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

韓遂想走,卻不容易成功,雖然大旗未動,十餘騎潛行,但還是帶來了一陣騷亂。

呂布隱隱覺察到有些不對,然而自陷苦戰,難以脫身,更別想殺往中軍,再加上對韓遂的殺意不強,也就默許了這位涼州梟雄潛逃的行爲,專心絞殺韓遂部屬。

但另一邊的人可不會那麼容易放走韓遂,潛逃的韓遂在兩郡交界的關隘處迎頭撞上了另一面“呂”字大旗,看着迎風獵獵招展的旗幟,韓遂終於勃然色變:“呂布當真要趕盡殺絕?”

一名全身鐵甲,戴着一副惡鬼面具的將領緩緩上前,用清脆而冷冽的聲音緩緩道:“奉衛將軍之命,在此等候鎮西將軍多時了。”

“朝廷軍?”韓遂一愣,再定睛一看,關隘緊閉,對面僅數十騎,顯然並非大軍到此。韓遂只覺得一陣荒謬感涌上心頭,詫異道:“你如何敢輕騎冒進,在此埋伏?”

“呂府君之品性能力,在下素知,其人有仇必報,或許會因爲未來的需要而放過鎮西將軍,但絕不可能讓你安然無恙脫身。當斥候回報,長安城外陷入鏖戰時,在下便知道鎮西將軍必然會壯士斷腕以求生路,這纔出關相迎。

衛將軍慕鎮西將軍久矣,還請隨在下一道,前往拜見爲好。”

韓遂心裡一陣抽搐,忍不住道:“你我之間難道有什麼深仇大恨?哪怕你所言屬實,如此冒進也是大有兇險。”

“往日無怨,近日無仇。”頓了頓,呂玲綺冷聲道:“只是父親利慾薰心,在下卻不能坐視他壞了夫君的謀劃。將軍若逃回涼州,難免令人笑話衛將軍未盡全功。”

“你是呂布之女?”韓遂覺得自己一輩子的奇遇都沒有今天所見之離奇,見對面之人輕輕頷首,他忍不住大笑道:“見利忘義、蠅營狗苟的呂奉先竟然有一個全心全意爲自己夫君考慮的女兒,當真是奇哉怪也!”

面具後的秀眉微蹙,呂玲綺橫槊冷聲道:“雖不喜父親所作所爲,但鎮西將軍在人子面前辱罵其父,非君子也,有失名士之風。”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不好聽,但這話也算是吾肺腑之言。”韓遂欣賞的看了看呂玲綺,惋惜道:“惜非吾女啊,你能在中原領兵,想必是受了不少非議。吾等涼州之人,可沒有中土人士那般矯情。如趙娥之輩,纔是涼州女子之風。”

酒泉福祿人趙娥,父親被豪強李壽殺害,其弟三人雖誓爲父復仇,卻死於瘟疫。趙娥持刃於道中襲殺李壽,爲父報仇。當地官員紛紛請命恕趙娥之罪,福祿縣長尹嘉更是寧願掛印而走,也不願逮捕趙娥。

但趙娥卻堅持爲父報仇是個人之義,不得不報,依法論罪是國家大義,不可枉法,在她的堅持下,郡守和都尉不得不將之下獄,最終逢大赦而歸家。

邊疆女子之烈性,較之中原與江南女子,確實勝過不少。

呂玲綺聽出了韓遂的話外之音,舉槊指向韓遂,沉聲問道:“看來鎮西將軍是不想去見衛將軍了?”

“吾已過知天命之年,今日脫逃之時又遇閣下,自知天命將盡。馬壽成於衛將軍尚還有安撫羌人之大用,吾卻是一無是處,若隨閣下而去,恐怕衛將軍也不會容忍太久。而且閣下之父,在吾成爲階下囚之後,想必也欲除吾而後快吧?屆時閣下又將如何自處?”

略一沉默,呂玲綺冷聲道:“你的生死,當由衛將軍定奪,他無權干涉。”

“就是這樣。”韓遂點點頭,笑道:“所謂出嫁從夫,一以貫之便是,勿要自陷囹圄。”

“……你有何求?”

“當真是聰明人。”韓遂撫掌大笑:“吾尚有妻、子,子尚年幼,好讀書,不喜武事……”

“汝妻子若手無血腥,朝廷自會養之,勿慮。”

韓遂含笑點點頭,棄劍仰天道:“諸事不順,天命已盡,死一婦人之手,恥也。死一英傑之手,榮也。還請閣下繼續將這條路走下去,若你今後僅是一相夫教子之婦人,吾今日死亦不瞑目。”

眼見韓遂棄劍,呂玲綺揮手止住身後騷動的親衛,沉聲道:“他還是朝廷命官,由吾來誅殺。”親衛們對視一眼,策馬自左右徐徐包抄,繳走了韓遂部下的武器,將二人圍在中間,隨時準備支援。

看見對面策馬疾馳而來的將領,韓遂恍惚間彷彿又看見了在陣中左衝右突的呂布,長槊刺來,卻沒有如呂玲綺所想一般貫穿對面,而是入肉三分便卡在了韓遂身上。

“寶甲?”呂玲綺還沒反應過來,疼痛刺激了韓遂,竟然生生在馬上穩住了身體,雙手緊握長槊,讓呂玲綺一時抽不出來。兇性大發的韓遂抓住長槊使勁往上一擡,呂玲綺只覺得一陣大力傳來,整個人騰空飛起。

驚而不亂,凌空之時一腳踢在韓遂頭側,縱然有盔甲防護,韓遂也是一陣頭暈目眩,雙手不自覺地放鬆了力氣。

而呂玲綺所騎馬匹也是天子賜給李澈的西域寶馬,頗通人性,狠狠撞在了韓遂的馬匹身上,將這位西涼雄主甩下馬來。

原本還想生擒韓遂的呂玲綺再不敢託大,落地之後,趁韓遂還在頭暈目眩之時,反手一槊橫掃在韓遂腿上,生生將之打折。

又一槊刺穿其小腿,抽出長槊,眼見鮮血噴涌而出,呂玲綺纔算鬆了一口氣,只覺得一陣心有餘悸。

此人先前所言或許爲真,卻也是軟化之語,眼見正面拼殺難以得勝,便以言語鬆懈,寄希望於扣住人質來脫逃。

驚訝之後便是怒火,呂玲綺怒道:“你如此作爲,當真沒想過你的妻子?”

韓遂吐了口血沫,大笑道:“隨吾享盡富貴,難道不該隨吾一起去死?”

“原來他不是特殊的。”呂玲綺突然有些明悟,拋妻棄子,對這些梟雄來說算什麼問題?高祖能在車上將孩子踹下馬車,只爲逃跑的更快,這些梟雄或許認爲如此纔是成大事者所必須吧?

可笑她竟然動了惻隱之心,被韓遂的謊言感動。

“可他是特殊的。”想到李澈,呂玲綺又沒來由的有了自信,李澈是絕不會做出這種行爲的,所以他認爲自己成不了梟雄,做不了君王。

呂玲綺也沒了繼續問罪的心思,冷冷的看了韓遂一眼,一槊刺穿脖頸,冷聲道:“吾不是你,不會遷怒無辜之人,先前之承諾仍然有效,鎮西將軍,一路走好。”

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玄(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三百七十一章 薊侯(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八章 袁公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
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二十八章 終變(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七十九章 傳道受業解惑第五百零二章 逆轉(下)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闕上(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兗州初戰(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爭(下)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玄(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五十九章 從賊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三百七十一章 薊侯(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八章 袁公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二十八章 徵召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四百章 公孫紀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