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

翌日,早起晨練的曹操便接到了一個好消息,配上早晨清新的空氣,讓曹操身心舒暢,恨不能當場高歌一曲。

屯田的考察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而根據昨日和任峻的交談,曹操發現此人處事嚴謹周密有條理,且鐵面無私。正適合進行屯田這種事務繁多,且很容易滋生腐敗的工作。

再加上任家是中牟第一大姓,乃至在整個河南尹都頗有聲名,若能將之收服,中牟也自然歸他所有,在河南作戰時也不至於孤軍深入。

本來還準備在中牟停上兩日,好好拉攏拉攏這個人才,卻不想任峻大清早的便自己送上門來了。

曹孟德連頭髮都沒來得及扎,披頭散髮的就衝了出來,大笑道:“任君來的好早。”

任峻深深一揖道:“袁術亂國,天子蒙塵,此乃大漢之國恥。將軍興義師,伐無道,峻深慕之。雖實力淺薄,仍願盡綿薄之力,上報家國,下安黎庶。

若將軍不棄,峻願攜族中賓客家丁七百三十六人,隨將軍討伐逆賊,安定天下!”

曹操抓住任峻的臂膀,顫聲道:“有任君之助,如虎添翼矣!”

任峻後退兩步,從袖中摸出印綬,雙手奉上道:“楊府君亦仰曹公威名,自感力不從心,願交出權位,表曹公爲河南尹,請受此印綬。”

曹操連連擺手道:“操德行淺薄,治理濟陰便頗有力不從心之感,又豈敢再爲河南尹?伯達萬勿如此,印綬還是還給楊府君吧。”

任峻二拜道:“此乃河南百萬黎庶之願,請明公萬勿推辭!”

“未得詔命,操又豈能僭越?”

“天子落於賊子之手,又何來詔命?事急從權,爲天下計,請明公受此印綬!”

任峻三拜,曹操一臉爲難,終究還是嘆息道:“黎庶不易,生民困苦,操雖才淺德薄,願盡綿薄之力,以安河南萬民。”

待曹操接過印綬,任峻深深一揖道:“峻代河南二十一城百萬民衆,謝過明公大德!”

“伯達言重了,以伯達之能,主薄之位實在屈才,操願表伯達爲騎都尉,領家兵自成一部,如何?”

任峻大吃一驚,一直沒什麼波動的神情終於變色,驚道:“峻不過蕞爾小吏,又豈能爲騎都尉?”

騎都尉,比兩千石,本監羽林騎。一介主簿,還是一個僭越的“代”河南尹主簿,一躍而爲兩千石,這用三級跳都難以形容。

雖然騎都尉並無太多實權,但比兩千石的秩級,便代表他已經是高級官員了,任峻此前從未妄想過曹操能給他這麼高的禮遇,按照他的設想,一介別部司馬便已是曹操厚待了。

見任峻驚詫,曹操笑眯眯的道:“伯達何必這般自謙?區區騎都尉罷了,以伯達之才,將來封侯拜將也不在話下。此前龍困淺灘,才鬱郁不得志,既然你相信操,那操自然不能辜負於你。聽聞伯達如今尚未娶妻生子?”

話題轉的太快,任峻有些懵了,下意識道:“雖有慕艾之心,尚無心儀女子。”

“操有從妹,年方十五,雖無大才,但賢良溫淑,不知伯達可有意願?”

看着曹操笑意盎然的臉,任峻陷入了沉默,曹操也並不催促,只是用鼓勵的眼神望着任峻,同時示意趕來的郭嘉等人不要打擾。

過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三十多歲的大齡老男人任峻擡頭望天,長嘆一聲,深深一揖道:“明公厚愛,下官實在慚愧,若令妹看得上下官,任家自無不允之理。”

曹操大笑道:“伯達才貌俱佳,堪稱俊秀,若連伯達都看不上,她又能去哪尋到心儀的夫婿?”

“明公此言不假,嘉自認潁川才學前五,相貌前三,但與任君相比,也難免有些慚愧啊。”

夏侯淵和史渙都有些莞爾,任峻確實是一表人才,雖然年齡大了些,但相貌着實不差。可比起有資本風流浪蕩的郭嘉,任峻還是差了不少。

不過別人即將大喜,又是新同僚,說上幾句漂亮話總歸是沒錯的,這也是郭嘉人緣極好的緣由所在。

是以兩人也緊跟着稱讚了幾句,倒是讓任峻有些羞慚。

曹操笑道:“伯達之才讓人驚豔,操本來還想多留幾日,勸說伯達同興義兵。卻不想伯達果真知音,倒是省卻了操不少時日,如此便可今日起兵,後日到成皋。兵貴神速,袁術若是落敗,這其中少不了伯達的功勞啊。”

任峻連忙道:“峻有好友,姓張名奮,其家族在滎陽亦是大姓。張君早聞明公大名,願舉縣投效。他已連夜返回滎陽爲明公準備糧秣輜重,想必能稍稍幫到明公。”

曹操頓時動容,揖道:“河南果真多義士!伯達所交亦是忠義之士啊,操代黎庶謝過二位。”

任峻搖頭道:“爲國效力,此乃本分,又豈敢稱謝?明公既然準備起兵,峻這便回家中整頓,隨明公一道征戰。”

“伯達兄且慢。”郭嘉出聲喚住,從袖中取出一張信紙,笑道:“這裡有些軍情,伯達兄既然歸屬明公帳下,也可聽上一聽,出些主意。”

“這……峻畢竟新歸……”

曹操佯怒道:“誒,伯達這話說得見外了,你我很快便是姻親之好,難道操還能信不過你?”

郭嘉也笑道:“這是河南軍情,其中細節還正需要依仗伯達兄分析,萬勿推辭。”

“如此……峻願盡犬馬之勞。”

郭嘉滿意的點點頭,沉聲道:“烏程侯領南陽太守,破虜將軍孫堅,在魯陽驚退了進犯的袁術軍之後,竟然不加整頓,直接帶着大軍進入了河南境內,如今屯於樑縣之東。”

曹操嗤笑道:“孫文臺又在行險?當真是以爲天下無人?”

夏侯淵咋舌道:“可孫文臺確實勇武,淵雖然也好戰陣當先,但觀其事蹟,還是不由得心生欽佩。”

郭嘉蹙眉道:“匹夫之勇罷了,夏侯將軍你可千萬別學孫文臺,大將臨陣冒險,成功了自然是好,可萬一出事,那便是傾覆之危!孫文臺這般行險,遲早有出事的一天。”

不理訕訕摸頭的夏侯淵,曹操看向任峻問道:“伯達,你又如何看?”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一章 初見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闕上(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關於劇情推進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勢第一章 初見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動亂(下)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闕上(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釋權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興兵爲國,安問袁盧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二百八十八章 揮劍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三十一章 議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三十七章 亂世(二合一4000字)第六十五章 忠義無雙十常侍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六十二章 賊寇習性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端(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三十五章 離經叛道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三百二十五章 賞罰(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關於劇情推進第二百七十七章 備戰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二百一十八章 託庇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變(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應(下)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一百一十章 趙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兗州初戰(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