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篇_第二百五十三章 絕色

建安五年,父親已逝,但遺下不少貲財,且因了她的美貌和聰慧,族中大概是當她“奇貨可居”,所以倒也青眼有加,並沒有受到多少的歧視和排擠,一直留在清河的老宅之中,跟隨族中的大夫人,也是輩份最高的叔族母生活。

還記得是個春日,她正倚樓看書,叔族母身邊的侍婢紅雲笑吟吟地進來,讓她收拾行裝,說是第二日要前往鄴城袁府作客,參加由袁紹夫人劉氏所舉辦的上巳花會。

袁氏的郡望是汝南,但袁紹昔日趁着各地諸侯討伐董卓之機,被推爲盟主後,自領冀州牧,佔領冀、青、幽、並四州,卻是以鄴城爲冀州牧駐地,大興土木,甚至將原來的鄴地別宮佔了一部分,作爲袁氏的宅第,還將家眷族人全部遷到了鄴城。

鄴城與清河同屬河北之地,相隔也只有一日的車程,袁崔兩家同屬望族,清河崔氏一向又十分圓滑,與袁氏相處倒也融洽,故此平時年節都會有一些禮慶往來。

劉夫人派人來邀請崔氏的大夫人蔘加上已花會,是再尋常不過的禮遇。

自春秋起,上已節便已十分隆重,被認爲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在周朝時,民風純樸,在每年農曆三月上旬的“已日”這天,無論是貴族還是庶民,甚至連帝王后妃都不例外,會在清池碧水之畔,洗浴濯身,嬉笑玩樂,認爲這樣可以除災去邪,所謂“東流水上自潔濯”,指的便是這樣盛會之景了,也稱爲“祓禊”。到了漢時,又多出些內容來,如閨中女眷會在風景幽美的湖畔水邊舉辦一些聚會,而文人墨客則會趁着大好春光,一起飲酒賦詩,稱爲“修禊”。

而劉夫人所舉辦的這次花會,便是屬於這“祓禊”的一種了。劉夫人素來喜好牡丹,家中也有暖房,雖還是初春,卻已開得繁花似錦,索性便以了賞花的名頭,舉辦了上已之會。

當然,身爲袁氏的主婦,劉夫人不會僅僅只是爲了在春日裡舉辦祈福祓禍、又或是供給閨中女兒相互玩樂的盛會這樣簡單。

此時袁紹聲勢如日中天,躊躇滿志,已離開鄴城,擁兵二十萬,渡過黃河,直逼官渡,準備南下進攻當時的帝都許昌。

袁紹此時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與他從小一起長大,也曾經是最親密的朋友——曹操。

曹操此時的兵力不足四萬,袁紹挾二十萬衆,氣勢洶洶而來,無論是兵力、糧草、後方實力等方面都要遠勝曹操,怎麼看都應該是必勝之局。

曹操已“挾天子以令諸侯”,怎麼肯將皇帝和許都一起拱手讓給袁紹?當即也決定拼死一搏,二人在官渡相峙,即將展開決戰。

劉夫人身爲袁紹的正妻,此時所要做的,自然是要穩定後方,與各世族的聯誼也是措施之一。不過因了袁紹必勝的勢頭,這種花會的氣氛並不緊張,世族女眷們在花會上交流感情,互通訊息甚至還是日後嫁女娶媳的源頭。尤其是後者,各世族的女眷,也往往會通過這樣的盛會,來暗暗考量在場的世族適婚女郎,並計較自己心中的聘娶人選。

崔妙慧當時尚且年幼,遠遠沒到聘嫁之年,倒是坦然得很,全當一次簡單的賞花會罷了,第二日便隨叔祖母乘車前去。

其他受邀的女眷多居於鄴城,崔妙慧她們到得稍晚了些,在袁府稍稍盥洗,以示“祓禊”之後,趕到劉夫人設花會的“沁春閣”時,那湖畔的敞亮精美的亭閣之中,已經坐了許多貴婦人。遠望珠翠搖搖,綺羅盈目。

那時的鄴城,還不是如今的模樣。玄武湖尚是一片天然湖泊,銅雀臺也未見蹤影。銅雀臺所處的位置,正是從前的袁宅,她只記得那時袁宅之富麗輝煌,並不亞於如今的銅雀臺。且引了漳水入內,繞宅潺澉,最後都注入後園的一個大湖泊,佔地極廣,遠望波光粼粼,宛若江海一般。河北之地並不是江南,這樣大的湖泊也殊是少見,如今出現在袁府,更是令人大出意料。崔妙慧看在眼中,更是新鮮莫名。

崔妙慧長於深宅之中,這還是第一次出門參加如此正式的宴會,清河崔氏雖也是世族,但一向謹慎低調。論宅第規模奢華,哪裡比得上此時一呼之諾、天下震動的袁紹之府第?

袁氏向來豪奢,便是這小小一座亭閣,也是朱壁流丹,華美非凡。小榭臨湖而建,以梁木支撐,有一半凌空伸到湖水之上,形成一個凌空之臺。那高臺也極是華麗,周邊僅以四尺高的雕花闌干相圍。且闌干上飾以美玉、玳瑁、珊瑚,上面擺放有百餘盆怒放的牡丹,花大如碗,苞如盞口,有深紫、硃紅、鵝黃、淺緋等不同花色,爭奇鬥妍。

尚未近前,崔妙慧便聞到一股溫暖芳香之氣,初時只以爲是花香,後來才覺得有些異樣,香氣濃烈而深沉,卻是由亭閣那赤朱牆壁上傳來。

她聽見叔祖母冷笑一聲,低低道:“好個袁氏,尚只是個盟主,還未攻下許都呢,便已用上了椒香之房,其志不小啊。”

她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袁氏這亭閣壁上的朱赤之色,竟是傳說中所說的丹椒所塗。古時候帝王寵愛心上人,會以溫暖芳香的椒和上泥來塗牆,稱爲椒房。所謂椒房之寵,便由此而來。

袁紹如今是北方最大的諸侯,權傾天下,豪傑無不競相來投,麾下文臣如雲,武將如雨,更加不可一世。其野心勃勃,由此可見一斑了。

她尚年幼,不敢隨意發表看法,對於叔祖母的話只作未聞,垂首不語,保持着素來端靜的風儀,然而正當此時,卻聽琴聲錚錚,如風搖琳琅,玉碎珠盤,驀地飄入耳中,只覺有說不出的好聽。

她不由得擡起頭來,往前看去,雖然從小便被教育要容儀靜嫺,不至於大呼小叫的失態,但當時也不由得看得呆了。

事實上,看得呆住的人,又何止她一人?

只因眼前美景,固然是賞心悅目,那景中之人,才最是令人神魂俱失。

那高臺之上,不知何時,多了一個妙齡女郎,正端坐錦墊之上,低首撫琴,十根手指靈動撥絃,肌膚晶瑩剔透,遠望竟與白玉無異,單單隻看這一雙妙曼無雙的玉手,便知其主人必然容色出衆。

彷彿感受到了她心中的驚豔,那女郎擡起頭來,向她微微一笑。

她這一笑,崔妙慧只覺那滿亭的牡丹,全都失了顏色。甚至是滿湖春光,亦是如同虛設。

如今再想起來,也不記得甄洛的五官相貌究竟如何,只因那樣耀目的豔光,讓人心旌神搖,根本無法正視。

所謂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大概便是如此罷。難怪曹丕始終念念不忘,竟視天下美人如糞土一般。

不過,或許也有例外。

崔妙慧的神思飛掠而回,落到了身畔臥着的那人身上。

最初董真,不,是甄氏,在銅雀臺初露頭角時,便有崔氏安排的暗樁回報,說此女有七八分貌似甄洛,又是甄氏中人,似乎連曹丕也另眼相看。

崔妙慧那時正奉家族之令,準備入宮爲臨汾公主滕妾,對此很是不以爲然。甄洛死後,曹甄之情天下知名,曹丕失落消沉之色,更是爲人所窺。有一個時期,各權貴爭先獻美邀寵,往往稱“貌似甄洛”云云,崔妙慧也曾見過幾個,只覺美雖美矣,卻終是沒有甄洛那種華採豔光,全然是雲泥之別。也難怪曹丕從來不屑一顧,到後來索性藉故發怒,才杜絕了那些拙劣的邀寵之舉。

所謂絕色,並不僅限於容色有絕世之美,還應有天然一段氣度儀容,令人見而心折。如甄洛這一種,風華純是天賜,豈是尋常的胭粉所能比擬?

至於這個新冒出來的甄氏,出身既低,又曾爲織奴,若是當真絕色,當初在織坊便被人尋着獻與權貴了,豈能操此賤役?以此來推斷,這甄氏又能有什麼風華儀態?

可是如今崔妙慧才發現自己的狹隘。

所謂絕代佳人,其成就之路並不相同。有的乃是天然生成的美玉,令人一見傾心,譬如甄洛。有人卻是尚待琢磨的璞石,越是經歷歲月之昆吾的打磨,才越顯晶瑩潤採,譬如董真。

雖然在黑暗之中,但董真聽到此處,彷彿眼前一片華光生暈,光暈深處,有一個美人正低首撫琴,顧盼之間,已是動人神魂。

心中不知何處,竟然微微一動。

椒泥所塗的閣壁、粼粼生輝的湖光、低首撫琴的美人……這樣的情景,似乎……似乎那樣熟悉……

她驀地坐起身來,把崔妙慧嚇了一跳!

是她!是自己當初昏迷之後,在恍惚之中看到的水晶宮裡,吟唱《洛神賦》的美人!

甄洛!

“你怎的聽到甄洛的美貌,便如此失態?”崔妙慧輕撫額頭,黑暗中仍能感覺到她的眸光閃動,滿是戲謔之意:

“還說你視曹子桓如路人,卻對他曾經的心上人如此在意!”

“我只是初聞這樣的絕色之美,有些豔羨罷了。”董真已冷靜下來,笑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豈獨曹子桓耶?”

崔妙慧不禁失笑道:“我倒忘了,你這人雖是女郎,卻一向是有男兒心腸的!”

她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董真這話不盡不實,但也無意追問。只是思緒心念,彷彿又回到了十年前的春日之中、碧水之畔。

那美人輕拂琴絃,在座衆人鴉雀無聲。唯有麗色與湖光相映,琴聲與春風齊飛,令人恍惚之間,彷彿此處不是人間,卻是在瑤池阿母的瓊臺仙閣。只到一曲終了,那美人嫣然一笑,推琴起身,向着衆人行了一禮時,衆人才如夢初醒過來。

劉夫人面含得意之色地招了招手,示意她走到身旁,向衆人笑道:“這是我的次子顯雍之妻,甄氏阿洛。”

顯雍是袁紹第二子袁熙之字,此時他被袁紹派在幽州任剌史,只留下這位甄氏在家侍奉婆母劉夫人,但顯然她的婉孌溫順,很得到劉夫人的寵愛。

一片驚歎聲中,便是連崔妙慧的叔祖母也不由得動容,向劉夫人笑道:“早就聽聞上蔡甄令之女,是河洛第一美人,後被貴府聘爲次媳,只是沒想到今日得見,竟是比傳說中的還要出色。雖名爲洛,只怕是真正的洛水女神,亦比不上她顏色之三分呢。”

那時的甄洛,才嫁袁熙不過數年,夫家門第高貴,公婆頗爲看重,丈夫甚是寵愛,生活安定,心態詳和,越發容光煥發。此時立在湖光春色之中的她,其容顏便如春光般燦爛醉人。

崔妙慧生平第一次,牢牢記住了一個女郎的名字:甄洛。她從前一向自負美貌之名,卻在甄洛面前自慚形穢。雖然年幼,卻十分好強,遂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不負崔氏教養,成爲如甄洛般的絕色佳人。

然而就在一個月後,因爲袁紹爲人剛愎自用,又驕傲輕敵,其帳下謀士許攸投奔曹操,並獻上奇策。曹操採納許攸之策偷襲烏巢,放火焚燒袁紹的糧草,致使袁紹軍心動搖,紛紛潰散,又趁勢全線出擊,一舉竟殲滅袁紹的主力。到了最後,在部下的拼死衝殺下,袁紹僥倖逃出生天,然而隨他出徵的二十萬大軍,此時只剩下八百名殘兵敗將,一路奔回河北,從此大傷元氣,一蹶不振。

雖然曹操此時忙於整修水利,疏通水運,無暇來攻打袁紹。然而兩年之後,袁紹還是鬱鬱而終,冀州牧的職務由其子袁尚繼承。

此後曹操一直想要攻下鄴城,吞併袁紹地盤,而袁紹兩個頗有實力的兒子袁尚、袁譚又在內鬥不休,終於在建安九年的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親自率領大軍奔赴鄴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此次他勢在必得,一方面切斷了從幷州往鄴城運送糧食的通道,又命士兵壘起土山,與城牆相平,便於攻城。同時還在城外挖掘壕溝,長達四十餘里,且深寬足有二丈,並引了漳水灌城。袁尚來救,也被曹操擊敗,袁尚逃往中山郡,城內守軍於是開門迎納曹操,曹操自任了冀州牧,鄴城便成爲了他的政治中心,也代替許昌成爲了實際上帝國的都城。

也是在這一年,曹丕帶兵入了鄴城,在袁府之中,第一次見着了甄洛。

這一段歷史,比如官渡之戰的重要意義,董真從前只是大略地知道一些,卻不如崔妙慧知道得這樣詳細。此時聽她款款敘來,雖只是帳中夜話,卻能想象得出當時戰爭是如何慘烈、

袁尚兄弟失去了父親打下的江山,連眷屬也一併落入了曹操手中。此時袁熙遠在幽州,更無法回力救援。

那柔弱溫順的甄洛,平生又從未遭受任何磨難,在驀然遇到這樣的劇變之時,心中是何等的惶恐懼怕?

“聽說當時曹子桓帶了軍卒們衝入袁府,袁府中的護衛僕役如鳥獸散,女眷們驚駭失色,甄洛惶然無措,奔入堂中,伏在劉夫人的膝上哭泣,劉夫人平素雖然精明強幹,此時也只有握着她的頭髮嘆息而已。曹袁本爲世交,雖因爭天下之故,成者生,敗者死,但這些後院的眷屬們卻又何其無辜。”

第四百六十一章 甄洛往事錦繡篇_第三百零三章 妻妾成羣錦繡篇_第三百五十八章 逐走惡使錦繡篇_第三百九十二章 迷陣如舊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六章 贈女錦繡篇_第四十九章 順常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七章 逼供錦繡篇_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歸之思錦繡篇_第四十六章 訓話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七章 桐花臺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雨夜琴聲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章 岔路錦繡篇_第六十五章 元仲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六章 起火錦繡篇_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救錦繡篇_第六十章 知心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九章 開業第四百七十六章 落花流水錦繡篇_第二十三章 請纓錦繡篇_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間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夫人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九章 開業錦繡篇_第二百九十九章 江上春宴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夜攻城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一章 小環錦繡篇_第三百六十章 抵達涪城錦繡篇_第二十七章 神衣錦繡篇_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四百六十三章 投水真相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五章 伊氏山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梟雄老矣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精兵之伏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七章 玉環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八章 歸去歸去第四百六十二章 柳城貫衛錦繡篇_第五十一章 男童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郎錦繡篇_第四十八章 銅雀錦繡篇_第九章 織造錦繡篇_第三十三章 將至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結秦晉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錦繡篇_第四十四章 論錦第四百二十四章 故人衣暖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九章 逃離錦繡篇_第二十七章 神衣錦繡篇_第二百三十三章 貴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神火烏鴉錦繡篇_第二十六章 收心錦繡篇_第十六章 大娘錦繡篇_第二百五十八章 奇計錦繡篇_第二十九章 計謀錦繡篇_第三百一十六章 樑姬身份錦繡篇_第一百二十三章 遁甲第四百三十章 東吳節禮錦繡篇_第七十五章 恍惚錦繡篇_第五章 驚訊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章 真相錦繡篇_第三百八十五章 又遇故人錦繡篇_第一百五十七章 交心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八章 暫別錦繡篇_第三百三十二章 阿若告別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章 封誥錦繡篇_第六十章 知心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章 真相錦繡篇_第三百七十八章 芸臺劉璋錦繡篇_第一章 洛水錦繡篇_第五十三章 乙室錦繡篇_第四十七章 三臺錦繡篇_第三十三章 將至錦繡篇_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腹第四百八十五章 下馬之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結秦晉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章 嫁禍錦繡篇_第六十一章 駭俗第四百五十二章 世婦入府錦繡篇_第一百一十七章 故園錦繡篇_第二十九章 計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檀溪別業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二章 崔氏錦繡篇_第三百八十四章 囚入洞室錦繡篇_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府錦繡篇_第十五章 院丞錦繡篇_第十八章 立威錦繡篇_第三章 玉印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九章 挑釁錦繡篇_第一百零九章 生死錦繡篇_第九十六章 火淵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九章 路遇何晏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章 封誥錦繡篇_第二百一十八掌 身手錦繡篇_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雷下降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八章 俠影玄經錦繡篇_第三百六十八章 董郎身價錦繡篇_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間錦繡篇_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雷下降第四百六十四章 明月決絕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五章 龍居
第四百六十一章 甄洛往事錦繡篇_第三百零三章 妻妾成羣錦繡篇_第三百五十八章 逐走惡使錦繡篇_第三百九十二章 迷陣如舊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六章 贈女錦繡篇_第四十九章 順常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七章 逼供錦繡篇_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歸之思錦繡篇_第四十六章 訓話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七章 桐花臺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雨夜琴聲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章 岔路錦繡篇_第六十五章 元仲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六章 起火錦繡篇_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救錦繡篇_第六十章 知心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九章 開業第四百七十六章 落花流水錦繡篇_第二十三章 請纓錦繡篇_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間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夫人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九章 開業錦繡篇_第二百九十九章 江上春宴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夜攻城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一章 小環錦繡篇_第三百六十章 抵達涪城錦繡篇_第二十七章 神衣錦繡篇_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四百六十三章 投水真相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五章 伊氏山陽第四百九十一章 梟雄老矣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精兵之伏錦繡篇_第二百四十七章 玉環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八章 歸去歸去第四百六十二章 柳城貫衛錦繡篇_第五十一章 男童錦繡篇_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郎錦繡篇_第四十八章 銅雀錦繡篇_第九章 織造錦繡篇_第三十三章 將至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結秦晉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錦繡篇_第四十四章 論錦第四百二十四章 故人衣暖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九章 逃離錦繡篇_第二十七章 神衣錦繡篇_第二百三十三章 貴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神火烏鴉錦繡篇_第二十六章 收心錦繡篇_第十六章 大娘錦繡篇_第二百五十八章 奇計錦繡篇_第二十九章 計謀錦繡篇_第三百一十六章 樑姬身份錦繡篇_第一百二十三章 遁甲第四百三十章 東吳節禮錦繡篇_第七十五章 恍惚錦繡篇_第五章 驚訊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章 真相錦繡篇_第三百八十五章 又遇故人錦繡篇_第一百五十七章 交心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八章 暫別錦繡篇_第三百三十二章 阿若告別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章 封誥錦繡篇_第六十章 知心錦繡篇_第二百二十章 真相錦繡篇_第三百七十八章 芸臺劉璋錦繡篇_第一章 洛水錦繡篇_第五十三章 乙室錦繡篇_第四十七章 三臺錦繡篇_第三十三章 將至錦繡篇_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腹第四百八十五章 下馬之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結秦晉錦繡篇_第一百八十章 嫁禍錦繡篇_第六十一章 駭俗第四百五十二章 世婦入府錦繡篇_第一百一十七章 故園錦繡篇_第二十九章 計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檀溪別業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二章 崔氏錦繡篇_第三百八十四章 囚入洞室錦繡篇_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府錦繡篇_第十五章 院丞錦繡篇_第十八章 立威錦繡篇_第三章 玉印錦繡篇_第二百七十九章 挑釁錦繡篇_第一百零九章 生死錦繡篇_第九十六章 火淵錦繡篇_第四百九十九章 路遇何晏錦繡篇_第一百六十章 封誥錦繡篇_第二百一十八掌 身手錦繡篇_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雷下降錦繡篇_第三百二十八章 俠影玄經錦繡篇_第三百六十八章 董郎身價錦繡篇_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間錦繡篇_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雷下降第四百六十四章 明月決絕錦繡篇_第二百八十五章 龍居