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

聽見荀攸之言,李澈卻是搖搖頭,認真道:“我與玄德公生死不負,恩情各在己心,何須言謝。”

荀攸目光閃爍,輕笑道:“明遠何以與劉玄德相識?莫非是如同伯牙子期一般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雖不中,亦不遠矣。”李澈故作一臉高深的樣子。

荀攸一臉感慨的道:“天下之大,知音難求。明遠與劉玄德能互爲知音,當爲佳話,可浮一大白也。”

荀攸一時陷入沉默,李澈見狀也默而無語。

馬車內陷入一片寂靜,忽的聽見外面傳來叫嚷聲,伴隨着桌子被砸碎的聲音。

兩人面面相覷,掀開車簾後李澈頓時瞪向荀攸,荀攸一臉抱歉的樣子,只是連連作揖致歉。

原來馬車並沒有往曹操府邸去,而是來到了何進府前,這自然是荀攸的安排。李澈現在對何進一肚子怨氣,也就對荀攸沒了好臉色。

李澈從馬車上一躍而下,轉身向着相反方向而行,荀攸連忙上前拉住,告饒道:“明遠,勿走,勿走。大將軍已在府內擺席設酒,嚮明遠致歉,明遠就算不給攸面子,也要給大將軍留幾分顏面啊。”

李澈只是不語,硬拽着荀攸繼續前行,卻見巷口處一片混亂,不時傳來打鬥聲,數十兵卒將前方堵了個水泄不通,阻住了去路。

荀攸也是好奇,上前招來一個兵卒,問道:“此乃大將軍府前,何以致此?”

兵卒認得荀攸這個何進府上的常客,不敢怠慢,連忙答道:“回稟荀侍郎,大將軍要辦勇士大會,在這裡設了一個那什麼點。”小卒一時撓頭,想不起那個名字。

“報名登記點。”

“對對對,就是那什麼報名登記點。想要參賽的天下勇士都要來這裡報名,今日裡卻是出了件怪事。”說到這裡兵卒臉色一陣古怪。

“快快直言。”李澈不耐煩的催道。

兵卒見李澈和荀攸一般裝束,而且並列而站,也不敢怠慢,抱拳道:“荀侍郎,這位尊駕,不是某賣關子,實在是這件事太稀罕了。

剛剛有父女二人前來報名,本以爲只是那男子要參加,卻不料那女娃也要報名。有其他的報名者嘲諷了幾句,然後全部被那女娃打翻了,血都流出來了。”

荀攸皺眉道:“各舉薦點不是會預先測試嗎?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能來報名,何以有這種酒囊飯袋?連女子都不如。”

最終報名點在何進府前,自然是爲了能讓何進監督。而雒陽內城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進,故而在城外平民聚居的郭區設立了多個舉薦考驗點,由大將軍府上派人駐守考察,合格者才准許進入內城報名。

那士兵一陣苦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奇觀。

李澈不耐煩的拉着荀攸徑直往裡走,圍着的兵卒看見荀攸紛紛讓開一條道。

然後李澈就看到了他終生難忘的一幕:一個二八少女,身高約有七尺六分,身材也並不健壯,是標準的少女體態,頗顯輕盈。頭上如男子一般用方巾包住秀髮,身上上衣下褲,並未如深衣一般連起,腳下一雙騎兵短靴,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這少女此時正拳腳相加的壓着一名壯漢暴打。圍觀人等都在叫好,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卻是捂臉不言。

那少女看見士卒避讓李、荀二人,頓時眼睛一亮,順手抓住壯漢往後一拋,然後向二人走來。

李澈感覺自己腿肚子都在打顫,抓住荀攸的手都鬆了。荀攸也是面色蒼白,悄悄向後退了兩步。

那少女見李澈居於荀攸之前,便抱拳行禮道:“不知是大將軍府上哪位貴人在此?”

李澈嚇得一激靈,一把將後退的荀攸拉住,指着他道:“這位荀侍郎乃大將軍親信之人,在下只是路過的。”

“李明遠,你!”荀攸顯得有些氣急敗壞,沒想到李澈這麼果斷就把他賣了。

少女眉頭一皺,隨即發現軍士們漸漸合攏護住荀攸,正欲再言,一旁捂臉的中年文士連忙上前施禮賠罪道:

“小女長居深閨,不通禮數,還望尊駕恕罪。”說着便一把拉住了少女,剛纔還神勇無比的少女頓時安靜下來。

荀攸輕咳一聲,故作鎮靜的道:“汝是何人?”

那人拱手道:“卑職姓呂,名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士,現爲騎都尉丁公帳下主簿。”

荀攸正待迴應,卻瞥見旁邊的李澈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於是輕輕戳了戳他。

“嗯?哦!嗯哼!騎都尉丁公可就是前幷州刺史丁建陽公?”李澈頓時驚醒,木然問道。

“正是。”呂布非常恭敬的低頭答道。

李澈木然的目光掃視面前的父女二人,一時思緒紛雜。丁原,字建陽,曾任幷州刺史,今年響應大將軍何進的徵召改任騎都尉,目前帶兵進駐河內。

他在歷史上最爲人所知的一點便是他手下出了幾個猛人,比如這位超級能打的二五仔呂布,演義中更是把這個二五仔收爲義子。

原來是包頭呂布,這是他女兒。嗯,他是有個女兒,但他女兒還這麼能打,什麼情況?

他面無表情的對着荀攸問道:“公達兄,你會開無雙嗎?”

“明遠,宮中誇讚攸也就愧領了,可不敢自稱無雙。”

“無事,便當在下發癔症了吧。”李澈無語的搖搖頭,不過是小事。因爲他也曾問過關張二人,即便是他們也無法獨身在軍陣中衝擊,並不能憑個人勇武改變戰場局勢,一人之勇只是匹夫,不可爲將。

勇士的作用終究只是在於小範圍搏殺以及提升麾下軍士士氣。因此呂布和他女兒再怎麼能打,面對這邊幾十個精銳軍士佈陣包圍也只能認慫。

“丁都尉乃朝廷重臣,大將軍信任之人。呂主簿既然有如此勇力,想來丁都尉自會舉薦給大將軍參與大會,何以至此?”荀攸開口質問道。

呂布苦笑着拱手道:“丁公確已爲卑職報名,卑職此行是陪小女而來。只因丁公不願爲小女報名,言稱沙場不需女子。”

“丁建陽此言不差,我大漢黎民無數,擁軍百萬,何曾需要女子上疆場搏殺?”

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衆人循聲望去,只見何進緩緩走來,其身後有文士數人,兵卒無數,方纔之語正是出自何進。

見衆人紛紛施禮,口稱“大將軍”。呂布連忙拉着少女行禮請罪。

何進卻是擺擺手:“呂奉先嗎?丁建陽提及過汝,言稱汝精通兵法韜略,且武藝精湛,世所罕見,某向來優待有才之人,今日之事便到此爲止,汝且去吧。”

“大將軍!”

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章 初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八章 袁公路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
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章 初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八十八章 招攬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四百九十八章 來使(下)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八章 袁公路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議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戰(三)(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亂起(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廢立(三)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五百零七章 許靖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對錯(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