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貨幣

“陛下,我那個時代有一句話,就是誰掌握了金融,誰就掌控了世界。”

“何解?”崇禎皇帝聽的雲裡霧裡的。

鍾進衛解釋道:“這個是講紙幣最終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誰掌握了紙幣的發行權,誰就能捏住紙幣結算國家的脖子。”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的頭上都是一堆問號,怎麼可能?

鍾進衛繼續用他所瞭解的一知半解的知識講解道:“當然,不是說朝廷印印紙幣就可以的。還有一系列的東西一起作用纔有這個效果。”

其實鍾進衛講的是現代金融的威力,國朝爲什麼不敢開放金融行業,就是怕被外國資本給掌控。這個和紙幣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只是紙幣是其中的一個表達方式而已。

“鍾師傅,請講仔細些,朕有些聽不明白。”崇禎皇帝很老實的要求鍾進衛道。

“那我們一步一步的來講吧。”鍾進衛模仿着一個專家的樣子說道。

“建立了準備金制度。老百姓拿着紙幣去用了,覺得很方便,又保值,就都樂於使用。但前期的時候,朝廷只是印了一千兩紋銀的紙幣而已,老百姓不夠用啊,怎麼辦?”

溫體仁沉住了氣沒說話,只是看着鍾進衛。而崇禎皇帝畢竟年輕,被鍾進衛的言語帶動起來了道:“怎麼辦?”

“就讓他們把家裡的銀兩放朝廷這裡來,朝廷給他紙幣。這樣他就有紙幣可以使用了。”

“那好處呢?”溫體仁就盯着這。

“好處就是準備金都不用朝廷準備了,朝廷就可以印紙幣了。”

“可印出之紙幣又非朝廷之紙幣,只是百姓銀兩的替代之物而已。”溫體仁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紙幣的最初功能,其實就是實物貨幣的一個替代品而已。

“慢慢來。”鍾進衛笑呵呵的回答道。

“如此下去,朝廷的準備金是不是會有足夠多了。理論上說,市場上的紙幣再多,也是和朝廷儲備的準備金是一比一的比例,可以應付任何規模的兌換。”

這個是可以想象的,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沒有疑問。

“這個時候,朝廷就可以多印一些紙幣了,比如準備金有一百萬兩,老百姓可能最多隻會來兌換八十萬兩,相當於還多了二十萬兩的準備金,朝廷就印個一百二十萬兩的紙幣出來。多了這個二十萬兩的紙幣就可以用了。”

這樣朝廷就能憑空多出二十萬兩,而不用擔心貶值,那就太好了。崇禎皇帝美美得想到,眼下缺錢啊,要能立刻就印出個二十萬,一百萬的就更好了。

沒想鍾進衛來了個轉折:“不過,這個二十萬兩不能隨便用。”

“爲何?”溫體仁現在聽的仔細,已經感覺不到其實沒吃多少東西,肚子正餓着。

“因爲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鍾進衛插進一句後世名言,心裡有點暗暗得意。

沒聽明白,崇禎皇帝有點急了,忙問道:“鍾師傅,怎麼講?”

“因爲這二十萬兩實際上是沒有真正的準備金的,如果朝廷直接就拿出去用了,這一次可能沒問題,然而,一次,兩次,三次,再之後呢?最後導致的結果肯定又只有一個結局:老百姓手中的紙幣越來越多,最終害怕紙幣貶值而來兌換銀兩。結果出現準備金不夠兌換的尷尬局面,信譽就會損失。”

“那該怎麼用這二十萬兩呢?”崇禎皇帝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遵循一條原則:紙幣出去,實物進來;實物進來,紙幣出去。”

這下連溫體仁都暈了:“中興伯的意思是所有紙幣全部都要有對應的準備金?那豈不是沒有額外的二十萬兩了?”

“不是的,這裡的實物,並不是說一定要銀兩。也可以是其他資產,比如珠寶,首飾,房屋,田地等有價值的東西。”

“鍾師傅,再講仔細些。”崇禎皇帝和溫體仁你一個問題,我一個問題的配合着鍾進衛。

“還是剛纔的例子,朝廷不是有了額外的二十萬兩紙幣了麼。這個時候,百姓張三,手裡沒有銀兩,但又想做點生意,或者買點急需的東西,就可以拿他的房屋等上述所說值錢的東西來抵押貸款,朝廷根據他房屋的價值,打個折給他紙幣。這樣紙幣就用出去了。”

溫體仁隱隱有點明白了,不就是現在票號的一些業務麼。

鍾進衛可不知道溫體仁的想法,仍然自己在說:“而張三在規定期限內要還回這個紙幣的,同時給一定的利息或者手續費之類的都可以。就這樣,張三還回本金之後,朝廷額外印的二十萬兩紙幣還都在朝廷的手裡,但張三的利息卻拿到手了。朝廷不就受益了!”

“陛下,中興伯所言之貸款和宋朝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及民間的高利貸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更勝一籌。”

鍾進衛看着溫體仁跟崇禎皇帝彙報,也不發言,看看溫體仁瞭解多少。

“如何更勝一籌?”

“青苗法和民間的高利貸都需本錢,但中興伯所言基本無需本錢。實乃空手套白狼也。”

崇禎皇帝點點頭,嗯,這個無本的買賣朕喜歡。

“不過,臣以爲張三也可以向其他人進行借款,比如民間有錢人,錢莊,票號等等。這個利息錢,朝廷不一定賺得到。”溫體仁又潑冷水。

溫體仁還理解的挺到位的,鍾進衛暗暗點頭,不過他也沒有說要表揚溫體仁一下,而是回答他的問題:“朝廷可以和他們競爭,他們都競爭不過朝廷的。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錢莊和票號要控制住在朝廷手裡,等以後成熟再慢慢放開,民間的借貸要進行打擊。這個很重要,和民生關係太大了。”

然後,鍾進衛暫時先放開這個銀行的問題,對着崇禎皇帝道:“陛下,這個只是其中之一的好處,還有沒說完的。”

“哦,鍾師傅,請繼續。”崇禎皇帝一聽,把目光從溫體仁處轉回鍾進衛身上。

“這種以準備金形式發行的紙幣,可以想象最終是滿足不了老百姓的紙幣使用要求的。因爲銀兩沒有那麼多。那怕以後再加上黃金作爲準備金,也一樣有滿足不了的一天。”

“那麼該如何做呢?”

“由這種準備金形式向信用紙幣進行轉化,就是不再需要準備金,朝廷根據老百姓要使用的一個紙幣總量來印。”

“那不是又走向貶值的老路了麼?”溫體仁皺眉頭了。

“所以還需要有回收制度,如果發現紙幣有貶值的趨勢,就要進行回收,而回收的手段,可以以朝廷的來年稅收爲擔保,發行另外的紙幣來回收之前的紙幣。”

兩位古人又不理解了,這紙幣,那紙幣的,被繞暈了。

鍾進衛看他們的樣子,估計了個明白,又解釋道:“來年稅收擔保的紙幣,可以換個名字,叫債券,有點特殊,債券能生利息,這也是吸引百姓把手裡的紙幣拿出來購買這個債券的原因。債券有一定期限,過了這個期限,朝廷就要收回來,同時付給購買的百姓以本金和利息。”

“鍾師傅,那豈不是還是給了紙幣麼?”

“關鍵就在這個期限,比如今年朝廷因爲多印了二十萬兩的紙幣而導致紙幣貶值,那麼朝廷用債券把二十萬兩紙幣給收回來,明年的時候少印個二十萬兩紙幣,再把百姓購買二十萬兩的紙幣給還回去,這樣紙幣就不會貶值了。”

其實,這裡還涉及經濟發展之類的問題,但你真要全部都細細的說明,鍾進衛也沒這個本事,明朝的人估計也難以理解,還不如略過不說。

年輕人的思維還是很快的,崇禎皇帝馬上舉一反三:“鍾師傅,那還在準備金階段,豈不是也可以這麼做?”

鍾進衛倒沒有想到,先是一愣,然後一細想,不由讚道:“陛下真厲害。”

然後又補充了下:“陛下,這個可以是可以,但最好還是先樹立了紙幣的信譽度才行。”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點點頭,不過可能是作爲一國之君的緣故,他對鍾進衛前面說的那句話一直記在心裡。

他見鍾進衛好像不再說了,就問了:“鍾師傅,你之前所說的捏住紙幣結算國家的脖子,此乃何意,仍未說明吧?”

我現在的爽點是每天看着點擊,紅票,收藏的數字慢慢的增加,當然,還有更大的爽點,您知道的,不過現在字數太少,不敢奢求。在此,感謝主動給我爽點的朋友,努力碼字,爭取保持一天兩更。

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9章 指點江山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623章 擔得起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19章 中計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30章 餉銀(2)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88章 朕要了第143章 《甘薯疏》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854章 請罪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63章 榮譽榜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715章 追債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713章 燈下黑第631章 授勳第64章 輿論之論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156章 劉興祚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101章 論鹽政第841章 暴乳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18章 算計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61章 佈告第20章 趙率教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79章 殺奴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32章 反腐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64章 輿論之論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539章 戰後第334章 不擺譜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461章 剃髮易服
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259章 灤州建虜第9章 指點江山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623章 擔得起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127章 侯府對持第19章 中計第723章 袁可立的心願第30章 餉銀(2)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788章 朕要了第143章 《甘薯疏》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577章 幫你借錢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854章 請罪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654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63章 榮譽榜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715章 追債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856章 用兵何處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809章 幼學的衝突第713章 燈下黑第631章 授勳第64章 輿論之論第508章 要撥款先出力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451章 可惜了火藥技術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589章 城頭廝殺第720章 比喬布斯牛的吳又可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80章 意外收穫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612章 血債血償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156章 劉興祚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101章 論鹽政第841章 暴乳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651章 海州遼陽第551章 無敵於天下第18章 算計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522章 人見人要第61章 佈告第20章 趙率教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05章 如何賺錢第402章 做起來難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425章 農業研究院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79章 殺奴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173章 張母教子第370章 代善棄權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32章 反腐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64章 輿論之論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539章 戰後第334章 不擺譜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461章 剃髮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