31章 京師之戰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51章 難民營第399章 封建海外第48章 結賬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308章 要自救第64章 輿論之論第54章 紅會雛形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242章 一天一換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350章 難言之隱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318章 範永鬥現身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865章 電第172章 鹽政會議(2)第90章 危機四伏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115章 李老四學數字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168章 銀行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23章 勤王詔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496章 藩王會議(6)第41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618章 憂心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120章 老人和狼及無賴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384章 登萊戰略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704章 宣言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493章 藩王會議(3)第594章 陷阱第586章 奴酋上當了第251章 打賭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638章 產鉗第23章 勤王詔第47章 物價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8章 擔憂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8章 擔憂第718章 體檢結果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79章 斷人財路第33章 甦醒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