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

東郡秦亭,位於黃河之畔,並非隴右之地的大秦祖地秦亭,而是魯莊公十三年所築之臺。

正常來說,若要擺脫追軍,魏軍的撤軍方向應該再稍稍偏東一些,而非沿河道行徑。

一者河道周邊泥沙淤積之地衆多,並不適合大規模騎兵快速行軍;二者,若被人圍堵,當真是插翅難逃。

但關羽自然不是無謀之人,當懸掛着“平寇將軍張”旗幟的船隊順河而下時,孫慎才明白關羽早已與濮陽的張飛取得了聯繫。

船隊並不龐大,但卻足以搭載軍中步卒,水陸並行,一日便至蒼亭,而這時,兗州早已陷入震盪之中。

關羽轉戰千里,勝二陣,破一城,敗夏侯,殺傷數千,聲威震於數郡,兗州各地的匪寇叛軍紛紛舉起旗幟開始肆虐,一時間讓各地官僚頭疼欲裂。

至於曹洪和曹純,看着遠去的帆影,饒是曹純的脾氣也忍不住怒從心頭起,兩名曹氏宗族引軍追擊,卻一直跟在關羽身後吃灰。

而範縣和鄄城的兩場戰事也讓這兩地成了匪寇們眼中的肥肉,尤其是鄄城,作爲前線軍糧中轉之處,吸引了大批集結到此的寇匪。雖然他們不敢徑直攻城,但對前線的軍糧運輸卻受到了極大的干擾。

“將軍,東阿!”曹純驀的反應了過來,自此順流而下,東阿縣城危矣!

曹洪卻是緩緩搖頭道:“程仲德腦子還算清醒,你當我軍爲何只有這些人?東阿縣城的守軍又增加了,他看的很明白,關雲長在兗州再怎麼鬧,還是要拿下東阿才能繼續進軍。既然無力阻止,那就防止出現最壞的結果。”

曹純不甘的道:“但是鄄城如今連保障糧道的能力都沒有了!張益德能抽出人手增援關雲長,難道元讓將軍那邊?”

“不可能的,元讓將軍難以取勝,但也絕不會敗。”曹洪自認很瞭解夏侯惇,這位大將是曹操軍事上真正的副手,素以沉穩而聞名,斷不會這般輕易的敗北:“來的船隻不多,魏軍本就處於優勢,能抽出些人手也屬正常。”

“可這般僵持下去,我們……”

曹洪面色一僵,這時僅他們二人,倒也不必遮掩什麼。魏軍掌握着主動權,關羽輕騎突擊便能讓他們疲於奔命,若再來個兩次,兗州恐怕會直接崩潰。

戰事持續一月,勝負的天平已經初見傾斜。

“我們只能撐住……若非袁紹同時北上,陳王本該與我等同氣連枝!”

雖然激動,但語氣略顯無奈,兗州和豫州的兩位諸侯本就是在聯手抗衡南北兩大諸侯,然而如今南北共進,兩邊都無暇他顧。

這時候自見差距,即便是被其他事牽扯了力量,例如幷州的胡虜,以及揚州的劉繇,劉備與袁紹相比於陳王和曹操仍然有着壓倒性的力量。

豫州地廣人多,陳王在陳國經營日久,還能勉力抗衡,曹操這邊在劉備留手的同時,仍然完全處於劣勢。

“探子傳來的軍情,三萬幽州軍已經南下許久了,爲何還不投入戰場?”

“他們去了河東。”曹洪淡淡的道:“比起兗州,劉備或許更想先拿下已是他封國的河東,將整個河朔之地納入掌心。”

“真是……遊刃有餘的自信啊。”

……

發現沒有機會突襲東阿,關羽並未戀戰,徑直率軍回了大營,荀攸卻悠悠然告知道:“戰事要告一段落了。”

關羽蹙眉道:“衛將軍的意思?還是魏王的意思?”

“他們的意見並不相左。”荀攸笑眯眯的道:“幽州已經完全臣服,只待拿下河東,再靜靜消化一段時日,我軍便可一鼓而南下,沒必要再這般空耗兵力和精力了。”

“再有三月,兗州必潰!”

“然後再三月攻破兗州?再六月完全消化?”荀攸斂起笑容,淡淡的道:“我軍有多線開戰的能力,但得不償失,對民力消耗太大。

衛將軍向魏王獻策,‘高築牆,廣積糧’,緩上一二載,消化好吞併的州郡,將魏王的威望銘刻在他們心中,這纔是當務之急。

能夠迅速吞併的州郡已經全部掌握,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若我軍損耗太過,不利於將來與袁本初的戰事。”

關羽撫髯沉吟道:“關某終究心有不甘。”

荀攸避席而起,長揖道:“《韓非子》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攸敢請將軍暫斂虎威,待魏王沖天而飛之時,仍需將軍爲王前驅。”

關羽動容,起身攙扶住荀攸,道:“荀相何至於此?此事關乎大王之大計,關某卻一時被功業迷眼,險釀大錯,不敢當荀相如此大禮。

此戰由衛將軍發起,未見大勝大敗便退,國中必有物議,衛將軍卻毫不畏懼,與之相較,關某慚愧!願從荀相之言,引軍退回谷城,磨礪爪牙,候那一飛沖天之時!”

荀攸大驚道:“關將軍何出此言?誰人不知將軍與大王情同手足,以大王之願爲己願,大王想早日平定天下動亂,將軍自然更爲急迫。攸甚知將軍之心,只是時機未至,願將軍暫忍之。”

關羽嘆息道:“唉,惜哉未有大的勝果,衛將軍之後恐怕要遭奸佞彈劾啊。”

“倒是不必等他們彈劾。”荀攸露出笑容,聳聳肩道:“衛將軍的請罪信想來已至鄴城,大王自有明斷。”

關羽怔了一下,若有所思的道:“衛將軍也想蟄伏?”

荀攸悠悠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小人是除不盡的,衛將軍只是想借勢回朝罷了。他遠離鄴城太久,趁機肅清一下君側之奸佞,也算爲將來做打算。”

見關羽欲言,荀攸連忙道:“此事將軍不宜參與,這是衛將軍之事。若將軍參與太過,即便大王不想起疑,也不得不起疑。雖是情同手足,終究君臣有別,大王心中自有成算,如今攸與家叔俱不在鄴城,沮公與是聰明人,他會明白該怎麼做。”

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七章 袁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一章 初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八章 袁公路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
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七章 袁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五百一十章 皇權和士人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二百八十章 辦學(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四十一章 旁門左道第八十章 宗室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鬥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二章 天下苦漢久矣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五百三十二章 關中動亂(三)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三百六十一 試探(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驚變(上)第一章 初見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三百章 功利與道義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論官(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鄭玄(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廢立(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傾訴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謂賢名(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四十六章 進諫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關中(七)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一百零五章 劍第八章 袁公路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一百五十一章 驚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