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玉玦

荀府內,劉備與荀爽分賓主坐下,關張和二荀分別侍立於身後,劉備視線掃過荀彧,見其君子如玉,心中頓時憑添三分好感。而這時荀爽先開口道:“玄德方纔言稱公達救了李明遠?這又是何意?”

劉備回道:“昨日荀侍郎與明遠共乘,明遠遭小人暗算,而荀侍郎不避艱險將明遠護送回府,備萬分感激,特來登門致謝。些許薄禮,還望勿怪。”

劉備言罷,關羽將手中所託禮盒奉上,荀爽卻微微蹙眉道:“公達有言,李明遠與其爲友。臨危而棄友人,是爲小人,公達所作所爲不過是遵循先賢教誨,何足稱謝?”

劉備卻避席而起,肅容道:“慈明公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崩壞,人心不古,正當以禮教匡扶。子路受牛而夫子心悅,此乃關乎大仁大義,而非備與荀侍郎二人之事,願勿推辭。”

孔子的弟子子路救起了溺水的人,溺水者爲了表示感謝送了他一頭牛,而子路欣然接受,孔子表示很高興,稱“魯人必拯溺者矣”。

義行是好事,然而有利可圖的義行纔會讓人人趨之若鶩,若子路施恩不圖報,不接受牛,卻是起了一個壞的榜樣,這很殘酷,也很真實。

荀爽微微默然,忽的一笑:“名師出高徒,不愧是盧子乾的弟子,若不受此禮反倒是老夫的不是了,有趣。既然如此,公達。”

“叔祖有何吩咐?”荀攸微微躬身道。

“劉玄德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你且效仿先賢,來一次‘受牛’之舉,也不失爲一樁美事。”荀爽輕撫白鬚,微微笑道。

荀攸躬身領命,上前雙手接過了關羽手中的禮盒。

劉備笑着坐下,微笑道:“荀侍郎,何妨打開一看?也不知這薄禮是否合君心意。”

荀攸帶着些許疑惑微微打開禮盒,待看見盒中之物頓時瞳孔一縮,神情變得頗爲有趣,斜睨着看向劉備腰間,再看看盒子,忽的一聲輕笑,微微合上禮盒,將其放回劉備面前。

關羽雙目微睜,但想起劉備之前的囑咐,還是強自按捺下來。

而荀爽微微愕然,荀攸看過禮物卻不發一言,又將其遞還回去,有違禮數。這不該是荀攸會犯的錯誤。雖然有些不悅,但人老成精的他決定還是先保持沉默。

“看來是有些不合荀侍郎心意?”劉備站起身來微笑道。

“劉君未免太過着急,你我不過兩面之緣罷了。”

“雖不過兩面,但備已知荀侍郎大才。文王聞太公之名便往而求賢,孝公與商君一會便君臣相知,君子相得,豈有着急之說?”

荀攸嗤笑一聲,挑着耳朵一臉不屑的道:“劉議郎,你如今不過小小的議郎,也敢自比文王與秦孝公?”

劉備肅容而對,宏聲道:“一時之官職大小何足道也?劉備敢自比文王、孝公。荀侍郎這小小的侍郎,也未必不能與太公、商君相提並論。”

荀爽與荀彧微微瞭然,劉備的意思已然昭顯無疑,他竟是想收服荀攸,以區區六百石議郎的身份,去收服另一個同爲六百石的朝官,何其荒謬。

但看看劉備的神情舉止,他似乎一點都不認爲這有什麼不對,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荀攸一揮袍袖,指着外面笑道:“如今還是青天白日,劉議郎卻做起了大夢?據在下所知,劉議郎入京以來被多位名士嘲笑,鬱郁而不得志,今日何以又有了凌雲大志?”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劉備往日裡妄自菲薄,失了志氣,卻是讓友人失望、手足心傷。如今既明己心,自當一往無前,豈可鬱郁坐觀?如荀侍郎這般大才,備若是遲上些許時日,就晚了。”

劉備絲毫不掩飾自己曾經有過自卑的經歷,坦坦蕩蕩,讓旁觀的荀彧眼神一亮,頗感興趣。

“劉君,袁本初與曹孟德也動過如你一般的心思,便是他們也未曾如此直接。而袁本初‘四世三公’,曹孟德三公子弟,你又有什麼呢?”荀攸又改了稱呼,一臉誠懇的問道。

劉備沉思片刻後,指着關羽和張飛道:“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兄弟。”

指着遠方李宅的方向道:“高山流水,志同道合的知己。”

最後指着自己的心:“欲還天下太平,重現大漢盛世的心。荀君,足否?”

廳堂內一時陷入了沉默,荀爽閉上雙目,撫須不言,荀彧若有所思,而荀攸卻是緊緊盯着劉備,兩人四目相對,不言不語。

說到底這時候的劉備和歷史上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有了盧植的認可,他就是鐵定的大儒弟子。覲見過天子又得到封賞,舉孝廉不過旬日便得拜議郎,縱然如今朝政已顯崩壞,也足以證明何太后將其視爲可以依仗的宗室。

其身份地位較之曹操等人還有差距,但也不是高不可攀了。盧植弟子數以千計,有幾個得到認可?大漢宗室數以萬計,大多不都是碌碌米蟲?劉備已經有了自己的身份,有了發展的潛力,只是欠缺把潛力轉化爲勢力的時間。

“呵!是李明遠讓你來的吧。”荀攸忽的冷笑一聲,一臉不以爲然的說道。

“明遠言稱荀君之才勝他百倍,可與留侯並駕齊驅,荀君以爲呢?”劉備也不在意荀攸的無禮,只是微微笑道。

荀攸一時啞然,他還真沒想到李澈竟如此看重於他。

“公達還沒有資格與留侯相提並論。”沉默許久的荀爽忽的開口,又對荀攸道:“公達,一切由汝自決,老夫不會干涉,只有一言,‘勿失禮’。”

劉備心裡頓時落下石頭,荀爽的意思很明白了,又見荀攸對着荀爽作揖應是,於是笑道:“卻是備一時狂妄了,荀君以爲如何?”

荀攸微微沉默,忽的笑道:“主簿亦可爲。”隨後又拿起了禮盒,打開後看着說道:“且先充作定金,劉君可莫要血本無歸。”

“必不負荀君之望。”劉備暢快大笑,聲音迴盪在廳堂裡,荀爽不由得微微閉目,暗歎道:“年輕真好啊,周陽公當年也是這樣啊。”

而從荀彧的角度,他恰好看到了禮盒中的物品,那是一枚玉玦,和劉備腰上的一模一樣,不由得一時失笑。

.·°∴☆·°.·°∴☆·°.·°∴☆·°

攸居雒陽,昭烈往見攸,贈攸玉玦,以文王、孝公自比。攸哂之,曰:“區區六百石,何敢自比先王?”昭烈笑對曰:“官職何足論?君亦六百石,吾視君爲太公、商君,何如?”

時有荀六龍在座,甚贊昭烈,攸於是心暗許之。——《季漢書·列傳第二》

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八章 袁公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
第三百一十三章 謀劃(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與朝廷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殤(上)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變亂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廢立(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罪(上)第八章 袁公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國長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賞罰(下)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三百七十六章 歷陽之戰(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宮變(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隊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關中(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盟(上)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二十六章 臥雪堂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三百一十一章 風水輪流轉(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五百五十章 韓遂之敗(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議罪(下)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論官(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親(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爲鏡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誘之以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